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貴妃安祿山一待一整晚,各種風言風語流傳,李隆基為什麼不在乎?

莊立勝


安祿山比楊貴妃大17歲,但是為了套近乎,安祿山拜楊貴妃為乾孃,也就順理成章成為了唐玄宗的義子,深得唐玄宗喜愛。

安祿山雖然心機很重,但是善於隱藏野心。他知道唐玄宗寵愛楊貴妃,就各種談好楊貴妃。安祿山很胖,走路的時候需要四個人給他抬肚子,但是他的胡舞又跳得好,看起來非常滑稽,不過他還是經常在朝堂上出賣色相,逗得唐玄宗和楊貴妃非常開心。


安祿山拜楊貴妃為母以後,經常出入皇宮。在見唐玄宗以前,安祿山每次都先去拜見楊貴妃。開始唐玄宗很不高興,後來安祿山解釋說,他是胡人,胡人習俗先尊母、再尊父。唐玄宗寵愛楊貴妃,又看見安祿山的確憨厚,就更加信任他了。

不過,安祿山與楊貴妃的關係並不是表面上這樣簡單。據說有一次楊貴妃過生日,安祿山把自己剝得一個精光,然後像嬰兒一樣用被子包起來,作為禮物送給楊貴妃,並當場叫楊貴妃孃親。楊貴妃非常驚喜,就收下了這個義子,這就是安祿山拜楊貴妃為母的由來。

楊貴妃收安祿山為義子以後,還像模像樣給安祿山“洗三”,也就是洗澡,兩人為此還獨處了一夜。


楊貴妃與安祿山獨處,後宮基本上傳遍了,唐玄宗也自然是知道的。不過,唐玄宗卻不以為意。因為唐玄宗信任安祿山,況且安祿山還是一個大胖子,也做不出什麼傷風敗俗的事,所以才會任由安祿山與楊貴妃的獨處。

更何況,唐玄宗本來就有意拉攏安祿山,讓楊貴妃作為拉攏的中間人,也沒有什麼不好的。至於名聲,楊貴妃本來就是唐玄宗從兒子手上搶過來的,早就沒有什麼綱常名節了,還怕更多的風言風語嗎?


蘇綻


安祿山和楊貴妃之間的那點事,完全是拜安史之亂所賜,他是叛臣,她是禍水,這樣的兩個人碰在一起似乎是什麼事都能做出來的,畢竟當時的唐玄宗已然是個昏庸不堪的皇帝,但事實真是如此嗎?

李隆基是如何得到楊貴妃的,這裡就不贅述了,但唐玄宗得到楊貴妃之後確實是寵愛非常,就算是天上的星星也想為楊貴妃摘下來,但是另一點不得不提的就是唐玄宗比楊貴妃大了34歲,在當時那個年代,這就屬於爺孫戀了。唐玄宗是真的喜歡楊貴妃,以至於六宮粉黛無顏色,而楊貴妃對唐玄宗有沒有情,那就只有她自己知道了,不過楊貴妃喜歡這種奢華的生活卻是確鑿無疑的。

相比於唐玄宗,安祿山更年輕一些,只比楊貴妃大了16歲,而讓人無法接受的是,安祿山主動認楊貴妃為義母,然後認唐玄宗為義父,於是故事便開始有了,說安祿山藉著見義母的名義經常出入楊貴妃的宮殿,有時候整晚不出來。更滑稽的是,民間有為新生兒洗三的習俗,楊貴妃也給這個剛認的義子洗三,三百多斤的胖子被楊貴妃等人摁在大桶裡洗澡,那場景也是醉了,洗完還要抬著安祿山在宮中逛一逛,而唐玄宗知道後不僅不怪罪安祿山還獎賞了安祿山。

這段故事並不僅僅記錄在野史中,連《資治通鑑》都有記載。但這件事基本就是編造的,至於編造的目的,野史自然是為博人一笑,正史則起到教化意義。總之,不管這件事有沒有,記載了,即便是假的也成了真的。實際上無論是楊貴妃還是安祿山,都不會做這種荒唐事。

楊貴妃所能享受到的榮華富貴和頂級待遇都是唐玄宗給的,所以她每天要做的是怎麼抓住唐玄宗的心,而不是去和一個外族的大胖子有什麼感情的牽扯,一個處理不好很可能會弄的家族被滅。

