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系車這麼好,為什麼賣不過大眾?

幸福給我擁抱


1、豐田系在國內能打的車型不夠多,但是“單兵作戰能力強”。算起來南北豐田也就是C-HR/奕澤、卡羅拉/雷凌、凱美瑞、榮放、漢蘭達這五個系列屬於各自細分市場的第一梯隊。對比來看南北大眾在每一個細分市場裡都提供了至少兩款主銷產品,在A級車市場裡,算上“外掛”斯柯達,總共投放了超過十款車型,面對卡羅拉和雷凌是一種全方位的“包圍”戰。

2、南北大眾在中國的經銷商門店數量加起來差不多2000家了。南北豐田所有門店加起來1400家多一點。

3、產能差距巨大。廣汽豐田目前只有三個工廠建成投產,滿打滿算年產能剛剛可以超過60萬臺(2018年廣汽豐田年銷量58萬臺,幾乎用足了)。一汽豐田規模大一點,在天津、長春、成都一共有5個工廠,年產能75萬臺,但2018年買了71.5萬臺,基本上也是用足了所有產能的。而南北大眾就不一樣了,光是上汽大眾就有安亭、南京、儀徵、寧波、新疆(烏魯木齊)、湖南(長沙)六大生產基地,年產能已經超過200萬臺;而一汽-大眾的工廠有7座,年產能(包括規劃中的)將達到300萬臺,南北產能加起來將超過500萬。是南北豐田的4倍。

當然,對應2018年的實際銷量,南北豐田賣了129.5萬臺,南北大眾則是348.1萬臺。感覺產能利用率方面,明顯是豐田更佔優勢。但同時也是受制於產能瓶頸,沒辦法進一步提升銷量。
所以1+2+3,基本就是賣不過大眾的主要原因之一了——總量就這點,門店數量就這點,可選的主力車型就這點,怎麼賣呢?
比如A級車市場裡,2018年僅僅一個朗逸就賣出去46萬多臺。廣汽豐田已經是把幾乎1/3的產能用於生產雷凌和雷凌雙擎了,那也不過20萬出頭。整個產能才60萬,增加雷凌比例,勢必會佔用其他車型的額度,像漢蘭達本來就供不應求了,再減產,豈不是吐槽加價的人更多?

但更深層的原因在於,大眾和豐田兩家在中國的發展戰略是完全不同的。大眾就是早早的進來,並極其重視中國市場,全年全球銷量才1083萬臺,中國市場就賣出去420萬(含進口),佔比超過4成。豐田全年1052萬的銷量中,中國佔比還不到1/7。

是因為豐田不重視中國市場嗎?
確實有一部分原因。畢竟隔幾年來一次敏感問題來一次抵制,豐田肯定會掂量掂量投資力度,要不要像大眾那樣瘋狂擴張。
只是這不是最重要的原因,甚至不是重要原因。
1、豐田和大眾不一樣。豐田在全球範圍內的發展均衡得多。大眾仰仗中國才能爭全球第一,因為它在中國和歐洲之外的市場很不好做,比如北美。豐田不一樣。豐田在北美、東北亞、東南亞、澳洲甚至歐洲都有非常廣泛的市場基礎。這就意味著豐田作為一個全球化的企業,它的資源是要進行合理分配的。它有自己的一套管理體系去實現每一個市場的良性運轉。

2、對一個企業來講,年產量做到100萬臺和1000萬臺,所承擔的壓力是完全不同的。尤其針對豐田這種特殊的企業,它的採購體系大多都是自家的,是真正全球化的。因為任何一個小的疏漏,很可能會牽涉到多個市場的數以百萬計的產品。同時在產量之外,它會更多考慮全球市場的供需環境變化,比如最近兩年全球經濟發展放緩,如果算不清產能需求,萬一擴張過大,產能過剩,那就是很大一筆損失。其實大眾在中國把產能擴張到500多萬臺,已經讓很多經銷商吃虧了。2018年車市不好,經銷商壓力大,只能咬牙把多餘的產能扛在自己肩上。

