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有人說蘇伊士運河改變了埃及甚至是世界的命運?

炸金花


蘇伊士運河可是一條歷史悠久的運河,最早的蘇伊士運河修建於公元前19世紀,那時候咱們國家剛處於夏朝初期。這麼說起來,蘇伊士運河的建造時間比大禹治水的時間晚不了多少。

這條運河修建於古埃及第12王朝時期,當時正處於法老辛努塞爾特三世的統治之下。

法老辛努塞爾特三世是古埃及時期最有作為的統治者之一,他曾經遠征到尼羅河第三瀑布地區,建立起了上古時期最大的帝國之一。

為了有效統治努比亞地區,辛努塞爾特三世開鑿了一條連接紅海和尼羅河的運河,這就是蘇伊士運河的雛形。

(辛努塞爾特三世在大英博物館的雕像)

今天運營的蘇伊士運河建造於1859年4月25日,運河一共開鑿了10年,先後動用了150萬勞動力。在開鑿期間,共有數千人因為疾病和過勞死亡。

這條運河今天看如此重要,但在一開始運營這條運河的蘇伊士運河公司的股票在英國賣的卻不好,人們普遍認為蘇伊士運河永遠也沒有辦法通行大型船隻,所以也都認為蘇伊士運河公司的這筆投資註定會虧的血本無歸。而英國政府更是全力反對,因為他們認為蘇伊士運河開通後將會威脅到英國在全球的海運地位。

由於羅斯才爾德家族的關係,蘇伊士運河公司的股票在歐洲大陸賣的還不錯,尤其是法國買了好多。

但在運河開通之後,卻讓英國受益匪淺,這是因為英國早在1814年就取得了對埃及的控制權,所以雖然一開始英國並沒有蘇伊士運河的控制權,但在1875年還是通過購買埃及的蘇伊士運河股權成為和法國並列的兩大股東,從而控制了該運河。

此後半個世紀,蘇伊士運河為兩國賺了30億法郎(約合8億兩白銀),要知道普法戰爭結束後法國對普魯士的賠款才不過50億法郎。

蘇伊士運河能幫兩國賺這麼多錢,是因為這條運河避免了大型船隻繞道好望角,節省了6000公里距離。到今天,蘇伊士運河的運營越來越成熟,通過的船隻也越來越多,目前該地區的物資運輸除石油之外80%的貨物都會通過蘇伊士運河。

(貨船通過蘇伊士運河)


所以,當蘇伊士運河開通之後,這條水道就成為掌握全球經濟命脈的重要水道之一。

對英國的改變

自從英法控制了蘇伊士運河之後不到3年,英國就成功進入埃及內閣。從此之後,英國對埃及的控制力更強了。

而擁有了對蘇伊士運河的控制,不僅讓英國獲得了巨大的經濟利益,他對東方各殖民地的控制能力也在增強,使大英帝國對世界的影響力更上一層樓。

大英帝國在東方擁有南亞次大陸、馬來西亞、緬甸、澳大利亞、新西蘭等眾多殖民地,在蘇伊士運河開通之前,大英帝國向東方調兵,必須繞過好望角,萬里迢迢前往殖民地。而蘇伊士運河開通之後,英軍前往東方地區行程大約縮短了一半,使英國對殖民地的經營能力獲得顯著提高。所以,在19世紀的下半期大英帝國的影響力達到極盛,成為名副其實的日不落帝國。

(大英帝國全盛時期)

蘇伊士運河對英國如此重要,所以二戰結束之後,雖然大英帝國日落西山,但仍然試圖控制蘇伊士運河,只不過這個時候世界局勢已經變化。蘇伊士運河危機期間,當英法兩國決定再次攜手對付埃及的時候,美蘇兩個大佬出手了,美國不僅警告英國,還出手做空英鎊,使英國損失慘重。而蘇聯甚至發出了核攻擊的威脅,逼迫英國撤出蘇伊士運河。

(蘇伊士運河危機期間,英國首相安東尼·艾登在BBC發表講話)




