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略轟炸機的剋星是什麼武器?

北京-吉普


戰略轟炸機是指具有洲際戰略轟炸(核打擊或者常規轟炸)能力的飛機,目前全球現役戰略轟炸機主要有六種,分別是美國的B-2/B-1B/B-52戰略轟炸機和俄羅斯的Tu-160/Tu-95/Tu-22戰略轟炸機,當然,我國也有轟-6K/N遠程轟炸機,但是最大航程只有約9000公里,稱為戰略轟炸機還略有些牽強。


全球現役戰略轟炸機一覽(中間為Tu-16,轟-6的“前輩”)

戰略轟炸機最大的特點是載彈量大、航程遠,缺點是體型大、機動性差、無自衛能力。從技術上來講,打擊戰略轟炸機並不困難,而且手段可選範圍也很多,戰鬥機、防空導彈甚至大口徑高炮等都可以對戰略轟炸機造成致命傷害。打擊戰略轟炸機的最困難的部分不是用什麼樣的武器,而是如何能夠發現、跟蹤敵方的戰略轟炸機。
美國B-2隱身戰略轟炸機


俄羅斯Tu-160戰略轟炸機俄羅斯S-400防空系統
美國PAC-3防空系統

現役戰略轟炸機中除了B-2以外,其他型號都不具備高效的雷達隱身能力,因此,現有防空雷達都可以有效的發現並跟蹤其飛行,進而引導己方戰鬥機、防空導彈等對其進行打擊;而B-2隱身戰略轟炸機具有超強的雷達隱身性能,常規防空雷達探測系統很難發現其影蹤,不過目前各軍事強國均針對隱身戰鬥機/轟炸機開發了反隱身雷達系統,對類似B-2、F-22這樣的隱身戰鬥機可以做到有效發現、跟蹤,早在1999年“南聯盟”就利用曾“維拉”米波反隱身雷達發現了F-117隱身轟炸機的行蹤,並指引技術落後的SA-3防空導彈成功將其擊落,由此也可以看出隱身飛機其實並不難擊落,難的是如何探測、跟蹤隱身飛機的行蹤。


各型戰略轟炸機及其他裝備雷達反射面積對比類似B-52這樣不具備雷達隱身能力的轟炸機,攔截起來沒什麼困難
被擊落的F-117A殘骸
擊落F-117A的前蘇聯制SA-3防空導彈





隨著戰鬥機/轟炸機雷達隱身能力的不斷普及,反隱身雷達及其他反制技術也在不斷髮展,目前四代戰鬥機均普遍具有較強的雷達隱身能力,而且正在大規模裝備各主要軍事強國,提升反隱身作戰能力不僅是針對特殊作戰飛機的需求,不久的將來就會成為各過空軍和防空部隊必備能力之一,對戰略轟炸機的生存來說挑戰將越來越大!
雷達隱身能力是四代戰鬥機的必備功能之一

國產反隱身雷達


威吶解析


要討論誰是戰略轟炸機的剋星,需要從不同環境下考慮。戰略轟炸機的作戰模式有兩種,一種是隱身突防和超音速突防,另一種是防區外發射巡航彈。針對這兩種情況,剋制它們的武器和手段也有區別。先說對付突防型的,比方說美國的B2幽靈和俄羅斯的圖160白天鵝。用到的武器就是截擊機和防空導彈,以及地面高炮。如果是防區外發射,就要用預警機,截擊機和多用途戰機。

戰略轟炸機是一種專業性很強的武器,專門承擔轟炸和摧毀對方戰略級設施的任務,比方說指揮所,雷達站,工業基地,交通樞紐等。它的優勢很明顯,就是威力大,火力猛,破壞力強。缺點也很明顯,目標大,缺乏機動性。

