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怕的消費習慣,正在讓我們走向萬劫不復

市場經濟追求的是財富物品貨幣的流動,在打破了自給自足的小農經濟之後,消費變得越來越重要,可以說市場經濟的根本就是需求生產消費的循環,有什麼樣的需求就需要有配套的供給,如果消費需求變得極端,供應端自然也是無法獨善其身。

“這個瓜甜不甜?”

“這個土豆怎麼這麼小啊?”

“西紅柿都軟了。”

“太貴了,便宜點吧······”

“再添一個,再添一個······”

“你家怎麼這麼貴,那家······,不買你家了······”

······

不知道各位在消費的時候是否經常會聽到甚至用到類似的話,本來貨比三家,以期獲得更高性價比的東西並沒有錯,但是各位卻忽略了消費導向這個東西,無論你追求大小,外觀,色度,口感,更要命的是永遠只選價格更低的產品,那麼作為生產供應端就只能始終在為降價努力,至於質量,呵呵,只能看你的運氣了,因為整個生產環節都已經降的不能再降了,”一次性產品“成為常態,買到經久耐用的產品變成了運氣,試想一下,這樣的社會會是一種什麼樣子?明明是中國製造卻要去國外來買,這是笑話嗎?這應該是災難吧!

可怕的消費習慣,正在讓我們走向萬劫不復

這段時間鬧的沸沸揚揚的辣條事件,很多人都在群起而攻之,甚至有人根本就小心到從不在外買零食,吃餐飲,一切都是自己在家做,這樣就能安全了嗎?呵呵,你的瓜果蔬菜要施肥打藥上催熟劑,防腐劑。即使這些純天然無公害,你自己打開櫥窗看看那些調味品,油鹽醬醋個個不少添加,這些無孔不入的東西其實都跟需求掛鉤的,你雖然沒有明面上要那些添加,但是你自己想一下,都是紅彤彤,那個有點綠,你會要嗎?怕是越紅越漂亮越好吧。其他都挺甜,這個有點澀你會要嗎?怕是越甜越好吧。看起來一樣的東西,一個三塊一個五塊你會選哪一個?是不是越便宜越好呢?偏離了軌道的訴求只能催生偏離軌道的方法滿足,如果有足夠多的人問黃瓜甜不甜,用不了多久,黃瓜一定會變甜,中間的過程可以自行腦補。

可怕的消費習慣,正在讓我們走向萬劫不復

如果我們只是糾結消費惡習對衣食住行的影響,那就太小看這種會傳染的消費習慣了,只要涉及到市場就逃不出這種厄運,請問哪個行業能跳出經濟呢?包括高科國防軍工······

可怕的消費習慣,正在讓我們走向萬劫不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