圍繞著蘇伊士運河,美蘇兩國走到了一起,在整個冷戰期間都是非常罕見的。

而失去了蘇伊士運河的控制權之後,英國徹底淪為美國小弟,從那時候起幾乎一直在追隨美國的全球政策。

對埃及的改變

收復蘇伊士運河後,埃及可以說賺的盆滿缽滿。埃及收復蘇伊士運河後,控制了世界航運量的8%,給埃及帶來了豐厚的回報。到2008年,埃及在這條河上共為2.1萬艘船隻提供服務,收取了53億美元的費用。當年埃及的GDP是1600億美元,運河通行費竟然佔到了埃及GDP的3.3%!

可以說,蘇伊士運河就是埃及政府的搖錢樹,沒有這條河,埃及的財政狀況甚至是社會穩定都會受到影響。例如,目前埃及的糧食不能滿足需求,每年要從國外進口900萬噸小麥。以現在埃及經濟情況來看,假如沒有蘇伊士運河,埃及就沒錢買糧食,更不要說解決人口的溫飽問題了。如果那樣,飢餓的民眾一定會再次掀起革命的浪潮,讓埃及陷入動亂。可見,運河對埃及社會穩定的重要性。


對世界的影響

目前,80%的非石油貨物都會通過蘇伊士運河,以便降低成本和節省時間。隨著一帶一路的推進,大量貨物將會通過新絲綢之路運輸,蘇伊士運河的重要性將會越來越低。

以上!


歷史風暴


蘇伊士運河有多麼重要?她可以把英國利物浦到印度孟買的航程縮短2萬多千米,由科威特經過運河到希臘,比繞行好望角節省24天。此外,蘇伊士運河還承擔了全世界海運量的16%。你們說,她重要不重要?可以說,蘇伊士運河對世界經濟都有舉足輕重的意義。不僅僅是經濟上的意義,蘇伊士還有軍事上的作用。很多軍艦都可以從蘇伊士運河通過,以節省時間。索馬里危機爆發的時候,美國的航母就是迅速從蘇伊士運河通過,趕赴戰場。每年,美國的航母編隊都會利用這條水道。

蘇伊士運河曾經被封閉過很長一段時間。由於阿以衝突,以色列的巴列夫將軍封鎖了蘇伊士運河,從1967年到1975年,這條運河沒有運營,處於癱瘓狀態,給國際貿易造成數百億美元的直接經濟損失,間接造成的經濟損失更是難以估計。六七十年代的百億美元,相當於現在的幾千億美元。

目前,蘇伊士運河已經完全歸埃及政府所有。自1869年通航開始,該運河已經擴建了10幾次,從最初的水深不足7米,發展到現今的18米,足夠航空母艦通過,或者滿載20萬噸的巨輪通過。運河通行的收費,每年達到接近100億美金,超過了旅遊業,是埃及政府第一大外匯來源。


懷疑探索者


說到埃及,先說尼羅河,這是世界最長的河流,6670公里從南往北浩浩蕩蕩。相比之下,長江6280公里,黃河5464公里,都屈居尼羅河之下。

圖-埃及尼羅河夜景

埃及95%的國土是沙漠和荒漠,只有尼羅河兩岸和尼羅河三角洲是綠洲。如果沒有尼羅河,埃及就是塊沙漠。

埃及人口約9000萬,在非洲僅次於埃塞俄比亞。大部分人口都在尼羅河流域,小部分在沿海地帶。

在大航海時代,埃及是奧斯曼土耳其帝國的領土。不只是埃及,大部分阿拉伯國家,都屬奧斯曼帝國統治。

圖-埃及古文明

1798年,拿破崙時代,法軍攻入埃及,與奧斯曼軍隊和埃及軍大戰,3年後被打退。

歐洲列強,離北非最近的兩個是西班牙和意大利。一般來說,歐洲人從地中海登陸北非,要麼走西班牙南渡直布羅陀海峽,征服摩洛哥;要麼從意大利西西里島,攻佔最近的突尼斯。

然而摩洛哥和突尼斯當時都不在法國人控制下,拿破崙捨近求遠來攻埃及,究竟意欲何為呢?

