戚繼光領導下的戚家軍能對付得了努爾哈赤的騎兵嗎?

鵬友程


如果只是早期在南方的戚家軍,那是沒什麼希望,第一是方陣規模太小,本就是用來對付倭寇這種輕步兵的,而後金戰士多是重步兵;第二是陣型過於單薄,不足以抵擋得住後金騎兵的衝擊,但如果是戚繼光在薊州改革後的薊州邊軍,那就沒什麼問題了。



之所以這麼說,是因為戚繼光的薊州車營是專門為了對抗北方民族而建立的軍隊,其攻守具備,可以讓各種缺少火炮的北方民族感受到戰車的恐懼。


戚繼光的戰車和之前明軍的被動防守陣線完全不一樣,因為薊州鎮直接就是北京城的北大門,所以不可能把敵人放進來再打,只能在關外解決戰鬥,因此戚繼光的車營極其擅長野戰。戚繼光的戰車以偏廂車為主,戰車在側面開兩個門,上面裝備有兩臺小佛郎機炮,每炮配備30斤火藥和100發鉛彈。另外輔助還有千斤佛郎機炮和大將軍炮,做更遠程的火力輸出。士兵分為正兵隊和奇兵隊,正兵隊亦為車兵,十人一隊,六人負責佛朗機炮的使用,兩名帶火箭的鏜鈀手,控制戰車方向的舵工一名,然後再配一個隊長;奇兵隊十人,四名鳥銃手,另外配備雙手長刀。藤牌手兩名,鏜鈀手兩名。作戰時,奇兵隊位於戰車之間,待敵軍大部距離戰車五十步時,火炮齊發,奇兵隊火槍齊射;待敵軍貼上戰車之後,火槍隊換長刀斬馬腿,後面長槍鏜鈀手負責擊殺落地的敵軍。與此同時,後面的火槍火炮不停,做遠程保護。還有就是奇兵隊不得超過戰車五步遠。


戚繼光的車營除了戰車,還有十二人一隊的騎兵營,全營一共3千人,分左右中三部,其中左右兩部有兩名鳥銃騎兵、快槍騎兵、鏜鈀騎兵、刀棍騎兵,另外一個隊長和一個後勤火兵。中部第一局一隊長八鳥銃三鏜鈀,第二三局一隊長四弓騎四鉤鐮槍兩鏜鈀。騎兵作戰的時機在於敵軍慌亂之際。鼎盛時,薊州的兵馬一共有10萬餘人。

至於渾河之戰的4000浙兵,其本質還是按照《紀效新書》的操練方法訓練的南君,沒有騎兵,戰車數量極少,根本沒法發揮戚繼光在薊州的戰陣威力,所以在沒有支援、以少敵多的情況下,浙兵能夠支撐半天之久,實屬不易。不過若真是換成戚繼光專門對抗北方民族的薊州車陣,努爾哈赤戰敗那是必然的了。畢竟戰術上,戚繼光已經是近代戰術,而努爾哈赤還是講究滿族將士的個人武勇的中世紀戰術。



火器工坊


我想神話戚繼光,他確實是一個快要超越他所處時代的牛人。

但是我又不能,戚繼光有他的長處,亦有他的短處,而他的短處卻是他背後的大明朝廷!

戚繼光在東南沿海的抗倭戰鬥所殺的都是散亂的小股流竄的海盜,沒有形成大規模的軍隊編制,陣型,以及後勤補給。

更為主要的是沒有騎兵戰。

而那些倭寇十分之三是日本人,十分之七是沿海流民,且幕後大老闆全是中國人!



與其說是抗倭,其實更多是鎮壓漁民!

