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農民趕集一般都買什麼?

農說呂不白


在我們湖南這邊每個鎮都會有趕集,隔壁鎮都是將時間錯開!這樣基本上可以天天都有集趕!在農村趕集,可以在集市上可以買到家裡好多必需品,比如竹掃把、竹籃子、竹刷把(洗鍋用)、水果、蔬菜、果樹、花草、衣服等等!但是這裡是好多都是有季節性的!



春天,果樹、種子、花草、還有雞鴨鵝苗等等,特別的暢銷!我家每年這個時候都會去集市上買的鴨苗鵝苗,自家養著過年吃!


夏天和秋天,就是時令的水果,好多都是自己家產的,像桃子、西瓜等等賣的都會比超市水果店便宜一點,我們也會多少買一點!

冬天,這個季節是最熱鬧的!為什麼這麼說了!好多農村人農活都幹完了,沒事就逛逛集市!看看有沒有自己家能夠用得上的東西!


在集市上可以買的自己生活的必需品,看到能夠用得上的就會買回家,集市上的東西也是最全的!這裡賣的東西會其全、便宜一點!


常德農村小趙


其實農村趕集和城市去商場目的是一樣的,都是買自己或家裡需要的東西,但是有點區別是農村人趕集一般的情況是一定會去買些東西,極少空手而歸,城裡出去逛商場也許什麼也不會買就是出去溜達溜達!


農村的集市也分規模,一般鎮上會有一個大的集市,並不是天天有東西買賣,是有時間規律的,我老家是農曆3 6 9 是集市其他的時候急需什麼的去超市買就好了(農村的超時規模也很大,吃的喝的雜貨甚至也有衣物)



至於是買什麼?柴米油鹽醬醋茶基本的,衣物,化妝品,寵物也有,農作物工具🛠,還有的是分季節春季化肥種子,冬天煤炭。現在生活質量好了,花鳥魚也都有,我小時候肯定是買零食啦,還有 磁帶聽歌,後來有CD vcd DvD 就買光盤看電影和MV。

農村集市其實就是一個超級的露天商場。


一一靜心一一


趕集在我國有著悠久歷史,在我所在的城市青島就有兩個有著上百年曆史的大集——李村大集和泊裡大集。

我也是土生土長的農村人,記得小時候經常跟著爺爺步行去趕鄰村的大集。

以前,趕集是特別是在春節前臘月二十八那天的集,大家都會趕集備年貨,雞鴨魚肉、油鹽醬醋、鞭炮煙花、糖果瓜子,這些春節必需品是不可或缺的。對小孩子而言能買點小鞭炮是最開心不過的事了!

現在,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也伴隨著城鎮化進程加加速,很多地方農村的集市正在消失。再加上現在商超,便利店比比皆是,購物便利性使得大家隨時隨便都可以購物。

所以現在大家趕集能買的東西,可能就是一些農民自己種的純天然綠色蔬菜之類的。




熹遊記


農村趕集,是很悠久的。

首先我是一個土生土長的農村人。小時候呢,和爸媽一起去趕集是最開心的一件事。因為小時候,條件不是太好嗎?家裡邊也沒有什麼零食,好吃的之類,嗯,去趕集的話可以讓爸媽給買一些零食呀,或者說一些水果呀,或者說一些好吃的吧。

像平時的話,基本上就是兩三天,或者說一星期趕一次集,是說以前,不是說現在。記得小時候趕集的話,一般就是買一些家裡的必需品,比如說鍋碗瓢盆啊,農具農藥,或者說是一些蔬菜還有肉之類的東西。基本上也都是生活必需品。

然後現在的話,趕集就像家常便飯一樣,有空的話就去了,因為現在的話感覺不像以前那麼麻煩,騎自行車以前,然後現在的話家家戶戶有電動車,摩托車有的家裡還有小汽車,所以說趕集的話就比較方便了。

而且現在,不像以前,像我們這裡有兩個集市,一個溧河接一個龍潭街。然後一個是農曆的單日子逢集,一個是農曆的雙日子逢集。現在的話就不分什麼日子了,每天去都有賣菜的,賣東西的,想買什麼都有,而且街上也有超市,現在逛街的話除了買一些生活必需品之外,更多的是為了去街上玩。


農村七點半


我們這邊都是五天一個集,集上賣的東西很多,蔬菜,水果,衣服都是大家喜歡買的。有大點的集也會有賣羊的,兔子的等一些家禽,但數量不多了。

現在趕集的人少多了,說到這裡又想起小時候來了。我那時候好像也就六七歲吧!還沒有上一年級的。快過年的時候,爺爺領著我去離我們村七里地的村莊上趕集。那時候是沒有汽車的,連自行車也沒有。爺爺領著我走著去趕集。不記得累不累了,但是挺開心的,一直跟著爺爺問集上有什麼,要給我買好吃的東西。