圖-埃及地圖

拿破崙是個有超前眼光的帝王,他看中了蘇伊士運河。這條運河古已有之,只是斷斷續續並不完整,也沒引起足夠的重視。

在大航海時代,西歐的艦隊來到印度乃至中國,必須通過南非的好望角。如果法國能夠佔領埃及,然後把蘇伊士運河修通,那麼西歐的艦隊就能走這個近道,少航行7000公里。此時不但方便法國侵略亞洲,還能坐地向其他列強收取過路費。

可惜拿破崙佔線拉得太長,在歐洲與包括英、西、意、德、俄的所有列強開戰,埃及蘇伊士河戰略未能實現。

圖-埃及地圖

拿破崙遭遇滑鐵盧後,法國人並未放棄打通地中海與紅海交通的規劃。隨後英法聯手進入埃及,通過經濟手段購買了運河的修築權和經營權。

1869年,蘇伊士運河通航,按照購買協議,英法控制蘇伊士運河99年,一直到1968年止。

不過到1879年,英國以法國欠債為由,把法國排擠出蘇伊士運河勢力範圍,獨佔這塊寶地。

圖-埃及蘇伊士運河

一戰中奧斯曼帝國是個戰敗國,連土耳其本土都被壓縮不少,外圍的領地更是喪失一空。英國人在一戰後接管埃及,完全掌控了蘇伊士運河,掌控歐洲與亞洲之間的海上交通線。

1922年,埃及名義上從英國獨立出來,但阿里王朝是一個親英的王朝,而且英國還有大量軍隊駐紮埃及,埃及只能算是從殖民地到半殖民地。

圖-埃及蘇伊士運河

此時埃及的疆域,包括了南部的蘇丹(今天的蘇丹與南蘇丹)。這幾個國家被尼羅河串在一起,在四千多年的歷史上,合久必分,分久必合。

二戰時期,埃及與英國共同抵禦意大利與德國,埃及更離不開英國。

圖-埃及蘇伊士運河

1948-1949年,埃及參加阿拉伯與以色列的大戰。這次戰爭中,英國不但支持以色列,還出動空軍擊退埃及空軍。埃及軍隊和民眾,普遍開始仇視英國,對親英國的政府不滿。

1952年,年輕的軍官納賽爾發動兵變,受到軍隊和民眾擁護,推翻阿里王朝。納賽爾只有34歲,於是將51歲的納吉布推到總統寶座上,他自己在幕後掌權。

新的埃及軍政府,要求英國從埃及撤軍。英國方面其實也有從全世界適當撤兵的打算,在蘇聯咄咄逼人的態勢中,波蘭、東德、捷克斯洛伐克、南斯拉夫,這些社會主義國家地處中歐和南歐,幾乎就在列強的家門口。英國最重要的根基,還是保住在西歐的利益,堵住蘇聯西進的步伐。

圖-埃及尼羅河夜景

1954年,納賽爾把總統囚禁,自己大權在握,強硬地要求英國全面撤軍。英國正好也有一個臺階下,於是打算用兩年的時間撤離埃及大部分地區。英國有個底線,蘇伊士運河這個戰略要地,英國不但不撤離,還保留經營權。

1956年,納賽爾自己當上總統,英國人在其他地區撤兵完成,但仍佔著蘇伊士運河。

英國在十幾年前還是日不落帝國,手段毒辣是沒的說的。埃及驅趕英國人,英國則來一個“分而治之”,策動蘇丹從埃及獨立。

圖-埃及分裂示意

1956年1月1日,新年第一天,蘇丹宣佈獨立,給埃及軍政府當頭一棒。若埃及去收復蘇丹,得到美式裝備的蘇丹軍必然把埃及拖入持久戰,那樣英國就能重獲蘇伊士運河控制權。不過埃及軍政府對蘇丹獨立行為隱忍了,小不忍則亂大謀,他們決心先把英國人徹底驅趕走,再來征服蘇丹。

