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一些地方評高級職稱的都是校長?

chen181566


這麼看:

一是題主說了,一些地方,就是個別地方的校長。評高級職稱的都是校長。這只是一個感覺而已,要想搞清楚,必須有具體例子甚至來說話。不能憑著感覺走……

二是評高級感覺都是校長的原因。1.一個地方的校長就那麼幾個人,比較扎眼,尤其是年輕一點的校長評上高級的話。那更感覺是校長獨攬高級了。2.目前高級名額很少,有不少學校幾年沒有名額,一旦來了名額要是到了校長頭上的話,又是一個強烈感覺……3.有的地方校長單列,不與老師一起排隊,就更有這樣的感覺……

三是還需看一下晉升高級職稱的幾個硬條件:1.必須是上課教師,因為要交備課本,不上課哪來備課本?部分校長會被擋在門外。2.賦分要達到較高分數,很多校長也是教學骨幹,證書不缺少,尤其是綜合獎勵證書。3.學校要按照賦分一路縱隊排下來……差0.01分也可能掉下來……4.不排除個別校長弄虛作假,搞證書……只要舉報屬實,會受到處理的!

四是作為校長,應當首先考慮學校老師的利益,不能與師爭利,要有吃虧是福的的思想,才能帶好隊伍,提高教育教學質量。

總之,校長多晉升高級職稱只是表面現象,關鍵是要上課,賦分高,排隊靠前,當然學校要有名額……老師們還是要緊盯目標不放鬆,最後,才能晉升高級職稱……

追求有趣,趣答教育疑難困惑,隨時交流,祝你成功。


追求有趣


因為校長們佔盡資源優勢。

1.高級的硬性條件之一:縣區級以上先進

學校年年都有評優名額,試想,如果校長說“我要申報高級,需要縣區級以上先進”,誰能反對?另外,一所中學,總還是有工作“亮點的”,成績的取得,首功怎麼可能不是校長的!常言說得好:“成績是領導的,身體是老婆的,收入是孩子的,只有錯誤是自己的!”校長獲得榮譽,是全校最容易的首選。

2. 高級的硬性條件之二:課題

這個更簡單,每一所中學都會有教科研機構,申請課題研究是教研室或教務處最重要的工作之一,無論你哪一個學科,申請來課題 ,在組織落實上,指導教師非校長莫屬,或者是課題組長,校長一般都是通才,至少可以提供課題經費嘛,安排校長進課題組,皆大歡喜,各取所需。

3.高級的硬性條件之三:班主任工作年限

管理工作是可以等同於班主任工作的,比如年級組長(正負均可),政教處正負主任(包括政教處工作人員),校長擔負著全校教職工和學生的管理工作,自然可以等同於甚至高於班主任管理工作了。

4.高級的硬性條件之四:滿課時,滿工作量

這個更簡單,校長在某一個年級掛一個班的某學科教學就可以了,辦公室出具的教師分工表上明確一下就可以了,校長各個日理萬機,會議多,外出考察學習多,自然會有人代課的。分工表上還是要明確的。

5.高級的硬性條件之五:論文

校長們本來外出學習、交流的機會就多,發表論文的資源豐富,即使自己工作太忙,構思一下,給個框架,找個同僚執筆,恐怕不是什麼難事吧?或者穿鞋論文,參加本地教育系統的論文評比,評委都是熟面孔,或者是老朋友,拿個獎項,基本上是手到擒來。

至於那些輔導青年教師、編寫校本教材、開展第二課堂等等,更是小問題。這麼多優越條件 ,這麼輝煌的業績,他們不評高級職稱貌似“天理難容”!


王老師教育新視界


這句話應該這樣說,校長為什麼都是評的高級職稱?

在我印象中,無論是中學還是小學校長,他們的職稱都是高級,檔位在五檔的居多,如果要想評上正高級,沒有一點實力,那是絕對不行的,也不是通過搞歪門邪道能夠評上的。

他們在學校教育系統中,幾乎領著最高的工資,幹著"最髒、最累"的活,嘴上的口頭禪是:"我真的不想當校長,辭職書都寫了好幾次,教育局就是不批"。哎!用一句歌詞來形容他們吧,"嘿嘿好嗨喲,感覺人生已經達到了高潮,嘿嘿好嗨喲,感覺人生已經達到了巔峰"。

他們評高級為什麼這麼容易呢?

首先,各項政策掌握在自己手裡,隨時可以放在口袋裡或者拋在空中。

其次,懂套路,善於想辦法解決問題,以達到各項條件。

最後,評先評優,搶先機,一個校長,連續五年都是優秀,第六年實在不好意思,把優秀指標讓給了與他關係走得近,且當年急需要評職稱的人。校長就是牛逼,不牛逼的當不了校長。

職稱是關係到每位教師的切身利益,在評職晉級過程中,有的高風亮節,有的丟了師德。


Lance課堂


評高級職稱,校長居多。這個太正常了!有句古語“千里為官只為財”,說的再明白不過了。大家想想,辛辛苦苦、費盡心思爬上校長位置,是為了什麼?有幾個是因為“教育情懷”而做校長的?不是沒有,只是我見到的真不多!

