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在老師眼裡,成績好的學生什麼都好?成績差的學生什麼都差?難道所謂的三好學生就不會犯錯嗎?

柯----


對於題主所說的話不能苟同,我也是一名班主任老師,可是在我的眼裡,從來沒有認為成績好的學生什麼都好,成績差的學生什麼都差,也從來沒有認為三好學生就不會犯錯,就是什麼都好!



教師的本職工作是育人,不僅僅是傳授知識。可是應試教育的盛行,往往讓我們只注重知識的傳授,而忽略了育人的本質。

人非聖賢,孰能無錯,過而能改,善莫大焉。每個孩子都會犯錯。作為老師,當孩子犯錯以後,我們要指出孩子的錯誤,並且引導孩子進行改正!同時也要善於發現孩子身上的閃光點,尤其是成績比較差的孩子,通過尋找身上的優點,進行讚揚鼓勵,讓它帶動學習。也會讓孩子覺得自己並不是一無是處!


而在現實當中,往往成績好的孩子,生活習慣和學習習慣要好點,在學校違反紀律的次數,那就要很少了。成績差一點的孩子,有些比較調皮的孩子,學習習慣和生活習慣相對要差一點,在學校被老師點名批評的次數可能要多一點!但是對這些孩子的批評多,並不是說明老師對這些孩子有意見,恰恰說明了老師關注他們,希望他們成長得更好。

總之,孩子的成長,就是在錯誤與正確的矛盾中不斷的前行。無論是成績好的學生,成績差的學生還是三好生都會犯錯,作為老師就要不斷指出他們的錯誤,讓他們去改正進步。對於成績弱一點的孩子,還要多發現身上其他優點,讓孩子不能因為成績弱而感受到自卑。身為師者應當謹記,先傳道後授業!


中學教之道


在老師眼裡的確存在這種情況。百姓愛么兒,皇帝都愛長子。那些口口聲聲說,對所有學生都一視同仁的老師,靜下心來摸著良心說,是這樣的嗎?

自習課上,一個班上有兩位同學,都趴在書上睡覺,老師對成績差的同學說,你看你!看著書都睡著了。老師然後對另一位成最好的同學說,你看他!睡著了都在看書。多麼深刻的領悟啊!


剛到一個班上,老師最容易記住學生名字的就是兩類人,一類是成績好的學生,二類是學習成績差的學生。學習成績居於中等的,由於人數較多,老師反而叫不出他們的名字,或者名字和人不能對號入座。

老師心目中成績好的學生,往往被賦予學習刻苦努力,上課認真聽講,學習成績優秀,能夠起模範帶頭作用。成績好的學生也要犯錯誤,老師也會認真對待,但老師很相信這部分同學,他們自制力比較強,能夠意識到錯誤,並立馬改正。他們在老師心目中的印象,就只剩下優點了,所以說成績好的學生,在老師眼裡什麼都好,就是這個原因。


而成績差的學生,在老師心目中的印象本來就不好,這不是歧視差生,這是現實。再加上差生易犯錯誤,犯錯誤的次數越多,在老師心目中的印象越深,久而久之會自然給學生貼上標籤,當然差生肯定也有優點,由於標籤效應,缺點就掩蓋了優點。

當然成績好的同學,並不是什麼都好,也有缺點,而成績差的同學,也並不是一無是處,同樣有優點,關鍵是老師要正確對待學生的優點和缺點。


Lance課堂


作為四代教師世家、本人也老師出身的我,對此問題有發言權。

此問蘊含了三層意思:老師以成績作為對學生唯一評判標準;老師對學生作了終極評判;眼睛盯著三好學生的錯處。因此,此問大概率是一位成績差還嫉妒心很強的人提出的,如果是成年人,不但不理解教育、老師,還是一位極端自我、敏感、自私的人。

