遠古時的陝北人究竟穿什麼樣的衣物?

遠古時的陝北人究竟穿什麼樣的衣物?

“民始穴居,衣皮毛。”

可是,這中間就有了一個問題,這個“始”究竟是從什麼時候開始的?

如果我們將這個問題再稍作推演,那麼,另一個也必須予以回答的問題便接踵而至,即在距今3—5萬年前後的舊石器時代的晚期,當人類群體中十分傑出的兩支:河套人與黃龍人,分別從南北兩地勇敢地踏上四季分明的陝北黃土高原時,究竟是一絲不掛,赤身裸體?還是已經掌握了一些簡單的、縫製衣物的技巧呢?

讓我們先來回答這後一個問題。

遠古時的陝北人究竟穿什麼樣的衣物?

這一個問題的答案是肯定的。因為,考古學家在屬於河套人文化的人類遺址中,發現了一枚又細又長的骨制工具:骨錐。根據一些民族學資料來分析,骨錐應當是人類用來縫製衣物的最早工具。人類最早的縫紉器具是錐不是針(迄今為止,我國境內發現的最早的一枚骨針,是距今18000年前後的北京山頂洞人遺址中出土的)。而河套文化中骨錐的發現,則說明當時的陝北居民,已經具有了縫製一些簡單衣物的能力。可見陝北服飾文化的先河,也是從距今3—5萬年前後河套人(是否也包括較河套人稍早一些的黃龍人? 考古界還沒有為我們提供出確鑿的證據),這些現代陝北居民的老祖先們那裡發源的。

其實,在一些更早的年代裡,在人類還沒有發明骨錐與骨針之前,人們對於從狩獵中所獲得的獸皮或採集中所得到的樹葉是根本不作縫紉的,僅僅是採取一些“圍”“披”“套”的形式,簡單地遮裹在身上來達到保護身體的目的。

遠古時的陝北人究竟穿什麼樣的衣物?

“圍”,就是圍腰帶,圍腰裙;“披”,則是披在雙肩上,是通護雙肩與脊背的,有一點現代人身披斗篷的樣子。而“套”卻是一種比較有創造性的遠古服裝之形式,是在一塊完整的獸皮之上,穿開一個小洞從頭頂上套下去。這當然已有一點穿衣裳的味道了。

然而,這種以“圍”,“披”,“套”的方式,將獸皮與植物葉片遮裹在身上的事,究竟是從什麼時候起源的?我們卻不能作出明確地斷定。因為,考古界並沒有有力的發現,而這一個結論的得出,照樣是緣於民族學資料的分析。因此,對於“民始穴居,衣皮毛”中的這個:“人類究竟是什麼時候開始以“皮毛”作為衣服”問題,至今仍然是人類文化中的一個難以解破的萬古之謎。

這當然是因為被早期人類用來製作衣物的獸皮和樹葉,都是極容易腐朽的物質,是極難在各種考古發掘中發現的。

不過,我們深信我們這個推論的有理,因為若是沒有一些早期的衣物禦寒護身,在原始社會那樣的環境中,我們的祖先是很難在一些北方地區繁衍和生存的。

不過,我們卻可以比較有把握地這樣說,當時光進入到距今18000年前後的北京山頂洞人的年代時,人類社會初步意義上的服裝,便毫無疑意地誕生了——因為那一枚揭示了整整一個時代到來的骨針便是一個最為有力的證據。

遠古時的陝北人究竟穿什麼樣的衣物?

當無形而創造萬物的時光推進到距今10000——5000年後的新石器時代時,我們的祖先不僅已熟練地掌握了製作皮毛衣服的技術,還進一步擴大了衣物的來源,掌握了紡線與織布的本領。只不過那時人們所謂的布匹,並下是後來的棉布,而是一種用天然野麻纖維織成的麻布——這一種野麻的習性很快就被祖先們所掌握;在人們的精心培育下,不久就成為人類初期農業中非常重要的品種。這樣,先民們紡線織布的資源就有了可靠的保證.也極大地促進了人類社會服飾文化的演變。而這一時期中,先民們用來紡制麻線的陶紡輪與石紡輪,在廣袤的陝北黃土高原的南北各地,都屢有發現。這當然可成為5000年前,作為偉大黃帝部落發源地的陝北高原已擁了先進紡織技術的證明。

