陪孩子做作業時,如何正確輔導孩子?

吳昆明123------


輔導作業是多數家長最為頭疼的問題。不寫作業子慈母孝,一寫作業雞飛狗跳。面對孩子對待作業敷衍了事,父母如何才能在表達自己的生氣和失望時不對孩子的特質進行攻擊呢?可參考如下說法。


  • 你不認真完成作業讓我很生氣。能說說你的理由嗎?

  • 這個作業你有什麼不懂的?我們可以一起探討嗎?

  • 看到你錯過了這個學習的機會,我感到很傷心。你能不能想想,還有什麼辦法能幫你學到更多?

  • 我們一起來想個辦法讓作業變得有趣些吧。

  • 這次的作業看起來很枯燥乏味,但它們能幫助你學會集中精神。把這個作業當成一次挑戰,用你的專注來戰勝它吧。

當孩子們快速並且完美地完成作業的時候,我們該說些什麼呢?很多父母會說“哇,你太棒了!”然而成長型思維模式的父母可能會這麼說“做的不錯。不過我想這道題目對你來說有點簡單了,很抱歉浪費了你的時間。我們來做一些真正能讓你進步的題目吧”。

先學習後玩耍,這個習慣的養成很重要。家長一定要善用這個策略,讓孩子意識到只有好好完成作業才能做看動畫片或是其他娛樂。以下小技巧有助於培養孩子做作業的好習慣:

  • 營造安靜、整潔、明亮的專屬環境;

  • 跟孩子一起學習,比如孩子做作業,父母在旁看書;

  • 使用番茄鍾學習擺脫拖延症,預估好作業時間並設定相應的番茄鍾;

  • 讓孩子獨立完成作業,然後再檢查並提出建議;

  • 培養好的學習方法,重視預習和複習,對薄弱部分作針對性練習;

  • 傳授好的解題技巧,分析思路,舉一反三有難度,那就舉二反三。

父母要學會不要評判,要引導。父母需要用一種正確的方式來望子成龍--幫助他們培養興趣,獲得成長,領會學習的樂趣。


風哥聊職場


作為一名老師,同時是一個三年級孩子的家長,我有很多經驗和教訓。輔導孩子作業時要注意:

換位思考

家長都是為自己的孩子好的,可是為什麼孩子老是和家長對著幹呢?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家長和孩子站的立場不同。放學一回到家,第一件事,家長就會催著孩子去做作業,當然這是為孩子好,早點做完,才能早點去玩,晚上才能早點睡,不影響孩子的生長髮育。


可是孩子想不到那麼多,就覺得我剛放學,家長就讓我做作業,你不是把我當成兒子,只是當成做作業的機器,一這樣想就有牴觸情緒了。

孩子放學後,輕鬆聊兩句,同時約定,可以先休息10~20分鐘再做作業。為什麼同樣多的作業,有的人能很快完成,有的人要做很久,是效率不同決定的,孩子樂意去做,效率才高。

家長只是輔導,不能主導

網上經常能看到,因為輔導作業,家長和孩子起衝突的視頻。其實家長只是輔導,不是主導。要讓孩子知道,作業是他自己的事情,不是家長的。孩子遇到不會做的題,我會說我們一起思考吧,看誰先想出來,誰就最聰明,然後故意假裝在思考,讓他先想出來。他實在是不會了,我才會先讀一遍題,再把關鍵語句提出來,專門問他這句話的含義,然後再讓他自己思考。

家長輔導作業,可以不必檢查題目的對錯,只要檢查作業,是否全部認真完成就可以了。一是因為不是每個家長,都有時間和能力檢查作業(初中數學作業真的很難,家長一般都不會做。)二是家長幫他找出了錯誤,老師和他自己都以為真的掌握了,其實只是假象。作業如果錯了,孩子必須要訂正,而且老師一個紅叉在那兒,提醒他這裡犯錯了,以後才能改正並避免。



輔導孩子做作業時,一定會發現這樣、那樣的問題。記住要想想孩子的感受,可能我們的情緒會更放鬆。記住作業是孩子的事,慢慢放下心中的焦慮。


趣學俱樂部


我和孩子爸的工作都要倒班,爸爸工作相對輕鬆點,一般爸爸輔導的多一些。但是他就是粗放型管理。每天給孩子規定好幾點之前寫完作業,早寫完爸爸可以領出去玩或者做她想做的事情。孩子放學回來就進她的小臥室,她爸在廚房做飯,沒有家長陪伴。剛開始上學的時候我們就有意培養她獨立完成作業,遇到不會的題,我們都是讓她自己考慮,跟她說這是老師講過的,你再好好想想一定能做出來,實在想不出來,就讓她往下做,這道題先空著,待會再做。



