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西安絲綢之路國際旅遊博覽會將於3月29日舉辦,為何在西安不在洛陽?

盛世風格


從現實定位看,西安是國家第九個中心城市,是一帶一路經濟帶陸上絲綢之路的新起點,是中國內陸城市改革開放的新高地,國家已明確要把西安建設成為與北京、上海一樣具有國際影響的國際化大都市。

過去的輝煌和新的歷史使命決定了西安在中國發展中的重要地位。

2019年絲綢之路國際旅遊博覽會選在西安舉行,顯然具有特殊的含義,因為有且只有西安才能代表絲綢之路的過去和現在。





知未是也


作為千年古都,注意,首都的“都”,2013年3月在確定的絲綢之路跨國申遺中國段最終名單中,西安的漢長安城未央宮遺址、張騫墓、唐長安城大明宮遺址、大雁塔、小雁塔、興教寺塔,加上納入2010年預備名單的茂陵及霍去病墓,草堂寺、大唐西市遺址、興慶宮遺址、大唐芙蓉園、曲江池遺址、陝西省歷史博物館、碑林博物館青龍寺遺址、法門寺、大秦寺、昭陵、乾陵,……,等等,都是絲綢之路文化遺產。洛陽,當然也是一座古城,注意,古城的“城”,應該是東漢時期絲綢之路的另一個起點,比起西漢國都,長安,絲綢之路晚了整整幾百年。雖然也有漢魏洛陽城遺址、隋唐洛陽城定鼎門遺址、洛陽石窟等,也有名,但文化遺產比起西安來說,少了許多,歷史比起西漢國都長安也晚的多。舉出這麼多例子,沒有什麼意思,是想說明,歷史上,長安,洛陽都是中華傳統文化的發祥地,但是,絲綢之路的起點,在長安,公元前139年,漢武帝就派遣張騫出始西域,到公元前126年張騫返回長安,絲綢之路由此正是開闢。那時的洛陽城還是個小城市呢!


唯美長安


絲綢之路這個名詞是由-李希霍芬-提出的,指的是東漢班超為了促進經濟發展,從洛陽(今新安縣漢函谷關出發)到羅馬的經濟貿易往來。而當年西漢張騫出使西域是為了與大月氏國軍師聯盟一起打壓匈奴,後來因為種種緣由,在西域各國遊歷,最遠不過是中東地區,離羅馬還很遠。如今我們國家選擇在西安,因為從經濟、政治、歷史等等多方面考慮,選擇在西安也不足為怪。洛陽如今和西安相差不是一星半點,作為一個洛陽人,我們也知道自愧不如。畢竟城市的發展是國家戰略的部署,國家資源的重新分配,弱弱的問一句,比經濟的話,西安和鄭州都不是一個檔次。希望旦旦們沒事多瞭解一下歷史,去了解一下秦都咸陽,去感受一下漢中故地,你們以為西安市區就是你們整個長安的故地?歷史是我們中華名族的信仰,是大家的財富,奈何非要掙個高低,劃個貴賤?


閆小惠子君


2019西安絲綢之路國際旅遊博覽會將於3月19日舉辦,為何在西安而不在洛陽?我想這既和西安的歷史有關,也和西安的現在有關吧?

西安歷史悠久,是中國古代歷史上建都朝代最多、時間最長的都城,有著7000多年文明史、3100多年建城史和1100年多的建都史,與雅典、羅馬、開羅並稱世界四大文明古都,是中華文明和中華民族重要發祥地,絲綢之路的起點。

洛陽雖然也歷史悠久,也曾是絲綢之路重地,但那畢竟是過去。

拿現在來說,西安的名氣肯定比洛陽大得多,來西安旅遊的人肯定也比洛陽多。既然博覽會還帶上了旅遊二字,那肯定選西安而不是洛陽了。

一點拙見,不知對否?




燕歸來a


確實是絲綢之路從西安出發。然後經過洛陽。然後再到甘肅,再入新疆。關鍵從2010年開始,中國的歷史一再被人篡改。並且還是官方出錢篡改的。這個再過20年,指不定中國的歷史要被改成什麼樣的。

因為絲綢之路屬於世界文化遺產。

相比較而言,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講的話才比較可信。

其實都可以到聯合國教科文官網去查一下。看一下絲綢之路有哪些地方?

可能地球的磁偏角變了吧。

當西安做成起點的話。哦,不對,應該是長安,因為明朝才有的西安。

然後從長安出發一路往西。經過洛陽,然後再入甘肅在到新疆。這個就是中國境內的絲綢之路!

這樣的話感覺歷史都要顛覆,然後地理也得顛覆。

所以說,歷史這個東西是任人打扮的小姑娘。

有靈魂的古城才最有文化!

沒有回坊,西安就是一座沒有靈魂的過程。

與長安無關!





大唐神都


說說我的看法

首先,絲綢之路開始於西漢,西漢的張騫通西域,屬於鑿空的巨大貢獻,在此之前,中華民族對西域是一無所知,也不知道西域有那麼多的民族,國家,和風土人情等等!張騫的通西域大大開闊了中華的眼界!也正是張騫的出使西域,開通了以長安為起點的陸上絲綢之路!

陸上絲綢之路的意義真的是開通的東西方文化交流的通道,使得中國的絲綢運輸到了西亞和歐洲!