而在新石器時代的晚期,黃土高原上的原始先民們,還破天荒地發明了養蠶業與蠶絲紡織業。根據古籍記載與民間傳說,這一發明瞭養蠶業的非凡女性,便是開創了中華民族五千年文明歷史,至今都安息在陝北黃土高原上的偉大黃帝的正妃娘娘——螺祖。

螺祖娘娘發現蠶繭的過程是一個十分有趣的過程。

說是以後,建立了部落聯盟,各部落公推黃帝作為聯盟的首領。黃帝帶領大家種五穀,馴六畜,造舟車,定算數 ,發明指南車,製造農具,忙了個不亦樂乎,就把製作衣冠的事宜,交給了正妃螺祖。

遠古時的陝北人究竟穿什麼樣的衣物?

而在製作衣冠的過程中,螺祖和黃帝手下的另外3個人又作了分工,一人做帽,一人做衣服,一人做鞋,而嫘祖本人,則負責提供原料。

嫘祖經常帶領婦女們剝樹皮,織麻布,還把男人們所獵獲的各種獸皮進行加工。這樣,過了沒多久,許多人的身上就有了衣服和鞋帽。可嫘祖娘娘卻由於勞累過度而病倒了。她病的連飯也不想吃,一天比一天消瘦。大夥心中十分的焦急,可又想不出一點好辦法。

還是守護在嫘祖身邊的幾個年輕的女子聰明,她們悄悄地商量一番,何不上山摘一些鮮果給嫘祖娘娘補補身體呢?幾個眼明手快的女子一早就進了山,摘了很多的果子,可用嘴一嘗,不是澀就是酸,都不可口,直到天黑的時候才突然在前面一片桑林裡,發現了幾株滿樹結著雪白的小果的桑樹。她們覺得了這回總算找到了美麗的鮮果,就忙著去摘,誰也沒顧得去嘗一口。而等回到家中以後,用嘴一咬,誰知這果子既咬不爛,又沒什麼味道。幾個女子傻了眼,站在那裡發愣。

這時候,造船的共鼓走了過來,問明瞭情況以後,哈哈便大笑,說:“你們這幾個憨女子!現在咱們有火有鍋,咬不爛就用水煮嘛!”一下子提醒了幾個聰明的女子,她們連忙將白色小果倒進鍋中,立即加水加火煮了起來。可煮了好長時間,撈出一個用嘴一咬,還是怎麼也咬不爛。大家急得沒有辦法,有一個女子一氣之下,隨手拿起一根木棍,插進鍋中亂攪,邊攪嘴中邊說:“看你爛不爛!看你熟不熟!” 攪了一陣,把木棍拉出來一看,只見木棍上到處纏繞著許多像頭髮絲一樣細軟的白線。這究竟是怎麼回事?幾個女子鬧不明白,趕緊把這個稀奇事告訴了。

遠古時的陝北人究竟穿什麼樣的衣物?

螺祖是一個極其聰明的女發明家。她一聽這事,連忙就問這種白色小果是從什麼山上,什麼樹上摘下來的?眾女子一一作了回答。嫘祖問完之後,又詳細察看了那些纏繞在木棍上的白色細線,臉上露出興奮的笑容,她十分高興地對幾位女子說:“這不是果子,也不能吃;但卻大有用處。你們為黃帝立了一大功勞。”

說來也怪,螺祖自從看到這些白色細線以後,病情竟一天比一天減輕,身體很快就復原了。病好以後,她不顧黃帝的勸阻,帶領一群婦女,親自上山去看究竟。嫘祖在桑樹林裡觀察了好幾天,終於弄清了這種白色小果,是由一種肥胖的蟲子口吐細絲,繞織而成的,而並不是從樹上結出來的。

嫘祖將觀察的結果報告了黃帝,並要求黃帝下令,保護陝北黃土高原上的這片桑樹林。黃帝同意了嫘祖的要求。自此以後,在嫘祖娘娘的大力倡導下,人們就開始植桑養蠶了。後人為了紀念這位功在千秋的嫘祖,就尊她為桑蠶娘娘。

遠古時的陝北人究竟穿什麼樣的衣物?