那麼好了,人家在校長位置。為自己搞個高級職稱,合法多拿點票子不是很正常嗎?這是從內驅動力來分析的。

再從外驅動力來看,校長動用自己手中資源,為自己的成長服務,也很正常!榮譽往自己懷裡摟,職稱往自己懷裡摟,其實就摟財啊!

我們見得最多的就是校長評上特級、評上正高、評上各種稱號!牛逼的一塌糊塗!但是,有幾個真的是靠自己的才華?很多都是作假而來。

說白了,驅動力強大啊!

我最佩服的就是那些不擔任領導的,卻能評上高級教師、特級教師、正高級教師的人!作為普通教師,能做到這些,背後的付出那是難以想象的!

大家不要再討論這個問題了,校長評高級再自然不過了。所謂人不為己天誅地滅!

要想自己也能評,唯有讓自己強大到別人奈何不了你!

加油吧!

借用一下程翔老師的照片激勵下廣大普通教師!


姑蘇講堂


大家都知道″近水樓臺先得月"的道理,校長應該最先知道學校職稱職數分配的名額,校長應該是學校里人脈最廣的人。這些便利條件註定了校長成為最先評高級職稱的。

一、有些校長確實有兩把刷子,夠評高級職稱條件。有些校長是從普通教師到中層幹部再到校長一路走過來的,曾經也是教學骨幹,優秀班主任、優秀老師。正因為特別優秀才被提拔當了校長,那他們評高級職稱就順理成章了,更何況他們還佔有近水樓臺的優勢呢。

二、有些校長純粹沒條件是創造條件霸蠻上。有些校長並不擅長教學,但會拍馬找關係而得到提拔,按理是不夠評高級職稱條件的。於是就利用自己的領導身份給自己臉上貼金,課題讓別人做,自己掛課題負責人名;教材別人寫,自己掛主編名;論文是別人的,自己掛第一作者。其他什麼省市優秀教師等榮譽他們也很容易弄到手。還有一些條件也是做假,這樣一來,就把高級職稱搞到手了,但這也是廣大一線老師對他們不感冒的行為。

其實做為校長,如果不夠條件也沒必要非得跟一線老師去爭那有限的高級職稱名額,你又不差那幾塊錢,評上高級職稱也不會讓人高看你一眼。


良心老師


因為校長有更多的資源。

那麼校長的資源有多少呢?下面我一一道來。

首先是他的年齡資源。一般來說,校長在一個學校內,他的工作年限是比較長的,教齡是比較長,經驗也是比較豐富的,因此,他有年齡資源。

其次,我要說的是,校長有權力資源。比如說,評職稱,指標下來了,首先知道的就是他自己,決定給誰不給誰評,也是校長最有權威,校長說了算。

再次就是論文寫作。即便校長自己寫的論文不怎麼樣,但是,可以請別人幫他修改,加工,提煉,提升,使自己的論文,更加優質,而更有機會發表。

再次,是校長的社會影響力比較大。因為他是校長,發表論文的機會都比別人多一些。官本位意識,無論是在什麼地方,什麼部門,什麼單位,都是存在的。

最後一點,不說校長手中擁有更多的權力資源和地位。不說了,就是不說了。大家去猜測吧,去聯想吧。


鬱津裡


我們高校的校長基本上都是神人,除了完成管理數萬人的大學和數10億的資產以外,還要作為項目負責人同時承擔數個甚至數10個科研項目,往往還是國家級的重大項目,還要管理若干個大型的實驗室,指導數個或數10個博士研究生,數10個碩士研究生,參加無數的學術會議,國外進修考察,國內各種專項活動到處作報告,一年內在國內國外各種雜誌上發表多篇高水平論文,還要為本科生上課,還有還要承擔校內的教學改革重大項目,承擔省及國家級各種教學改革精品課程。哎,簡直是讓人歎為觀止。因此我覺得校長根本不是評職稱的問題,他應該評的是神仙,或者神通廣大的佛。一定要評職稱的話,可以把所有中國最高級的職稱都給他。


老馬舊性


這是太普遍的現象了。相對而言,廣州是個比較開放和平等的城市,但是廣州也普遍存在這一現象。

我們學校是一所兩百多教職工的大校,正副校長和書記共8人,只有1人不是高級。不是高級的那位副校長是78年出生的。

這一現象的產生有兩大原因:一是一些高級職稱的校長年齡相對較大,當年中學高級職稱和現在相比太容易評了。二是2015年之後職稱改革之後,校長等行政領導評高級的優勢大大超過一線教師。

