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批進口版號過審,遊戲春天真來了!

國家相關部門4月3日一口氣公佈了30個獲批的進口網絡遊戲版號,這是自2018年2月以來首次發放進口遊戲版號。加上從去年12月29日以來已下發的11批、959款國內遊戲版號,這標誌著由於國家相關機構改革而一度停滯的遊戲版號審核工作已經重新步入正軌。這也讓此前一度擔心遊戲監管政策生變的人鬆了一口氣。"中國遊戲產業的春天真的來了!"這兩天,國內多家遊戲行業的從業者們從內心中發出歡呼。

首批進口版號過審,遊戲春天真來了!

良性發展更需要健康環境

回顧2018年,對遊戲行業而言不啻為一場挑戰。去年3月,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重組後,版號審批一直處於暫停狀態。諸多中小遊戲公司為了在流量爭奪戰中分一杯羹,開發了大量同質化的低端產品,導致"假傳奇""假RPG"等遊戲一時充斥在流量平臺上。更有甚者,為了追求利潤,在遊戲的導向價值上打擦邊球,致使三俗、暴力、賭博等內容的遊戲也頻頻出現,由此引發的社會問題、青少年上網健康等問題也屢見報端。

面對這種狀況,該如何破解?"一管就死,一放就亂",曾經是很多快速發展行業面對政府監管時遭遇的共同命運。"放"肯定不是辦法,而"管"也要管得"藝術",不能"把孩子和髒水一起潑掉"。事實證明,近一年的加強監管有力肅清了偽造版號、買賣版號等亂象,低品質的山寨遊戲被逐漸淘汰。而從整個行業來看,頭部領軍企業都在強調"修煉內功",一方面推出未成年人保護系統,探索實現未成年人健康上網的系統性方案,另一方面上線了《子曰詩云》《繪真·妙筆千山》等一系列功能遊戲,在教育、文化與遊戲的結合中尋求創新和突破。

首批進口版號過審,遊戲春天真來了!

勤修內外功,未來可期

去年6月,日本媒體在調研中發現,在如今的中日手遊市場,日本已經出現了對中國的"手遊貿易逆差"。數據顯示,日本手遊在中國市場的收入在2017年為307億日元,同期中國手遊在日本市場的收入是417億日元,中間相差了110億日元。顯然,隨著版號發放數量明顯減少,不少廠商已經改變了比拼遊戲數量或代理數量的傳統思路,更多地重視起版號背後的價值以及自身遊戲的研發,開始注重更長久健康的可持續發展。

首批進口版號過審,遊戲春天真來了!

另根據App Annie發佈的中國遊戲出海數據統計報告,2012年7月至2018年6月,中國移動遊戲在中國以外市場的App商店遊戲綜合下載量超過140億次,2018年上半年iOS及Google Play 綜合收入同比增長超過了40%。有行業人士指出,依託巨大的國內市場,已經在國內練好"內功"的中國遊戲廠商,正在國際市場中變得越來越有競爭力,相信國內遊戲產業有一個可期的前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