練習書法最大的忌諱是什麼?

書法影響力


練習書法最大的忌諱是什麼?



朝三暮四,淺嘗輒止。有人學習書法,以為博採眾長,是學習書法所必須的。把各家經典字帖都買回來,一本一本挨個臨遍。曾經有人問我,歐陽詢的字帖臨完了,下一步該臨哪一家的。我不知道他的這個‘臨完了’是什麼意思。便問他是臨的哪一本,結果他把臨寫的圖片給我看,歐陽詢的幾本楷書字帖他都從頭到尾抄寫了一遍。基本上都一個樣,沒有多大區別。歐陽詢的作品雖然同是歐陽詢的勁疾風格,但每部作品都各具神態,在形態上是有差別的。


一本字帖,要反覆的把每個字臨摹。對每個點畫的起止收放臨寫到位,才能體會到用筆的方法。如果是一溜煙的臨帖,不管是否寫好,發現錯誤也不進行糾正,功夫化了不少,收效卻不見。

還有一類學習者,興趣上來一天幾個小時的寫,沒興趣時幾天也懶得動一下筆。一曝十寒,也是學習書法的大豈。


書法貴在持之以恆,專精一體。頻繁的換帖,一本字帖稍有一點眉目,又換其他字帖。要知道,書法風格的不同,是因為用筆方法不同而形成的。一換字帖,前面的所學就等於白學了,而後面的又要從零開始。不斷的扔,不斷的開始,精妙的東西一樣沒學到,多年用功,僅得皮毛而已。


子衿書法


書法學習的忌諱很多,從我個人的經驗來說從一下幾個方面來體現:

1,興趣培養不足。有的強行要求孩子學習,還有就是個人不甚瞭解,學書法就為了附庸風雅。興趣是一件事情成功的重要因素,葉公好龍絕對不是真愛。

2,一曝十寒,淺嘗輒止。開始鬥志昂揚,熱血沸騰,決心下的很大,但是遇到小小的困難就退縮,甚至想放棄,最後來個虎頭蛇尾。很多本來很有激情很有天賦的人就這樣放棄了。

3,堅守如一,不思變通。有的朋友開始入門小有成就的時候就沾沾自喜,盲目否定他人,臨帖也是一家獨大,就萬年死守一本帖,不去試驗著創作。這樣的朋友當然也可以說沒錯,畢竟堅持是美好的意志體現,但是這樣一來藝術形式就比較單一,常年臨習同樣的帖還容易造成思想上的懶惰。我見有不少人臨帖非常像,非常的準,讓他寫一篇作品就沒有了,往日臨習帖裡面的重要筆法什麼都體現不出來,各種敗筆缺點都出來了。

4,見異思遷,朝秦暮楚。這個針對上面第3條而言的。人的精力是有限的,與其所有都懂一點點,不如主打1~2個帖,或者主攻同樣風格的字體。其他的帖可以作為學習和取法所用,不然換來換去沒有一個拿手的,沒有得到每一家的精髓,更談不上後期的融合了。

5,目光短淺,井底之蛙。有的朋友從來不看展覽,也不關心書法藝術的動向。現在網絡很方便,各屆國展或者其他展覽網上都能看到,但是從來不看,認為離自己很遠,自己不往展覽上靠就離展覽越來越遠,也得不到自己和別人的對比,不知道自己的長短處。

6,缺乏文學涵養。有的“農民書法家”寫了一輩子,還是那一手。當然我沒有貶低這類朋友,這涉及到一個歸宿的問題,年輕拼幹勁,中年拼堅持,老年拼學問。

好了朋友們,我個人的學習和理解就這麼多,還有很多不足不到的地方, 引用黃山谷詩集一句話“慎勿取我語,親行乃不迷”。謝謝大家的瀏覽。(奉上我個人的醜字數張)





E203278026


學習書法主要有兩種途徑,一個是自學,一個是拜師,有師傅帶那另當別論。如果自學就得記住以下大忌:

1、不臨帖,不讀帖,隨心所欲,沒有繼承就沒有路徑和目標,猶如盲人打靶。

2、不專一,選帖不慎,朝三暮四,臨帖不精,未“入帖”就急急忙忙“出帖”換帖。

3、不學理論,理論不明,實踐不靈,書法要寫好,理論來指導。

4、不交流,不借鑑,苦坐書房,足不出戶,久而久之如井底之蛙看不到天。

5、不沉著,停停住住、一曝十寒,只憑一時衝動和熱情,耐不住寂寞,沒有堅韌的毅力。

個人愚見,不妥之處敬請留言批評。


輕雲堂


書法最重要的是筆法,學習書法首先要學習筆法。


筆法相當於武功中的內功,如內功深厚,書寫時縱意瀟灑都能有理有節,都能隨心所欲不逾矩。《倚天屠龍記》裡面的主人公張無忌修練乾坤大挪移神功,由於內功深厚舉世無雙,半日即修煉到了最高層6層,這可是普通人窮其一生都不能達到的境界。