可能有網友提出了,美國B2隱身能力很強,不僅對雷達隱身,還巧妙地控制了輻射源和噪音。B2確實能隱身突防,但其同樣缺乏機動性。一旦被雷達發現其活動區域,戰機追上去,可輕鬆擊落。圖160雖然速度奇快,武器載彈量很大,有一定的機動性,但隱身能力一般,防空導彈可以將其擊落。

在美蘇冷戰時期,兩國都研究了專門對付敵方轟炸機的機型。為了對付美國的黑鳥戰略偵察機和B1B轟炸機,蘇聯研發了米格31截擊機。這款飛機滿載起飛重量達到46噸,是世界上有史以來最大的戰鬥機。它的速度接近3馬赫,飛行高度也極高,具備攔截巡航導彈的能力,還可作為高端導彈的實驗平臺。

美國也研發了一款優秀的截擊戰機,這就是著名的F14雄貓,主要任務就是攔截蘇聯的戰略轟炸機。這種強調速度和空戰截擊能力的飛機是轟炸機的頭號剋星。

如果戰略轟炸機採用保險的方式,在防區外發射巡航導彈,此時需要地空導彈和截擊機攔截來襲導彈。預警機和雷達要儘快鎖定位置,戰機起飛去打掉敵機。時間是關鍵,此時的戰略轟炸機一般打完就會撤,能不能打掉就看運氣了。現在空射巡航彈的射程越來越遠,俄羅斯的已經能打三四千公里,如何對付這種戰術,才是關鍵。因此各國都積極發展反導技術,強化防空能力。


兵說


崤山小虎第290條回答。

戰略轟炸機雖貴為國之重器,但自古有矛必有盾,有三件武器可謂克敵之法寶。

一、千里眼(遠程預警雷達)。

戰略轟炸機以其航程遠、載彈量大、具備核彈投放能力而聞名遐邇。

但前期如果有“千里眼”做信息預警,儘早發現戰略轟炸機,並提前做好相應的偽裝防護,一定能最大限度的減少轟炸機的毀傷危害。

比如某島的鋪路爪雷達。


二、雄鷹鐵翼(戰鬥機)。

戰鬥機是剋制轟炸機的最佳法寶,也是用起來最得心應手的。當然戰鬥機能夠成為剋制轟炸機的法寶,一定與“千里眼”是分不開的。

戰鬥機因為其高空高速、使用靈活、攻擊威力大,使戰略轟炸機聞風喪膽。當然戰略轟炸機必須要有護航機。但戰鬥機卻實實在在是剋制轟炸機的法寶。


三、射天狼(地導部隊)。

地導部隊本身是有制導雷達的,但一般有其射界、射高。並有一定的地域侷限性。

如果地導部隊藏在山溝,射擊距離肯定受限制,如果藏在山頂,低空突擊的就夠嗆能發現。

但高就高在,轟炸機不可能知道地導部隊的位置,所以只能蘋果🍎(挨炮)了。

以上三件神兵乃剋制轟炸機之神器,一般相輔相成,三者合用則法力無邊啊。

題外話:謝謝你的閱讀。麻煩關注小虎,小虎作為一個老兵自媒體也需要您的支持。多謝了。


哨兵小虎


總得來說,對付一架戰略轟炸機要遠比對付一枚導彈要容易的多。在回答這個問題之前,我們先了解一下什麼是戰略轟炸機。戰略轟炸機主要用於遂行一些戰略級別的對面攻擊任務,有著嚴格的參數要求,比如掛載能力、作戰航程、作戰半徑等。當前在役的戰略轟炸機主要有美國的B2隱形轟炸機、B1B戰略轟炸機、B52戰略轟炸機以及俄羅斯的圖95和圖160戰略轟炸機五種型號。


