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陰謀論到新風尚,貝聿銘為盧浮宮設計的玻璃金字塔落成30週年

从阴谋论到新风尚,贝聿铭为卢浮宫设计的玻璃金字塔落成30周年

貝聿銘和盧浮宮玻璃金字塔

巴黎。“可憐的法國。”著名的法蘭西學術院的一位院士簡·迪圖爾(Jean Dutourd)在得知貝聿銘設計的盧浮宮入口草案時這樣寫道。這位美國華裔建築師貝聿銘的玻璃金字塔於1989年3月4日由法國總統弗朗索瓦·密特朗揭幕。繼早年“無用且怪異”的埃菲爾鐵塔爭論以來,巴黎已經很久沒有經歷過如此激烈爭論。然而,貝聿銘大膽的設計回擊了批評者,重振了盧浮宮,並引發了全球博物館及博物館建築的復興熱潮。

从阴谋论到新风尚,贝聿铭为卢浮宫设计的玻璃金字塔落成30周年

? Koji Horiuchi. Courtesy of AIA

玻璃金字塔項目的策展團隊總負責人米歇爾·拉克洛特(Michel Laclotte)在回憶錄中篤定地認為,政治槓桿是玻璃金字塔成功的關鍵。“貝聿銘的設計是總統密特朗的選擇。他拒絕召開任何國際比賽,並無視了皇宮建築師的強烈抗議。”1980年至2004年曾擔任盧浮宮雕塑部門主任的簡-勒內·加柏莉(Jean-René Gaborit)證實道。“我們克服了種種抵抗和異議。”拉克洛特團隊的一位成員弗朗索瓦絲·馬爾德呂斯(Fran?oise Mardrus)回憶道。

玻璃金字塔計劃一度遭受猛烈的反抗。迪圖爾為此發表了“起義呼籲”。《費加羅報》將玻璃金字塔貶低為“小玩意兒”。更有一本由三位匿名學者撰寫的書嚴厲貶斥密特朗領導的博物館擴張計劃是“針對偉大的盧浮宮的巨大騙局”。

从阴谋论到新风尚,贝聿铭为卢浮宫设计的玻璃金字塔落成30周年

法國總統密特朗與貝聿銘,圖片來源:pinterest

貝聿銘曾經說,他從來沒有遭到如此暴烈的攻擊。加柏莉也回憶說,當他將這個項目提交給法國國家歷史古蹟委員會時,他的口譯員一邊忍住眼淚,一邊避免翻譯一些太難聽的評論。《藝術愛好者》雜誌(L’Amateur d’art)質疑道,“為什麼密特朗必須選擇一位日裔美國建築師(原文如此),任何一位法國建築師都不會遮擋巴黎西邊的視野。”《世界報》(Le Monde)的批評家安德烈·埃姆勒(André Fermigier)抨擊道 “這個外國人,顯示了對法國曆史的漠視”。這家報紙後來刊發了一冊介紹金字塔方案的別冊,因此這位批評家選擇了辭職。

从阴谋论到新风尚,贝聿铭为卢浮宫设计的玻璃金字塔落成30周年

從陰謀論到新風尚

在更為狂野的猜測中,有一篇評論聲稱清洗70個三角形和603個鑽石形玻璃窗需要採用“來自加拿大的印第安部落的特技”。其他人則認為這位社會主義總統秘密地籌劃了666個窗格以指代共濟會金字塔,是邪惡的象徵。

事實上,22米高的玻璃紀念碑是由培訓過的登高作業人員清理。金字塔坐落在邊長35米的廣場,由200噸鋼和鋁結構支撐,周圍是水池和三個較小的金字塔。貝聿銘對光影十分著迷,他的最大挑戰是找到最透亮的平板玻璃,使之可以與天空和環境交相呼應,而使得廣場的景色不至於扭曲。

从阴谋论到新风尚,贝聿铭为卢浮宫设计的玻璃金字塔落成30周年

? Pei Cobb Freed & Partners. Courtesy of AIA

在1989年3月29日,也是新入口的公眾開放日,馬爾德呂斯說“當時我們為新的空間和通往博物館的新通道的落成感到興奮不已,並立刻明白了這場遊戲的勝利已經屬於我們。”當時,《紐約時報》評論道,“現在金字塔正式完工,最尖銳的批評者似乎已經退縮了。巴黎人中間又興起了新風尚,他們不止接受了玻璃金字塔,還要表達對它真摯的熱情。”

貝聿銘曾試圖在巨大的入口大廳安置一個雕塑,但經歷幾次不成功的試驗後,他不得不承認金字塔本身就是雕塑。這段軼事鋪墊了一個現在已普遍被接受的觀點:美術館的第一件藝術作品就是它的建築本身。

从阴谋论到新风尚,贝聿铭为卢浮宫设计的玻璃金字塔落成30周年

@ Koji Horiuchi. Courtesy of AIA

然而,地下的空間也有它的問題,並在2014年至2018年間進行了修整以提高遊客的舒適度。盧浮宮現任館長讓-呂克·馬丁內茲(Jean-Luc Martinez)仍然相信貝聿銘的設計是盧浮宮成長和成功的關鍵。去年有超過1000萬人參觀了盧浮宮,而在1989年僅為350萬人。“金字塔是一個強有力的象徵,它意味著觀眾們是這座博物館的中心。”馬丁內茲說。

从阴谋论到新风尚,贝聿铭为卢浮宫设计的玻璃金字塔落成30周年

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館

密特朗對盧浮宮的大範圍的改造,使其面積增加了23萬平方英尺,將展廳面積翻了一番,並收回了被法國財政部佔用的部分。由此盧浮宮也成為了當時“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館”。大盧浮宮開發項目的總成本最終升至70億法郎,也就是今天的15億歐元。“總統決定將文化置於財政之前。”馬爾德呂斯說道。新增添的設施包括臨時展覽館、禮堂、實驗室、圖書館、巴士停車場、衣帽間、餐廳和員工食堂,所有這些都設在一個購物中心旁邊——這當然引起了一些策展人的憤慨。馬丁內茲補充說:“這座建築還開啟了一場巴黎最為重要的考古挖掘工作,併成為一個新的國家考古機構的緣起。”

从阴谋论到新风尚,贝聿铭为卢浮宫设计的玻璃金字塔落成30周年

? Benoit Perrin. Courtesy of AIA

馬爾德呂斯說,建築改造為博物館的“專業化進程”鋪平了道路。“之前我們員工之間像是一個家庭,但突然間我們需要管理一座小型城市了。”以前,盧浮宮沒有遊客服務部或通訊部門,甚至沒有相應的消防部門。曾被忽視的安保工作因1998年的備受關注的柯洛畫作被盜事件而被提上議題。工作人員從1998年的1000人增長到今天的2100人,其中包括1200名安保人員。

馬爾德呂斯說道,單一入口“使盧浮宮的各個部分結為同盟”。自玻璃金字塔落成的十多年來,盧浮宮沒有館長,沒有對預算和員工的管控,而且其七個部門都是彼此獨立的。這些變化都需要財務上的調整,但直到2003年新財務系統才引進成功。“我們把盧浮宮暴露在觀光業的空前壓力之下。”加柏莉說,“也是從那時起我們意識到,我們需要自行籌措資金了。”(撰文/Vincent Noce 譯/婁依倫)

从阴谋论到新风尚,贝聿铭为卢浮宫设计的玻璃金字塔落成30周年

《薩莫色雷斯島的勝利女神》(Victoire de Samothrace)

約公元前190年,薩莫色雷斯島,愛琴海東北部小島,希臘

藏於盧浮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