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全部財產留給兒子,兒子也負責養老,但女兒覺得受傷於是斷絕與父母來往,你怎麼看?

流年似水54288943


80多歲的老年人追溯起來是最晚也是出生於1939年,這時候我們的祖國還沒有正式建立,這一點很多人可能都沒想過。祖國成立發展到今天,中國已經有了天翻地覆的變化。但是人們的思想卻未必變得這麼快。

兩代人的思想不僅被環境影響,也被所處的時代影響。高速發展的現在甚至有人提出10年一代溝的說法。對於孝道和繼承這種家庭瑣碎之問題,觀點精彩紛呈。年紀大的人對男丁接受遺產視為理所當然,而不少年輕人則不以為然,50、60年代的人思路居中。這就是題主所舉例子老人困惑的地方,老人在思考這是他做錯了嗎?

題主說的故事是:老王夫婦把兩套房子一個門店都給了兒子,正常的父女關係、和諧的翁婿關係崩潰,換來了不相來往的結局。

老人心中自然想的是,兒子獲得財產是“天經地義”的,而且兒子、兒媳之後搬過來一起住,也可以照料他們,兒子、兒媳承受更多的贍養義務。但是既然出現分歧,顯然也就沒有溝通,雖然有“誰拿遺產誰贍養”這種約定俗成的共識,但是這界限卻不分明,難道沒有遺產的就不贍養老人了?

其實有一點非常值得注意,很多家庭的問題來自於老人固執己見而不試著學習新的思想——也就是同子女去學習;子女也不願意分析老人的思維方式。很多老人到最後也不知道子女需要東西是什麼,希望的家庭方式是什麼,子女也分不清關愛和自私。