戰略轟炸機與生俱來的缺陷。戰略轟炸機作為大國重劍,從誕生以來就存在體型龐大、飛行速度慢、機動能力弱、缺乏有效的自衛能力等缺陷。戰略轟炸機為了獲取更遠的航程、更大的武器載重從而體型普遍龐大,龐大的體型帶來了巨大的雷達反射面積,比如B52的雷達反射面積接近100平方,遠比重型殲擊機如蘇27的25平米大了將近四倍;眾所周知雷達反射面積越大,被探測到的距離也就正比增大;200多多的起飛重量以及航空發動機的所能提供的最大推力,兩者綜合限制了戰略轟炸機的飛行速度與機動能力,就算是俄羅斯圖160超音速戰略轟炸機飛行速度比美國B1B戰略轟炸機快了將近80%,但是與殲擊機的速度相比,依然是小巫見大巫;現役轟炸機的佈局和任務性質限制只能攜帶有限的自衛武器,甚至取消自衛武器裝備,憑藉幾挺機槍對付武裝到牙齒的殲擊機將毫無勝算可言。


所以要說戰略轟炸機的剋星主要有以下幾種:

一、空優殲擊機。美軍B52戰略轟炸機首次被擊落的記錄帶走一定的戲劇性,B52戰略轟炸機服役後在演習中為了訓練飛行員,被己方扮演紅軍模擬蘇軍米格19的F100超級佩刀戰鬥機在第六次模擬攻擊中機載響尾蛇空空導彈誤射擊落。空優殲擊機在飛行速度、空中機動能力和攻擊選項上佔據絕對優勢,被一架殲擊機咬住轟炸機只能用凶多吉少來描述。

二、區域防空導彈。隨著區域防空技術的快速發展,防空導彈無論是射程、射高還是飛行速度都已經達到當前空中戰場的零界點,空中戰場的盲區在不斷的減少,而且遠中近程防空導彈逐步形成射程銜接、射高銜接的體系;同時與防空導彈配套運用的預警、警戒雷達性能日趨先進,探測距離越來越遠,功能越來越完善,這兩者共同構築的防空體系下一旦的射程內,戰略轟炸機將是個絕好的靶標。在2008年俄羅格衝突中,格魯吉亞使用老式的SA3防空導彈輕鬆擊落了俄羅斯空天軍2架圖22轟炸機。

三、日趨完善的高炮系統。防空導彈佔據了中高三個空域的主導權,超低空和低空成為高炮系統的天下,在越南戰爭中根據統計,有近80%的飛機是被高炮擊落的;高炮老當益壯,通過科學技術的發展,雷達系統與高炮融合,無論是探測距離還是跟蹤鎖定能力都日益完善。


鷹鴿分析


戰略轟炸機的天敵是什麼呢?應該是預警機和截擊機吧!

在冷戰時期,前蘇聯就組建了一隻強大的國土防空部隊,其中比較著名的就是一票令人感到膽寒的截擊機部隊,比較註明就是米格25,蘇15。

所以從傳統意義上來講,對於戰略轟炸機,比較有威脅性的應該就是一些潔機器,這些飛機速度快,而且攜帶的導彈是專門對付敵人的,大型的空中目標的,普通的護航飛機還很難對它進行攔截,因此截擊機就是能夠對付敵方戰略轟炸機的一個比較好的工具。

但是隨著美國的b一b2兩代隱形轟炸機的橫空出世,所有人都知道,原先的那一套截擊機來攔截敵方戰略轟炸機的方法已經不靠譜了,此有人就針對這個隱形的問題展開了一系列的討論。

當然方法有很多種,不說改進雷達波段或者是使用預警機,或者是使用各種各樣的情報系統,但是雷達波段無論怎麼改,對方都可以做出反應,而情報系統無論怎麼更新,你還是有可能會漏掉,只有這個預警機這一點敵人完全沒有辦法做出反制手段。

因為無論是怎樣隱形的飛機,只要有一架預警機飛得比他高就能夠照射到它,並且能夠發現它,一點是很多隱形飛機不敢面對的事情,飛機為什麼可怕?就是因為他看不見看不見的殺手,這才是最可怕,一旦他被看見了那一家隱形飛機的作戰能力,那可以說是大打折扣。