但確實存在問題描述的現象,卻不該以此批判老師,因為這個現象是合情合理的。

成績好的學生,精力放在學習上,不會出大問題。

對學生的“好壞”敏感,只會是小學與初中階段。在這個階段的學生與老師,一定會呈現如下幾個特徵:
  • 只要不是天生弱智與愚笨,每個學生都能學好,出現成績“好壞”的差異,只是學生的精力投入方向的差異。專注學習的則好,貪玩――“壞學生”也就是玩心大而已,則成績會不好。
  • 投入學習的人,沒有精力出錯,而玩心大的孩子,將有一系列的錯誤接踵而至,如遲到、曠課、打架甚至於可能小偷小摸、拉幫結派,最深重的是與社會人士容易牽連,帶來一系列風險。
  • 任何老師,在第一次面對一個班級的時候,對每個學生還都是一樣相待的,幾個月之後,會將更多精力偏向問題學生。而此時就會第一次表現出似乎偏愛好學生――和顏悅色、有求必應、表彰。其實,這是老師安撫“好學生”,也為“壞學生”樹立身邊的榜樣!所以對“好學生”是安撫,正因為精力更多投入到了壞學生。
  • 對問題學生的偏重不會太久,一般不會超過兩個學期即一年。因為,對於那些“實在不能教化的學生”,就由“教化”轉為看管,防止出事故,而更多精力放到了成績好的學生之上。
  • 老師明白少年人的嫉妒心――成人都明白,知道表彰好學生,問題生會不高興,但這是數育的一種方式:激勵。激那與引導,是教育的主要方式。
  • 好學生也會犯錯,各種錯都可能犯,甚至輪流犯一遍。但那是少年人成長的過程,老師會提醒與批評,但因其精力在學習,所以,只需要提醒就夠了。而隨學習能力增強,他們也會自己設計人生,防止錯誤。所以,對於偶然出錯,就顯得寬容。
  • 好學生偶然犯錯,壞學生習慣性的甚至專門犯錯,性質相同嗎?

老師絕對不會僅憑成績為學生人生定性的。

社會、家長、學生對老師最大的誤解,就是認為老師是學生人生的塑造者與評判者。因此,對老師似乎分出的“好學生”“壞學生”耿耿於懷。

首先,學校與老師評價學生,絕不是簡單的二元莫式,非此即彼,反而更加近似於是“一元模式”,即說某個學生好,不等於是說其他學生不好,而是純粹的簡單的表彰該學生真正的“好”的一面。

其次,老師其實就是在看護孩子成長的同時,傳授他擔責時段應授於學生的知識、學習方法與學習的習慣。

第三,影響學生人生的,家庭、家長與社會更大,教書育人,是教育的責任,不是任何個體老師能夠承擔的。

第四,學生,是班級、學校的一員,班級與學校,都是社會的一種組織機構。任何組織機構都有自己的規則、章程、文化與道德標準;任何成員,都要遵守組織規則,享有權利,但也必須承擔責任與義務。此因,老師作為學生所在機構的代表與工作負責人,需要對學生這個階段作評價與結論。

第五,雖有評論,還是隻代表這一個階段,並只是在學校的表現,如果學生當成人生結論,是自己犯了認識的錯誤――更多是面子因素,或者後續人生不好找推脫的理由。

毫不客氣地講,如果老師沒有對學生進行過人身、性別的傷害與侮辱性懲罰,那麼,只有自己失敗的人生,絕不會有誤你的老師!

老師從來不是問題學生的保姆

很多曾經的問題學生,一出校門甚至未出校門就對學校與老師冷嘲熱諷,怪老師當年不重視自己。

很少有老師會因此發聲,更多的是還道歉,我對這些老師由衷地敬佩!

想想吧,那種說法是多荒謬多自私多無恥多下流多無禮:老師是面向全班的,不論是二十人還是四十人。他不僅要傳授知識的備課、講授與批改,還要管理班級,與每一個學生與家長互動,如果與學生談心半小時,一人一次,多少時間?

老師也是人,是公民,有自己的生活、情感、家庭與親人,自己還要學習與時俱進呢!

請“問題學生”們想想吧,老師與你們交流花了多少時間?你們比任何一個“好學生”受老師的恩惠都更多,老師是你們最該感恩的人!

其實,老師都可以不這樣做的,因為面對孩子群,要管好很容易。他們所以還如此投入精力,是人性,是師德,是慈愛,是對一個可能出錯人生的人的擔心與憐憫。他們真的可以不如此做,不信,去查查任何規訂老師職責們規、章、條、法、律吧,看看有要求嗎?再去看看老師的薪酬表吧,他們這樣盡責,會加獎金漲工資嗎?

老師不是問題學生的保姆,但偉大的他們自覺地做了!