其實很多家庭過於“尊重禮教”了,這裡要放引號。“禮教”刻板的缺乏人情味,看似都遵守的規矩實際上少了很多人情味。也就是人情味又重又薄。

老人如何處理財產別人的確沒有辦法干預,但是為了家庭的融洽,自己晚年的幸福,儘量避免親人間的誤會是很重要的。

假如給女兒以更愛兒子的印象,那雙方的關係可未必能用“孝”這個框架來約束住。

被給予多數財產者理所應當承擔更多的責任,但還是希望長輩能夠雨露均霑、一視同仁。否則不能不說會給一些子女以頑固和偏心的印象。

有頗“識大體”的女兒不會介意這樣的父母,但心中免不了起一個疙瘩,這個疙瘩不表現出來不代表不存在,有些家庭關係就是這麼慢慢壞掉的,家長偏心,兄弟姐妹都會反目。


泊圖泊途


說個我家的真實例子,我媽家四個孩子,三個女兒一個兒子,我太姥姥活著的時候開始請保姆,因為我媽工作忙只能在經濟上給予更多,二十多年的保姆費錢都是我媽一個人承擔,還要給生活費,每個星期還要送很多食物生活用品,也就是我姥姥家的柴米油鹽翅參鮑肚基本上都是我媽一個人負責,還有兩個老人的各種保健品,粗濾算下來有有一百多萬,但是兩個老人的退休金並不低,至於多少各位看客自己可以腦補,我媽這些年從來沒計較過這些還不斷貼補姐姐弟妹們,我大姨就是送點破菜葉子爛肉什麼的,肉都有股腐味菜都爛了那種菜來,我老姨根本就不拿一分錢給家裡、也不在一個城二十多年才回家過幾次,我這個舅舅跟老姨都在深圳 每年回來個兩三次,每次走之前都跟我媽去超市給我姥爺家添置生活用品,最後結賬都是我媽,更噁心的是,很多東西還是賣給他自己的,我媽雖然生氣但也忍著,直到16年我跟我舅舅的一次矛盾,我媽終於決定終止這二十多年的無休止的單方付出!起因是在一次超市結賬的時候我這個舅舅恬不知恥的說我媽樂意,還喜笑顏開的,我媽聽見了沒做聲,事後我從側面勸我舅多回家看老人,其實就是想告訴他自己多孝順老人,沒想到激怒了他,他在群裡大罵破罵讓我跟我爸去死 讓我車撞死,非常瘋狂的罵了半天,我當時很生氣回罵了回去,因為這件事導致我很長一段時間都很抑鬱,結果流產了,其間我大姨以養身體委由住在我家閒置的房子一年之久,我姥挑唆事,說我大姨一年都沒回家看她了,我媽氣憤的趕走了她,我老姨父這件事想當和事佬,我媽更生氣這些年他們傢什麼都沒做過,最後語言上有衝突給他們兩口子也敢走了,也就是讓他離開我家,結果他拿磚把我家車玻璃給砸了,我媽從這個時候開始認清了他們一家人的嘴臉什麼都不管了,本來心疼倆老人還送過東西過去後來我那瘋子舅舅打電話來破口大罵詛咒我們全家都去死,我爸是個大學教書匠,比較死板,年輕的時候因為我舅管他借書最後把書又借給別人弄丟了結了樑子,恨了我爸好多年,整天有一搭沒一搭的就詛咒我爸快點死,有一次他借走我家打印機我爸要用的時候管他要,這個神經病居然把打印機給砸了,說我就要治你就給你砸了,我爸雖然死板但是個講道理和氣的人,只是生氣跟他吵了幾句,他就打到我家砸玻璃踹門,還打電話罵我奶奶,這完全就是一個土匪流氓的行徑,前幾年因為我媽他們姐弟幾個想老了以後都在一個城市都在深圳附近的一個二線城市買了房子,我爸不想跟他們走得近跟我媽吵過幾次,我舅就整天打電話罵我爸最後給我爸氣的犯腦梗現在都臥床好幾年了,我爸一句都沒有告訴過我媽這些事情,都是我舅發瘋自己抖落出這些事,還洋洋得意要咒死我們全家,甚至還在我家房子弄了些詛咒人的符咒,給我媽氣的差點崩潰,現在就是什麼都不管了,本來作為兒子所有財產都給了你,你就應該照顧老人,所有發生這種事的家庭都是因為家裡老人拎不清事,太偏心 最後寒了人心!發生這麼多事,我姥我姥爺從來沒說過他兒子一句,其實我媽這個人特別善良,根本也沒想過跟他兒子爭什麼財產,說難聽點我媽如果像我兩個姨那樣,自私自利些,省出來的可比能分到的多!他們所謂的財產不好都是從我媽身上省下來的嗎?我們想要的其實就想要的是老人一句公平的話語和父母安撫的話語!和一份同樣的愛,這他們都吝嗇的不肯說一句他兒子的不是,所以我對我媽現在的決定沒有任何可說的,我只能支持她保護她!不要再用自己的血來餵養一群狼了!

最後補充一句老人有德,子女興旺;老人無德,全家雞飛狗跳,很有現實意義!


賣核彈的小女孩8la8la


按照老理來說,嫁出去的女兒潑出去的水,老王老夫妻倆把兩套房產一個門店都轉讓到兒子名下,沒什麼毛病。但現在是新社會,也應該按照具體情況具體對待。

俗話說手心手背都是肉,作為父母來說,對於兒女儘量做到兩碗水端平,重男輕女的思想不應該再有,只要兒女的日子過得好,比什麼都強,誰的日子不好過,那就儘量多接濟點,如果都在同等孝順的前提下,我認為適當的給女兒一定的財產比較好。


像這位老王倆口子把兩套房產一個門店過戶到兒子名下後,女兒女婿很生氣,從此不相往來,我是不是可以這麼想,那就是老王女兒家境不好,過得也是緊巴巴的,平時對父母也很孝順,而兒子家相對情況好過點,老王老倆口有點重男輕女的思想,一碗水端不平,認為兒子才是自己的根,沒有顧及女兒的具體情況,因此導致女兒心理失衡。如果老王能把兩套房產過戶到兒子名義,哪怕把門店留給女兒,也許女兒心裡還能好受點。