安祿山就更不可能做這種事了,安祿山能從一個無業遊民成為大唐帝國東北手握重兵的節度使,可不僅僅是賄賂的結果,這個大胖子是有真本事的,帶兵打仗不含糊,而且對政治又有很敏銳的嗅覺,這是當時的很多節度使都不具備的。

安祿山每次進京,都少不了在唐玄宗面前耍寶,似小丑般取得唐玄宗的信任,又能讓唐玄宗知道他是可用之人,這可不簡單。但即便唐玄宗不忌憚他,其他的人卻是緊盯著安祿山的,尤其是當時的宰相,前有李林甫,後有楊國忠,都是安祿山忌憚的對象。

安祿山怕李林甫幾乎是人盡皆知的,就怕自己哪點錯處被李林甫抓住了,安祿山每次見李林甫都是汗流浹背的,這種恐懼正是來源於李林甫看透人心般精明,在李林甫的監視下,安祿山在京城從來都是謹言慎行的。

李林甫死後,又換上了楊國忠,楊國忠和安祿山不對付,爭寵爭權是一直存在的,安祿山更不可能讓楊國忠抓住小辮子。

在這樣的局勢下,你讓安祿山去和楊貴妃產生點私情,那還不如直接殺了他呢,除非他腦袋秀逗了,才會做這件事,而安祿山絕不是那種為美色迷了心智的人。

再說了,唐玄宗雖然又老又昏庸,但是他是大唐天子,只有他搶別人女人的份,不可能允許別人給他戴綠帽子。後宮的管理是很嚴格的,楊貴妃只可能待在深宮,而外臣是不允許隨便進入後宮的。說到底,楊貴妃只是唐玄宗的一個妃子,沒有那麼大的自由,所有與安祿山的接觸必然都是在唐玄宗在場的時候。即便有獨處的機會,這兩個人也會盡力避嫌,誰都不想惹一身騷。

至於安祿山認楊貴妃為義母,也不過是為了向唐玄宗表忠心,和喜不喜歡沒有什麼關係。相反的,安祿山很可能很不喜歡楊貴妃,畢竟人們都願意相信是楊貴妃讓唐玄宗變得這麼昏庸的,安祿山謀反的時候,打出的旗幟就是討伐楊國忠,以及楊貴妃姐妹。


蕭曉四姑娘


安祿山和楊貴妃的風流韻事,可以說傳的非常生動。故事中,李隆基聽說楊貴妃和安祿山在一起洗澡,竟然還非常高興,並且還表彰了二人。如此令人震驚的故事情節,竟然出自於煌煌正史《資治通鑑》,而且內容描述非常詳細。



公元750年正月十五,這一天正好是安祿山的生日,李隆基和楊貴妃賜給了安祿山很多衣服和珠寶玉器。另外還有一件重要的事情,因為之前安祿山拜了楊貴妃為乾孃,所以三天之後,楊貴妃需要給安祿山做一個“洗三”的禮儀。

洗三是我國古代一個非常重要的儀式,在新生兒出生的第三天,母親需要給嬰兒舉行沐浴儀式,一來洗去身上的汙穢,二來消災祈福。此時的安祿山因為剛剛過完47歲的生日,而且恰好又認了乾孃,因此便把這一天當做了新生,而30歲的楊貴妃則需要給安祿山洗三。

洗三的這一天,楊貴妃拿來了一個錦緞織成的大襁褓,把安祿山裹好,並且讓人抬著安祿山來到了宮中。這一幕恰好讓李隆基看到了,於是李隆基詢問宮女這是在做什麼?



宮女如實回答,楊貴妃準備給安祿山舉行洗三儀式。李隆基這時表現的有點不正常,不僅不發怒,而且還饒有興致的到了現場圍觀。看到高興的時候,還拿著錢打賞了二人。

這件事情過後,安祿山便可以隨意進出皇宮了,而且安祿山一旦進入皇宮,很多時候徹夜不歸,經常與楊玉環對食。久而久之,流言四起,但李隆基卻不以為意,根本不懷疑二人有任何作風問題。

關於楊貴妃和安祿山的醜聞,本來只有野史小說記載。但到了宋朝時,也不知什麼原因,身為北宋政治家、史學家的司馬光老爺子將這則桃色緋聞記載到了《資治通鑑》中。因此,李隆基、楊玉環和安祿山三人之間不清不楚的關係被廣泛傳聞,但這件事存在著很大的可疑,或者說這件事根本就是假的。



首先說,這件事在《舊唐書》和《新唐書》中都沒有記載,宋朝之前,這件事只存在於《安祿山事蹟》,或者《楊太真外傳》等野史或者小說中。

其次,《舊唐書》中記載,安祿山身材肥胖無比,有330斤重,唐朝一斤,約合現在的640克,換算過來,安祿山的體重達到了令人震驚的211公斤,也就是422斤重,試問楊玉環又怎麼會看上安祿山,又怎麼給這座山洗澡?