1956年7月26日,納塞爾派兵進入蘇伊士運河沿線,宣佈將蘇伊士運河收歸國有。埃及為何如此強硬?敵人的敵人就是朋友,此時埃及與蘇聯走的很近,軍事裝備從幾個社會主義國家得到加強,因此底氣十足。

圖-埃及古文明

英國不能失去蘇伊士運河這個咽喉要地,另一個列強法國同樣不能失去無限通航的權力。既然埃及鐵了心要趕走英國人,英法決定教訓不知天高地厚的埃及人。

英法兵力不足,於是又拉了一個盟友以色列。蘇伊士運河的通行權對以色列固然重要,以色列更想利用這個機會,將現在也是未來的死敵埃及打垮,若能佔領一些埃及的領土就更好。

英國、法國和以色列在巴黎會盟,三方主要談論的是如何進行軍事合作,一舉滅亡埃及軍政府。這次會議三方瞞著美國,當時美國在1953年剛打完朝鮮戰爭,又在1954年從法國手中接盤南越,美國人的大戰主要在亞洲。

圖-中東戰爭

10月29日,第二次中東戰爭打響。為什麼選擇這個時間點呢?其實3個多月前埃及就派兵進入蘇伊士運河沿線了。

戰爭發動時機與蘇聯有關,在此之前的6天,也就是10月23日,匈牙利爆發了學生大遊行,反對蘇聯的控制。這場遊行愈演愈烈,發展為軍事對抗。到中東戰爭打響時,蘇聯動用超過3萬軍隊和一千輛坦克鎮壓。三方見蘇聯捲入匈牙利動亂,而且規模還不小,這可是千載難逢的機會。

各方參戰兵力,英國4.5萬,法國3.4萬,以色列17.5萬,埃及則有30萬大軍。

此戰英國派出了7艘航空母艦,劈波斬浪,畫面震撼,日不落帝國餘威猶存。

圖-航母艦隊

戰爭打了九天,以色列攻佔了西奈半島,英法則以轟炸為主。傷亡方面,三方合計傷亡不過一千多,埃及傷亡和失蹤則有數萬人。

11月6日,三方在節節勝利時,卻宣佈停戰,原因還是來自蘇美的壓力。

蘇聯在11月4日,以3萬多兵力控制匈牙利全境,一場動亂結束。蘇聯威脅英法,若不停戰,蘇聯在必要時將使用核武,這給英法形成巨大的壓力。

美國接盤南越後,正捲入持久戰泥潭,若英法滅亡埃及實力將大為增強,這也是美國不願意看到的。美國人通過經濟手段,拋售英鎊,導致英鎊兌美元下跌15%,重挫英國經濟。

圖-埃及地圖國旗

三方把埃及痛打一頓後,也只能停戰撤兵,第二次中東戰爭結束。


地圖帝


如果是我來分析,我認為蘇伊士運河之所以改變世界的命運,是因為它的軍事用途,而且經濟用途乃至旅遊探親的用途。


原因非常簡單,改變人類世界命運的,排第一位的就是戰爭。戰爭很殘酷,但是人類根本根除不了戰爭,這是由人類的天性決定的,短時期內不可能改變。


比如,蘇伊士運河上可以跑航母,我們就可以順杆爬往下聯想。美國海軍的航母,是出入蘇伊士運河最多的軍用大艦。美軍第5艦隊就經常出入蘇伊士運河,控制的上西亞與北非地區。在美軍的強力控制之下,這些地區的居民的命運就發生改變了。


其實,運河改變命運,與航海改變命運是一回事。就算沒有運河,第5艦隊的航母想從波斯灣去阿爾及利亞進行軍事幹預,他們可以從南非那繞一下,就像高速堵車了,走下道一樣,耽誤不了多長時間。

