小說:黃帝的求學之路(82)愚民教育

小說:黃帝的求學之路(82)愚民教育

“愚民教育”貫穿了漢朝至今的全部歷史,確實是歷史的倒退,也正如讀者“凌巧”對我說的,看我的故事總能看到一個老梗“人類文明衰退的暗號”。

這件事情我怎麼看?我不關注這些“愚民”的東西,自始至終遠離它們就不會受到毒害。

“愚民”是有標籤的,讀者只要看到這些標籤,它就是“愚民教育”,請謹慎選擇。這些標籤常見的有:“儒家”“教育”“易經”“直銷”“保險”“高利”“專家”“大師”“老師”“博士”“教授”“學歷”“成績”“宗教”“君權神授”“忽悠”等。

“愚民”的核心內容是完成一個人成為“凡人”的改造,使這個人易於被控制,有利於社會穩定,有利於統治者實現個人野心。

與“愚民教育”對應的是“精英教育”,也就是越早注意到“愚民教育”和“精英教育”的區別,使自己儘早向統治階級過渡,把“愚民教育”當做工具使用,而不是讓“愚民教育”成功洗腦自己。

三十歲年齡段的家長們,同學聚會中都會聊到孩子的教育問題,有人認為大把的砸錢就是“精英教育”,而我認為孩子的領悟能力相當有限,在學習能力的“量”上其實很難提升,所以我認可的“精英教育”不把培養重點放在“量”上,而把培養重點放在“方向”上。

生物仿生學的角度分析,“愚民教育”仿生了“蟻后的社會結構”,也就是剝奪了其他螞蟻的繁殖能力,進而對蟻后“唯命是從”。

“巫術”這一中國最早的哲學體系中記載:“模仿,練習”能提高自己的生存能力,相反,不能“模仿,練習”就會使自己慢慢轉向被動,達到一定量變後的質變,就會完全被動,毫無扭轉局面的可能。

“愚民教育”最早的始作俑者是“董仲舒”,公元前134年他提出“罷黜百家,獨尊儒術”,“董仲舒”要是今天還活著,一定會被人活埋了。我評價董仲舒就是“為了一己私慾,生生的讓歷史倒退幾千年”。

孔子生於公元前551年卒於公元前479年,我認為孔子只是教思想品德課的老師,在“罷黜百家,獨尊儒術”事件中,無辜躺槍。

今天我們不論怎樣口誅筆伐“愚民教育”,也不會有太大的意義,我們自己、父輩、祖輩都已深受其害,如今也只能讓下一代別再受“愚民教育”的毒害。

先秦“諸子百家”比“儒家”優秀的比比皆是,哪個自己最實用,就學哪個,完全站在實用的角度上去學習,這才是“正道”。

那些已經深受“愚民教育”的人,這輩子也就這樣了,勸其改變是不可能的,不能勸就別勸了。《扁鵲見蔡桓公》說:“其在骨髓,雖司命無奈之何,今在骨髓,臣是以無請”。

我寫的連載故事《黃帝的求學之路》是個小眾群體,反思一下“愚民教育”還是可以的,如果有幸看到我寫得故事,希望讀者們都能成為社會精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