最後,安祿山起兵造反時,口號就是誅殺楊國忠,而楊國忠是楊玉環的哥哥,也因此搞得很多大臣紛紛上書,要求李隆基剷除楊氏一門。如果楊玉環和安祿山有不清楚的關係,那麼安祿山也不會對楊家人如此絕情吧。



不過,這樁看似不可能的緋聞,在司馬光老爺子的《資治通鑑》中出現後,迅速發揚光大,後來在諸多野史中如雨後春筍般滋生。甚至在《青瑣高議》中還出現在李隆基和安祿山坐而論楊玉環乳的畫面;

楊貴妃浴罷,對鏡勻面,裙腰褪露一乳,明皇捫弄曰:“軟溫新剝雞頭肉。”安祿山在旁曰:“潤滑猶如塞上酥。”

當然,這種緋聞流傳的時候,李隆基和楊貴妃、安祿山三人早已經聽不見,李隆基根本就沒法駁斥了。


我是越關


論及開元盛世最具爭議的人,安祿山與楊貴妃必定榜上有名,一個亂臣賊子,一個紅顏禍水。因為身份的特殊和親密的言行,關於兩人的流言蜚語也是廣為流傳,比如題中說的兩人曾整晚待在一起,加之楊貴妃曾為安祿山“洗三”,使得這樣的流言更是甚囂塵上。那麼為何李隆基對此漠不關心?

首先,風言風語具有虛假性,就算是出現在史書中的言論都有待考證。司馬光在《資治通鑑》中記載“貴妃洗三”一事,在安祿山生辰三日之後,為之洗三,並用錦繡襁褓包裹,與其嬉戲。此事荒誕至極,令史學家大為鄙夷,之後還在文末寫道“或於貴妃對食,或通宵不起”。無獨有偶,史學小說家蔡東潘也在《唐史演義》中講述,貴妃與安祿山鬼混一年有餘。

但是儘管這些史書看似言之鑿鑿,但卻未必符合史實,一來史學家也是借鑑其他人的作品,比如《資治通鑑》就曾參考《祿山事蹟》這類稗官野史,野史杜撰以譁眾取寵的成分較多,不足以全信。另外,古代多認為迷惑帝王的女子是紅顏禍水,李隆基為楊貴妃不顧倫理桎梏,做下此等醜事,史學家對楊貴妃定是心懷不滿。當時的流言也是諷諫帝王要謹言慎行,後來的史學家則藉此來警示當時的帝王,因此這些流言多有誇大嫌疑。

其次,不可忽視的是安祿山的謹小慎微。安祿山能在一眾臣子中脫穎而出,獨得皇帝貴妃喜愛,除了裝瘋賣傻討人開心的本事外,必然行事也極為謹慎。否則不會謀劃許久,還能不被帝王識破。當時的朝廷重臣有李林甫和楊國忠等人,唐玄宗吃安祿山這討好賣乖的一套,李林甫對此卻不買賬,對他處處提防。因此安祿山對李林甫極為忌憚,生怕被抓住把柄,原形畢露。除李林甫外,楊國忠也不容忽視,同為朝中大臣,自然都想更被皇帝寵愛。兩人之間也存在利益的博弈,因此安祿山行事必然要謹小慎微。

安祿山雖然被皇帝看重,但也不過是個臣子,是皇帝手中的一枚棋子。皇帝喜歡便是權勢滔天,一朝被皇帝厭惡便是自毀前程。安祿山為人野心勃勃,討好貴妃的目的主要是為投皇上所好。若是跟貴妃過於親密,那就是適得其反了。因此在沒有反叛成功之前,安祿山不可能自毀前程。

