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行推進“無卡化”進程會讓銀行卡消失嗎?

林縣強


如果說絕對的消失,那是不可能的,畢竟在可預見的時間裡,銀行卡還是有存在的價值的,但如果說銀行要是推進無卡化的話,銀行卡應該會被消滅的所剩無幾了。



曾經銀行卡是重要的交易工具。數十萬的上百萬的現金就可以存在一張小小的卡片裡。方便攜帶,交易安全(對比的是現金,畢竟要是買車買房子十幾萬幾十萬現金帶著還是很危險的,銀行卡只有走轉賬或者pos)。

隨著技術的發展,銀行率先嚐試了互聯網業務,別笑,最早將資金放在網上查詢劃轉的就是銀行。但也確實止步於此,其實也不能完全算銀行的錯誤,因為銀行太多,銀行間的藩籬太大,沒有一個銀行能佔道絕對份額,而且銀聯和徵信根本解決不了這個問題,所以在沒有海量數據前,想放棄安全突出便捷,銀行也是不敢冒這個險的。但發展網銀的同時,就埋下了無卡化的種子,因為在網上銀行卡就是一串數字。



再隨著技術的發展,尤其是智能手機和互聯網技術的發展,支付尤其是移動支付逐漸從pos轉向了手機支付,曾經移動pos的經典拉卡拉也因為微信支付寶的出現已經好久不見了。在這些互聯網公司的衝擊下,銀行頓時失了方寸,所以此時,銀行卡就是銀行的壁壘和護城河,必經開卡的過程是要本人親辦親籤的。同時,銀行卡數量也是各家銀行的考核指標,說放棄你說有多難。



再再隨著技術的發展,尤其是智能手機的升級和移動安全技術的升級,讓移動實名認證成為了現實;從政策上,國家將銀行卡分了等級,而且持有數量也收到限制,讓本身已經不方便的銀行卡在使用上更加的不方便;再加上銀行卡安全事件的不斷髮生,促使著銀行卡不斷的在實體層面上不斷升級,換卡的成本是非常巨大的,而且還不是一勞永逸,所以銀行卡現在慢慢成了雞肋。



所以,就目前,礙於切實的現實需求及護城河思維加上還存在的考核壓力,銀行還無法推進無卡化,但個人認為一旦銀行開啟了無卡化進程,銀行卡一定會巨量減少的。


路漫漫吶喊


貨幣形態的演進是與人類生產力發展和技術進步相一致的,在漁獵時代貨幣採取過貝殼、動物牙齒等形態。在農牧時期貨幣採取過牲畜等形態。隨著冶煉技術發展貨幣採取過青銅、銅、鐵、金、銀等金屬形態。隨著造紙及印刷技術的發展,出現了紙幣。隨著電腦及通訊技術的發展,電子貨幣必然成為主要的貨幣形態。即便是電子貨幣形態,其具體的貨幣支付的發起方式也在不斷演進。在電子貨幣演進初期,銀行計算機系統就處理過大量的貨幣收付業務,但其支付的發起還都採取支票、匯票等紙質憑據。這時候銀行在其經營中感到有些急於解決的問題,一是經濟高速發展,商品、勞務交易跨時空的情況日益突出,大量跨地區跨國界交易全天24小時不間斷的進行,作為支付結算樞紐的銀行不可能通過增設網點,日夜加班的去處理這些支付交易,因為這既不經濟也不可能。因而,為了在大幅度降低經營成本的同時,迅速擴大跨時空的支付結算的服務能力,銀行必須把自己的櫃檯外推,把櫃檯推到大街上(自助存取款機)推倒商場裡(POS機),推到客戶身邊(電話銀行、網上銀行、手機銀行)。而這些“櫃檯”是很難處理紙質憑據的,所以必須採取其方便安全的客戶憑據,於是出現了磁條卡,進而出現了更為安全可靠的芯片卡等由銀行發出的,用於核查客戶有權使用其銀行賬戶,自助實現電子貨幣支付的憑據。這些被稱為銀行卡的小卡片目前還被大量使用,但也在隨著各種識別技術的發展,迅速的發生著改變,不僅電腦、手機支付及轉賬已無需通過卡片發起,就連在ATM機取現金也可直接借用手機配合處理,從而無需使用銀行卡片。隨著銀行系統數據存儲量及通訊吞吐量的飛速發展,指紋識別、人臉識別、虹膜識別將更為普遍的使用。銀行小卡片肯定會很快消失(即便在當下,把銀行卡留在家裡,也基本不會影響你使用銀行卡賬戶實現支付、結算和存取現金)。但有一點必須清楚,你可以不使用銀行卡片,但你不可能不使用銀行賬戶。告訴大家一個事實,在支付寶出現前的好幾年,銀行就在策劃一個被稱為“港灣工程”的計劃,其要點是建立一個體系,就像建立一個港灣一樣,讓眾多商戶的“船”進入港灣賣商品、勞務;讓眾多銀行個人客戶的“船”也進入港灣買商品和勞務;銀行用商戶和個人客戶都有的銀行賬戶為錨定,用支付結算及貸款(包括對商戶的貸款和信用卡賬戶投資)為紐帶鏈接並經營好商戶與客戶這些銀行寶貴資源。馬雲及其同行們不過是幫助銀行更高效率,更低成本地建成了港灣工程,馬雲及其同行們不過在銀行賬戶的外面加了一層殼,其支付結算的核心交易還在銀行,馬雲們業態一點都沒有危及銀行,而是幫助銀行降低了經營成本,擴大了跨時空的服務能力,穩定並擴大了銀行客戶群體,是銀行真正成為了你身邊的銀行。別看各種寶鬧得歡,真正賺大錢的,偷著樂的還是銀行。銀行不怕卡片消失,不怕各類互聯網平臺蓬勃發展,因為這些都沒削弱銀行賬戶錨定的客戶的功能,都沒有改變銀行建立“港灣工程”的初衷。


