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同舟共濟”寫藏頭詩該怎麼寫?

依蒙小詩


藏頭詩~同舟共濟

同甘共苦枕邊人,

舟行風雨兩知心。

共剪西窗攜手笑,

濟海長歌有知音。

十年修得同船渡,百年修得共船眠。妻,能和你走到一起,是莫大的緣分。二十年來,風風雨雨,我們相濡以沫。

我們歷盡了貧窮、艱辛和困苦,你始終不離不棄,無怨無悔。貧賤夫妻百事哀,這麼多年來,你一直為了這個家操勞忙碌著,卻連一件好一點的衣服都捨不得給自己買,你受委屈了。

在我們的共同努力下,日子越來越好過了,孩子們也長大了。你卻鬢角添了白髮,臉上也有了皺紋。你依然忙碌著,操勞著。家裡有你,就有溫暖,我擁有了你,就擁有了幸福。





下里巴人文字


藏頭詩 同舟共濟

同遇征途驟雨行,

舟楫合力笑濤聲。

共迎潮湧渡蒼海。

濟岸之時念盛情。

(新韻)

同舟共濟是褒義詞,意思是同乘一條船,共同渡河。渡河的時候風險是有的,面臨暴風雨和激流險灘的危險,因此需要同行的每一個人要相互信任,相互幫助,共渡難關。

看到同舟共濟這個詞的時候,忽然聯想到了李白的一首詩《行路難》,其中的一句歷來為世人吟湧傳唱,那就是“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雲帆濟滄海”這句詩直抒胸臆,豪放曠達,具有壓倒一切困難的豪邁之情。

筆者試用同舟共濟作一首七絕,並且在這首詩中也要體現出無論在工作中或者生活上出現多少困難和坎坷,我們都應當齊心協力,共同以豪盛之情,灑脫的精神狀態迎接挑戰。我們一個人、一個團體、一個單位、一個家庭乃至一個國家都應保持精誠團結的精神,同心同德,共赴磨難。在我們渡過磨難之後,回首那一段歲月,我們每個人都會為之欣慰,我們為當年擁有的豪情萬丈而驕傲。




法望律英


如何以“同舟共濟”作藏頭詩?照例先解詩題。

這是一個成語,意思大家都知道,出自《孫子·九地》:

夫吳人與越人相惡也,當其同舟共濟,遇風,其相救也如左右手。

就是說吳越兩國人雖然互相厭惡,但坐在同一條船上遇到風浪的時候,互相救助好像人的左右手一樣。大意是要攜手共渡更大的危難。

不過本人一向不喜歡寫正能量過於表露的東西,所以不會寫歌功頌德的老幹體。雖然是以這四字出題,並沒有說一定要表達這個意思。咱們先動手,寫哪算哪。

第二字“舟”為平聲,第四字“濟”為仄聲,符合五絕中仄起的兩種格式:

仄起首句不入韻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仄起首句入韻

(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任意選取一種,記得每句詩藏頭,不入韻則第二句定韻,入韻則首句定韻。

隨口就來:“同飲長江水”,這是第一種仄起不押韻格式,“中仄平平仄”,那麼第二句要續寫詩意,注意“舟”字藏頭和尾字定韻。“舟輕萬里煙”,“平平仄仄平”,“煙”字作韻腳。這兩句大概做了時間地點環境和潛藏意境的交代。長江,春天,沙洲,同飲,那麼可以寫友情、愛情、親情,但是小船兒行出了萬里,在江霧中穿梭,又可以寫離別,羈旅,思戀。

如何轉折生髮就是後面兩句的關鍵所在。

絕句第三句需要另起角度,注意藏頭和平仄,“共承天地闊,濟世忘遊仙”。我們同飲一江水,雖然遠隔千里,但是共同生活在一片天地之中(王土),濟世救民才是天下為公,忘了那些兒女私情和遊仙隱逸的想法吧。

這也算是對前兩句寫景的一個轉折。

同飲長江水,舟輕萬里煙。

共承天地闊,濟世忘遊仙。

平仄合律,韻腳沒問題,也有那麼一點點正能量在裡面,算得上一首合格的藏頭五絕,但不能算好的五絕。

其他格式就不寫了,問答不宜過長。

隨手寫成,難免粗疏。

大家不妨評論區交流。


梧桐樹邊羽


藏頭詩《同 舟共濟》:

同遊結伴黃鶴樓,

舟停水岸飛煙柳。

共臨高樓楚天闊,

濟水東逝白雲悠。

黃鶴樓是江南三大名樓之一,始建於三國時代吳黃武二年(公元223年),享有‘天下江山第一樓’、‘天下絕景’之稱。位於湖北省武漢市長江南岸的蛇山峰嶺之巔,攬巴山風光,接瀟湘雲水,樓閣翹角凌空舒展,整體含括樓、塔、坊、軒廓、亭閣,極具民族風韻。登樓遠眺,武漢三鎮風光盡收眼底。曾經與朋友們一起結伴同遊黃鶴樓,今幸以‘同舟共濟’作藏頭詩,遂即興一首與大家分享,謝謝大家不吝賜教!