3、豐田的發展策略從來都是偏保守的。產能擴張不求急功近利,而是根據市場需求,收一點,等到實在需要更多產能支持了,再建廠。廣汽豐田就是這樣,這不第三工廠才建沒多久,產能又快用足了。
4、不要因此說豐田心眼壞。它的這種做法,得益方除了豐田自己,就是它的員工、它的供應商、它的經銷商合作伙伴、它的車主客戶。工人不會愁有沒有活幹,因為豐田的活肯定幹不完(對比就是起亞、雪鐵龍、標緻以及很多國內二三線品牌去年的開工情況);供應商當然不用說了;經銷商嘛,懂的人自然知道,2018年都說經銷商日子不好做,唯獨豐田經銷商特別滋潤。以一汽豐田披露的數據看,經銷商的庫存係數小於0.6個月,店均收益2018年是2017年的1.1倍,沒有庫存壓力,沒有資金壓力,賣車不靠價格戰,一線銷售提成還高。進而高保值率的車對消費者來說就是殘值率高,二手車賣出去也不虧。

曹臻Alex



日系車也好、德系車也罷,在我國汽車業發展中它們都曾有過各自的強勢期,號稱永遠開不壞、油耗低的日系車其實指的的是2000年前的日系車,可日系的強勢增速卻隨著各路合資車廠的建立而終結:

1.一汽豐田:2000年建廠。

2.廣汽豐田:2004年建廠。

3.廣汽本田:1998年建廠。

4.東風本田:2003年建廠。

5.東風日產:2003年建廠。

看到了麼,日系車給我國消費留下皮實耐用的印象其實就是指2000年前的的進口車,不可否認那個時代的進口日系車在品質方面的確高的離譜,這個時期的日系車銷量增速要高於大眾車,雖然總銷量不如大眾,但相差不多,遠沒有現在巨大!那個時代的雅閣、馬6曾一度成為銷量冠軍。。。而那個時代的大眾雖然銷量依然很高,卻也面臨著一系列問題,小毛病不少,技術老舊等!雖然大眾那個時期並沒有現在這麼強勢,但更無奈的是在2000—2008年這個時間段內,國產化的日系車問題不斷,從三菱的剎車油管問題開始,經歷了無數個問題比如本田底盤斷裂、豐田真空助力泵密封膠圈漏氣、本田氣囊問題、鈴木空調口進水問題、日產電線線束變形問題,面對這些問題日系在全球範圍內處置都是非常及時的,大規模的召回,可是不包括中國,2008年從最早的帕傑羅剎車油管開始,日系車的哪次召回包含了中國?也就是從2000年開始道2008年這小十年間耗盡了日系車的口碑。。。耗盡了國內消費者對日系車的情感!



2008年是大眾歷史性的轉折!在民用車上大膽使用T+DSG無疑令眾人耳目一新,這種做法的確揹負了很大的風險,但也同時將家用車的性能提高了一大塊!2008年我國北京舉辦奧運會,知道奧運會指定用車是什麼嗎?奧迪、大眾、斯科達!大眾就是在2008年完成了對日系車的絕對碾壓,徹底拉開了與日系車的銷量差距,當然大眾出的問題也不少,但德國人永遠比日本人要誠懇、質樸,可能因為是世界的豐田吧,豐田太忙了,會照顧不到我國,所以不召回國內車輛!中國的大眾嘛,所以大眾很把中國消費者當回事,所以即使當年的幹7速死亡閃爍問題鬧的那麼大,卻也換來了消費者的諒解,沒對大眾的強勢期造成嚴重的影響!08年後的大眾實現了對日系車的性能碾壓,記得在2010年前後我駕駛過一段2T+DSG的大眾車當真是很爽,真是快,回頭再開凱美瑞240G感覺完全是一坨💩一般,沒法比,這就是差距。