林散之六十歲才開始寫草書,之前都是隸書、行書、楷書寫得多。林散之寫草書一出手,就是高境界,因為之前積累深厚,基礎紮實,內功精湛。


學習書法,沒有內功,不懂筆法,外表縱然天花亂墜,都是花架子,徒有其表,沒有內涵。

練乾坤大挪移的人,最後都是走火入魔而死,因為內功不夠,拼命往前衝,如同擠入狹縫,最後窒息而亡。

對於書法來說,學筆法、練功夫最重要,看似緩慢,實則是捷徑。

所以學習書法最忌諱的事情是丟棄筆法,不練內功,而去追求華麗的外貌。


馮勇書法


書法作為中國最傳統的文化精髓,一直伴隨著中國文字和文明,湧現出古今很多名家、名碑、名帖。個人認為,在練習書法過程中,以下幾個方面是最大禁忌:

一、不讀書、史。書法不僅僅是練字,而是一種藝術表達,只有多讀書史,對書法的衍變和發展過程有深入的瞭解,才能真正發現其中的規律,明辨什麼才是好的書法作品。

二、不臨碑帖。很多習書法的朋友拿著一兩本碑帖,甚至有的只是練一些當代所謂江湖書法家的字帖(請叫美術字或工藝字更合適),反覆練習很多年,還是沒入書法之門,主要是對歷史經典作品認識不夠,光術而無道,很難成為真正意義的書法。

三、遠離名利。很多人習書一段時間後,就開始變得浮躁,自我感覺良好,就著急想著如何出名,如何靠寫字賺錢,久而久之,書法寫得越來越江湖,與藝術相去甚遠。

四、沒有良好藝術哲學觀。藝術需要脫離俗氣,是靠征服,而不是很多人誇漂亮、寫得好就去一味迎合,其實大部分人的認知里根本就不懂書法。這恰恰和商業社會用戶至上的理念是相反的,只有將傳統經典和建立自己的藝術體系匹配,才能越走越遠!


藝連連


書法是指按照文字特點及其含義,以其書體筆法,結構和章法書寫,使之成為富有美感的藝術作品。



學習書法可以修身養性、寧靜致遠;讓人延年益壽、精神煥發、廣見博識。



練習書法最大的忌諱是什麼呢?筆者從30多年的學書經歷中,總結出了幾個要點,歸結如下:



一,只重讀帖,不重臨摹。

二、讀帖不夠細,沒有真正領悟古人的用筆。



三、臨摹不刻苦,“三天打魚兩天曬網”。

四、臨摹不重視比對,往往“差之毫裡,謬之千里”。



五、用筆不夠豐富,表現在藏鋒、露鋒、側鋒、中鋒、偏鋒、回峰、大小、粗細、長短、正斜、俯仰、向背、濃淡、扁圓、枯澀等方面的處理。

六、行氣不夠貫通,點畫的呼應不夠生動。



七、楷書要行化,行草書要楷化,力求生動不呆板!

八、楷書沒學好,就急於學行草書,以致於點畫、線條的力度不夠,缺少神韻和質感!



九、臨摹的範本太多,一家沒吃透,就臨另一家,最後變得事倍功半!

十、重用筆不重結字,或重結字不重用筆。



十一、字體不夠規範,“閉門造字”。更有甚者把醜書當成藝術,認為越是別人看不懂的字體,越是高水平的創作!

十二、重實踐不重理論,不向古人學習經驗。只有用理論去指導實踐才不致於偏離方向。



十三、不重視選筆。練習書法一般選擇尖、圓、健、挺的善璉湖筆,而且選用狼羊兼毫的毛筆最好!

十四、只重視坐著寫小字,不重視站著寫大字!

十五、行、草書連筆過多,“拖泥帶水”,“畫蛇添足”。



十六、墨色變化不夠豐富,加水過多,或者中途蘸墨的次數太多。

十七、收筆過快,點畫筆力沒有送到位。

十八、只重視字內功夫,不重視字外功夫。字內功夫指的就是書寫的技法方面。字外功夫指的是審美能力、道德修養、文學水平等等……



綜上所述,練習書法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學好的,需要鍥而不捨的韌勁和堅持不懈的努力!只有耐得住寂寞,多向古人學習,才能繼承傳統,開拓創新!


