顏氏家訓:誕生於南北朝時期的家訓鼻祖

顏氏家訓:誕生於南北朝時期的家訓鼻祖

顏氏家訓:誕生於南北朝時期的家訓鼻祖

在中國的歷史上,家訓文化源遠流長,被譽為“家訓鼻祖”的《顏氏家訓》,是中國家訓史上里程碑式的作品,不僅第一次提出了“家訓”的概念,同時,還是一部記述個人經歷、思想、學識並告誡子孫的經典家訓,被奉為我國最早的系統完整的家庭教育專著,宋代的目錄學大師陳振孫稱其為“古今家訓,以此為祖”。歷經千年,家訓文化變成儒家家庭教育的一個主流方式,世代傳承、經久不衰。

《顏氏家訓》的作者顏之推,是一位歷經世事滄桑的南北朝大儒。而被顏氏奉為一世祖的顏回,是孔子最讚賞的學生。孔子說顏回“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賢哉,回也。”可以說,顏回的人格精神對後世的影響深遠,到了顏氏在南方的始遷祖顏含,他教育子孫最重要的就是三個字:清、正、節。從始遷祖顏含一直到顏之推,都講究清正守節。因此,《顏氏家訓》的成書得益於歷代顏氏的門風傳承,它既是顏之推為人處世的經驗之談、嘔心之作,更是顏氏家族精神的集中體現。

現存的《顏氏家訓》全書共有七卷二十篇,除《序致》篇外,從《教子》到《終制》,涉及以家庭為依託的人的一生,包括倫常關係、操守人格、音辭雜藝諸多方面,並貫之以儒學倫理思想,儒學的“修齊治平”的理想在這裡落實為具體豐富的日常生活道德實踐。

在卷四《文章》篇中,顏之推通過論述南北朝時期作家作品,反映了當時的文學觀和其個人的文學主張,他反對高談闊論,不務實際的文風,推崇言之有物、平實無華的文風。

所以,《顏氏家訓》不是板起面孔來說教,而是自成一家之言,穿插著顏之推的經歷和故事來講述道理,情感真摯,娓娓道來,像是在與子孫後世聊天,聊自己的人生經歷,聊他對治家、修身、處世、求學、為官以及學問技藝方面的思考和見解。因此,當時被看作處世的佳作,廣泛流傳。

“吾見世人,至無才思,自謂清華,流佈醜拙,亦以眾矣,江南號為‘許痴符’。”顏之推對簡實文風的要求,就是要從讀者的角度,用通俗易懂、言簡意賅的文字,深入淺出地講述道理,準確生動地表達思想。“文章當以理致為心旅,氣調為筋骨,事義為皮膚,華而為冠冕。”如果刻意追求華麗辭藻,就會使文章晦澀難懂、華而不實,喪失應有的流暢和真切的情感。

《顏氏家訓》一書,把自漢代以來處於上層經學和精英文化層面的儒學思想,引向民間社會,為儒學思想民間化創造了一種通俗有效的形式。自此以後,各種家訓讀物大量產生,遂使儒學中許多哲理名言和倫理思想,成為社會的大眾文化,對儒家文化之積澱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自魏晉以來,士大夫談玄不求務實之風盛行,顏之推對此現象深惡痛絕。對醉生夢死的貴族子弟進行了抨擊和揭露,批評了遠離現實的清談和食古不化的冬烘的惡劣學風,他諷刺那些高談虛論者,“出則車輿,人則扶侍”,講究衣履服飾,但議論起社稷吉凶得失來,只會“蒙然張口,如坐雲霧”,實為毫無用處之人。他極力宣揚實學知識的價值,認為要改變這一狀況,就必須踏踏實實。

“世君子之處世,貴能有益於物耳,不徒高談闊論,左琴右書,以費人君祿位也。”“若能常保數百卷書,千載終不為小人也。”《顏氏家訓》還從應世經務出發,重視為一般士大夫階層所鄙視的“雜藝”和農業生產知識,表現出了現實主義的態度,發揚 “不恥下問”的精神,要求子孫們放下架子,向下層勞動人民學習,掌握各種實用知識,以面對生活困境。

家庭道德教育的目標是提升子孫的道德品質。而道德教育,父母的作用不可小視。正所謂“夫風化者,自上而行於下者也,自先而施於後者也”,上輩品德對下輩有著深遠的影響。一個家族內部家風的浸染,就是要讓孩子在家庭大環境的薰陶中不知不覺地受到教育,《顏氏家訓》裡的至理名言,無疑提供了一個絕佳的範本。

(本篇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