一架高級的能夠飛得高的預警機,再加上一批的截擊機,部隊對付戰略轟炸機,那簡直就是綽綽有餘。

對於現代戰爭來講,一個武器,他不可能說單方面決定戰爭的勝負了,是整個一個國家綜合實力,再加上武器系統之間的對比,最終決定一個國家的勝負。

我們去看美國,美國軍隊為什麼強大,就是因為他的各方面發展都十分全面,(今日頭條漩渦鳴人yy首發於悟空問答)以致於這個軍隊幾乎沒有短板,這才是最恐怖的地方,軍法上面講究的是找到敵人的弱點,並對它實施打擊,但是對付美國軍隊很難從他的弱點下手,都是美國人,在歷次的局部戰爭裡面,可以利用敵人的弱點展開打擊,並且取得優勢的擊殺比。

中國不是那些小國家,但是我們也會犯一些錯誤,比如說過度的將資源投入到某一個項目,導致其他的項目資源短缺,不應該犯這樣的錯,我們應該著眼於未來,打造一支全面的,能工能守的,保衛國家的軍隊,軍隊沒有明顯的弱點和短板,也沒有明顯的優點和缺點,等到遇到外敵入侵,量出自己的優點和缺點,一刀捅到他們的要害上面,這一點對於自己的國家,人民百姓的安全,對於整個國家基礎設施的安全都是有著很高的參考性的。


漩渦鳴人yy


目前世界上最先進的轟炸機就得數美國的B-2隱身戰略轟炸機當之不愧了,我前面有過專門的介紹B-2,今天就不再老生重彈,有興趣瞭解的朋友可以在我的頭條號裡查找。

自古以來飛機跟雷達的關係,就像古戰場上矛與盾的關係一樣,飛機講求的是隱身性能,而雷達追求的是可探測性,不管科技如何的進步,兩者從來就沒有停止過相互角逐,都希望能突破對方技術來孤獨的存在,但是事實上卻一直沒有“常勝的將軍”。


B-2作為一款世界上最先進的轟炸機,當然也免不了要追求超高的隱身性能,和超強的突防能力。如果戰時,不幸讓一架B-2突防成功,那後果就不敢想象。



那要說轟炸機的剋星的話,我覺得最主要的應該還是要歸功於更先進的雷達,有了雷達先期的早發現目標,不管是我國的紅旗系列、還是俄羅斯S系列的防空導彈,都能輕而易舉的把它打下來。但是現在轟炸機攜帶的炸彈越來越先進,在不進入敵方防空區就可以執行轟炸任務,防空導彈難免會有鞭長莫及的尷尬。


除了防空導彈,對轟炸機能構成更大威脅的就是新式戰機,因為轟炸機沒有空中格鬥能力,遇到戰機就只有捱打的份了。

但是實戰中,轟炸機卻是不會孤身入險境的,通常會在己方奪取制空權後,或者未奪取制空權時有戰機掩護的情況下,才去執行轟炸任務。如果轟炸機被雷達發現的早,再有優質戰機提前埋伏,就算來一場驚險的空中格鬥,最終轟炸機的生存能力就成了一個很大的未知數啦!


老兵帶我學軍武


任何武器裝備都有弱點,轟炸機這種身軀龐大、速度很慢、機動性差的大型目標更是剋星太多!戰鬥機、導彈,甚至大口徑高炮都能將它擊落,圖片上B–52的早期型號就參加過越南戰爭當中的“滾雷行動”,由於當時精確制導航彈(激光制導)剛剛問世,性能不穩定……參戰B–52D型和G型只能使用常規的低阻、高阻航彈採用“凌空轟炸方式”對北越目標進行轟炸,在越南軍隊的薩姆–2的反擊下有十多架B–52被擊落,甚至有一架還被越南空軍的米格–21擊毀。