所以,她都是自己一個人寫作業,等全部都寫完了,家長去簽字,個別不會的,她爸會給他提示或講解。有時候稍微給點提示,她就會恍然大悟,哦!我怎麼沒想到?!說明她確實思考了,就是有些思路不對或是沒想到。 基本上每天都能早早的寫完作業。按規定時間上床睡覺。


到了初中,就不陪孩子寫作業了,一家人各幹各的,吃完晚飯,孩子在臥室寫作業,我和她爸在客廳,她爸看電腦,我看電視,但是都把聲音關掉的,電腦帶耳機,電視看字幕。臥室門對著客廳門,正好可以看到她寫作業的書桌,偶爾提醒她,頭抬起來,背挺直,別趴太近了。作業都寫完了,會讓家長簽字,再把不會的找出來問家長。


相比有的家長,我們算是比較省心的。小學成績還不錯三年級以後一直都是三好學生。初中成績也還可以。現在大二,離家很遠,生活很獨立。


許諾6689


1.不要盯著孩子寫作業

有些家長喜歡盯著孩子做作業,一旦發現有問題,或字寫錯、寫歪了,一邊幫著孩子塗擦,一邊批評、埋怨、責怪孩子:“怎麼搞的,又做錯了,總是改不掉。” “說過多少遍,就是記不住,氣死人的!”我們可以想象孩子在這種緊張、焦慮的氛圍中,他學習的興趣和能量之門還能打開嗎?這個時候,家長再怎麼說教,他是聽不進去的,也是改不過來的。我覺得叫孩子自己去做,我們做我們的事情,不輕意打擾孩子,等孩子作完作業叫你後,你再過去

2.要求孩子檢查作業

如果孩子不願意檢查作業,都指望家長給檢查,那麼很難提高孩子的學習能力,孩子低年級時,首先要求孩子檢查字跡是否寫端正;其次作業有沒有漏缺的,再自己補充;最後是檢查下作業的準確性,如果是口算題,我都是讓孩子一題一題的過,對的畫勾,如果是語文題,主要是看有沒有組詞不對,或者拼音寫的不對地方,自己讀讀看看就能看出來了,對於字寫的不對,誤擦的地方,再補充下,慢慢的讓孩子自已找出不正確的地方,並改正過來,主要是讓孩子養成一個好的學習習慣,若孩子找出來了,就稱讚孩子棒棒噠

3.做作業不拖拉

利用“限時鼓勵法”來糾正。首先了解一下孩子的作業量,心裡估計一下完成的時間,然後與孩子確認下需要多少時間,如"語文40分鐘能做完嗎?數學30分鐘能做完嗎?"如果在規定時間做完,給你貼上一個小星星,當一週達到七顆星星,會獎勵,滿足孩子一個小小的要求,通常情況下,孩子會樂意接受的。如果孩子注意力太不集中,有拖拉的行為,大人可在旁邊提醒一下,如“己經做了15分鐘了,繼續加油哦!!星星在等待你了哦”這時,孩子也許會集中精力繼續做下去。

總之,家長選擇一個適合孩子的方式,如有些孩子寫作業後給孩子出去放風下,孩子會更願意集中精神寫作業,那就採取這種方式,有些孩子想在寫作業前先玩會,給孩子規定個時間,結束後再投入學習,也可以的

我是頭條號:家有小學娃,歡迎多多關注,謝謝!


家有小學娃


我的女兒上幼兒園大班,每天也有一些學前幼升小的作業,加減法,拼音。按說剛開始學寫作業的孩子最難管理。他們有這樣的特點:

1. 好動又磨蹭: 摸摸這扣扣那兒,說一遍寫作業當沒聽見,說三遍以後挪動兩公分的距離,提高嗓門說五遍才往桌子挪。

2. 注意力差: 寫一兩個字,聽見有點聲音,噌的一下扭過頭看看,別人說個話她也問一下。

3. 集中精力時間短:寫一會兒作業會手疼,想要休息一下,活動活動,這都是正常的。


剛學習,很多地方需要及時提醒糾正。比如握筆是否正確,坐姿是否端正,反覆不斷地提醒糾正,需要一個過程,

雖然以上這些足矣讓人失去耐心,但是也有優點:

