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姐,你逼著我還錢我確實很不滿,但我怎麼可能少給你一百?”

“姐,你逼著我還錢我確實很不滿,但我怎麼可能少給你一百?”

每次碰到我的幾個姑姑,她們都會給我講他們兄弟姐妹很久以前的往事,講起我爸小時候,她們就像在講自己的孩子一樣,可是再講各自成家的他們,卻都因為那麼一兩件利益衝突充滿了埋怨。

我爸也說,正因為他是家裡最小的孩子,幾個姐姐從小對他很好。他們小時候飽一頓餓一頓的,家裡要是有點好吃的,姐姐們寧可餓著給弟弟吃。同樣的我三姑嫁到了外縣,距離我家幾十裡的路,是我爸騎著自行車把我姑送過去的……

但是各自成家立業後的幾十年,因為一件事就導致我三姑和我爸幾乎沒來往。我爸結婚後做買賣,跟我三姑借了五萬塊錢,好些年才還,三姑要過幾次錢,我爸就生氣了,覺得親姐不該這麼逼自己還錢,或者更因為我三姑只要回家來就跟其他親戚們說我爸欠她錢……

後來這錢還了,是姑姑的兒子也就是我表哥來要的錢,表哥拿著五萬塊錢回了家,我姑姑卻打來電話說差了一百塊錢!姑姑很生氣的說:“你也這麼大歲數的人了,怎麼還能因為一百塊錢做出這麼不仁義的勾當,你要是缺這一百就直接說話!姐不要了不就中了!”

“姐,你逼著我還錢我確實很不滿,但我怎麼可能少給你一百?”

因為這事兒,我媽還跟我爸吵了好些年,可我爸卻一直解釋說:“我就算再怎麼樣,也不會少給她一百塊錢吧?當時她兒子親眼看見了,我還點了好幾遍那錢,絕對是整整五萬,怎麼可能少一百呢?她當姐的怎麼能這麼冤枉我啊!”

從此以後,這事兒就記恨到彼此心裡了,我姑姑回家來從來不到我們家,我爸也從來沒去過姑姑家,幾十年後聽我三姑講,小時候她是最疼我爸的姐姐,我還因此特意問問我爸,我爸也承認的確是三姑最疼他,可惜的是,這份血濃於水的手足情卻因為一百塊錢淡了甚至斷了……

到頭來他們都老了,有了各自的新的大家庭,即使再見面依然很熱絡,但卻又都以各自家庭為重,彼此間仍然是回不到他們口中的小時候了。

難道這一切都是必然的?還是說如果彼此有足夠的胸懷就能夠躲掉這一切?為了一百塊錢而鬧僵,為什麼就不想想這份親情的價值有多重?直到今天,這一百塊錢到底有沒有少,也早已經成為了不解之謎,但卻足足拉了幾十年的怨恨……

“姐,你逼著我還錢我確實很不滿,但我怎麼可能少給你一百?”

不只因為這一件事,一大家子恩怨糾葛反反覆覆,也不光我家和我三姑家這點恩怨。如今去各家親戚的機會也少了,我們這一代年輕人見面的機會更少了,各自散落在各方,各有各的活法,在外的多在老家的少。

偶爾見著一位姑姑,她家跟誰家有矛盾了,她就能跟你嘮叨半天,今年碰著二姑,二姑就講起了她跟我大姑的過節,兩家合夥做買賣,大姑家好像多分了錢,這就導致了二姑的極大不滿……

二姑說著說著都說哭了,聽她片面的講,覺得確實大姑有錯,但是誰對誰錯我也突然明白了,這就叫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吧!不管怎麼樣,這又是一個因為利益薄淡了親情的例證。

但是反過來講,人與人的感情都是很錯中複雜的,以家庭利益為重這也並不是錯誤的選擇,有時候也只能是手足情對自己家庭的情所讓步了吧?畢竟我們有一天都有了自己的小家庭,我們都會視自己子女自己的日子最重要,面對這一份漸漸脆弱的手足情,有的哥哥姐姐弟弟妹妹做出了現實的選擇,站在對立面上看待你,你還能怎麼做?就算一個人單面的維護,到頭來也可能是蒼白無力的,你還把她當姐姐看,也許她已經確定了人生的選擇方向,就是“我有自己的孩子了,我有很多不滿,親兄弟明算賬才是正常的,我不能虧了一百塊錢,憑什麼啊?”

可是,親兄弟明算賬也就罷了,到頭來為什麼還會產生仇或者恨?這真得值得嗎?真的對得起這樣一份手足之情嗎?就像我爸和我三姑之間的那“一百塊錢”,說不清到底誰是對的,卻也只能證明了這份手足情的脆弱……

文|君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