但是越南1975年統一後不到20年時間的1990年代初期,B–52要是再去轟炸越南,這個時候越南的地空導彈和戰鬥機恐怕連B–52都影子都碰不到了!原因是B–52裝備了圖片上的AGM–86系列遠程巡航導彈,這種大型的巡航導彈射程在1500㎞、可攜帶1000磅的戰鬥部、亞音速0.85馬赫飛行……B–52隔著南海就能將它打到越南領土上的任何角落,而越南的地空導彈和戰鬥機距離太遠根本攔截不了B–52,能攔截1/100的巡航導彈就已經非常了不起了……不但是1990年代初期,就是現在的21世紀的越南已經擁有了S300防空導彈和СУ–30戰鬥機也是無濟於事!仍然是找不到B–52在哪(來襲方向、來襲時間),什麼時候發射巡航導彈都是矇在鼓裡的事情!

越南的軍事實力在東南亞首屈一指,但是現在對B–52這樣的老式轟炸機攜帶遠程巡航導彈無能為力,只能是眼睜睜的挨炸,根本沒有還手之力……這也引發出了轟炸機現在已經是“沒有”剋星的問題了,它似乎成了“無敵”的武器!

就算是俄羅斯這樣的軍事強國目前對於轟炸機的防禦也是頭疼的,以前有過米格–31這樣的超大型截擊機可以在國境線邊緣攔截轟炸機,現在也面臨著轟炸機在“防區外”發射巡航導彈,米格–31的使用價值極度貶值的問題,米格–31總不能飛出國境線以外1500㎞的地方去攔截B–52吧?不但老式轟炸機對付不了,更新型的隱身轟炸機使得以前提早發現、提早攔截的可能性也大大降低了!甚至除了世界上的兩三個軍事力量超強的國家外,就連印度這樣的軍事大國對於隱身轟炸機發現的概率都趨於零,更別說攔截了!


基於對於轟炸機攜帶遠程巡航導彈,實施防區外打擊的新戰法出現,目前還有沒什麼解決之道,
俄羅斯只能是將自己擁有的戰略轟炸機進行升級改進,並且在機載遠程巡航導彈方面更加的完善,目的就是形成“你有我也要”這樣是平衡,大不了“相互傷害”罷了!

轟炸機目前這種戰法出現已經應用到戰場上了,早在1999年科索沃戰爭中就已經實施,B–52飛到地中海距離戰場幾百公里外發射AGM–86C巡航導彈打擊“南聯盟”境內目標取得好效果,到了今年的敘利亞內戰當中B–52、B–1輪番上陣,更是沒有任何阻攔!

由於戰略轟炸機核常兼備的打擊能力,大航程、大載彈量、巨大的打擊能力和隱身性能,給各國防空力量造成的壓力極大,目前沒有好辦法去消除這種威脅,將來轟炸機還可能攜帶射程更遠,發射飛行速度更快的、更難以攔截的隱身巡航導彈,也許這個“小目標”會在5年後實現,到了那個時候它真的會成為“無敵武器”了,也許遠期只有低軌道的太空武器去攔截它,可直接將它消滅在敵國土內!而近期只能是自己發展戰略轟炸機,形成恐怖平衡才能消除它的威脅!

總之,隨著科技的進步,國與國之間的力量對比將會更加懸殊!有條件發展戰略轟炸機的國家可以免除威脅,沒有能力的國家安全形勢將變得越來越差!


皇家橡樹1972


戰略轟炸機。目前除了美國B2可以突破一一些中高能力的雷達能力外。恐怕沒有任何一架戰略轟炸機能躲過現代雷達的追蹤。裸體戰略轟炸機的剋星太多了。以俄羅斯的S400

為標準。包括中國的米波雷達為標準。等等。上述兩種雷達勉強能發現F22-35隱身戰鬥機。

其它轟炸機是根本逃不過上述兩種雷達的追蹤的。世界最快的美國(黑鳥RS-71)高空高速攔截機。速度3.5馬赫。升高極限32000米。俄羅斯的米格25攔截機2.85馬赫(接近吐血速度)。升限28000米(接近熔化)。上述兩款攔截機可以有效的攔截轟炸機和高超音速巡航導彈。