剛接觸寫作業的孩子,很新鮮,有興趣,學會一個拼音很有成就感,趁著熱度,估計孩子寫的好,態度認真。

當孩子逐漸熟悉了寫作業的狀態,也感覺到寫作業的枯燥,再加上大人有時候催促,發火,孩子就開始厭煩乃至牴觸寫作業了。

但是孩子越牴觸,大人越著急,就越催促,實在不行就發火,如此每天反覆,孩子認為寫作業是一個很不愉快的事情。


可以嘗試這些做法,孩子還是比較樂意接受的。

一: 和孩子一起"寫作業"。

他寫他的,大人可以寫日記,看書筆記,工作計劃,跟孩子一起,坐在旁邊,誰也不打擾誰。孩子有問題可以隨時問提問。

二: 當孩子的"學生"。

孩子新學了一個知識,或者新的計算題方法,想要指導,先讓孩子接受。假裝不知道這個題怎麼解,讓孩子做小老師,讓孩子邊做邊說他的計算思路,這樣他很樂意做,既能瞭解孩子是否真正掌握,又能跟孩子很好的溝通起來,願意配合。

三: 認可孩子的學習態度,認真度,比認可成績更重要。

孩子低年級時,最主要的還是培養學習習慣和學習態度。成績是次要的。只要孩子態度好,又認真,要更加表揚和鼓勵。學習態度越認真,以後的自主學習能力越強,以後學習越輕鬆省事。所以,媽媽多在孩子是否認真,是否注意聽方面給予鼓勵。

四: 孩子學習時,自己不要看手機電視,房間保持安靜,旁邊不要放置零食一類。

這些東西最能分散注意力。孩子有問題大人及時回應。

五: 檢查作業讓孩子自己檢查。

檢查作業相當於進行二次學習,也鍛鍊孩子自己發現問題的習慣,以免依賴大人,形成惡習,嚴重影響學習習慣和成績。

很多時候,孩子對一件事的態度,取決於大人的態度。寫作業如果大人耐心,開心地指導她寫作業,孩子也是心情放鬆的寫,有問題也會積極問大人,並能順利溝通。孩子情緒越差,寫作業越不配合,大人就更加想發火,如此惡性循環下去,孩子的學習慾望就逐漸沒有了。


精靈故事


我和很多家長聊過,陪孩子寫作業可以,但是如果沒輔導過別人,記著一定不要輔導孩子,與你的學歷僅僅陪著就可以了。最多,糾正一下坐姿和字跡,提醒下時間就可以了。

其實我並不推崇家長協助孩子做作業。有時候想的很好,但現實往往不同。有以下幾個原因。

第一,做作業本身就是孩子自己的事情,你陪著,單從形式上就成為兩個人的事情了,如果你再和她講點題,很容易產生依賴感。如果沒把握好度,獨立思考的能力很容易喪失。



第二,你的檢查和解答思路可能和當下學習已經脫軌了,很多時候由於你接受了更高等的教育,你的思維和孩子的已經不同,沒接受相應的培訓,你講的可你能會讓孩子更迷糊,就像小孩子學3乘2,在你看來沒什麼可講的。但在孩子來說,可能很難。


第三,你的內容都ok,講的也不錯,孩子全部改完了,上課的時候會有三個結果,孩子會了不聽課了;老師覺著孩子會了不關注了;孩子不會但老師覺著孩子會。如果後期你跟不上,會導致作業不錯,一考完蛋。

第四,作為家長輔導孩子,成績好,不需要你輔助,成績一般很容易就會變成咆哮大會,這樣會讓孩子給自己下標籤,我不行,我笨。喪失自習心。


第五,個人身體健康,你難道沒有發現,給孩子做輔導,有時候會把你氣死,網上就流傳著輔導孩子輔導出心梗。為了自己的健康,專業的事情交給專業的人,作為家長多監督孩子,與孩子多溝通,還是好的。


小仙談教育


無非是拿出作業就做,做完了簽字。考試結果出來了,可能會不滿意,“我也認真輔導了,孩子也用心做了。為什麼成績上不去”。

如果您是上面做法很可能就走進誤區了。那麼如何正確輔導孩子做作業呢?


步驟1:複習

陪孩子做作業的目的是讓孩子能更好的學習。所以做作業前一定要先複習。把今天在學校學習的內容複習一遍,這樣事半功倍,也是一個良好的習慣!