當然如果女兒家裡年收入百萬,家境優越,我想也不會在乎老王怎麼分配那兩套房子一個門店。這就是現實,

因此我們作為父母來說,沒遺產還好說,如果有遺產,儘量做到一碗水端平,手心手背,都是肉,別讓親情因為物質而變得骨肉分離,從此親情不在,那就有點得不償失了。


詩詞公寓


我就想不通,老人連自己財產的處置權都沒了嗎?我家姐弟三人,沒有一個人惦記父母的財產。老爸去世後,我把老媽接到身邊共同生活,老媽覺得我孝順,說要把僅有的房產和十幾萬存款都給我,大姐二姐沒有任何反對和不滿,照樣關心老媽買這買那,帶老媽出去旅遊。不過,我也不要老媽的財產,因為我早已成年,老媽還在,有點錢應該好好享受晚年生活,花光了最好,養老看病有我們姐弟三人供養呢。從我上大二起就自己勤工儉學賺學費和生活費了,從此再沒跟父母要過一分錢,包括結婚也沒花家裡一分錢。只有買房的時候跟父母和大姐借了二十萬,約定好了分三年還,本來想給利息,但是父母和大姐都說一家人不要我的利息。不理解有些人為什麼總是盯著父母手裡那點錢,還動不動以父母給自己錢少為由理直氣壯的說老人老了自己不贍養。要搞明白,贍養老人是法定義務,是因為老人盡了對你的撫養義務把你養大成人,而不是因為老人在你成人後分給你財產!一個有手有腳的正常人,不思進取好好賺錢養家孝敬老人,成天想著怎麼從老人那裡多獲取額外的利益,不嫌丟人嗎???


老唐167538512


我是獨生女兒,我女兒也是獨生女,所以沒有這種親身經歷!談談我的看法吧!三套房子都沒給女兒留一套!不能理解!我是沒有什麼重男輕女觀念的,如果兩個孩子肯定平分!除非一個不孝順,那麼無論男女,一分沒有!我不覺得女兒是外姓人!也不相信什麼財產留給兒子就傳下去了這種鬼話。無論孫子外孫子孫女外孫女都是我的孩子的血脈!也是血脈的一種傳承!房子給了我女兒!她再給她的孩子!那麼這個東西就是我親愛的人享有,這就足夠了!這個老王非常拎不清!父母有與生俱來的對子女的愛,用愛澆灌讓子女茁壯成長!可是我看不到這老兩口對女兒的一點點疼愛!愛是相互的,既然你也不愛女兒,那女兒自然也不可能愛你!就這麼簡單!


求不欠


繼承家產的時候,都按照傳統來…………贍養老人的責任確按照法律來…………這估計是現階段我國發展過程中,最無奈的一個話題………………我姥姥的錢財物都給了三個兒子,確再我家一住就是15年,老太太也沒有退休工資,唯一的收入就是過年三個兒子家一家給500塊錢,一年就1500塊錢…………也辛苦我的父母都是善良之人…………盡心盡力伺候15年,這都90歲了……依舊是三個舅舅家無論有點啥事,都說我媽“你看,他家有事得用錢,你也沒有兒子,有錢不給他給誰啊”,你說,俺爸媽咋回答,我姐妹三個怎麼回答……都全當笑話聽了,不然怎麼辦……想想也確實可笑……本身就是一個問題,確實雙重標準……你說可笑不


用戶名密碼159


我覺得女兒此舉不太明智,不必斷絕關係這麼決絕吧。

我家也是姐弟倆。我外嫁,弟弟一家與父母住一起。父母有退休金,家境尚可。按我爸,他沒重男輕女的思想,對我也很好。但我老家那一般人都覺得父母所有,到時給兒子的,女兒一般沒有分家產的權利。我本人有工作,有家庭,也沒打算要分到父母什麼東西。只要他們開心幸福就好。所以,我對此問題中女兒的決絕有點不大理解。