2008年後,德系車相繼走上了全面普及渦輪的路線,而同時期的日系車依然抱著自吸是王道的想法,可卻沒有考慮到時代已經變了,中國富強了,已經不再是有車就行的時候了,08年後的中國消費者已經產生了個性化消費的萌芽,已經把性能上升到選車的重要維度了,這個時候以中庸為主的日系車就開始逐漸丟失掉它的市場,也正是這個時候開始日系車與大眾的銷量差距開始被拉大。

2000年—2008年,隨著合資日系車的產生,日系車逐漸丟失了自己的核心價值“品質”,從2008年—2018年這十年各路造假、召回問題更是達到了歷史之最,進一步另消費者喪失信心,而這十年日系車在性能上沒有一點半點的提升,甚至還產生了後退,而大眾卻將渦輪、雙離合玩的風生水起。。。所以如今的大眾銷量才會遠超日系,沒辦法,國內汽車業最黃金的時代日系車給玩砸了。。。

總而言之,大眾在國內銷量遠高於日系車絕對是個必然,不存在什麼跟風之說,別逗了現在是2018年了,消費者非常的理性!跟風?不存在的,不要總說買大眾是不懂車,要清楚一句話,真理永遠不在少數人手中,廣大老百姓的選擇永遠是對的!日系車賣不過大眾的原因無外乎兩點,品質下降、性能不行!


非專業車評


日系車在全世界都是一股不可忽視的力量,基本上都是以摧枯拉朽之勢橫掃全世界大半個市場,無論是美國,東南亞,印度,或者非洲,基本上都是日本車的天下,但是,唯獨在中國市場,一直都是大眾的小弟級別,我認為主要是以下幾方面的原因。

第一:家國情懷

可能在現代的中國,很多人會說不要跟我談愛國,我更愛的是錢,但是,你也不可否認,也會有很多人對日系的東西還是保留距離感的,在我的周圍買車的有很多人,之前讓我建議買什麼車的時候,只要我提日本車,立馬擺手。心底裡的厭日情節還是比較重的,尤其是中年人,最後買的基本都是大眾,福特,或者奇瑞等等。我可能沒有機會給國家做太大的貢獻,但是,我絕對不會給日本經濟添磚加瓦。這是很多不買日系車的中國人的心聲。

第二:德國人紮實嚴謹的作風

很多人買大眾,我認為更傾向於這個車是德系車,因為德國機械的紮實,嚴謹,以及德國人對工藝的精益求精在中國人的心裡一點不比日本差,並且,早期的老普桑和捷達給中國人的印象太深了,大眾的經久耐用幾乎就是汽車屆的代表,選放心,買大眾,選安全,買大眾,選質量,買大眾,這應該是大部分買大眾車的心聲吧。

第三:外觀

可能會有人會說,日系車的外觀看起來也不差啊,但是,在中國,大眾真的是把中國人的審美研究的最透徹的汽車廠商,沒有之一,我們看之前的普桑,捷達,一板一眼,既大氣穩重又低調樸實,簡直就是給早期的企業家和政府機關人士量身打造,所以,這也是為什麼和大眾一塊進入中國,但是,進入政府採購計劃只有大眾的原因之一,包括一直到現在,大眾的外觀其實一直變化不大,還是走的是中庸路線,但是,日本車的外觀設計越激進,越來越浮誇,越來越脫離中國主流審美觀念。

第四:技術

這裡我們要討論的不是發動機和變速箱的技術,其實這兩項技術,大眾和日系的差別不是太大,大部分人從駕駛感上並不能很容易分出搞下。我們要比的是鈑金和地盤技術,在這兩方面日系真的是要好好研究一下,中國人看車首先是看外觀做工,德系車的外觀做工的質感絕對碾壓日系,再加上大眾在高速上碾壓日系的穩定性,更是讓日系不安全的觀念深入人心,德國車的重量其實從官網上可以得知,和日系同檔次的車型重量基本相同,但是,為什麼日本車安全性要低於大眾那?我認為上面的兩項技術還是起到一定程度的作用的。

第五:中日關係的不穩定性

前幾年日系車被砸事件估計很多人還記憶猶新,這讓很多想買日系車的人要好好掂量一下,因為,中日兩國在很多層面都存在這不可調和的矛盾,當矛盾不可調和的那一天,估計誰也不想成為車下鬼吧!!!











