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堰古梯田之中的清代建筑吴家花屋

凤堰古梯田之中的清代建筑吴家花屋

在陕西省汉阴县凤堰古梯田景区内的茨沟村头,矗立着一座清代风格的建筑——吴家花屋,它以自然质朴、清新素雅的特色,镶嵌在诗一般的美丽田园风光之中。

吴家花屋北依连绵青山,南面层层梯田,东邻潺潺泉水,西有翠绿荷塘。我缓缓走进门庭,驻足凝望“大夫第” 的门匾,脑海中立刻浮现出我在梯田拍摄时,当地的一个老农讲起的吴家花屋鲜为人知的逸事。

凤堰古梯田之中的清代建筑吴家花屋


清朝乾隆年间,湖南长沙府善化县人吴尚周带领着自己的两个弟弟来到汉阴县的大山开垦拓荒。三兄弟齐心协力,甩开膀子,用双手在荒山造起了蔚为壮观的梯田,吴氏家族第三代后裔吴敦武于嘉庆十六年至嘉庆二十年在梯田旁建起了吴家花屋。吴家花屋是渗透了工匠们智慧的院子,它随山依水,粉墙黛瓦,雕梁画栋,林木满园,因院内百花荟萃、芬芳馥郁,因此而得名“吴家花屋”。

吴氏族人一代一代人艰苦奋斗所开发的梯田,被陕西省人民政府列入重大文物考古发现之一,成为中国首个移民生态博物馆------汉阴县凤堰古梯田景区。

步入吴家花屋大门,首先映入眼帘的是正屋门头上 “康疆逢吉”四个大字,题款为“大清光绪三年梓里百姓赠吴季倫”。进入室内,看到的是一个中式布置的厅堂,里面摆放着两张八仙桌和八张长条椅子,并配以字画楹联,整体有一种古色古香的韵味。

进入天井院,居中而观之,东西厢房互相对应,相辅相成,形成了明确的呼应关系,围绕厅房和东西厢房构造的二层三面木栏杆回廊,结构奇巧,风格独特,今人流连忘返。登上二楼,可望可行的空间为我从不同方位取景提供了方便。行至穿廊正中,天井北房悬着的扁额近在眼前,上书“情切梓里”四个大字,题款为“大清光绪三年汉邑侯王琴心赠”,扁额两旁廊柱上有一副对联写着“文教起蒙礼仪行进,仁爱至善修德成家”。

在天井院,我遇到了和我们住在同一家农家乐的西安游人,互致问候,亲切感油然而生,经交谈得知这是母亲带着儿子及其对象专程来游凤堰古梯田。只见两个热恋中的年轻人陶醉在吴家花屋之中,母亲看在眼里,乐在心里,不时举起手机拍照,记录下他俩一个个充满欢乐和幸福的瞬间。两个年轻人走到二楼回廊下楼梯时摆了造型,示意我为他们拍照,我根据其在楼梯上的位置确定取景范围,欣然答应。

吴家花屋为东西两院。东院展陈明清“川陕”移民背景,呈现吴氏家族迁徙史、发展史、成就史、梯田拓荒史。一段段介绍的文字,一件件生活用品和劳动工具,无不将我们带入到吴氏家族生活的那个时代。巨大的榨油石碾、磨面的石磨、存粮的大小谷仓、犁耧耙磨、红通通的婚轿------一个个静静地摆放在那里,无视时光的飞逝,在今人面前展示着荏苒岁月。我发现我和这些物件之间没有了时空距离感,似乎穿越回去那个年代。这些历史遗留的物品和详尽的文字介绍,引领我们从文化史的角度,了解吴家氏家族世代的生活方式、生存策略、价值取向和精神追求。

边走边欣赏,西院呈现的是当年吴氏家族生活的场景,文房四宝、八仙桌、太师椅、书画作品,一个个房间陈设,让艺术的美水乳交融般交织在生活的空间里。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吴家花屋的围墙不是封闭式的,走到东院时,我通过漏窗上的图案,看到了屋外的田园风光景色,于是我举起相机以窗上的扇形图案做前景,把窗外的风景纳入画面,就像一幅挂在墙上的扇形画。这种围墙上漏窗的建筑方法,呈现出一幅幅框式构图的佳景,令人叫绝。

如今吴家花屋已经成为汉阴县凤堰古梯田景区的一个重要旅游景点,每天都有不少游客慕名前来参观,我相信吴氏家族开发凤堰古梯田进程中的真实故事,会在游人的心中留下深深的印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