其個體戰鬥力還不錯,但是整體的戰鬥力卻是完全無法與正規明軍抗衡的,鴛鴦陣只是在必勝的優勢之下更加完善的保護己方力量,不至於有太大損失,沒有鴛鴦陣,明軍仍舊會勝出,因為那些幕後大老闆都被離間,或誘殺了,其所屬部下各自為戰,難以形成氣候。

俞大猷所帥明軍也同樣戰果累累。

而東北的女真軍團其戰鬥素質不是東南海盜可以比擬的。



如果換成女真軍團在東南沿海剿滅倭寇,那應該比明軍更快。

無論群戰還是單個戰鬥力,女真人都能全面壓制。

戚繼光從南方調到北方薊鎮防守蒙古,這位在東南沿海威名赫赫的將軍,很快就適應了北方的作戰技巧,創立新的陣型,打的蒙古騎兵多年不敢南下,確實厲害!

戚繼光最厲害的就是根據不同的敵人,不同地形創造出不同的戰術,而且還是立竿見影的。



戚繼光所創造戰術的是以戰車為主要攻擊武器的,他選用以偏廂車為主,戰車在側面開兩個門,上面裝備有兩臺小佛郎機炮,每炮配備30斤火藥和100發鉛彈。

另外輔助還有千斤佛郎機炮和大將軍炮,做更遠程的火力輸出。

士兵分為正兵隊和奇兵隊,正兵隊亦為車兵,十人一隊,六人負責佛朗機炮的使用,兩名帶火箭的鏜鈀手,控制戰車方向的舵工一名,然後再配一個隊長;奇兵隊十人,四名鳥銃手,另外配備雙手長刀。藤牌手兩名,鏜鈀手兩名。

作戰時,奇兵隊位於戰車之間,待敵軍大部距離戰車五十步時,火炮齊發,奇兵隊火槍齊射;待敵軍貼上戰車之後,火槍隊換長刀斬馬腿,後面長槍鏜鈀手負責擊殺落地的敵軍。

與此同時,後面的火槍火炮不停,做遠程保護。

這樣一種極為先進的戰術,可以跟任何兄弟軍團配合,打出很多組合拳!



戚繼光高超的思想是獨立且複雜的,他在北方創制而成的戰車為主,各多兵種明確分工輔助的戰術已經可以稱的上近代戰術了,而且皆是火器火炮的配合!

比女真軍團的戰術已經高出了一個時代。

如果大明朝全力放權給戚繼光,物資人員任由戚繼光調度,那麼大明朝也會打出一個撼山易,撼戚家軍難的神話。

但是千瘡百孔的大明已經無法支撐戚繼光這燒錢的戰術了。



內憂外患,黨爭不斷!

處處制肘,糧餉都發不齊,再高明的戰術失去經濟作為基礎,都無法實現!


舊史風


現在宣傳戚繼光一般只宣傳他前期在南方剿倭寇的戰績,對於他後期的表現,一般人瞭解不多。


戚繼光在北方薊鎮軍區當司令期間,做的最重要的事情,是在大明軍中推行軍事改革,開始了軍事史上影響深遠的東方步兵軍事革命。


14-15世紀,歐洲的瑞士,英格蘭等地區開始了一場軍事革命,其目的是加強步兵的作用,在火繩槍普及後,其破甲能力開始替代冷兵器,騎兵則逐漸轉型為輔助和側翼護衛步兵的角色。


大量使用統一類型的火器,構築野戰壕壘或者移動戰車作為屏障,並配合一定數量的冷兵器部隊和熱兵器聯合作戰。這一新型戰術在15世紀後,逐漸能壓倒過去以騎兵為主力的古代帝國軍隊。