再加上唐朝風氣比較開放,這是人盡皆知的。在《虢國夫人遊春圖》中,女人可同男人一樣騎馬外出,甚至唐朝的衣服也相對暴露,這都是女人身份地位較高的體現。唐朝經過民族融合,很多人本就有胡人血統,民風開放。經武則天稱帝后,女人的地位更是得以提升,甚至有權有勢的女人都可以蓄養面首。由此可見,與男人見面甚至遊玩,都不是什麼大事,李隆基對此漠不關心也是可以理解的。

綜上所述,謠言總歸是謠言,甚至這個謠言都可能是在李隆基,楊貴妃死後才流傳的。加上唐朝風氣開發,並沒有過於嚴苛的規矩,李隆基對聽到的一些不那麼嚴重的謠言不予理會也是正常的。


鄧海春


楊貴妃是中國歷史上的四大美女之一,對於她的美貌,自然不用多說,但是有關她的風流韻事自然也是不少。


當然楊貴妃作為唐玄宗的寵妃,又有如此之多的風流韻事,難道皇帝會毫不知情,尤其是她和安祿山的曖昧關係,唐玄宗被帶了綠帽子,難道不會龍顏大怒嗎?

楊貴妃和安祿山的風言風語傳的滿城皆知,那皇帝又為什麼不生氣呢?安祿山是一位享有大權的一位大臣,自然不是一個傻子,他為了靠近楊玉環自然不是毫無準備的,他拜楊玉環為義母,在朝堂之上,每次只要楊玉環在場,他都會先給楊玉環行禮,之後才到皇上,甚至對皇上說,這是家族的習慣,皇上自然認可了。



不得不說,義母這個牌子為他們做了不少的擋箭牌,任外面的風言風語,他們自然不為之所動。當然他們能夠如此的放肆,自然不是一個名號就可以做到的。


唐朝其實沒有我們想的那樣保守,與之相反,當時在這一方面還是相當的開放的,這也為他們的行為有了一些助攻,所以即使他們有一些行為或許皇帝根本就不在乎,今天的我們經過了數千年的禮教的洗禮,有些東西已經深入基因了,自然是無法理解了。


圍知歷史


楊貴妃安祿山一待一整晚,各種風言風語流傳,李隆基為什麼不在乎?

在唐朝有位非常出名的妃子,想必大家都是不陌生的,沒錯,這個人就是楊貴妃。楊貴妃這一生都是很具有傳奇色彩,楊貴妃的名字叫做楊玉環,她最初是嫁給了壽王李瑁,當時是壽王妃。但這個女人容貌驚人,長相漂亮,之後居然入了自家公公李隆基的眼,從而被納入了後宮,成為了楊貴妃。



當時後宮當中並沒有皇后,所以身為貴妃的楊玉環自然就是宮中地位最高的女人,由此也能見得李隆基對她真的是喜愛不已。但從這也能看出,楊玉環的手段是很了不得的,她曾經當過壽王的女人,現在成了皇帝的女人,卻沒有讓皇帝對此深有介懷。

後來楊貴妃和安祿山經常一起呆一晚上,外面百姓中都開始流傳各種風言風語,但李隆基依然不在乎。連續幾次給皇帝戴綠帽子,都還沒有惹來皇帝的怒火,可見楊玉環的本事是有多麼強了。



除了楊玉環自身會迷惑人以外,李隆基不在乎這件事的原因也和當時的風氣和政治原因有關。唐朝那個時候的人思想比較自由,社會的風氣非常開放,不然也不會出現皇帝佔有的弟媳,佔有兒媳的事情。李隆基本身也是一個不在意外界人眼光的事,所以不管外界是如何評價他,如何評價楊貴妃的,他都是淡然處之。但雖然表面上看起來他似乎無所謂的樣子,可想必他內心實際上還是有介懷的,否則也不會最終下令處死楊貴妃。

當初在公元746年,安祿山進京了,一看到楊貴妃就驚為天人,並且表示想要認楊貴妃為義母。但在當時,安祿山的年齡比楊貴妃大了整整16歲,這一要求可真的算是奇葩的了。更神奇的是,楊玉環不僅答應了,還表示想要為他舉行三洗禮,也就藉此她和一些宮女們一起幫助安祿山洗澡。