廣州廖成文


說到書法的忌諱,不同的階段有不同的忌諱,不能一概而論。但總體而言,要避免四個弊端。

1、甜

甜者,媚而無骨,膩而不清,纖而無力,柔而佻浮。學趙孟頫的字,若不得其法,就易寫得甜俗,乾隆就是一例,將趙字寫成了館閣體。


2、邪

邪者,任筆為體,聚墨成形,信手塗鴉,學道入魔。那些江湖書法家就是如此,不臨帖,不學習,信筆而書,完全背離書法。

3、熟

熟者,依樣描畫,但求形似,庸俗板滯,不能變化。熟是書法大家容易出現的問題,即使是董其昌,在他後期的一些作品中,也因過快過熟而表現出一些問題。


4、賴

賴者,胸無主見,依傍他人,臃腫穢濁,絕無意致。現在書壇的展覽體大行其道就是如此,亦步亦趨,人云亦云,追逐流行寫法,全無主見。

這四種弊端,都缺少內在美,需要在書法學習中努力克服。

更多文章,敬請關注千年蘭亭。


千年蘭亭


習書最大的忌諱是什麼?

書有俗氣,最為忌諱,欣賞書作,第一眼,大體一睹,心中自有秤與砣掂量,俗與雅,其份量便知,俗筆之氣,也因了筆法落套路,熟化而變俗,窠臼己庸筆,久了成作俗,無新意可賞,筆法不變,往往伴隨著習練,創作,總是老規距,老常規,常規為平易之俗。

在地方形成一小圈子書藝愛好者,成立協會,如老幹書畫協,常年都有幾次書畫展,年年如此熟悉的書貌面孔,字體依舊中規,筆畫依舊中矩,成規易成俗,甚至內容也有雷同,這可謂水平低,於法無大礙,守法守舊,總有一種熟識而常,實歸基本功夫,一生追求書藝或半路出學,不知書之新意,長久於園囿,心境平常,何有激情,更為學識常人般,而目的盡心盡情養心養身了。故俗不可耐來自這部分不爭不強中悠然。為守俗法群體。

:

再言,國展,近年來,自命不凡之俗,水準趨於流俗,一色的書體,一色的形式,一樣的五色拼裝,追求名人書貌,忽視個性的修煉,眼球投向了獲獎或入展之作而去追摹,同時辦展層,推波助瀾,喜吹喜捧,“近體”即今人之書貌,如此跟風,實為棄個性,泯特性,滅新意。這是大俗,

與老幹協,有區別之俗,老幹書,實為無爭名利而靜心守往固有書貌而自得心境平淡,為大眾俗規,可列為雅俗共賞之列。而國展,其流俗,而法度有失,甚而法疏情野之流俗,因躁動,趨名尋利,固有人性之俗氣,人俗字亦追俗。

客觀的說,國展主流有水平,而有其小現象,對這種高規格書展,應該推崇更高水準,嚴格區分類同書作入展,有良莠之分。去俗揚雅。

所以習書,還是創作,忌諱“俗”氣,是永遠說不完的話題,隨著雅俗轉化,法度的更新,更得要掌握好雅俗之界,棄置俗物,揚善新雅。


狂喜淡墨a


我個人認為練習書法最忌諱的有以下幾點。

第一、不能持之以恆,三天打魚兩天曬網。這樣不能堅持下去,是練不好書法的。

第二、練習書法時不能心平氣和。而是帶著浮躁的心理,是練不好書法的。

第三、不認真臨帖。不根據自己的喜好選擇一本好的字帖去臨摹。而且不能堅持臨摹一種字體。總是這山望那山高,頻繁的換帖。

第四、臨摹字帖時,不能夠認真的讀帖、研究。為了練字而練字。這樣也是練不好書法。

第五、平時不注重提高個人的文化藝術素養。這一點於練習書法也是無益的。

綜上所述,我認為練習書法是個人增加藝術素養和個人修養的一種手段,而並不是抱著某種目的的去練習書法,書法藝術是神聖的。個人只有內心清淨,平和的去練習書法,才有可能把書法練好。如果練書法是為了有所得,那麼一開始就錯了。


仁友汪


一忌拜錯師

跟了一個有點小名氣但沒有真才實學的書法老師,不光浪費時間而且他會把你引入歧途。比如他會教你如何投機取巧,教你如何包裝自己,如何炒作。

二忌選錯帖

一些人放著晉唐大家的法帖不學,非要學趙孟頫,非要學蘇東坡,非要學白蕉。更可氣的是竟然有人學還活著的那些所謂書法家的字。起步錯了,方向錯了,一定會在書法這條路上越走越遠。

三忌搞專業

有些人寫字寫出了一點小成績就弄個書法工作室把自己關起來,從此只寫字,不工作,不問世事。一般情況下,走這個路線的基本都會進入死衚衕。世間的事,過猶不及,物極必反,書法也不例外,書法無法脫離現實生活而獨立存在。王羲之如果不如參加朋友聚會,哪裡來的《蘭亭集序》。

四忌不讀書

面對學問的海洋,我們都是白痴。古往今來的大家,沒有幾個文化底蘊差的。書法藝術的提高很多一部分程度來自審美意識的提高。那些把“龍”字的尾巴寫的很長的人,那些把“馬”字寫的像一匹馬的人,肯定不知道“象形”是文字的原始階段,也是審美的低級階段,一點都不高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