這一戰術在世界上第一次出現,是在1503年4月21日,發生在南意大利巴里的切里尼奧拉戰役。


西班牙軍以6000人對抗法軍以騎士和精銳瑞士矛兵為主力的9000人,西班牙軍有1000名火繩槍手,憑藉地利修築了大量野戰工事,成功的擋住了法國騎士的三次衝擊。


法軍統帥在衝鋒中被槍擊而死,法軍在傷亡超過2000後潰敗,西班牙軍傷亡不到500,這場戰役讓全歐洲看到了,騎兵從此開始被步兵取代。


而在東方,中國和日本同樣開始了這樣一場軍事革命,日軍在使用這一新戰術後,面對還在以騎射為主的朝鮮軍時,僅僅60天就從半島南部的釜山打到平壤。而中國則同樣不遜色。


萬曆援朝之戰中表現最醒目的,其實就是戚繼光留下的南方軍,和薊鎮訓練過的新軍。


隆慶二年,戚繼光在薊鎮開始了推行鳥銃替代花樣繁多卻實用不足的各種火器,確立車營防禦體系的革命,一度在面對蒙古騎兵時效果很顯著,即使是在戚繼光死後,他留下的軍隊在朝鮮也表現出良好的軍紀,還不缺乏優秀的戰技表現。朝鮮之後的軍事改革完全照搬《紀效新書》就是明證。可以說戚繼光的路子是走對了。


不過再好的軍事戰略,也需要人去執行,在戚繼光和張居正死後,明朝的軍政和軍事後勤系統一敗塗地,軍人領不到工資,軍械則偷工減料。


在後期明軍雖然繼承了車營和火器相結合的戰術,但在訓練和武器質量方面卻不斷退步,所以在薩爾滸,在松山,空有先進戰術的明軍一次次潰敗,反而讓崛起速度飛快學習能力超強的建州女真掌握了新武器和戰術。


一直到康熙年間,清朝初期能遠征西北,北擋俄螺絲,南滅三藩,實際控制國土面積能超過元朝(元朝很多領土其實只是名義上稱臣),也是這一軍事革命所延伸的後果。


閉家鎖的紅楓


以步兵對騎兵顯然沒有優勢,戚繼光當年訓練新軍是強調各兵種互相配合對付倭寇和遼東漠北騎兵,是防禦性為主,殲敵是看具體情況,主動出戰和遠征不是他的考慮。以戚金和秦良玉聯合的渾河之戰,是負責救援瀋陽,但是已經被滿清失陷。滿清當時兵力佔絕對優勢,不是完全的騎兵,是步騎聯合,總兵力是明軍五倍,秦良玉的土司兵勇猛,有抵禦騎兵的白杆長矛,戚家軍號稱古代特種兵,兵器也有長處,但總的說只是延長失敗,殺傷敵人巨大,但即便不說瀋陽炮火轟擊,最終還是會失敗。滿清並非完全的騎兵作戰,而且滿人也不是遊牧部族,正如當年女真人也不是遊牧部族,是漁獵民族,長期被誤會。所以雙方在勇猛上半斤八兩,就是拼消耗,都以巨大代價血戰,最終肯定是以人數決定勝負,除非明軍是大兵團出動,否則純步兵是對步騎聯合是不夠的。也說明為什麼當時平定小小播州都要大方面包圍,平定日本也是耗費巨大,明軍不是不努力,也不是裝備不夠多元化,而是整體單一,也不靈活,練兵就是以防守為主,後期一直存在巨大的系統漏洞


何運超


讓大壯來回答!

首先,戚繼光和努爾哈赤屬於兩個時代的王者,如果在真相遇,那麼,大壯覺得是半斤對八兩,戰場的地利、士氣,兵員數量都有可能讓勝利的天平傾斜。


如果不考慮這些,單說實力均等的較量,大壯還是更看好戚繼光的。

因為首先,戚繼光的部隊在裝備的理念上是領先八旗軍的,火銃加明朝的大炮,配合車陣,加上搭配合理的長刀兵、牌兵、長槍兵,無不是剋制八旗軍騎兵衝鋒的利器。

射程上,火銃加大炮秒殺弓箭,如果配合得當,是會對八旗軍造成沉重殺傷的。防禦上,車陣加木柵欄也可以有效阻擋騎兵,更可以對己方步兵形成保護。拼消耗,戚家軍的鴛鴦陣不是吃素的。騎兵如果衝不起來,那殺傷力就會大減。