發現裝


這個問題要從多角度來看,其實熟悉中國汽車發展史的朋友們都會知道,德系車在中國的熱銷時間並不長,可以說是在2010以前德系的銷量比不上日系,如今日系車買不過德系車很多人不不理解,但是確實是一個質變到量變的過程。

筆者是2005年進入汽車行業的,第一份工作就在4S店,品牌是一汽大眾。4S店集團下有一汽大眾、上汽大眾、一汽豐田以其它品牌,在那個時候銷量最好的是一汽豐田,旗下卡羅拉、花冠、銳志還有皇冠都是熱銷車型,可以說一家一汽豐田店的全年產值抵得上一汽大眾和上汽大眾相加。甚至可以說那個時候的4S店中豐田沒有是不賺錢的。

拋開日系車便宜、輕巧和省油的特點之外,豐田當時的宣傳也做的非常到位,“車到山前必有路,有路就有豐田車”,這句廣告詞可以說將當時豐田的風光場面詮釋的淋漓盡致。除了豐田以外,本田雅閣、CR-V、馬自達6還有漢蘭達等經典車型也都賣的不錯,尤其是馬自達6,就憑藉一個車系撐起了一汽馬自達。可以說那個時候很多日系廠商都是橫著走的。

當也可能就是如此,日系對於產品質量的把控不足開始出現,比如日系皮薄、安全性不高、性能不出色等問題紛紛爆出,首當其衝的是漢蘭達30°坡的問題,如果現在通過百度可能還能找到,可以說漢蘭達30°坡為隨後日系車的節節敗退埋下了伏筆。

緊接著就是當年熱賣的雅閣底盤斷裂事件,由於一對新人的殞命讓本田成為眾矢之的,其火爆程度堪比今年傳祺GS4,這讓無數人質疑日系的質量。不過最後壓垮日系的還是豐田——剎車門。這個席捲全球的醜聞讓當時豐田老總豐田章男到處道歉,當時讓中國消費者失望的是豐田當時竟然宣佈“召回不涉及中國”,這一下就讓中國汽車消費者和媒體炸鍋了,紛紛質疑豐田究竟是有錯不糾區別對待,還是中國的豐田車其實是簡配?(其實現在這個問題依然存在,日系海外車型和中國產品相比往往只有樣子和名字相同。)

除此之外,二戰日本那種死抱著成熟技術不放的老毛病在汽車上面又犯了,新車只有小升級,對於全新的技術一直不願意採用,在全球渦輪化的時代一直採用這吸氣增壓(對於渦輪增壓、自然吸氣究竟誰好,在此不做分析),在手自一體甚至DSG開始流行的時候,大多數日系依然死抱著CVT不放,對於新技術的漠視讓很多日系開始失去了市場競爭力,而消費者也將目光鎖定在技術更先進、安全係數更高的德系方面,也正因如此德系開始在中國迅猛發展。

尤其是當高爾夫6、途觀等熱門車型出現之後,德系的TFSI、DSG以及小排量渦輪增壓開始被越來越多人所接受,產品力競爭開始越來越有力,日系的失利也在情理當中。

在這裡並不想說什麼民族感情或者什麼國人不懂車之類的話,說盲目跟風有沒有,當然有,但是買車這個東西最後還是自己決定,在試駕以後瞭解售後成本以後為什麼德系還是能夠賣的如此火爆?在德系爆出所謂斷軸、排放門之後國人還是趨之若鶩?這點其實很值得我們思考。這並不是一句跟風、國人不懂車就能解釋的。可能就像那句話說的,德系研究是中國人吧……