做為子女,父母養我們長大,我們也有陪他們老的義務。正常關係中,子女與父母間,父母付出會大大多於子女的。這種天生的血緣關係,是講不清道不明的。如子女對父母好,是由於看到其手中有錢,死後有產,那也太讓人心寒啦。

我覺得此問題中的女兒,還是私心太重,太現實了點。

以前的人,養兒是為了養老。現在搞不好,養兒是為了受氣受罪。哎!都是金錢在做怪。


木子每733


我看到這個問答就想到我自己,不吐不快,我結婚4年了也是人家女婿。

先說說岳母家情況,岳父兩年前生病去世了,生前年收入蠻好的,但是平時吃喝賭,生病去看病也花了不少錢,我老婆也支援了幾萬,到死沒留下多少錢,村裡有老房子鎮裡一套貸款商品房,她弟弟還沒結婚

我想說的是,在農村女兒是沒有遺產的,我很理解,我們經常週末去小住,但有一次真的很可笑,因為沒錢也沒有雙方父母支援只能在市區買小套的學區房,還要還20年房貸,本來也是挺高興的事情,結果去丈母孃家,聽到她們在屋裡說話,丈母孃說你把錢都買房子了以後她養老怎麼辦。我聽了以後真的覺得很搞笑。

我們不想孃家的財產,丈母孃自己兒子工資也不錯,自己才60幾歲,工資3500,還要問我們養老,而且我們頭一次買房她不替我們高興,還問這個,我真的覺得心拔涼拔涼的,每次去岳母家經常還要去幫小舅子的店裡面打打雜,上次幹活弄的全身是汗,小舅子就是在邊上和別人聊天,你說我圖什麼。

反正一句話,女兒沒遺產在農村很正常,所以贍養是以兒子為主,女兒偶爾去看看照顧照顧,其實都很正常,題主的沒給財產斷了關係確實不應該,看望一下,以後生病生活不出錢或是少出錢,看自己能力吧,我最煩的是沒留給女兒什麼卻要求跟兒子一樣的義務這種孃家,碰到這種是要倒大黴


反對二五仔


自私自利,沒人情味,唉!不懂事啊,父母白養她二十多年,自己婆婆家沒有房嗎?沒地住嗎?孝心沒有,爭鬥心第一,牛人。

我家家產肯定是歸我弟,我不想也不爭,我婆婆家有房住。

我咋不認父母呢?父母把我們養大,恩重如山,兒子給父母養老,情家產,天經地義,誰家不一樣?我該咋孝順咋孝順,父母有病我還輪班伺候,多少也拿錢,我弟拿的多。我爸這幾次往院,我有時給兩千,有時給五千,反正這幾次住院,我就給拿了一萬三千元錢,後來我媽看我不容易,又給我幾千,反正你心疼我,我心疼你。人間親情最重要,房產家產算什麼?

我嫁出去算婆家人了,生是婆家人,死是婆家鬼,兩邊老家一樣孝養,大女子頂天立地,兩邊都知足,沒人看不起。活的有人格,夠尊嚴吧。



用戶和言悅色


錢,有時候代表的就是感情,是感情付出的一種方式,我覺得子女矛盾是父母問題,這種低情商的事情是父母的責任,我大伯家就很明智,沒有為了這些事情扯皮,兩個姑媽和大伯關係都很好,大姑的條件一直比較好,因為又是大姐,對家庭付出一直比較多,大伯就很明事理,他對父母說,她們子妹感情很好,老人家要一碗水端平不要破壞她們感情,去年爺爺身體一直不好,就怕要走,分錢的時候就是全部平分(90萬,子女輩一家二十,子孫輩一個十萬

),但是大伯和大姑自己的都沒要,全部給了小姑(小姑家庭條件最一般),說小姑最辛苦錢少,錢怎麼不能代替感情,子女有自己的想法,但是父母第一步要做好,就像分小朋友糖果一樣,你不平分你是不是就偏心,偏心就是父母問題,有愛才有孝,愚孝我不認,什麼生養辛苦,我覺得相互理解相互愛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