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村紀事:鋦鍋鋦盆鋦碗鋦大缸

來源:樂亭文化研究會《讀樂亭》雜誌||防盜版標記:今日頭條號:樂亭故鄉人

題圖來自網絡,僅為配圖,和本文無關

鄉村紀事:鋦鍋鋦盆鋦碗鋦大缸

鄉村紀事:鋦鍋鋦盆鋦碗鋦大缸

鄉村紀事:鋦鍋鋦盆鋦碗鋦大缸

故鄉那個鋦鍋的人遠去了。他消失在我們模糊的視線中,他到了我們難以尋覓的地方。

題目上面那個“鋦”字,新華字典共有兩個講法:一是,一種人造的放射性元素,符號Cm;一是,用鋦子連合破裂的器物——鋦鍋就是這個意思。

第一次見到鋦鍋的人,是上個世紀60年代末冬日的一箇中午。進入冬日農活減少,因晝短夜長更因口糧有限,人們每天只能吃兩頓飯,大多在上午9點和下午3點。

太陽靜靜地照進屋子,窗欞的影子靜靜地投在炕上。玩耍中猛然發現,那影子已經變得筆直了。肚子咕咕亂叫,離吃飯還很遙遠呢。正琢磨如何打發時光,當街傳來悠揚動聽的吆喝聲:

“鋦——鍋——鋦——盆。”“鋦——鍋——鋦——盆。”“鋦——鍋——鋦——盆……”“鋦鍋”兩個字聲調極高,聲音極長。“鋦盆”兩個字聲調顯低,聲音顯短。

這種吆喝聲,從來沒有聽到過。我跑出屋子,跑到街上。順著那種仍在繼續的吆喝聲,見一位50多歲的老漢肩挑擔子走過來。他的身後,追逐著一群嘰嘰喳喳的孩子。

鋦鍋人黑紅的臉膛,個子不高卻很健壯。他戴了一頂狗皮帽子,那帽子耳朵耷拉下來,遮住了他自己的耳朵。鋦鍋人的擔子顫顫悠悠,他邁著碎步邊喊邊走,腳底的浮土輕輕飛揚。

鋦鍋人將擔子放在一個很大的柴垛旁。這兒背風,朝陽,暖和。他做個擊掌動作,又吆喝起來:“鋦??鍋??鋦??盆。”“鋦??鍋??鋦??盆。”“鋦??鍋??鋦??盆……”聲調高低,聲音長短,和剛才的一模一樣。後來聽到鋦鍋人的吆喝聲,毫無例外總是這個腔調。

第一次見到的那個鋦鍋人,在以後10多年的光景裡,我會隔三差五地見到他,除一年四季裝束不同,那人幾乎沒有別的變化。

多年後的今天,我腦海裡留存的關於鋦鍋人的印記,依然是第一次得到的那些符號:窗欞的影子變得筆直時,悠然響起的“鋦??鍋??鋦??盆”的吆喝聲;就是頭戴一頂狗皮帽子,肩挑擔子邁著碎步顫顫悠悠前行……

鋦鍋人的傢什,除了扁擔與擔子,還有他的“利器”——金剛鑽。鋦鍋用的鋦子,是銅、鐵等製成的扁平而帶鉤的兩腳釘,連合破裂的鍋盆碗缸等器物之前,需事先用金剛鑽打眼兒。那金剛鑽的尖部,是堅硬的鑽石。常言道:沒有金剛鑽,攬不到瓷器活兒。手握金剛鑽的鋦鍋人,自然就“抖”了起來。

那時,鄉下人做飯用的鍋,多為生鐵鑄造而成。家家戶戶人丁興旺,誰家都有一口大鐵鍋,既可蒸米飯,又可烙餅,煮粥,炒菜。有的還配有小鐵鍋,專門炒菜或煮麵條。

堂堂鐵鍋,怎麼說壞就壞了呢?我不是“鐵鍋專家”,難以確切回答。粗略一想,似有這麼兩種情形:炸鍋。即鐵鍋突然破裂。若不慎而導致乾燒,鐵鍋最易炸璺;炒乾的東西,亦存在鐵鍋炸璺的危險。炸鍋聲一響,家庭主婦的心便跟著碎了。

砸鍋。司馬光砸缸,鄉下人砸鍋。砸缸的典故歷史久遠,鄉下人砸鍋卻是一種情緒的宣洩。砸鍋者多是頂天立地的男子漢。他們多是迫於生活壓力,在與妻子吵架聲中無奈地舉起了石頭……砸鍋之後,他們往往悔得直哭呢。

買鍋,得開銷大筆的錢。一家人正發愁,忽聽傳來鋦鍋人的吆喝聲。男人急忙跑出屋子,遠遠地向鋦鍋人喊叫著,直到鋦鍋人挑著擔子顫顫悠悠走過來。

鋦鍋的過程,竟也成了鄉村一道風景。鋦鍋人先拿出幾個鋦子放在地上,接著就耍起了金剛鑽,那動作就像拉二胡般優美。他鑽了一個洞,又鑽了一個洞。然後,把鋦子兩腳嵌進鍋壁,再抹些類似膩子的東西??我至今不知那是什麼。

鍋很快鋦好。鍋的主人付了錢,恰巧妻子喊他吃飯。主人像是慪氣,又像是幽那麼一默,竟把鋦好的鐵鍋扣在背上,邊走邊喊:“大家看啊,大家看啊??我背黑鍋啦,我背黑鍋啦!”

人們的笑聲便一直伴隨他。許多人都曉得,剛才就是這個人砸的這口鍋。鋦鍋人的出現,他才有了臺階可下。鋦鍋人鋦好他家的鍋,也將兩顆拉開距離的心,用扁平而帶鉤的兩腳釘連在一起。

鋦鍋人大都是多面手,他們也鋦盆、鋦碗、鋦大缸。這樣,鋦鍋人的勞作就顯得更有意義了。

鋦盆。有瓦盆和瓷盆,而以瓦盆最多。瓦盆,系泥土燒製而成,主要用作盛粥等稀食。鋦好破裂的瓦盆,就保住了盛粥的“盔子”。

鋦碗。飯碗雖是小器物,生活中卻萬萬缺不得。孩子們弄打了碗,遭到家長訓斥,立即逃得無影無蹤。家長穩定一下情緒,還得去找人鋦上。

鋦缸。有盛水的大缸、中缸,做豆醬的小缸……一般來講,缸是不易損壞的;倘若損壞,哪有不鋦之理呢?人們把破裂的缸抬到街上,又得意地敲著鋦好的缸回家。

在我回憶的那個年代,針對鋦鍋鋦盆鋦碗鋦大缸,曾流傳過一首不雅的“歌謠”:“鋦鍋鋦盆鋦碗鋦大缸,鋦得屁眼兒不漏湯……”“屁眼兒”一詞形象極了??指的就是鍋盆碗缸的裂縫。

寫到這裡,我曾稍事休息。來到客廳,電視連續劇《林海雪原》的一個鏡頭驟然閃現:奶頭山許大馬棒的聯絡副官欒平,在一個小酒館撒潑鬧事。他威脅店小二:你不讓我喝酒吃菜,今晚我把你的鍋砸成八瓣,明天你再找人給鋦上……

原來,鋦鍋人不只在我的家鄉有,上個世紀40年代東北牡丹江一帶,肯定也有鋦鍋這個職業的。那個欒平的公開身份是小爐匠。

中國歷史上第一個鋦鍋人,從何時出現我們並不得知。我記憶深處那個鋦鍋人,應該早已死去了。那麼,他的兒子孫子徒子徒孫呢?

(作者程才實,河北省建設廳辦公室主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