個人認為,正是因為絲綢之路的第一次開通是在西漢,是以張騫通西域開始,以長安為起點開始了東西方文化的交流,所以絲綢之路大會的選址才放在了西安(漢長安)!

雖然後來也有了其他的路線的絲綢之路,比如海上絲綢之路,而且運輸的物品也不止是絲綢了,還有瓷器和茶葉等,但是首功還是陸上絲綢之路的開通,和以長安為起始點的第一次絲綢之路的打通!第一次的打通往往是更重要的,是從無到有的過程!


鵬程日誌


這個問題還要從西安附近的未央宮說起。


未央宮,這座歷史上很有名的,規模最大的宮殿建築群,自漢高祖劉邦始建,一直到唐朝末年淪為廢墟,一千年之間,曾經有三十多位皇帝在此辦公。特別是作為西漢時期的權力中樞,很多重要的歷史事件發生於此。

其中最特別,也是對現今仍然有著深遠影響的歷史事件,就是在公元前139年,張騫奉漢武帝之命前往西域,開拓帝國的視野。從張騫出使西域到漢武帝打通河西走廊,再到絲綢之路的逐漸繁盛,未央宮作為政權中心,見證了整個絲路從雛形到繁華的歷程。在漢武帝的推動下,西漢帝國開展了絲綢之路上積極全面的文化交流以及絲路各國間的對話,這些都曾經在未央宮留下一幕幕精彩的瞬間。

因此,如今雖然已是廢墟遺址的未央宮,也被譽為東方絲綢之路的起點。未央宮的遺址位於西安市西北三公里的地方。或許主要就是因為這些歷史上的原因吧,西安也視為絲路文化的交流中心。


我是福拉圈。喜歡旅行,喜歡自駕遊,先後多次到藏區旅行。很樂於分享旅途的見聞和經驗!歡迎關注,留言討論和交流溝通。

褔拉圈


1西安是陸上絲綢的起點

2西安是西部大開發的橋頭堡

3西安是西部國家中心城市

4西安的歷史文化悠久,有代表性。

總之,西安的科技實力,文化品牌,軍工裝備

旅遊資源都居有利地位,中歐列車就從西安發出,可見絲路旅博會放在西安有一定的道理及代表性。

謝謝,歡迎補充!











三秦曉露1


如果用動物來比較,西安就說老虎,洛陽就是隻家犬,走不出去,狗肉上不了酒席,況且,鄭州那隻狼狗還在外面守著,家狗就在家帶著,給著吃屎就行了,別想太多了,誰讓你是家狗,那天狼狗鄭州離開了,你或許還有機會,加油家犬




王子陛下8525808


長篇小說《葉落長安》中這樣寫:

“在全國範圍來說,河南人和陝西人是融合的最好的。飢餓的時代,能活下來的人都是了不起的。而今,他們有的人仍生活在社會的最底層,時刻擔心著外來人異樣的眼光。所以,我們給予他們的應是更多的寬容與理解,就像一對兄弟一樣。”

西安的道北,童家巷,大多為當年河南人逃難過來的。甚至,西安本地話,有兩種,陝西口音和河南口音,這是歷史形成的,不可否認的事實。

但凡出現河南與陝西相比較的事,很容易招黑說搞地域歧視。我屢次力圖為自己的本意正名,總是力不能及,索性看淡了鍵盤世界裡毫無來由的指責和非議,畢竟文字的力量在三觀多元化的博弈交鋒中太過柔弱。

有個女同事,在西安東五路住,她常與我回家順路,幾次同行後我二人逐漸關係交好。

有一次她與家人通電話,用的是河南方言,我好事地問了句:“你老家是河南的?” 這女同事面顯難色,說:“我爺那一輩是河南人,不過我們現在都是西安本地戶口。從小我媽就跟我說,別輕易告訴別人我們是河南人。”

我問其故,女同事回答:“她說河南人在外頭的名聲不好,怕我們因此被人歧視、欺負!”

我常常反思這女同事的言論,誠然其長輩們善意的忠告無可厚非,不過刻意隱瞞自己的祖籍,卻讓人覺得有數典忘祖之嫌。

最近,我是第N次遇到河南與陝西比較的事了。

今天,我不想回答問題本身,說說實質。

關於“絲綢之路起點”的爭議,我覺得很無趣,也沒意義。

作為旅遊開發行業資深者,我深知,國際性展會是否被國家選擇,歷史記載是一個方面,但不是決定作用。交通區位、接待能力、城市知名度、參展商願不願意捧場等,才是主要原因。

其次,旅遊博覽會,策劃、執行的人文才是核心。當年一書《河南人惹著誰了》,道出了背後的苦楚。駐馬店、假貨事件,同樣遭遇的溫州,是如何處理的呢?值得反思。

我在深圳工作了10年,大多數工廠,招聘信息中明確規定,“河南人不要”。問題背後的根源在哪?恐怕全國這樣做的,不僅僅是深圳吧?

再回到開篇,我引用吳作家的話語。洛陽與西安相聚很近,武當山在西安做旅遊廣告,湖北人黑過西安嗎?

再說說寶馬與奔馳,互相從不攻擊,所以都發展很好。

如果繼續搞“地域黑”,後果可能更嚴重。

奉勸某些人,最起碼我們陝西人,以後對待此類問題,只說自己優勢,不比較,不攻擊,拿出陝西人的豪爽和大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謝謝大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