所以,在當前軍事形勢之下,蘇伊士運河有與沒有,對於人類命運的改變是微乎其微的,把它全填上,世界格局不會改變,它每天走10萬艘貨輪,也得有海軍艦艇護航,要不索馬里海盜打你。


軍林天下


本來埃及所在的位置就很重要,蘇伊士運河加重了這種重要性。

埃及的地理位置重要就重要在,隨著英國佔領印度之後,埃及成為英國通過地中海通向印度的必經之路。為了儘可能切斷英國和印度之間的聯繫,拿破崙曾經遠征埃及。

在蘇伊士運河被開鑿了之後,英國和印度之間通過埃及的蘇伊士運河的交流更加密切。在此之後,英國自然是要想盡一切辦法控制蘇伊士運河。想要做到這點,英國又要維持在地中海一帶的霸權。這也就是二戰期間,英國在地中海一帶擊敗意大利海軍,同時在北非經過阿拉曼戰役等戰役,打退隆美爾所帶領的納粹德國軍隊的重要性。如果不是這一系列戰鬥,恐怕德國就已經打下埃及之後和阿拉伯各國直接接觸,直接威脅到英國在印度的統治。

後來的另一個重要的歷史事件則是納賽爾政變,推翻了服從於英國的埃及法魯克王朝,成為了埃及的統治者。他為了爭取民族徹底的獨立,宣佈收回對蘇伊士運河的掌控。納賽爾堅決要收回蘇伊士運河的打算引起了實際控制的蘇伊士運河的英法各國的不滿。

英法兩國就夥同以色列入侵埃及。這場戰爭中埃及處於劣勢,但是在外交上,美國蘇聯是不會眼睜睜地看著英法兩國重建殖民帝國的,於是在聯合國威逼英法兩國停戰撤軍。這一事件是美蘇兩國在冷戰之餘合夥瓜分英法兩國的殖民遺產,也標誌著英法兩國殖民體系的解體,全世界殖民地人民反抗殖民統治高潮的來臨。

納賽爾也經此戰拿回了蘇伊士運河的掌控權,獲得了很崇高的威望,成為第三世界的領袖。至今蘇伊士運河仍然給埃及帶來源源不斷的財富,而正是這次英法聯合以色列干涉埃及的失敗,標誌著殖民體系在全世界的解體,這才是改變了埃及乃至世界的命運。


地球知識局


伊蘇斯運河之所以重要,並不是運河工程本身有多麼偉大,而是這條運河改變了全世界的地緣政治格局。不僅挽救了地中海沿岸,也削弱了好望角航線的重要性。

在歷史上,地中海曾經是世界上海洋經濟最發達的地方。但在大航海時代開始後,大量的船隻從好望角航線與麥哲倫海峽航行,不再需要相對封閉的地中海航線。其結果自然是原本作為世界經濟中心之一的東地中海與意大利,紛紛衰弱。而世界經濟的主要驅動力,轉移到了西北歐的大西洋沿岸。


這個歷史進程從16世紀開始,一直到19世紀中期為止,整整持續了300年。近代西歐的崛起與新大陸的發展,包括西南非洲殖民地的開發,都與此有關。但蘇伊士運河的出現,改不了一切。

蘇伊士運河的概念,其實在近代早期就由意大利人提出。當時的意大利人,希望從後來挖開運河的地方,鑿同一條水道。方便他們的船隻從這裡進入紅海,然後深入印度洋。以此和控制好望角航線的葡萄牙人去一爭高下。


但由於各種原因,這個計劃沒有被當時的馬穆魯克蘇丹所認可。結果,在奧斯曼人佔領埃及後,當地開始衰退。尤其是從16世紀後期到17世紀,地中海沿岸的經濟比重已經被西北歐地區所迅速稀釋。

19世紀,反而是法國人最早提出了蘇伊士運河方案。原因也很簡單,法國在大西洋沿岸的港口,很容易被英國海軍在戰時封鎖。已經不期望在海戰中完勝英軍的他們,希望通過蘇伊士運河,聯通自己在印度洋和印度次大陸上的殘餘基地。也能夠順勢向東開拓。