用戶7069136621409


以“同舟共濟”寫藏頭詩該怎樣寫?

七絕/藏頭詩

同舟共濟

同心協力泰山移,

舟過小橋楊柳低。

共是天涯絕別客,

濟民利世好風習。

“同舟共濟”的意思是一條船上的人,由於目的地相同,都是到達彼岸,所以要團結互相,困難大家幫,有事大家上,齊心協力,共渡難關。

我們中華民族歷來都是向心力、凝聚力都很強的民族。每當有外敵入侵的時候,就有民族英雄站起來,帶領大家去鬥爭,打擊敵人,把侵略的人趕出去,打出國威,讓敵人害怕,不敢輕妄動。

不戰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上兵伐謀,其次伐交。所以有實力,才有定力,才有安居樂業的生活。

下面再作一首藏頭詩,與大家分享。

七律/藏頭詩

同舟共濟

同建家園圓我夢,結義金蘭步古風。

舟坐千人出海上,波濤澎湃太無情。

共同協力多互助,萬念歸一誠信靈。

濟世偉人今豪邁,蒼生擁護主明英。











微詩陽春白雪


(同) 甘同苦同帆揚,

(舟) 途齊力雙划槳。

(共) 渡愛河兩相依,

(濟) 海長歌情綿長。

成語說:夫妻同心,齊力斷金。

戲曲上唱:

十年修得同船渡,

百年修得共枕眠。

夫妻走到了一起,就註定一生要相依相伴。正如同船相渡,齊心協力,在且行且珍惜的航程中,舉案齊眉、鴛鴦戲水,砥礪前行,雖苦也甜,一路長歌駛向理想幸福的彼岸。



萌萌呆66


同闖天涯不懼苦,

舟行四海心志堅;

共創偉業夢已圓,

濟貧扶難留芳名!

夫婦齊心,同闖天涯,縱有千難萬苦,砥礪前行不畏懼;行舟四海,經商打拼,一意而行堅定不移。風雨同舟,生死與共,終於創下一份偉業,圓了今生之夢;自已成功了,不忘窮人的困境,心存善念,樂於濟助貧民難戶,芳名盛傳,深得譽贊!



林下夕陽夢依在


《同 舟 共 濟》(藏頭六絕一首)

同 攜 江 天 一 色,

舟 懸 風 帆 正 渡。

共 眺 落 霞 孤 鶩,

濟 望 高 朋 滿 閣。

馨銘這首詩著眼在“同”字上下功夫,“同船過渡得修500年方成”,攜手共戴同一片江水藍天下,大家團結齊心扯正風帆一路向前渡向彼岸,此句意在盡力表達眾人划槳的團結正義。落霞孤鶩一句典用唐.王勃《滕王閣序》“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這第三句也暗合了第一句的江天一色。緊承第四句自然幻夢出了濟望高朋齊聚滕王閣的意境,且這也將滕王閣序中的舟中歌聲與詩中舟行交輝相映,馨銘也借王勃《滕王閣序》的詩文之深沉蘊藉之意緒,寄託筆者聚濟一堂互相交流拓展前程的想往。




周馨銘


《遊同裡》

同裡水鄉五湖抱,

舟橫三橋客如潮。

共賞江南好景色,

濟渡浮生若夢瑤。

曾經有幸到蘇州同裡古鎮一遊。同裡鎮,作為江南六大古鎮之一,坐擁四方八景,獨佔鰲頭,久負盛名。整個古鎮為五個湖泊所環抱,由49座橋相連接,網狀河流密佈鎮區。古鎮內家家臨水,戶戶通舟;宋元明清古橋保存完好。“水巷小橋多,人家盡枕河”,處處充滿詩情畫意。姑蘇水鄉,太湖靈秀,吳儂巷陌,煙雨江南,“小橋,流水,人家”,一幅絕美的山水畫在腦海裡總是揮之不去,令人念念不忘。看到頭條以“同舟共濟”作藏頭詩,正好即興寫下這首《遊同裡》,了了心中深切的想念。(歡迎條友互粉交流)



杏雅食品


同舟共濟 藏頭詩

同是天涯淪落人,

舟至湖心表白深,

共渡情海苦難多,

濟濟一堂子孫蔭。

兩個苦命的人走到一起,相伴天涯。一天,在湖上泛舟時,行至湖中心,男子向女子表白了自己的愛意。

女子也愛戀男子,兩人相戀。期間,遭到仇人、雙方家族的敗類,武林人士的第三者第四者種種阻撓。

但是兩人衝破重重艱難險阻,不離不棄,生死相依,最終相伴到老。幸福一生,還有了很多子孫,有很幸福的晚年。

可見,愛情中遇到阻撓不可怕,只要珍惜不放棄,是會開花結果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