這一男一女都是成年人,並且又不是真正的母子關係,如此行為在唐朝看來真的算是夠傷風敗俗。而且,由於兩人有義母子的關係,所以安祿山還經常進宮去陪著楊玉環,兩人常常在房間裡共同呆上一晚。這麼多跡象都表明,兩人關係絕對不單純,可不管外界如何傳,李隆基似乎都是無動於衷。

即使當初的社會上風氣是比較的開放,但身為皇帝真的能容忍自己被戴綠帽子嗎?答案當然是否定的,可由於當時的政治環境,安祿山勢力已經逐漸壯大,若李隆基這個時候發難於他,就害怕打草驚蛇。因此才表現出無所謂的樣子,可是看看最後,安祿山敗了,楊玉環也被處死了。由此也能見得,這一男一女還是讓李隆基心有不滿的,最初不在乎,只是因為還沒有到時間發難而已。


紫禁公子


這是野史記載,不足為信。如果屬實,也是因為李隆基在利用楊貴妃籠絡安祿山,三人各取所需,鬥智鬥勇,最後沒有一個贏家。

安祿山是個胡人,長的五大三粗,肥頭大耳,乍一看起來憨憨厚厚,實際上是個鬼靈精加陰謀家,他佔據幽州一帶,早有圖謀不軌之意,可又要韜光養晦,不想過早暴露,以免唐玄宗李隆基起疑,便想和皇帝拉近關係。

為了達到這個目的,安祿山抓住進京覲見的機會,賣力表演一回,把李隆基和楊貴妃跪舔了一番,硬要認比自己年輕十幾歲的楊貴妃做乾媽,楊貴妃見安祿山年輕體壯,嘴巴又甜,禁不住春心蕩漾,有幾分歡喜。

李隆基一想,這個胡兒乃封疆大吏,鎮守邊疆,兵強馬壯,若是認他做了乾兒,可以讓他對我大唐和李氏更加忠貞,有利而無害,於是便和楊貴妃一起認下了這個乾兒子。

從此以後,安祿山經常出入宮禁,和李隆基、楊貴妃吃喝玩樂,不時獻上奇珍異寶,哄的乾爹乾媽高高興興,開開心心,對他十分信任,安祿山經常在宮內和一幫宮女調笑嬉戲,李隆基、楊貴妃聽了也不以為意。

時間長了,安祿山和楊貴妃做出了越軌之事,李隆基不在時一起,兩人便單獨相處,幹了些兩人都很開心的事。楊貴妃甚至給安祿山辦了“洗三禮”,讓安祿山扒光衣服,楊貴妃親自動手給他洗澡,然後裹上襁褓,當做幼兒逗著玩,李隆基還在旁邊看著哈哈大笑。

據野史記載,安祿山曾在一次激情之際,不小心抓傷了楊貴妃的酥胸,也有說安祿山用瓜(中國木瓜,很硬,不是吃的番木瓜)不小心砸上楊貴妃酥胸,這便是成語“祿山之爪”和“傷了太真乳的木瓜”之來源。

時間長了,風言風語就多了,但李隆基、楊貴妃、安祿山三人並不在乎,因為他們仨原本就是各懷鬼胎,相互利用。

李隆基想要利用楊貴妃做美人計,拉攏安祿山為己所用;楊貴妃慾求不滿,和安祿山的偷歡可以化解寂寞;安祿山想要裝萌賣傻,麻痺對方,為陰謀造反爭取時間和有利條件。

大家都覺得這是一樁三贏的生意,於是各種取得默契,但最後安史之亂爆發後,楊貴妃被迫自縊身亡,紅顏禍水;李隆基被迫退位,晚景淒涼;安祿山興兵作亂,被兒子弒殺,最後個個下場悽慘,教訓慘重。

這個三方皆輸的故事告訴我們,有家庭的成年人適當撩騷玩曖昧可以,但不要突破底線,不要玩過火過界,否則家破人亡,悔之晚矣!

我是專注歷史文化的狄飛驚,歡迎關注我!


狄飛驚


在許多人的心目中,楊玉環是導致了大唐衰敗的那名女子,許多人對她也是十分厭惡,雖說她的美貌得到了眾人的認可,可她的作為卻始終是眾人批判的對象。

傳聞當年,李隆基為了博得楊玉環的一抹淺笑,曾經派出千里馬從邊遠地區運來新鮮的山貨,這一路上為了保持水果的新鮮,累死了數匹馬。從這一件小事中,就已經知道這位貴妃在眾人心中會有怎樣的形象了。

傳聞她還是安祿山的乾媽,甚至親自為對方洗澡,作為皇帝,李隆基可能默許這件事的發生嗎?