英國人當然不可能讓法國人如願。所以他們買下了蘇伊士運河的全部股票,獲得了運河的管理權。隨後又將埃及至於自己的保護國地位,控制了這條黃金水道。這樣一來,即便是法國人大力營建自己在地中海邊的港口,也無濟於事。英國人則順勢控制了直布羅陀、馬耳他與塞浦路斯。三個地方正好位於地中海的西-中-東。英國人順著這條航線,走蘇伊士運河抵達阿拉伯半島的亞丁灣,再向東抵達印度和馬來亞。著名的“大英帝國生命線”就由此而來。如果沒有蘇伊士運河,一切都是免談。

後來的歷史上當中,關於蘇伊士運河的爭奪屢屢發生。比如第一次世界大戰中的奧斯曼土耳其和德國,就希望從阿拉伯地區南下埃及,攻佔蘇伊士運河。英國人一面忙於保護運河,一面從印度調兵在奧斯曼控制下的巴士拉登陸,開闢了分散敵人火力的新戰場。英國人也為此派出著名的勞倫斯,策動阿拉伯民族主義興起,反抗奧斯曼人的統治。


二戰中,著名的北非戰役也是圍繞著蘇伊士運河展開的。法國的維希政府宣佈停火後,大部分海軍主力停泊在阿爾及爾沿海的港口。英國人也因為擔心這支艦隊威脅蘇伊士運河,不惜向過去的盟友開火。


1956年,埃及民族主義領袖納賽爾,宣佈將蘇伊士運河收歸國有。英法兩國還因此出兵埃及,掀起了蘇伊士運河戰爭。而以色列人也趁機打了一場第二次中東戰爭。


即便是在21世紀,阿拉伯之春在埃及的巨大影響,最終被軍方平息。背後也有蘇伊士運河的重要因素存在。對於很多歐洲國家來說,這裡就是他們影響東方地區的最大通道。這也是蘇伊士運河改變埃及、改變地中海和整個世界的原因。


米南德王問道


回答這個問題我們下來看看蘇伊士運河的地理位置,蘇伊士運河是亞洲和非洲的分界線,西面是尼羅河三角洲,東面是西奈半島,整條運河,穿過蘇伊士地峽,貫通地中海,紅海,印度洋直接減短海上航線。可見蘇伊士運河在地理位置上是亞歐非三洲的咽喉要塞。

蘇伊士運河最早修建於埃及第十二王朝,後來被廢棄了,之後18世紀末,拿破崙佔領埃及,1869年法國建成蘇伊士運河,19世紀末英國取得對蘇伊士運河控制權,二戰開始納粹指揮官為了奪取中東油田,截斷盟軍後勤補給與盟軍開始爭奪蘇伊士運河控制權,戰後從1956年到1975年以色列和埃及一直爭奪蘇伊士運河,到1975年蘇伊士運河重新通運,在戰略位置上,蘇伊士運河也是稱霸世界必須掌控的位置,直接聯通東西方,縮短海運距離。

在經濟效應上,蘇伊士運河的建成,從歐洲到亞洲海運不在需要繞過非洲好望角,航程距離縮短大半,聯通地中海和紅海整條運河沿途利用率高,同行的船舶數量和運貨量在世界各大運河都位居首位,運輸的物品主要是石油礦物資源,也可以說今天的蘇伊士運河也是一條能源補給線,世界上7%的海運都要經過蘇伊士運河。所以蘇伊士運河在經濟上也有非常的地位。

蘇伊士運河的存在,改變的不只是埃及或者是中東地區,而是整個世界東西方的格局和政治劃分。


玄坤


如果從世界歷史的角度來衡量的話,那麼1956年埃及政府對蘇伊士運河的收歸國有可以說是影響了埃及乃至世界的命運。對於埃及的影響不言而喻,而網絡上已有太多的著述來將這件事情。但是對於英國乃至世界的貨幣體系的影響可以說是十分的深遠。以下就略作分析。

