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细腻的笔触写生活:似琉璃,有清欢

“琉璃泪/吴刚枉伐月中桂/琉璃坠/一天彗星陈抟睡/琉璃碎/伤心只是琉璃脆”,朗朗上口的一首小诗,如小调,可以马上轻哼起来。又有点眼熟,这是陈启新读完王鼎钧的《碎琉璃》后的有感抒发。

用细腻的笔触写生活:似琉璃,有清欢

“碎琉璃”是什么意思呢?作者有提到它代表一个美丽的业已破碎了的世界。琉璃是佛教神话里的一种宝石,是不碎的。人无法拥有真正的琉璃,于是设法烧制出了琉璃瓦。琉璃又和生活有什么关系呢?让我们来看看一首富于哲趣的小诗。

“生活,我本来以为是琉璃,其实是琉璃瓦。

生活,我本来以为是琉璃瓦,其实是玻璃。

生活,我本来以为是玻璃,其实是一河闪烁的波光。

生活,我终于发觉它是琉璃,是碎了的琉璃。”

我们惯常在生活中,我们也常在写生活。可如果用语言去描绘,我们难以成章。那我们不妨借鉴王鼎钧先生的“碎琉璃”去描述。还有谁喜欢有文雅细腻的笔触写生活的作家呢?

用细腻的笔触写生活:似琉璃,有清欢

不知大家有无想起梁实秋的“雅舍”?所谓雅舍,其实有窗而无玻璃,风来则动若凉亭,有瓦而空隙不少,雨来则渗如滴漏。门窗不严,聚蚊成雷。可梁实秋还是能从陋室见雅,他称最宜月夜。看山头吐月,红盘乍涌,一霎间,清光四射,天空皎洁,四野无声,微闻犬吠。

这不都是生活?生活本就是,大俗大雅,从尘土起,归于尘土。众人之喜怒哀乐,尽在其中。有苦更有乐,你总是哀叹,又怎么能咂摸出清欢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