汽車觀察家


李老貓說車為你非專業解答各種選車用車問題

日系車整體的品質和經濟性確實不錯,家庭使用非常合適,省心,省油,可靠性高,大部分消費者選擇日系也基本上是被這些點打動。不過市場上還沒有一臺十全十美的車,有優點那肯定也會有缺點,購車的參考維度也會有很多,像外觀,品牌,空間,內飾,操控,動力等等,每個人的需求和用途都不同,那選擇也必然會有所不同。

單就國內市場的銷量情況來看,大眾車確實佔據了壓倒性優勢,2017年大眾全年共售出新車317萬輛,豐田車只賣出了132萬輛,不及大眾的二分之一,可以用吊打形容。再看單一車型銷量,2017年十大熱銷車型豐田僅有卡羅拉一家入圍,共售出33.35萬輛,排在第四位,反觀大眾竟然有五款車上榜,佔據半壁江山,其中朗逸以51.27萬輛排名第一,同時速騰,捷達,桑塔納,寶來也有優異表現。2018年上半年大眾優勢更加明顯,銷量榜前十車型大眾有六款,除了17年的五位之外,邁騰也不甘寂寞排在第十位,而豐田依然只有卡羅拉一款。在國內市場上,豐田基本無力和大眾對抗。

再把目光放倒全球,2017年豐田全球銷量1035萬輛,排在第三位,大眾則以1070萬輛的好成績連續鎖定第一寶座,不過這次兩者的差距並不大,可以說是旗鼓相當。再看單一車型,2017年全球十大熱銷車型中,豐田卡羅拉排在第一位,同時豐田rav4和凱美瑞分居第五和第十位。大眾系高爾夫,途觀及polo入圍,排名分別為第三,第七和第九位,在這項數據中豐田終於打了一個翻身仗。在全球範圍內看豐田和大眾無論體量,實力,還是銷量都旗鼓相當,難分勝負。

大眾能在國內呼風喚雨主要有幾個方面的原因,一是品牌能力更強,“這車比較高級”是不少人的共同認知,看牌子買車加上從眾心理都使得買大眾的人越來越多。第二是外觀,大眾的外觀比較大氣,車身造型中庸簡約耐看,在這方面更符合國人審美。第三大眾的底盤調教更為紮實厚重,質感更加,高速穩健,操控感更好。第四,動力表現更突出,大眾還是以渦輪增壓加雙離合的動力總成為主,加速有激情,開起來更爽快。

豐田車耐用是出了名的,有句話叫車到山前必有路,走路就有豐田車,足見其穩定的品牌形象早已深入人心。但豐田在底盤和動力上就要差一些了,自吸為主的發動機和較軟的底盤開起來總覺得缺少點樂趣。另外,豐田的車漆較軟,很容易就被刮花了。最後拋開車輛本身的產品力,豐田作為日系品牌天然不具備國人的好感,民族情緒也會影響其銷量。

事實上兩個品牌都擁有很強的實力,各有各的優勢,豐田省心耐用,大眾動力更強,底盤更穩,所以還要看個人具體需求了,不論買哪個,適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

歡迎在評論區留言,發表你對此問題的觀點【李老貓說車】


李老貓說車


60秒懂車回答你的汽車問題。

告訴,大家,在中國比較早的合資的車型之一,而德國車

大眾和奧迪,分別佔領了高端和中國終端的市場,成為公務用車的,十年,讓中國人對德國車比較鍾情。

因為中國人喜歡,這個模仿比自己高的人和上級,而政府官員大多開奧迪和大眾,所以中國老百姓們也逐漸的認可了這兩個品牌的車型。

再加上,大眾,和奧迪對技術的描繪,給人一種錯覺,就是德系車的技術含量特別高

這個真真兒的是一種錯覺

縱觀發達國家市場,比如說美國日系車佔主導大眾,德系車非常小眾,澳大利亞新西蘭的,都是日系車,非常風靡。


媽媽在說東南亞,那些國家都是以日系車為主的,

嗯,香港地區和澳門地區也是大家非常認可日系車。


至少說明一些問題,很多日系車的,不一定是把最先進的技術用到了投產的車型,但一定是最可靠的技術,進而會造成,日系車的故障率很低,而德系車呢,因為有時候基礎過於激進,所以不成熟的技術也用到車型上,所以對品牌傷害很大。