1956年7月26日,埃及政府宣佈將蘇伊士運河公司收歸國有,並且公司全部財產移交埃及政府。為取得蘇伊士運河的控制權,英國夥同法國,把軍隊開到埃及,佔領港口,企圖再次控制蘇伊士運河,修補它那已然破碎的日不落帝國防務體系。然而英國的如意算盤沒能打成。因為此時美國已經有足夠的力量進行干涉。

1956年11月2日,美國在聯合國大會提出一項停火決議,之後,它明確表示,不僅要求英國停火,而且還要求實際撤軍,美英矛盾的公開化導致了著名的英鎊擠兌事件。蘇伊士運河戰爭前,英國的儲備已經快降到了被視為最低安全水平的20億美元,一旦匯率下降,或會產生深遠的影響。最重要的是,英鎊將會失去尤其是在歐洲地區失去它作為國際貨幣的影響力。

最終迫於自己國內緊急的經濟形勢,12月4日當天,英國財政大臣哈羅德·麥克米倫將會就英國的儲備情況發佈月度報告,一旦報告公佈,新一輪的英鎊擠兌事件將會發生。迫於時間的壓力,英國內閣終於12月2日宣佈了英國撤軍的最後時限。12月3日,美國財政部長漢弗萊同意支持英國從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提款,在美國的支持下,英國的借款申請得到批准。至此,曾經追求獨立外交政策的大英帝國的時代已然結束,美國成為“西方世界的財政主人”,它控制著世界銀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以及它自己的進出口銀行,有著前所未有的財政來源。


國家人文歷史


埃及是舉世聞名的四大文明古國之一,其地理位置正好位於非、亞、歐三洲交界地帶,可謂四通八達。埃及東部可以通過紅海進入印度洋進而走向世界,北部可以通過地中海進入大西洋進而走向世界。以此言之埃及實乃溝通三洲兩洋的重要地緣戰略樞紐,這樣的地理區位在全世界都不常見。

但看似完美的地理區位中有一點美中不足:紅海和地中海之間正好被西奈半島所阻隔,在大航海時代之前歐洲人如果要通過埃及遠行印度、中國只能先通過地中海抵達埃及,再從埃及由陸路進入西亞地區沿古絲綢之路東行。隨著大航海時代新航路的開闢,歐洲人開始沿非洲西海岸南下穿越好望角進入印度洋。無論選擇哪條路徑幾乎都要穿越大半個地球。如果能在西奈半島上修築一條運河直接連接紅海和地中海將意味著印度洋和大西洋兩大水系將直接聯通。

事實上最先想到這點的正是埃及人自己:早在古埃及第十二王朝時期法老辛努塞爾特三世(其名字即為“蘇伊士”一詞的來源)為了通過陸行平底船進行直接貿易,下令挖掘了一條“東西方向”的運河,連接紅海與尼羅河。一些證據顯示這條運河的存在至少持續到公元前13世紀的拉美西斯二世時期,隨後運河被荒廢。根據希臘歷史學家希羅多德的著作《歷史》記載:大約在公元前600年Necho 二世著手它的重新挖掘工作,但沒有完成。蘇伊士運河在公元前250年左右被托勒密二世重新獲得。在隨後的一千年中被連續改進、摧毀和重建,直到最終於公元8世紀為阿拉伯帝國阿拔斯王朝的哈里發曼蘇爾廢棄。其後蘇伊士運河被斷斷續續挖掘和開放,分別在公元前117年羅馬時期的圖拉真國王和公元640年歐麥爾·伊本·哈塔卜時期兩度長時期開放。

世界進入近代歷史後法蘭西第一帝國的皇帝拿破崙為切斷競爭對手大英帝國同其殖民地印度之間的聯繫而遠征埃及並計劃重修廢棄多年的蘇伊士運河,遺憾的是還沒等這個計劃付諸實施拿破崙帝國就走向了覆滅。隨著拿破崙帝國的覆滅,法國徹底被英國壓制,淪為二流強國,幾乎失去了其原本在美洲和印度的全部殖民地,法國轉而向包括中國西南地區和毗鄰的東南亞地區擴張,打通蘇伊士運河對法國可謂意義重大。

