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長“恨鐵不成鋼”,“別人家”的孩子真的好嗎?對孩子不公平

小明媽媽是一個事業型的女性,對於小明的教育更是非常嚴格,崇尚的是精英式的教育,希望孩子能夠在各個部分都表現的優秀。小明在媽媽的培養下可以說已經表現的非常優秀了,但是媽媽仍然不滿足,常常拿小明的同伴來和小明做比較。

而且比較的都是小明不擅長的地方。比如說和鋼琴學的好的小紅比鋼琴,和畫畫畫得好的小芳比畫畫,這自然小明是不如人家的,但是小明自愛鋼琴和畫畫方面雖然不如同伴們在單一方向上出色,但是對於多種興趣愛好都有涉獵,這也是不錯的表現啊。

其實在小明媽媽眼裡小明也是很不錯的,但是還是願意拿其他同伴的長處來打壓孩子,為的是督促孩子繼續努力,保持上進。但是事實上,小明對於媽媽的這種方式是很反感的,並且還一定程度上有些自卑的情緒。

在家長對於孩子的榜樣教育中,很多類似“別人家的孩子”這樣的語式舉例是很常見的。相信很多人現在也經常能夠聽到父母對於別人家孩子的誇讚,以及對自家孩子不滿意的暗示。“別人家的孩子”也因此成為很多人揮之不去的陰影。

當家庭教育中對於“別人家的孩子”過分推崇時,也是對自己孩子的一種傷害,對其成長是一種阻礙。

家長一味以“別人家的孩子”要求自己家的孩子,自己家的孩子會產生哪些心理陰影?

很多家長希望通過“別人家的孩子”來為自家孩子樹立榜樣的力量,但是過猶不及的效果卻常常不盡如人意。

1.讓孩子的自尊心受傷

當家長總是在孩子面前提及孩子不如別人表現好時,孩子難免會有受傷的情緒。小孩子也是有自尊心的,而父母這樣的做法無異於赤裸裸的踐踏孩子的自尊心。不要以為這樣會激勵孩子,不適當的做法反而會影響孩子心理狀態。

家長“恨鐵不成鋼”,“別人家”的孩子真的好嗎?對孩子不公平

2.讓孩子變得不自信

當孩子發現自己總是不如別人好的時候,難免會覺得不夠自信。在需要表現自己的時候,也因為對自己沒有認可而不敢表達自己。這種不自信的表現和“別人家的孩子”的打壓是脫離不了關係的。

3.與父母產生隔閡

孩子對於家長的這種表達是很牴觸的,有些會變現出來反抗,而有些則會在心裡反感。無論哪種心理狀態對於親子關係來說都是不利的。很容易就會因此產生隔閡,即使是成年之後也常難釋懷。

想必家長這樣表達的初衷絕對不是想要獲得這樣的效果的。不過雖然初衷是好的,但是這種做法卻是很有問題的。

家長應該如何改變這種觀念?

當家長的這種觀念形成之後,想要改變是比較困難的,但是在孩子的教育中,家長的言行影響又是很大的,所以家長必須對這樣的表達方式進行調整。

1.不再外人面前斥責孩子

很多家長喜歡在人多的地方拿孩子作比較並且對孩子進行批評,認為這樣更有利於讓孩子長記性,更有利於樹立家長的權威,這顯然是不對的。這種觀念是不可取的。家長要儘量避免這種教育方式,對於孩子的傷害是非常大的。

家長“恨鐵不成鋼”,“別人家”的孩子真的好嗎?對孩子不公平

2.不要因為想要表現謙虛而貶低孩子

有些時候明明孩子表現的很好,但是家長為了表現自己的謙虛,要故意的對於孩子的行為進行貶低,這顯然也是存在偏差的。

3.不拿孩子作比較

每個孩子都是有自己的成長節奏的,不一定非要比別人好才是孩子表現優秀的標誌。孩子在原有的基礎上有提升這就是進步,這就是孩子的優秀之處。

4.根據事情本身來對孩子進行鼓勵

當孩子做的好的時候,家長是要鼓勵孩子的,不要因為這樣孩子就會驕傲。適當的鼓勵會激勵孩子更加努力。

另外,家長眼中的“別人家的孩子”也並非如家長所言的那麼優秀,只不過是家長的一種想象而已。

別人家的孩子真的比自己家孩子優秀嗎?

家長的潛意識中總是認為別人家的孩子更聽話、更聰明、更懂事,其實不然。

1.家長缺乏瞭解

家長對於“別人家的孩子”多數是不十分了解的,對於其實際中的狀態是不得而知的,很多時候只是聽說。

家長“恨鐵不成鋼”,“別人家”的孩子真的好嗎?對孩子不公平

2.家長過度美化

家長對於“別人家的孩子”進行了過度的美化,目的就是激起孩子的競爭觀念,讓孩子產生超越對方的情緒。

3.主觀上的想象

“別人家的孩子”的完美很有可能來自於家長的主觀想象,因為具體的實際情況家長會認為沒有必要去深究,只要達到刺激孩子的目的就可以了。

很多家長在覺得自家的孩子不如同伴時,常常會選擇更加嚴厲的教育方式,當孩子有些懈怠時,便會表現出恨鐵不成鋼的情緒態度,但這樣對孩子真的好嗎?

“恨鐵不成鋼”對孩子真的公平嗎?

當家長主觀上認為孩子和自己想象中的優秀差很遠時,家長的這種恨鐵不成鋼的情緒非常強烈,但是事實上,這樣的情緒對於孩子來說是公平的嗎?

1.脫離實際的期待是不對的

很多家長存在一定的認識誤區,對於孩子設定自己期待中的目標,當孩子沒有達成時,便會認為是孩子不夠努力。但是卻沒有想過自己設立的目標是否符合實際狀況,是否有自己的想象摻雜其中。

家長“恨鐵不成鋼”,“別人家”的孩子真的好嗎?對孩子不公平

2.不恰當的教育方式是不可取的

當父母常常顯露這樣的情緒時,會大大的打擊孩子的情緒,讓孩子產生一定的消極情緒,被父母的焦慮情緒所影響。

3.尊重孩子的成長節奏才是正確的選擇

每個孩子都是不同的個體,家長要尊重孩子的每一步變化。孩子的進步有快有慢,家長要做的不是過分期待,而是默默守護。

因此,家長儘量不要在孩子的面前表露別家孩子比自家孩子強的想法,畢竟當孩子說出你看看別人家的父母時,想必家長也是很尷尬的。對於孩子的教育,家長要做的適當引導和督促,而不是盲目期待和胡亂比較。

互動話題:大家是否也對孩子做過比較呢?事後對於孩子的行為有哪些影響呢?歡迎分享。

------------------------------

我是話梅,你們最忠實的育兒夥伴,在育兒過程中遇到的問題都可以給我留言,用專業的知識為大家解決育兒過程中煩惱與糾結!

關注【話梅的媽媽】頭條號,轉發、分享【話梅的媽媽】文章,話梅的媽媽擅長嬰幼兒護理知識、兒童營養搭配、幼兒衣食住行注意事項、幼兒成長過程中棘手問題等所有的育兒問題都會在這裡為您解答,給您最專業的建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