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型藝術的一次巨大的革命:立體主義

如果說色彩是由野獸派從繪畫體系中解放出來的,那麼造型的革命則是由立體主義完成的。立體主義是畢加索和勃拉克共同創立的一種嶄新的藝術風格,是造型藝術的一次巨大的革命。它徹底改變了把摹仿、 再現自然的視覺形體作為繪畫真實的概念,創造了一種將三度空間與平面裝飾自由排列的新方法,追求立體形式的排列產生的美感。《亞威農的少女們》標誌著畢加索立體主義創作的開始。畢加索的這種探索在繪畫史上是史無前例的,它被認為是畢加索創立的一種屬於他自己的藝術語言,且不僅僅是語言,而是一種方法、一種觀念、一種造型體系。它推動了現代建築和設計藝術的革新。

造型藝術的一次巨大的革命:立體主義

《亞威農的少女們》畢加索

立體派是西方現代藝術史上的一個運動和流派。又譯為立方主義,1908年始於法國。這個名稱的出現含有偶然性。1908年,G.布拉克在卡恩韋勒畫廊展出作品,評論家塞列斯在《吉爾·布拉斯》雜誌上評論說:”布拉克先生將每件事物都還原了……成為立方體”,這種畫風因此得名。立體主義的主將是畢加索和布拉克。畢加索的油畫《彈曼陀林的少女》(1910),被認為是包含了立體主義因素的作品。

造型藝術的一次巨大的革命:立體主義

畢加索《彈曼陀林的少女》

立體主義繪畫方法的產生,經歷了一個醞釀過程。20世紀初巴黎畫壇異常活躍。繼後印象主義﹑象徵主義之後,年輕的藝術家們普遍關注的是如何革新形式,來表現在迅猛變革的工業社會里人們的內在情緒和心理。新的流派在法國﹑德國﹑意大利和俄國相繼出現。在法國,繼野獸主義崛起後,另一群文藝家常在蒙馬爾特的”流動洗衣房”聚會。參加的有畢加索﹑布拉克﹑M.洛朗森﹑G.阿波利奈爾﹑A.薩爾蒙﹑M.雷納爾﹑J.格里斯﹑F.萊熱等。支持他們的有畫商D.-H.卡恩韋勒,他在1907年在巴黎開辦了畫廊,這便是被人們稱作的立體主義社團。參予立體主義活動的還有R.德洛內﹑A.格萊茲。1910年,以J.維榮為中心,建立起新的立體派社團,因經常在法國皮託活動,被稱作皮託集團。荷蘭畫家P.蒙德里安﹑墨西哥的J.de里維拉也與皮託集團有聯繫。他們賦予分析的立體主義以秩序和規則,從而促進了立體主義朝著更為抽象和主觀的方向發展。

造型藝術的一次巨大的革命:立體主義

胡安·格里斯作品畢加索畫像

從1912年開始,畢加索等又進行綜合的立體主義的試驗。在分析的立體主義破碎而又剔透的結構中,還保留著強烈的光線和某種空間感。畫家們將不同狀態及不同視點所觀察到的對象,集中地表現於單一的平面上,造成一個總體經驗的效果。綜合的立體主義不再從解剖﹑分析一定的對象著手,而是利用多種不同素材的組合去創造一個新的母題,並且採用實物拼貼的手法,試圖使藝術家接近生活中平凡的真實。

雖然作為立體主義分支的黃金分割社於1920﹑1925年繼續舉行展覽,但作為藝術運動的立體主義早在1914年便失去活力。但它在藝術形式上的探索,又給現代工藝美術﹑裝飾美術﹑建築美術等注重形式美的實用藝術領域以不小的推動作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