1854年和1856年法國駐埃及領事斐迪南·德·雷賽布子爵獲得了奧斯曼帝國埃及總督帕夏塞伊德特許。帕夏授權雷賽布成立公司,並按照澳大利亞工程師Alois Negrelli制定的計劃建造向所有國家船隻開放的海運運河。通過對有關土地的租賃,公司可從運河通航起主持營運99年。1858年12月15日蘇伊士運河公司建立。強迫窮苦埃及人穿過沙漠挖掘運河的工作花費了近11年,部分苦力甚至施以鞭笞。工程克服了很多技術、政治和經費上的問題。最終花費高達1860萬鎊,比最初預算的兩倍還多。運河於1869年11月17日通航,這一天被定為運河的通航紀念日。

1875年外債迫使帕夏將運河的股份賣給了英國。隨著法國在普法戰爭中的失敗,法國切實感受到來自德國的威脅,此時的法國迫切需要和英、俄結成反德聯盟,於是在埃及問題上法國主動向英國妥協:不僅將自己控制的蘇伊士運河公司的股份全部轉讓給英國,而且默認英國吞併埃及,包括蘇伊士運河在內的整個埃及淪為英國殖民地。一戰後英國允許埃及獨立,但仍在運河區駐兵。正是因為牢牢控制著蘇伊士運河,英國才得以維繫和印度等東方殖民地的聯繫並依靠殖民地豐富的人力和資源打贏了兩次世界大戰,從這個意義上而言蘇伊士運河的確影響著世界的命運。

二戰後隨著英國國力的整體衰落,英屬殖民地紛紛和大英帝國說再見。埃及雖早已取得獨立地位,但由於英軍長期駐紮在埃及,埃及實際上淪為英國的半殖民地附庸國。二戰後的埃及眼見全球殖民地的獨立運動蔚然成風,也通過納賽爾革命的方式推翻了親英的王室,建立埃及共和國。埃及共和國把從英、法殖民者手中收回蘇伊士運河地區主權視為埃及取得完全獨立的標誌,於是雙方開始爭奪運河區。英、法拉攏中東地區剛建國但與阿拉伯國家有矛盾的小霸主以色列對埃及展開軍事行動,可此時的英、法早已是二流國家,此時爭奪世界霸權的美、蘇兩個超級大國都希望趁機給予這兩個沒落的老牌帝國最後一擊,從而確立自己在全世界的霸主地位,於是美、蘇很難得地出奇一致地表示反對這場戰爭。無可奈何的英、法、以只得和埃及妥協,從此蘇伊士運河被埃及收回直到今天。


鴻鵠高飛一舉萬里


瀏覽一下世界地圖,就會嫉妒的發現,從溝通世界的海運航道的作用看,埃及蘇伊士運河、(還有巴拿馬運河),是上帝賜予人類的珍貴禮物。

蘇伊士運河連接大西洋和印度洋,使歐洲至印度的海洋航程縮短約50%、5500-8000公里。經濟效益、戰略利益重大,僅憑這條運河,就足以使埃及成為世界舉足輕重利益攸關的重要國家。

蘇伊士運河全長190公里,航道寬度平均約200米,深度22.5米,船舶吃水量最大允許19米,最大噸位22萬噸,船舶平均通過時間15小時。現每年有15000艘船通過蘇伊士運河,埃及每年收取引水費、浮標維護費、通行費合計超過50億美元,沒有其它國家會嫉妒眼紅,因為這條運河的確物有所值。

蘇伊士運河正在拓寬拓深擴建中,使馳往歐洲的25萬噸級油輪能順利通過。經濟效益將更加顯著。

歐盟是中國的最大貿易伙伴,蘇伊士運河雖然遠在天邊,卻對中國利益攸關。發展與埃及的傳統友好關係,一直是中國對非洲外交的優先方向,做的不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