實際上,當年戚家軍餘脈也曾經和全盛時期的努爾哈赤的八旗軍交過手,那就是著名的渾河血戰。當時4000浙江兵(按照戚家軍訓練)在戚繼光侄子戚金的的率領下,面對極端不利的局面,正面野外硬剛數萬八旗軍精銳,全軍戰死,八旗軍也死傷慘重,傷亡與之相當。要知道,兩軍血戰半日,最後是由於浙江軍彈藥耗盡、加上天黑無法瞄準、沒有兵員補充,傾盡全力衝鋒的八旗軍才衝破了浙江軍的車陣,雙方全力白刃戰,沒有車陣依託,加上面對精銳騎兵,最後力盡的浙江軍全軍覆沒。



如果換成戚繼光親自帶隊,率領親手訓練、善於野戰的薊州邊軍,那估計勝負的天平很可能反轉!


大壯筆談


兵無常勢水無常形!

鴛鴦陣是有效對付日本浪人倭刀短兵器的特警作戰陣型。

戰車十火器十少量騎兵,即可對付輕裝甲缺火器的蒙古騎兵。而且,當時明軍對蒙戰略以擊潰為目標,並不追求殲滅。

而後金滿清軍隊是仿明軍裝備訓練戰法的全員騎乘升級版明軍,也有鳥槍兵、弓箭手、中小型火炮,以楯車掩護重甲步兵進攻,並有精銳具裝騎兵衝陣。

不解決機動性問題,後金滿清始終能夠迅速集中優勢兵力各個擊破明軍,或截斷糧道圍困至彈盡糧絕,並有精銳騎兵戰場衝擊力優勢,明軍野戰幾無勝算。

對付他們,戚繼光和袁崇煥一樣,也會先築堡架炮塔攻,壓縮對手生存和戰略轉移空間,削弱資源獲取能力。同時重建明軍獨立建制鐵騎部隊,以防守反擊或高機動殲滅戰逐漸消滅對手有生力量。有3萬以上鐵騎在手,後金滿清將風光不再迅速涼涼。


白馬非馬1001


不能!

因為戚繼光的戚家軍對付的是“小銼子”,而且充其量也就是襲擾邊界的流寇,是一小撮為了蠅頭小利的跳樑小醜。

而努爾哈赤可不一樣,那是放眼天下的雄才霸主,手下部隊也不是“偷雞摸狗”之才,是一群為了未來的虎狼之師。

所以,擂臺上靠拳,棋盤上靠頭。


驍勇34


對明朝來說,遠的有李牧車步騎組合戰勝騎兵的經典戰例,近一點有岳飛指揮的岳家軍步兵破金的騎兵的先例,最近的有明朝開國元勳徐達等以火器,步騎組合戰勝元朝的戰例,加之戚繼光非常重視火器的使用,借鑑日本的冶鐵技術,改良火炮和火銃武器,對付騎兵來說,最好還是火器,其改良的戚家刀,刀柄長,刀鋒利,其改良的狼銑,只要把竹竿換成粗竹竿或木製粗幹,就能剋制騎兵(中世紀歐洲步兵剋制騎兵就是用削尖的長木剋制騎兵,威力較狼銑可差遠了),讓其難以近身,再配之以弓箭和火銃,即簡單改良一下鴛鴦陣,就可以完全剋制後金的騎兵。在沒有戚繼光指揮的情況下,戚家軍就幾乎戰勝了後金騎兵,如戚繼光如臨陣指揮,發揮鴛鴦陣的優點,再加上其高超的指揮藝術,完全可以消滅後金的騎兵。


用戶6418987073999


看看渾河血戰就知道了,七千人的白桿兵和浙兵,分別在河水兩岸列陣,對抗十倍於已八旗精銳,如果不是最後有俘虜被收買,在城頭開炮轟擊,建奴幾乎就要因為傷亡過大而撤退了!


朔風飛揚10


若有戚大將軍,根本就沒女真人的事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