楊貴妃,本是玄宗孩子的老婆,但卻被這位當世皇帝看上了,畢竟是皇帝,手中的權力是誰都不敢隨意度量的,這位老婆也就很快被李隆基搶了去。

自從有了這位貴妃,也許是仗著國家的強勢,李隆基一度不曾上朝,只為了盡享風流,晚年的他的確已經老糊塗了,不僅是在得到楊玉環以後,得到她以前就開始了這樣的頹廢生活。

早年時他還能為了國家稍微委屈自己一下,修個宮殿也捨不得,一到晚年,他真的是與過去的自己大不相同了,這位貴妃也是這時候嫁給他的。


唐朝其實是一個比較開放的王朝,像他們那種行徑也沒有受到什麼指責,相比較其他王朝百姓那含蓄的思想,唐朝簡直太開放了,但這樣的開放也不意味著楊玉環就可以做出背叛玄宗的事情。

本來安祿山只是邊遠地區的一個軍官,為了上位,他賄賂過太多人,各種討好各級官員,可以說他的晉升之路完全就是自己一手打點出來的,等他進了京,他的目標也換成了當時的幾位大紅人,楊玉環是一個,她的哥哥也在這個行列,就連宰相李林甫都躲不開被賄賂的結局。


靠著這幾位紅人的推薦,他的仕途順風順水,幾乎沒有遇到過任何的瓶頸,一個出身不顯赫的人能夠靠著幾十年的打拼從底層爬到巔峰,還是完全靠的自己,不管放到哪個時代,這都是一個雞湯一般的例子,可他就是沒有把握機會,硬生生的毀了自己的名聲。

傳聞他拜了楊貴妃當乾媽,隔三差五的就往後宮跑,去孝敬這位乾媽,當然也哄得這位乾孃開開心心的,甚至根據胡人的習俗,這位乾媽還親自為他洗過澡!

不管怎麼想這都是不能接受的,但是唐玄宗卻為什麼沒有絲毫表示呢?雖說唐朝時期社會風氣比較開放,但是個男人也不可能接受這樣的事情吧?


只能說這件事是許多人假傳出來的,雖說宮中也流傳過關於安祿山與乾媽的流言蜚語,但沒人會認為那是真的,畢竟安祿山的外表十分醜陋,在扮傻這件事上他可以做好,想要靠著女人上位卻是萬萬不可能的。