宙斯盾高空高速攔截導彈也是轟炸機的剋星。激光武器更是攔截轟炸機和超音速導彈的有效的武器。用的來說。要想用轟炸機去投放核彈頭談何容易。除非對方失去了制空權。







aircraftone


在第四代戰鬥機推出之前,冷戰時期美國和蘇聯兩方面的陣營為了攔截和擊殺對方的戰略轟炸機,根據自身的特點採取了不同的防衛策略。

蘇聯方面主要推崇研發高空高速截擊機+遠程空空導彈組成有效的攔截射擊方式,在六十年代至七十年代研發了米格-25這樣的高速截擊機,憑藉2.5倍音速和25000米的升限高度,再外掛R40遠程空空導彈(75km射程),在分佈在蘇聯各個邊境遠程防空雷達站網絡的支持下,可以前出進行戰術攔截,遠離國土上空對美國方面飛來的B-52、B-58等轟炸機進行截殺。

隨後又推出米格31高速截擊機和新研發的R37遠程空空導彈(射程300km),對於當時美國的戰略轟炸機形成絕殺。

在這種情形之下,美國方面才不得不放棄超音速的戰略轟炸機研發,轉而發展隱形戰略轟炸機,這就是日後的B-1B和B-2兩款戰略轟炸機。依靠雷達隱身性能突破蘇聯方面的防空雷達網,對蘇聯方面的目標發動戰略打擊,然後全身而退。

美國方面對抗蘇聯的戰略轟炸機採取的策略就有所不同,美國也搞過戰鬥機+遠程空空導彈方式進行攔截,最典型的產品就是F-14戰鬥機+不死鳥空空導彈。

不過更多的是依靠的發展海面/地面/空中預警雷達+遠程防空導彈方式進行防禦,在七十年代和八十年代,不斷研發標準系列防空導彈,從最初的標準-1型,已經發展到目前的標準-6型,射程從最初的40多km拓展到400km,其中的反導型標準導彈已經能夠對彈道導彈這樣的高速目標進行攔截。

為了確保探測系統可靠,美國推出了“宙斯盾”雷達系統,在這種系統的指揮下,可以從容指揮艦載型的標準導彈對空中遠程目標發動超強的攔截射擊。

所以,總的來說,要想攔截戰略轟炸機,不能是依靠單一的武器,而是需要一個完整的系統來進行有效攔截,這是一種系統對系統的對抗。


OK,關於問題就回答到這裡吧。😊

獲取更多軍事、航空知識,請關注“老鷹航空”。


老鷹航空


戰略轟炸機的剋星就是隱身戰鬥機和反隱身雷達。目前裝備戰略轟炸機的國家只有兩個,這就是俄羅斯和美國,美國擁有三款戰略轟炸機,包括B-52H,B-1B和B-2A,其中B-2A是屬於隱身戰略轟炸機。


對於隱身目標的探測是一個世界性的大難題,特別是在美國的F-22A戰鬥機和B-2A隱身戰略轟炸機服役之後。隱身戰鬥機和隱身戰略轟炸機可以對目標實施隱蔽打擊,這也是這些隱身飛機的戰略威懾能力之所在。

隱身雷達對於隱身飛機來說就是一個最大的剋星,目前世界上已經有多款反隱身雷達,一般的反隱身雷達是採用長波雷達技術,另外,還有利用民用無線電波來對隱身飛機進行探測的方式。



除了反隱身雷達之外,還有隱身戰鬥機對戰略轟炸機來說也是一個剋星。隱身對隱身本身就具有一定的威懾作用。對於比較這類隱身戰略轟炸機來說,並不是完全能夠實現隱身,還是有不少破綻的。當然能夠直接對隱身戰略轟炸機進行殺傷的還是導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