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詞欣賞(72)七絕:仿陸游《示兒》--毛澤東

詩詞欣賞(72)七絕:仿陸游《示兒》--毛澤東

七絕:仿陸游《示兒》

(1958年12月20日,65歲)


人類而今上太空,

但悲不見五洲同。

寓公盡掃饕蚊日,

公祭無忘告馬翁。


【背景】

1958年5月,中國共產黨的八大二次會議通過了“鼓足幹勁,力爭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設社會主義”的總路線,極大地調動了全國人民建設社會主義的積極性,全國上下意氣風發,鬥志昂揚,幹勁沖天,處處是一片熱氣騰騰的景象。毛澤東在這年也是精神煥發,走遍大江南北,進行調查研究。

12月,他在廣州看見文物出版社出版的大字本《毛澤東詩詞十九首》,感到他的詩詞發表以後,注家蜂起,全是好心。“一部分說對了,一部分說得不對,我有說明的責任。”於是,寫下了一些批註和批語,並寫下“銳明”雲:“魯迅1927年在廣州,修改他的《古小說鉤沉》,然後說道:於時雲海沉沉,星月澄碧,餮蚊遙嘆,予在廣州。(魯迅1927年在廣州編校《唐宋傳奇集》,作《序例》,文未題記說:“時大夜彌天,璧月澄照,餮蚊遙嘆,餘在廣州。”——編者注)從那時到今天,三十一年了,大陸上的餮蚊滅得差不多了,當然,革命尚未全成,同志仍須努力。港臺一帶,餮蚊尚多,西方世界,餮蚊成陣。安得起全世界各民族千百萬愚公,用他們自己的移山辦法,把蚊陣一掃而空,豈不偉哉!”接著以“試仿陸游翁”《示兒》詩作結。這段文字可看作是對本詩的“題解”。

詩詞欣賞(72)七絕:仿陸游《示兒》--毛澤東

【賞品】

陸游(1125-1210),南宋愛國詩人。幼時金兵南侵,隨家逃難,深受愛國思想的教育。中年曾至川陝一帶,參加抗金戰爭,歷時九載。因他一生堅決主張抗金,受到投降集團的打擊。晚年退居家鄉浙江山陰(今紹興),報國信念始終不改。嘉定三年(1210),陸游85歲,抱著“死前恨不見中原”的遺憾,與世長辭。臨終前,寫下《示兒》詩一首:“死去元知萬事空,但悲不見九州同。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充分表達了他憂國憂民的襟懷和壯志未酬的悲憤。毛澤東的這首《試仿陸游翁

“人類今嫻上太空,但悲不見五洲同。”上句是說人類已經進入了太空時代。1957年10月4日,蘇聯成功地發射了世界上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同年11月,又成功地發射了第二顆人造地球衛星。詩人以此典型事件為例,說明科學技術突飛猛進的發展已使人類嫻熟地進入了太空,使他感到歡欣鼓舞,透露出豪邁奮發之情。下句筆鋒一轉,指出社會制度的變革卻大為滯後。“港臺一帶,餮蚊尚多,西方世界,餮蚊成陣”,就是說世界上帝國主義和反動派的勢力還相當猖獗。他們殘酷地壓迫和剝削殖民地和半殖民地的人民,壓迫和剝削本國的工農大眾及一切勞動者,大大阻礙了人類實現共產主義的進程。為此,他感到痛苦、憂慮和不安,抒發了毛澤東“革命尚未全成”、全人類尚未解放的感慨!

“愚公盡掃餮蚊日,公祭無忘告馬翁。”愚公,指全世界的無產者和勞動人民。餮蚊,指世界上帝國主義和一切反動勢力。毛澤東在“批註”中說:“安得起全世界各民族千百萬愚公,用他們自己的移山辦法,把蚊陣一掃而空,豈不偉哉!”就是說,全世界無產者聯合起來,發揚愚公移山的精神,堅持不懈,代代相傳,就能夠盡掃“餮蚊”,打倒帝國主義及一切反動派,實現共產主義。接著,詩人發出殷切的希望:當共產主義實現的“五洲同”之日,大家在為革命犧牲的先烈舉行紀念活動報告勝利消息之時,千萬不要忘記告訴科學共產主義的創立者馬克思啊!因為馬克思和恩格斯在《共產黨宣言》中明確提出:無產階級的最終目的是推翻資產階級,實現共產主義。“馬翁”,既實指馬克思,也泛指一切為共產主義事業而奮鬥而犧牲的革命先烈,也包括詩人自己。所以,下句詩充分表現了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對共產主義必勝的堅定信念,以及對後人的無限期望。

這首詩題目已標明為“仿”體詩,但“仿”不是沿襲,而是有所出新,即在內容上比之於陸游的原詩境界大開,高度更高。如,第一句的“上太空”比陸游的“萬事空”一掃悲觀氛圍,來得高昂積極;第二句以“五洲”換“九州”,範圍擴大,變陸游因中國不能統一而悲痛為詩人因世界未實現共產主義而感慨;第三句變陸游預想“王師北定中原”、收復失地的日子為無產階級消滅帝國主義及一切反動派實現共產主義的時日;第四句變“乃翁”為“馬翁”,擴大了詩的境界,增強了詩的氣勢和感染力。

詩詞欣賞(72)七絕:仿陸游《示兒》--毛澤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