學校,素質教育,大範圍是培養遵紀守規、識字明文的公民,高級責任是為國家、社會、人類發現、保育、培養、輸送可成為高精尖人才的苗子――鍾愛學習優秀的學生,問心無愧,天經地義,理所當然!


巴山肖鵬


是哪裡的老師是這樣啊?我不這樣認為!反倒是跟你說的恰恰相反!老師只為自己私利,瞞上欺下,教學不認真,靠哄騙推日子。許多家長看不慣被迫轉學了!剩下20來個孩子可苦了!老師從來不是一視同仁,一碗水端平像你說的那樣!一個班上,學習好的反而被老師不理不睬,甚至以各種理由打壓擠兌穿小鞋。原因就是家長不送禮巴結老師,老師怕學習超過他寵的那些孩子。老師寵的孩子,即使調皮搗蛋成績墊底,也經常被老師空穴來風地誇獎鼓勵,還讓全班學生跟著學,想把人家好學生都帶進溝裡去。班上誇還不止,微信群也誇,家長會上還提名誇 。發獎的時候也發的是“好學生獎”,而真正考了第一名的孩子,老師揪住人家的不足處說。給人家發的是“進步獎”,真奇怪,老師在卷面上是咋作弊的?原來,老師把人家好孩子的滿分卷常常故意越閱錯,目的就是不讓滿分。孩子一問,老師就會說:現在也沒辦法加分了,成績已報到教導處了。細想一下,老師經常這樣,所以閱錯卷子就是故意的!

班上經常在主席臺上露面的孩子不是老師的子女就是老師關係戶的孩子。而這些孩子也是班上學習中下游的孩子,可在老師眼裡,他們就是完美無瑕的,他們經常在班上驕橫跋措,欺負其他孩子,可老師偏偏指責批評的是被欺侮的孩子。沒有像題主說的那樣,好學生因為學習好,就什麼也是對的!

老師喜歡一個孩子和不喜歡一個孩子,與學習好不好無關。而與家長的背景有關,還與家長送不送禮有關。老師要想針對一個家長,那他的孩子在學校裡無論如何都是不對的!

別把老師看的那麼好!比社會上的人還勢力,唯利是圖!整一個孩子,那簡直是手段高明,天衣無縫,讓孩子痛,有苦說不出,讓家長找不出證據。目睹這樣的事太多了!不是我黑老師,有的老師就是屠匠披了個“老師”的外衣,只不過是手裡沒握“刀”,但他的殺傷力比刀還厲害。我說的是公辦學校的老師,尤其是剛擠進城想在城裡有一席之地的鄉下老師,為了能在城裡立足,真是“心不狠,立不穩”地保自己搖搖欲墜的“江山”。


這個冬季很漫長


當一群同齡的孩子在一個大環境下統一學習生活的時候,唯一能放在桌面上的不是學習學業嗎?學習成績不能代表全部但絕對最有說服力。站在中學教學第一線20年,所有學習好的孩子,完成其他任務也順利的多——很簡單的例子,讓學習差的當一個小組組長收發作業,值日安排就搞不好。學習能力是青少年時期最有效能力,一個連學習都不能做到最基本要求的孩子,你無論用怎樣欣賞的眼光關注他,都會收效甚微!凡是認為沒有教不好的學生的都是站著說話不腰疼的人,不服到一般一線教學一線,帶兩個班課試試就知道了。所以,所有的三好學生評選,必是學習好的,老師眼中的好孩子才入選。當然,金無赤足,人無完人,三好學生也會有一個青少年階段犯得錯誤,但只要及時糾錯,會很快改正。相反,那些差生,熊孩子,所有的說教除了蒼白無力,剩下的就是一聲嘆息了,這就是當前義務教育的現狀!