步驟2:準備工作

提前將做作業需要的工具準備齊全,準備齊全後在做作業。做作業是一個需要全神貫注的事情,不要讓找尺子,削鉛筆這種事兒不斷的打斷孩子,建議家長手機靜音。

步驟3:注意寫作業順序

不要鬍子眉毛一把抓,寫作業也要講究一定順序。

1、差科目先做。一開始的時候思維和注意力是最好的,將注意力集中於差的學科,有助於學科成績的提升。

2、簡單的題目先做。題目一般設計從易到難。

步驟4:減少打擾

很多家長會在孩子做作業的時候不停的指導,“這個字擦了,不好看”“這麼做對嗎?”這些是不可取的,長時間下去孩子無法獨立思考,會對父母造成依賴,不利於以後好習慣的養成。

陪伴可以等孩子獨立完成作業後,進行指導。或孩子自己無法完成時,進行指導!

步驟5:培養責任感

現在很多家長都替孩子檢查作業,這樣很不好記住,檢查作業,這是孩子的事!與家長無關。你最多幫他籤一下字就行。明確告訴孩子,學習是他自己的事,與別人沒有關係。得對自己負責。


遇見青城


個人覺得做作業是孩子的事情,家長沒必要陪著,但是可以給予一些孩子需要的正確輔導。

我們家孩子還小,不過哥嫂家三個孩子分別是兩個一年級、一個三年級,所以常常會和哥嫂聊到輔導孩子做作業的事情。總的來說,覺得以下幾個方面是陪孩子做作業、輔導作業時要注意的地方:

1.理解孩子,給予精神支持

有時孩子會說:“這麼多作業,煩死了!”

而你可能大做文章:“多什麼多, 又不是你一個人多!”“既然多,就趕緊做,還看什麼電視。”

如果我們換一種說法:“嗯,確實有點多,一天學習下來也累了,要不你先休息一會兒,吃點東西再做?”

這時,孩子大多能平靜下來。因為孩子覺得父母理解他,給了他心理上的支持。

2.給孩子選擇的空間

讓孩子先休息一會兒或小玩一會兒再做作業,還是先做作業再玩、再休息,可由孩子自己定,適當的放鬆有利於孩子靜下心來學習。

3.讓孩子有一個安靜的學習環境。

孩子做作業時,避免大聲說話,也不要打開電視機、音響。

父母也應自覺抵制各種誘惑,朋友聚會、打撲克、搓麻將等都要有剋制。不是孩子看不到、聽不見,就不影響他學習,其實,只要他知道你在玩,他心裡就不平衡——這是人際干擾。

孩子學習時,父母最好也能靜下來學習或做家務。

4.需要家長指導

當不少父母覺得陪孩子做家庭作業是種負擔時,也有些家長樂在其中。有一位朋友自女兒上小學後,就開始陪她寫家庭作業,到現在已經有四年了,雖然女兒大了,可以獨立完成家庭作業,但她覺得陪女兒做家庭作業,也是和孩子溝通交流的一個好渠道。“一方面,可以及時對她不懂的知識點進行輔導,另一方面,也能培養孩子跟父母之間的感情。”

5.別讓陪讀慣壞孩子

有的孩子讓家長陪讀成為了“戒不掉”的習慣,必須要媽媽陪著才會做作業。媽媽若是有事要忙,孩子就寧願看電視,玩電子遊戲,也不願先做作業。甚至有的家長常常感嘆,自己被女兒的家庭作業“綁架”了,這就是陪讀慣壞了孩子,已經嚴重缺乏自主性。

6.啟發式引導孩子而不是監督孩子作業

陪孩子做作業原本是一件可以促進親子關係和彼此成長的事情。但如今不少家長,把孩子的家庭作業當成自己的作業,難題解答不出來,甚至覺得自己也失面子,有些甚至還挺身而出幫孩子代勞。久而久之,鎖住了自己,也助長了孩子的依賴性。科學的輔導方法應該是啟發型輔導,以點到為止為好,讓孩子自己開動腦筋。

小學的作業在某些程度上需要家長配合完成,孩子的成長也離不開家長的監督,但絕不可過度過分。教育方式要慎之又慎,看準了方向再使力,不然的話矯枉過正,後果不堪設想。


早教老師叢叢


我的觀點是不陪孩子做作業。

原因是:做作業是孩子的事情,如同陪習慣了,哪天不陪,孩子就會不做作業。再說大人有大人的事情,不可能天天有時間陪孩子做作業。

孩子做作業,這是需要自己完成的事情,就要養著孩子自己完成的習慣,等長大了才有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有責任心,做一個獨立自主的人。