夏浙平


存單、存摺、銀行卡,這仨要說哪個最先消失,我覺得肯定是銀行卡,也就是說存單和存摺的生命力絕對比銀行卡強很多,存單和存摺難出代替品。

當初銀行卡開始推廣的時候,大概很多人也在擔憂銀行卡不安全之類的問題,事實證明,銀行卡安全性很高,銀行卡不過是一串數字的載體而已,本質還是銀行卡背後的系統數據是否安全,跟如今的無卡消費一個意思,不過運算複雜程度提升而已。

無卡消費需要刷二維碼,銀行卡消費需要刷個磁條或讀取芯片,都是通過載體來進行數據交換,形式不同而已。銀行卡的可代替性還是很大的,比如芯片卡代替磁條卡的過程很簡單,這個芯片非得鑲嵌在卡上面嗎?芯片提高安全性的同時也釋放改變銀行卡形狀的可能,銀行卡不一定非得是個卡片。

想象一下,以後到銀行辦個賬號,銀行僅僅給個能證明這個賬號屬於我的回執單,有了賬號就可以取現、轉賬、消費,不給卡片又有何不可呢?

反倒是用於定期存款的存單和存摺不會很容易消失......


財來不會晚



人人說財經


隨著人工智能設備普及,移動支付渠道增加,銀行卡會有所減少,但不會消失。倒是現金流通會大幅減少,銀行櫃面服務人員會逐漸減少,紙質憑證會大幅減少。

目前,在金融銀行業、移動支付發達的歐美國家,也是如此~人工智能設備廣佈,現金流通減少,銀行卡應用廣泛。


笑傲江湖50349002488


當然不會。無論任何支付形式都有有相應的保證金。這些資金賬目還是必須由銀行管理的。不然讓馬雲管理你放心麼?


崑崙流石7


我覺得會,只是還不清楚這個過程是多久。時代無時無刻在變,誰也無法確定若干年後的世界變成了怎麼樣。說個經歷吧,我還記得小時候父母去存錢取錢用的是存摺吧,那時候銀行卡片還是很少有的。到了現在,我們基本看不到存摺的影子了吧?所以,不止銀行卡會消失,一切皆有可能,只是不懂我們有生之年能經歷的有多少了。你們覺得呢?


可可豬她爸


當然不會。

隨著科技發達,人工智能普及,無卡化會越來越普及,用卡機會會減少。 但卡不會消失,卡也有卡的方便的地方,即使將來某一天消,也有一段相當長的時間。


來雁晨曦


個人認為不會消失,因為人的心裡,看得見的東西才是實在的,而錢對一個人來說非常重要,你的錢存哪裡了,銀行,用什麼證明,銀行卡啊!也許不用,但是不能沒有


微笑的味道81097946


即使消失,也會有替代品出現。隨著科技進步,不斷更新換代是肯定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