2015年職稱改革後,學校分到高級評審指標,全校教師才有參與評審的可能。一般情況下,達到參評條件的人遠遠多於學校的指標。以我校為例,每年都是50餘人競爭2個左右的高級指標。只有在這場殘酷PK中取得前兩名的人才能有參評資格。校內的PK規則誰定?基本是校長們定。以我們學校的校內PK方案為例。所有的PK條例,校長們幾乎都只有優勢,而無劣勢。校長們優勢最大的條例是任行政職務年限和一線教師任班主任年限的對比。一線教師任職中級以來,每任職班主任一年加1分,最高5分。任副主任、主任一年加1分,不設上限,當多少年加多少分。任副校長、校長一年加2分,不設上限。如果任校長8年就加16分。就憑這一點,校長們就能在總分上秒殺一線教師。校長們在課題方面的優勢也很大。那8個校長几乎個個都有課題,而且個個都能結題。普通一線教師申請課題很難,想結題就更難了。是不是校長們的課題研究水平遠遠超過一線教師呢?其中緣由,相信大家都心知肚明。還有一條,校長們也擁有很大的優勢——zheng府蓋章的綜合性獎項。近年來這也成了高級評審的必備條件。校長們個個都是三等功、政府嘉獎、市區優秀教師等zheng府蓋章的綜合性獎項一大堆。一線教師要想拿到這些獎項則非常難。如果你不幸和管理層的某領導吵過架,而該領導心胸又不夠豁達,那麼,只要這個領導在學校一日,你再優秀也拿不到這個獎,那麼你就永遠沒有參評高級的資格。

我們絕望地發現,校內PK方案几乎是為領導們量身訂做的。我想那個78年出生的校長很快就能評上高級。

現在我終於明白,為什麼一個小小的教導處幹事會有那麼多人競聘。

“我已經下決心了。我家裡人也特比支持我。我是不生二胎的,我會全身心做好教導處幹事的。請大家支持我!謝謝”一位競選者這樣宣言。

個人以為,2015年之前的高級職稱評定,領導們也有優勢,但優勢不明顯。但現在領導們擁有了絕對優勢。這件事,您怎麼看呢?


江湖滿地一愚翁


為什麼一些地方評高級職稱的都是校長?

如果我當校長,而且高級職稱的指標捏在我手裡,那麼我也可能會秉承“肥水不流外人田”的宗旨。可能你要說,“兔子不吃窩邊草”,但不好意思,很多校長就是要吃“窩邊草”,你能怎麼辦?當你是“裁判員”又是“運動員”的情況下,你想拿獎牌獲大獎,還不是一念之間的事情?

或許,在校長之中有一些逼格相當飽滿、能力異常強悍、水平非常高端、情懷相當高尚的存在,這樣的校長我見識過,但並不是很多。我見識更多的,是有好處自己撈,有表彰自己優先,有“油水”自己獨享的普通校長。

在評職稱這個節骨眼上,其他普通的教師壓根兒不是校長的對手。首先,在榮譽這一塊,你爭不過校長;其次,在指標這一方面,校長“近水樓臺先得月”,其他人要麼等待機會,要麼蹲在西北角喝西北風。第三,論文方面校長也能利用他的“人脈”讓其他老師代勞。我記得自己拒絕過好幾個校長代寫論文的不合理請求,但他們沒有我,還有其他人“幫忙”。沒辦法,權力在,“人脈”就在;人脈在,論文問題都不是問題。

至於校長為何能比其他教師更容易評上高級,肯定還有其他的很多原因,歡迎老友們在評論區留言探討。

(本文圖片來源於網絡,文章內容475個字純屬本人原創,侵權必究!)

微雨潤苗


因為校長佔據了天時、地利、人和;而評選的指標一所學校只有一兩個,僧多粥少,當然先要讓“方丈”吃。

首先是天時。

怎麼評選高級?各項規則是校長主持下制定的,所以這些規則肯定會“為統治階級服務”,有利於領導。

另外,向上級推薦前,必須由校長簽字。校長是學校的一把手,沒有人能夠超越校長。


其次是地利。

從評高級的硬件來看,各級各類榮譽證書,發表論文和課題研究,領導也佔盡了了先機。

有很多政府或教育部門發給學校的證書,同時也會給校長頒發個人榮譽證書。有的評選普通老師還沒聽說就被領導們獲得了,所以領導有時拿出來的證書讓你嚇一跳。

還有課題,如果沒有校長的支持,光靠幾個老師是很難得完成的。經費和結題環節校長起了大作用:只要把專家請到學校來開個會,課題就很好結題了!中學教師高的課題,秘訣你懂的。


再次是人和。

評選高級的時候有一個打分,美其名曰“群眾評議”。所謂“群眾”,基本上也是校長選出來的。校長佔著本校的人脈資源,自然比普通老師獲得的評分要高——這個群眾評議的得分比重還是比較大,老師講課榮譽證書、班主任得分等都是0.5,0.2一類的小分,而群眾評議可以高達5-10分:僅此一項,就要夠你多教好多年的書了。

另外,當了校長,肯定外部有一些關係的,上級教育部門裡面也有人脈。而高級職稱從學校報上去之後,還要過市級那一關。會不會被刷掉,關係起了非常巨大的作用。20%的淘汰是腐敗的溫床,不送禮休想過關,普通老師很多送禮都找不到門。


總之,“軟件”,“硬件”都比普通老師強的校長(這其中確實不乏本身優秀的人才),當然是最先評上高級,不足為奇。其他的教師,慢慢熬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