隨著國人對車型的認識的,越來越成熟,現在在中國,日系車已經逐漸開始主導市場,超載,很多地區已經超越德國車,這是個不爭的事實。

在南方城市就更明顯一些

這是小編所闡述的現狀,具體你怎麼看?


60秒懂車


看了各位爭論不休,說說個人觀點吧。首先你要明白為什麼買車?預算多少?用途如何?經常走的什麼道?

在下先將經常使用到的一些場景分為幾種車型:

1.家用買菜車型

選擇這款車的一般都選排量小,開著舒適,毛病少,最重要的還是省油。預算大致在10萬左右,大眾車型和日系車型你選哪一個?

想必大家心中有數了吧

2.宜家宜商車型

這款車既然宜家宜商,那麼後排空間顯得尤為重要,至於操控動力油耗一般般即可。外觀自然不可過於張揚,但也不能太低調。大眾日系都行。

3.商務車型

這款車必須選擇外觀低調沉穩大氣的車型,大眾必然是首選。

個人觀點

家庭使用日系車,商務接待大眾比較合適。

18款的日系三傑,雅閣凱美瑞天籟如今已是面目全非,可見日系目標市場一直是家用車型。而大眾一直以來的目標市場依然是商務風格人士,家用車型少之又少。

當你在爭論日系車好還是大眾車好時,不妨先看看您個人的使用情況和使用用途。


沒有散文詩的白鷺先生


這是一個在中國網絡上關於汽車討論最激烈的問題,分歧也很大。

首先不得不提政治因素,中日曆史仇恨就排除掉一部分潛在消費者。

第二,說說審美,大眾雖然套娃,但是德系的莊重大氣商務風格的外觀設計就深得中國多數人喜歡。而日系近年設計風格越來越偏向年輕個性,而恰恰普遍年輕人經濟實力不強,有實力的中年人又更偏愛商務風格。

第三,日系本來省油的突出特點,卻被中國市場推理為因偷工減料而車輕所以省油。實際去稱稱幾個型號的大眾和日系,實測結果未必如此。

第四,日系確實在輕度碰撞中損壞量很大,車殼也軟,也被認為不結實,進而認為安全性差。而國際權威碰撞測試中,日系的碰撞安全性結果普遍是不錯的。真實原因是在嚴重碰撞中,考驗的是結構設計水平,車體通過潰縮,給駕乘人員留下足夠生存空間,並且吸收能量,減少傳遞到人身的衝擊力。而輕度碰撞和重度碰撞可以說沒有必然聯繫,看似十分結實的汽車未必可以在嚴重碰撞中提供更好的保護。但是因為大家主觀上的先入為主,潰縮吸能這一國際通用安全概念反而成了大部分人的笑柄。所以買日系的話,要把保險上全點。

第五,日系國際車型來到中國後因為中國法規的不完善,和追求利潤,多數車型,尤其是中低端車型都進行了安全設施的簡配,比如氣囊數量。比如車門或者前後保險槓的防撞梁都被簡化。其中氣囊的簡配影響最大,防撞梁的簡配影響較小,這又成了日系不結實的實錘。其實在美國的汽車已經普遍普及十氣囊和ESP,看看中國市場,包括德系在內很少有10氣囊的車型。這種簡配是普遍的,不是日系獨有。氣囊數量的缺失遠遠比防撞梁要嚴重得多,但是多數人卻只看到了防撞梁,所以只攻擊日系。另外要說的是,只要是國際車型,車輛的結構是一致的,因為改結構是得不償失的行為。