爺爺怎麼說的都忘記了,但是記得集上有賣花的,小女孩頭上扎的那種塑料花。賣花的人是用秸稈紮成的靶子,在上面插滿了五顏六色的花。看著那些花,就讓爺爺買一個,但爺爺說沒錢了,沒辦法買了。記憶裡仍然存在著當時的遺憾。

回家的路上,沒有了來時的興致,沒精打采的。路過一堆瓦礫的時候,爺爺告訴我說“這裡是孫二孃開店的地方。”當時只想著花沒買成,爺爺說的啥根本聽不進去。

又囉裡囉嗦的說了一大串,讀了竟覺得不通順,直當做一個想不全的回憶吧!不寫了,晚安了,親們。


擁抱幸福8額


應邀回答問題:農村的集市已很悠久了,小時候總是願意隨著大人去趕集。記得是農村人趕集就是買賣農副產品,調換農具。要麼把生產生活必需品到集市上去賣換取錢財過日子。或許用錢去買菜針頭線扣,現在就是和過去年代不一樣了。上街趕集純屬消費型的,衣食住行,吃喝玩樂趕時髦。什麼促銷展示會,應有盡有,有錢也買半年閒。消費觀念改變了,開汽車🚙開電車,滿街上面隨便多。見到熟人聊天說,人家問我為什麼?我願開心歡樂過!




民農歌者


各個地方都不一樣吧,但是大多的還是一些小的東西,像我們這邊現在已經很少看到有什麼集趕集,基本上一年就只有一次。

每年的三月初十, 其實根本就不是農民趕集,基本上就是小商販們的集會,各式各樣的雜貨應有盡有,千篇一律的小吃邊賣邊演,人們過去不再是為了買東西,而是為了湊熱鬧。車水馬龍人擠人,幾步一停人等人。

小時候生意不發達,趕集就是為了來看新奇,來長見識的,順便買點小玩意,

長大了,再來趕集是為了尋找回憶,感受最初的夢想,以後很難再享受這種充滿鄉土氣息的自由。

生活已經變了...


磐石底座


吃:肉蛋奶萊,各種熟食如麵食中的油條,燒餅,火燒,饅頭,各種各樣的糕點,牛肉,豬肉,狗肉,羊肉,活雞,活魚,活蝦,活兔,各種各樣的蔬菜。各地區的水果。

穿:各種衣服,鞋襪,帽子,,,

用:各種各樣的生活生產用具,

但也有不準在集市上出售的東西,比如:有些敏感,不說了吧!

以前拍了許多集貿市場圖片,可惜都刪了,在答題下面沒辦法展示。



痴騎朽翁


趕集,是一種民間風俗,主要是對商品進行交易,我們這稱為趕場、趕街。

在我們這,趕集日是固定的,每週的星期天為趕集日,我們農村人趕集跟城裡人逛街不同,逛街是看到喜歡的就買,但農村人趕集主要是有目的性的,家裡缺什麼買什麼。至於買什麼?大多根據實際要求而定,播種時節,我們大多買的是糧種,秋收時候,我們大多到集市上賣糧食,過年那會,我們買的是年貨、新衣。



在過去,我們趕集要走兩個多小時的路程,但隨著生活水平提高,交通工具越來越多,出行越來越便捷,趕集也不是什麼難事,現在的我們,只要有時間(非農忙時候),每週都到集市上趕集,一般購買水果,肉類,日常的生活用品。此季,正值春夏之間,菜園的蔬菜比較稀少,我們趕集會購買一些蔬菜,拿回家放冰箱慢慢吃。


不同的地區趕集日不同,你們趕集日是哪天呢?


彝州老趙


作為一個農村人趕集都在買些什麼我還是比較有發言權的!

第一首當其衝的就是大米,以前家裡吃的大米都是自己種植的,但是由於成本上升、種植集中化等原因,已經很少有農民自己種植水稻了!

第二就是蔬菜,也許很多人都覺得在農村吃的蔬菜不都應該是自己種的嗎?很現實的說不是的農村依然需要購買蔬菜!因為你家裡的菜園子不可能種植出你喜歡吃的蔬菜,而且還有季節限制等!

第三小孩子的玩具、零食、奶粉等現在一般在家裡的農村人基本都是為了孩子的教育才選擇在家的,所以孩子的需求用品也是人們趕集需求的一大元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