當然,在五千年前的黃土高原上,黃帝部落的婦女們要發現和發明養蠶,也許並不像民間傳說所敘述的那麼具戲劇性。但我們卻仍然深信,當年由黃帝部落治理著的陝北黃土高原,是一個翻天覆地的充滿著許多重大發明的時代。我們堅信,這個民間傳說的內核所反映的事實,是一種歷史的真實。即中華民族絲綢紡織業的源頭,在我們陝北黃土高原。它的發明者,是一群聰明無比的高原婦女。而且陝北黃士高原,這樣一種四季分明,晝夜溫差較大的自然生態環境,也迫使當時的人類在衣物和居室兩個方面,比別的地區的人們,做出過更大的努力與貢獻。同時,也符合人類文化演進的客觀規律。而發明了養蠶這一項事業,則更具有非凡與深刻的意義。

自然,生活中已經有了更多的原料供人們縫製衣物,那麼,人類社會中的衣服樣式,是不是也有了一些相應的變化呢?情況正是如此。在脫離了早期人類那種“披”“圍”“套”等不事縫紉的著衣方式之後,在整個新石器時代裡,人們的服裝式樣,在皮革業與紡織業長足進步的促使下,已經有了許多突飛猛進的革新。人們先是將獸皮或麻布的中央剜一個圓洞,同時在左右兩邊留出兩個伸展胳膊的圓孔,再將前後兩片獸皮或布匹用麻線一縫,這樣,就出現了一種最早的比較成熟的衣服的樣式——背心。

遠古時的陝北人究竟穿什麼樣的衣物?

一般來說,在很長的一段時間裡,凡新石器時代的人們的身上,幾乎都少不了這樣一件或麻布或獸皮縫製而成的背心。至於這個背心的材質究竟的什麼,這自然就要看季節的變化了:冬天著皮衣,夏天著布衣,這在原始人類中也是婦孺皆知的常識。不過,穿著這麼一件裸露著長長的兩隻胳膊的皮毛背心,一進入北方漫長的冬季,仍然會顫抖不止,苦不堪言。

為了解決這個問題,在最初的時候,人們僅是將再片零碎的獸皮,像如今的護袖那樣,縛裹在兩隻小胳膊上。大概又過了很久,人們才進一步將這樣的護袖延長到與兩隻胳膊等長的程度,並進而將袖子和背心相連了起來。於是,所謂真正的具有了穩定形式的一種衣服——上衣,就在人類社會中正式宣告誕生了!

遠古時的陝北人究竟穿什麼樣的衣物?

而相對來說,人類社會中保護人身下體的褲子的出現,就要比上衣的發展和演變稍微落後些。在下衣方面,最先出現的衣物形式,就是將一塊完整的獸皮,繞著腹部前後一圍。如此,自然就把加工過的獸皮圍繞成了一件裙子的樣式。也許,在整整一個新石器時代裡,我們的祖先曾不分男女,人人都穿著這樣一件由獸皮或麻布做成的裙子。

不言而喻,人們只穿著這樣的下衣來越冬,仍然免不了嚴寒的襲擊。那麼,怎樣才能使裸露的雙腳免遭冷凍之苦呢?聰明的人們又運用自己的才智,發明了一種新奇的著衣形式——打裹腿。將麻布或獸皮割製成窄條,斜繞著一圈一圈地纏裹在自己的小腿肚上,這樣,既可以保暖,走起路來也很精神,可以讓人們產生一種輕鬆愉快的感覺。在這個時代裡,甚至連人們腳下所穿的鞋子,也往往是用獸皮集成的:將兩塊小獸皮,分別用麻繩纏縛在兩腳上,這自然就是一雙最初最早的鞋子了。當然,像鞋子這樣的衣物,也首先是在像陝北這樣有著漫長嚴冬的北方地區發展起來。而在一些四季如春的熱帶地區,人們寧肯赤腳行走 ,也不願意去發明什麼多餘的鞋子,難道情況會不是這樣嗎?

遠古時的陝北人究竟穿什麼樣的衣物?

《生活:陝北居民的衣食住行》是一部講述陝北人的衣食住行,諸如:陝北人為什麼喜歡“一吃飯,三打扮”?陝北人為什麼提倡“修路蓋橋,輩輩坐朝”的民諺?陝北是少數民族與漢族雜居之地?陝北人為什麼喜歡住窯洞……陝北是一座博大精深的中華民族精神文化之立體博物館!

作者丨朱合作;圖丨網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