楊玉環對他也只可能是好奇,不可能產生愛慕的心思,李隆基就更不可能懷疑他了,不說他與楊玉環之間關係十分好,單看安祿山這外表,李隆基就十分安心。


魏青衣


楊貴妃和安祿山一待一整晚,這種事在小說裡出現,應該是有可能的。但是,正史上絕對不會有這樣的事情。

若是安祿山能幹出這種事來,除非他長了幾個腦袋,不怕被砍。否則,打死他他都不敢這樣做的。

要知道皇宮不是菜市場,戒備是很森嚴的。

就連皇帝某年某月某日某時,寵幸了那個妃子,太監們記錄的都是一清二楚的。更何況是一個安祿山了。

所以,大家想都不要想,安祿山會和楊貴妃單獨在一起的場面了。

安祿山和楊貴妃之間,之所以傳出這麼多緋聞來,是因為安祿山認了楊貴妃為母親。

當然了這也都是為了政治目的。

安祿山認比自己小十幾歲的楊貴妃為母親,就是想讓楊貴妃罩著他點,畢竟朝中有人,好辦事。

萬一這時候有人想說安祿山的壞話,至少要顧忌一下楊貴妃,再怎麼說,他們也是母子關係。

楊貴妃之所以答應做安祿山的乾媽,也是有緣由的。

因為安祿山對於唐玄宗來說,是社稷之臣。安祿山管理的邊境,關係到大唐的安穩,這樣的人都是唐玄宗極力拉攏的對象。

所以,為了替唐玄宗拉攏安祿山,楊貴妃認安祿山為乾兒子,也是無可厚非的。

正是因為安祿山和楊貴妃的這層不同尋常的關係,讓世人對他們產生了各種猜測的。

不過,最後證明,安祿山有楊貴妃這個乾媽,對他也沒有帶來多大的關照。

楊國忠還是一直猜疑他,陷害他,最後弄得唐玄宗也是疑神疑鬼,以為安祿山真的會反。

就是因為唐玄宗的猜疑。安祿山索性就真的反了,他之所以敢反,是因為他有這個實力,當時天下最頂尖的鐵騎,正是在安祿山這裡。

安祿山造反一定程度上,算是成功了。

畢竟他把唐玄宗趕出去了長安城,他還宣佈當皇帝了,只不過這個江山,他沒有坐穩,就被自己的兒子給殺了。

只能說他命不好,同時楊貴妃的命運也不怎麼樣,他是被唐玄宗,在馬嵬坡給逼死。

總之,這娘兩最後的死亡,都是非正常的。


漢史趣聞


經過了千年的朝代替換,中國曾經迎來了最繁華的時代——唐朝。


不同於其他朝代,唐朝沒有內憂外患,糧食富足,萬國朝拜。在貞觀之治和開元盛世之後,舉國上下一片繁榮昌盛的景象。

但安史之亂的爆發使唐朝迅速凋零,使唐朝最終化為了歷史的塵埃。

其中這安史之亂的始作俑者安祿山,更是與當時的楊貴妃有著錯綜複雜的關係。

安祿山與楊玉環之間的流言蜚語被後人流傳,甚至曾有他們兩個獨處一整夜的傳言。

當然身為皇帝的李隆基不會不知道,但他從未在乎。那麼他為何如此放任亂臣賊子安祿山與自己的愛妃呢?

一.出於對兩者的信任

其實李隆基是十分信任安祿山的。首先安祿山作為一個胡人沒有過多的兵權掌握在手裡,屬於在皇帝眼中最不可能造反的人,為他贏得皇帝的信任打下了堅定的基礎。


其次安祿山捨得花銀子買下皇帝身邊的大臣們,讓他們多多在皇帝面前說好話,加深了皇帝對他的好印象。

並且他常年做少數民族之間的使節,具有很強的溝通和察言觀色能力嚐嚐迎合著皇帝,使皇帝對他的好感大大加深。

最後,安祿山也曾立下了汗馬功勞。在唐朝邊界少數民族多次作亂另皇帝頭痛不已。

安祿山聽說之後,立刻帶兵平息了北部少數民族的戰火,並且把酋長的頭顱獻給了皇帝。從此皇帝開始深深的信任了他。

後者楊玉環就更不用說了,“後宮佳麗三千人,三千寵愛在一身。”

後代有千千萬的詩歌描寫了李隆基與楊玉環的愛情故事。他對楊玉環的愛是婦孺皆知的,對楊玉環的信任更是深入骨髓。


二.出於兩者的倫理關係

安祿山在花重金買下大臣時當然瞭解皇帝對楊玉環的深愛,接近了楊貴妃就等於接近了皇帝。比楊貴妃大17歲的安祿山竟拜楊貴妃為乾媽,並且在入朝之時他先拜楊貴妃後拜皇帝。

皇帝不解便詢問他,他回答到:“我是個胡人,我們的習俗就是先拜母親再拜父親,皇帝和皇后都是我的再生父母。”聽完這話他們二人都笑了,對他心生喜歡也就認了這個他乾兒子。

這樣一來出於封建倫理道德上來看,雖然安祿山比楊玉環大17歲,但兒子與母親共處一整晚是再合適不過的事情。李隆基不在乎也是合情合理。

並且在當時有個習俗叫“洗三”,就是母親在兒子生日的第三天時為兒子洗澡。萬萬沒想到的是,楊玉環真的把她這個乾兒子當做嬰兒一樣放入浴池完成“洗三”。

難以想象當時楊玉環為比她大17歲的體態肥碩的安祿山洗澡時是什麼情景。不過既然皇帝可以容忍“洗三”的進行,那麼他不在乎二人共處一整夜的事情也就不見怪了。



唐朝的命運由李淵開啟,唐朝的繁榮昌盛離不開李世民和武則天的努力,唐朝的衰敗與李隆基,楊玉環,安祿山脫不了干係。

李隆基的不在乎,楊玉環的風流開放,安祿山的叛逆之心,共同將唐朝從頂峰上推落,從此唐朝一蹶不振最終淪為歷史的塵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