佈洛克旳暴風雪


小明是一個學習比較差的孩子,小紅是一個學習比較優秀的孩子,一天他們在課堂上都睡著了,並且都做了一個美滋滋的夢。他們在課堂上都笑出了聲。

王老師發現了這一個問題,很生氣的對小明說,你看你一上課就做夢。一轉眼很開心的對小紅說,你看你,做夢的時候都上課。

人與人真的不一樣,有的人在工作中拼死老命生之理,出了毛病住進了醫院,在領導眼裡還是一文不值,充其量只是一個打雜的,充其量只是一個出力的,在老師的心目中,我們的學生也有這樣的369等,所以說,社會不平等人情冷暖從學生時代就已經開始,每一個孩子都應當充分理解。

學生時代所有看似淺顯的一些笑話,一些段子,經過歲月的磨礪,很多成年人在工作中之後就會發現,那些笑話根本就不是笑話,而是一個真正的寫實文章。當你自己在工作中碰得滿頭是包的時候,而對手卻沾沾自喜的拿到了本應當屬於你的成績,你付出了所有的努力,爭取了所有的成績,但結果最後受批評受打擊的還是你的時候,你就會明白課堂上所發生的這件事情。僅僅是課堂上的一個演繹,而是生活中的一個情節。

每個人都希望受到公平的待遇,但實際上即使是我們自己,我們都不可能對自己公平,所以說更不要奢望別人能夠對自己公平,這一點我們需要做到的就是,正是這種社會現狀,明白,不平等,戴著有色眼鏡看人,從學生時代已經開始。

這些答案我們每個人都知道,三好學生並不是處處優秀。工作得獎的那個人說不定是整天不出力的那個人,這就是社會現狀。沒有必要為他們尋求理由,必須要一些真正的解釋。因為公理自然在我們心中。


宜城老師


回顧大半生教育經歷,我認為中小學的三好學生評選應當取消。首先,三好學生評選違背面向全體學生教育宗旨,是極少數人參與的遊戲,絕大多數學生只是旁觀者。其次,三好生評選有悖學生全面發展的評價導向。在實際操作中,德,智、體綜合評價變成了單純的學習成績評價導向,或者是更狹隘的語數學習成績導向。第三,三好生評選不利於公平,公正。它沿用的是成人評價模式,這種模式有著精細化的考核細則,顯然不可能在三好學生評選中適用。我們也就不難理解為什麼會有“關係生”“人情生”的質疑。綜上所述,我認為中小學三好生評選傷害了絕大多數的學生,應當取消!


鳥茲特1


正好被你說反了。並不是因為他成績好所以什麼都好,也不是因為他成績差,所以什麼都差。

首先肯定一點的是,人無完人,誰都有犯錯的可能。

有些學生,他具備良好的行為習慣和較強的自控能力。以及善於思考總結和勇於認錯,及時改正的良好品質。具有以上這些特點的學生,成績能不好麼?

有些學生,自控能力較差,容易被外界因素影響,做事不能持之以恆。這樣的品質怎麼可能會學習好?

學習生活中不願意思考,拒絕承認錯誤,不總結經驗教訓。我行我素,同樣的錯誤可以犯五、六次,且不虛心接收批評。你會喜歡這樣的人麼?

總之,有些人具備較多的優秀品質,這些優秀的品質促使他具有很好的學習成績。有些人具備更多的惡劣品質,這些惡劣的品質導致他的成績相對較差。

具有優秀品質的人,做其他事情也一樣能成功!這樣的人誰不喜歡呢?

具備惡劣品質的人,做其他事情的成功概率要低很多。品行惡劣,誰會喜歡呢?


小數課堂


我不贊同這樣的看法。這是每個人的心態問題。許多老師都取長補短面對孩子的學習,對成績好的學生老師特別關注也是老師對學生一種積極心態,對成績差的學生老師對學生要求過嚴這也是老師對學生期望的心態。很多問題都出在我們的家長身上,家長們想想自己一雙手十個手指都是一樣嗎?許許多多孩子的性格,脾氣,智力,接受能力,理解能力都是一樣吧?孩子能個個考試得100分嗎?何必考試呢?考試是評判孩子學習接受能力的一種恆量。所以對孩子讀書要根據孩子自己的能力能量來培養,急求無成,強管無能,強壓無用,人類和萬物一樣都是順其自然在大自然中漫漫生長起來。每個孩子成績好與差不能判定最後的結論,要一分為二看待孩子,有點成績好素養差,有點成績差素養好等等各不相同,要在慢長中去探索。智力發育的不同等導致孩子的成績不同等,對老師無關,老師是傳授教學培養孩子的責職。我們要有優良的心態培養好孩子成長才是真正的道理。


小兵180154611


我現在已經不是很認同這種觀點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