第六,日系的底盤為了舒適普遍偏軟,導致高速駕駛的時候側傾較大,開起來像船,所以被批操控感不夠好。日系的車主要走家用經濟路線,確實不會在操控上浪費成本。他們的重點是耐用性和經濟性。而德系正好相反,更重視駕駛感受,但是耐用性不夠優秀,維護性也一般。所以經常看到日系車開十年沒啥毛病,而德系可能五年後就開始到處漏油了。

第七,即使日系面臨眾多指責,但是依然靠其耐用性,省油等優秀的經濟特性贏得了相當大的市場。而且這也是日系在美國市場獲得霸主地位的原因,美國修車非常貴,經常都在1000刀起步,所以美國人更加看中一輛車的全程擁有成本(TCO,包括購買,使用,維護成本),而德系在美國佔比非常少,美國人對歐洲產品的總體印象就是貴。

綜上所述,


超道樂居士


先不要說好不好,日本車究竟好不好,是個見仁見智的事情,車無完車,有些人喜歡日系車的耐用性,有些人喜歡大眾的渦輪推背感,有些人認為日系皮薄,有些人則認為大眾配置低....

總得來說日本車在國內的銷量實際上是不差的,豐田、本田、日產、馬自達這些車的銷量雖然比不過大眾,但是仍然十分客觀!

日本車在國內買不過大眾總得來說有以下原因:

民族情緒

眾所周知,國內有很多人還是仇日的,抵制一切日貨,雖然日系合資車有國產股權,但是的確日本廠商的利潤是很高的。

大眾前臉

大眾就造了一款車,國人就是喜歡大眾前臉,這個沒辦法,一旦你喜歡了大眾的前臉,發現日本的車外觀上設計太out了,造型複雜不說,還有一種廉價感。

鈑金噴漆:

雖然汽車鐵皮在碰撞時起不到一點作用,但是不可否認的是,德系、美系、國產車的鈑金噴漆的確很厚實,日本的鈑金相對要軟一些,特別是油漆,更軟,碰撞時的理念也不一樣,日系的潰縮理論、行人保護理論導致其對車身自身損害比較大,給人一種不結實的感覺。

渦輪增壓推背感強:

日系的保守導致其堅持自然吸氣發動機,遲遲不使用渦輪增壓發動機,而渦輪增壓發動機的低扭大、推背感強,給人一種動力充沛的感覺,dsg變速箱動力直接,傳動效率高,日系始終堅持使用CVT,這導致駕駛感受差一些。

技術都是有取捨,日系現在也走上了渦輪增壓發動機的道路,不過也產生了一些問題,未來如何,我們拭目以待!


眾口說車


日系車賣不過大眾?這只是國內吧。況且汽車銷量也並不能夠完全反應汽車的質量。總體來說,德系車的質量穩定可靠性是不如日系車的,不管你是否承認。尤其是從長遠用車來看,日系車其實更值得信賴。但如果你拿思域來說事兒,這嗑就沒得嘮了。

國內大眾汽車是最受歡迎的汽車品牌,沒有之一。大眾汽車作為最早進入國內市場的汽車品牌,具有先入為主的優勢。並且早期的大眾汽車皮實耐用和官車的形象給國人留下了深刻的影響。直到現在很多消費者購車的時候也會不假思索的選擇大眾,在大多數消費者眼中,大眾就是皮實耐用的意思。



國內對日系車有牴觸心理的朋友同樣不在少數,購車的時候會直接排除日系車的。中日關係特殊,有這種心理自然也是理解的。但是從全球來看,日系車還是頗受歡迎的,尤其是像東南亞這種不是很富裕的地區,遍地日系車。


日系車與德系車各有優點和不足,如果不喜歡日系車那麼選擇德系車也不錯的,還有法系車美系車等。到個人覺得賺錢購車不易,選車還是有必要避開一些口碑不好的車型,包括目前機油增多的本田1.5T車型,搭載乾式雙離合變速箱的大眾車型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