孩子有不會的問題,先讓孩子自己獨立思考,實在不會做,再和孩子一起解決。解決問題的時候,要讓孩子學會怎樣思考,養成自己思考的習慣。

家長給孩子輔導作業,會加重家長的負擔,家長每天上班做家務本來就很累,再給孩子輔導作業,會更累,不如就放手讓孩子自己獨立完成作業。這樣對雙方都有好處。

我們這裡的今年的高考狀元,考上了北大,他的父母不認識字,根本就沒有給孩子輔導過,我問是怎樣學習的?這位狀元說,就是老師讓怎麼學就怎麼學,根本就沒有上輔導班,也沒有加班加點地學習。

考上名校就如同走一條路,怎樣到達的都有,目的只有一個就是從路的這頭走到那頭,這要看怎麼合適了,有的孩子是跑著去的,有的爬著去的,也有的是走著去,還有做飛機去的,適合你的是最好的。

每個孩子都不同,每一個孩子都有自己適合的方式。

謝謝,我就說這些吧,我的觀點是不給孩子輔導。


豬媽看世界


陪孩子做作業一般都是發生在低年級的階段,輔導作業的最終目的都是為了今後的不輔導。那如何達成這個最終目標,階段性的輔導該如何做呢,下面幾個角度希望可以給到大家啟發。

首先,幫助孩子養成“作業流程三步走”的習慣

低學齡段的孩子寫作業最看重的是養成良好的作業習慣。我們可以幫助孩子養成一個高效的“作業流程三步走”,意思就是建立“複習——寫作業——預習”的過程。

“複習”指的是:複習回顧當天的內容,這樣做的目的是幫助孩子順理今天所學的知識。這一步的重要性體現在通過複習幫助孩子對今天知識的鞏固和掌握,有利於記憶再現和記憶的長久保持。同時,對下一個流程“寫作業”起到了鋪墊的作用;

“寫作業”指的是:開始書寫當天的作業。因為有了複習的步驟,孩子在寫作業這裡就相對高效很多,不會總是發生這提不會要看一下書,那題不會要想半天的情況。

最後就是“預習”第二天的內容。預習也是提高效率的不二法則,養成預習的習慣對上課聽課效率的提高會起著很大的幫助。所以如果家長要在作業上輔導孩子,建議先建立高效的作業順序開始。

其次,理解孩子階段性的能力給予及時肯定

輔導作業最怕家長總是盯著孩子的細節不放,不給孩子犯錯糾錯的機會,家長過分追求完美。比如,常聽隔壁的媽媽抱怨他孩子的字寫得特別難看,每次她都要求孩子擦掉重新寫,最後導致孩子對自己的要求也變得“變態”式完美。孩子一年級的作業每天都因為“字”的問題反覆擦寫,做到11點多,媽媽自己也變得糾結起來。

所以,家長看到孩子年齡的侷限性和階段發展特點,不要總是揪住小錯誤或者階段性發展的“缺陷”不放。家長要作到及時關注到孩子的閃光之處,看到孩子有一點進步就要跟上肯定鼓勵,這可以幫助孩子養成克服困難的信息,保持對知識的好奇心。

最後, “協助但不監督”的方式輔導作業,做好家長自我情緒的控制

情緒的自我控制是很多家長在輔導孩子寫作業時遇到的最大“自我挑戰”。網上因為輔導作業後家長進醫院的段子比比皆是,這都說明家長太在意孩子的作業的“成敗”了。這些情緒的失控不僅讓家長焦慮,還可能會導致有的孩子對作業反感,緊張,甚至拖拉低效率的後果。

“協助但不監督”的方式輔導作業,就跟孩子說:“你需要媽媽的幫助的時候可以叫我,媽媽就在旁邊看書 ”,家長這麼做可以讓自己相對清晰,不需要總是陷入孩子作業的狀態裡出不來。當然,平時家長也可以多想想有什麼更好的辦法做好自我的情緒控制,不給孩子造成過度的情緒壓力。

親子關係講師露宏

悟空問答簽約作者。兒童心理學專業,專注家庭教育,幫助家長改善和孩子間的關係、親子挑戰、行為模式。堅持原創,期待大家的分享與討論。歡迎關注頭條號“親子關係講師”,期待更多的互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