翁同酥不撥給李鴻章軍費是因為私人恩怨嗎?

司馬長史


我是薩沙,我來回答。

翁同酥不撥給李鴻章軍費,完全是電視劇《走向共和》的杜撰,目的是為了替李鴻章翻案,黑維新派。

實際上,翁同酥不但沒有不撥款給李鴻章,他也根本沒有能力克扣李鴻章的撥款。

第一,翁同龢根本沒有能力克扣李鴻章的錢

當時海軍軍費是北洋海軍衙門專門管理,而翁同酥是戶部尚書,根本管不了海軍衙門的事情,雙方是平級的。

就算翁同酥有意圖去故意找李鴻章的麻煩,他也做不到。

北洋海軍衙門是1885年成立的,負責人是滿清權貴七王爺奕譞。

而翁同龢是1886年才當上戶部尚書,當時海軍衙門已經成立了1年。

由於海軍衙門和戶部平級,加上負責人是七王爺,翁同龢就算有天大的膽子也沒有辦法截留撥款。況且海軍衙門的撥款,也不經過翁同龢的戶部,而是直接專款專用,撥款到衙門。

第二,翁同龢不但沒有剋扣,相反還很積極的支持。

在甲午戰爭快要爆發之前,慈禧緊急備戰,要求籌集300萬兩銀子,其中海軍衙門拿150萬兩,戶部拿150萬兩。

翁同龢的戶部在2個月內,就拿出了150萬兩,一分不少的用於備戰。

相反,海軍衙門卻根本拿不出來。

可見,所謂剋扣李鴻章軍餉的是海軍衙門。

第三,挪用軍費的就是慈禧本人,而不是光緒的手下翁同龢

現在歷史研究已經很清楚了。

慈禧一向不喜歡陰森森的紫禁城,四十多歲時候慈禧在紫禁城生過一場大病,差點送命。

慈禧希望在光緒親政以後,自己搬家到頤和園居住。實際上,慈禧最後10多年基本都是在頤和園養老的。

但修建頤和園需要很多錢,國家財政當時非常困難,根本拿不出來。

於是,主管海軍衙門的奕譞一味拍慈禧馬匹,拿出大量海軍軍費用於修建頤和園。

史學界一般認為,頤和園挪用的海軍軍費高達800萬兩。

連海軍衙門另一個負責人奕劻,都在奏摺中明確寫道:“頤和園自開工以來,每歲暫由海軍經費內騰挪三十萬兩,撥給工程處應用。”

而北洋海軍的旗艦鐵甲艦定遠號,造價不過140萬兩白銀。

在後來黃海海戰中,聯合艦隊用盡全力也無法擊沉定遠號和鎮遠號,相反還被2艦擊傷多艘日軍軍艦。

日本人認為,如果滿清再有2艘鐵甲艦,黃海海戰已經是滿清獲勝。

慈禧挪用的800萬兩,可以再購買5艘鐵甲艦。

另外,日軍海戰之所以獲勝,關鍵在於更新了100毫米以上口徑的速射炮。

這是新技術,最終日軍火炮炮彈總投射量是北洋水師的10多倍,這還能不贏嗎?

其實更換速射炮並不需要花費很多錢。

1894年3月31日,李鴻章上奏:“據北洋海軍提督丁汝昌報告:鎮遠、定遠兩艦的大小火炮均為舊式火炮;濟遠艦僅配大炮三門,炮力單薄;經遠、來遠二艦目前還沒有安裝尾炮。鎮遠、定遠兩艦應各添克虜伯新式120毫米速射炮六門;濟遠、經遠、來遠三艦應各添克虜伯新式120毫米速射炮二門。前項添購速射炮共二十一門,連同炮彈、運輸、保險等費用,共約需銀六十一萬三千四十餘兩。”

看看,一共只需要區區61萬兩。

如果更換了速射炮,黃海海戰結果又可能有很大不同。

但當時北洋水師每年只有80萬白銀的撥款,維持正常運作都很困難,根本沒沒有做這些事。

不過話說回來,大清國是愛新覺羅家的,頤和園是私家花園,北洋水師也是人傢俬人軍隊。人家愛怎麼搞怎麼搞,誰管得了?


薩沙


翁同龢和李鴻章之間並沒有私仇,所謂私仇只是網絡傳言而已,真正的原因是兩人的政見不同(翁是帝黨,李為後黨)。

那麼翁同龢有沒有剋扣北洋海軍的軍費呢?其實有過一次,但原因並不是因為和李鴻章之間的爭鬥,而是治理天災,拯救民生。


1、翁同龢提請北洋暫緩採購軍艦的背景!

翁同龢是戶部尚書,他首要考慮的是在有限的收入下如何實現利益最大化,對財政進行全盤統籌才是他的主要工作,否則就是失職!

翁同龢上奏要求暫緩海軍購買船械、槍炮發生在光緒十三年(公元1887年),而這一年大清國發生了一件天災,即黃河鄭州段決口。

為了堵住該段決口,為了抗洪救災,翁同龢才作出瞭如此決斷,他的目的是以救助災民為先。

試問,在當時所處的環境下,是海防重要還是民生重要?

飽讀詩書的翁同龢不是傻子,他自然明白澇災之後就是大旱,如果不做好民生工作,就會導致流民紛起。

而流民產生的後果,是當時任何一位讀過書的都很清楚!

所以翁同龢要求暫停購買北洋海軍戰艦的真相就是如此,而不是什麼黨爭之類的亂七八糟的問題!

事實上,在鄭州救災工程結束後,海軍衙門和李鴻章本人都沒有及時提出要購買新式船艦,但北洋海軍卻在1888年正式成立了。

當然,此後翁同龢全力支持海軍發展,一直到甲午戰爭爆發,戶部總計撥款650多萬兩白銀給了海軍衙門。

而李鴻章呢?他的淮系存銀竟高達800多萬兩,但並沒有用在甲午戰爭上。

所以,要把甲午北洋戰敗的原因歸責於翁同龢不撥款,實在是貽笑大方!

2、挪用軍費的不是翁同龢,而是海軍衙門!

“頤和園自開工以來,每歲暫由海軍經費內騰挪三十萬兩,撥給工程處應用。”

這是海軍衙門協辦大臣弈劻的奏疏。

能把海軍軍費用來修房子的,在世界近代史上,恐怕也就只有大清國一家了。

而同時期的日本,在進行明治維新時,卻是全民縮衣減食(包括天皇在內),大力發展海軍,目的就是超過清朝的北洋海軍,制霸亞洲!

兩兩對比,就可以看出高下!

而且,戶部和海軍衙門分屬不同部門,翁同龢哪裡有權力還指揮平級部門做事?

何況海軍衙門的主事是醇親王奕譞(光緒帝之父),協辦是李鴻章,他們會買翁同龢的帳?

但就是這兩位主,在慈禧六十大壽時,竟然把購買速射炮的錢用於給老太婆祝壽了。

只能說甲午海戰北洋的失利,是清王朝統治者的腐敗造成的,和人家翁同龢可沒有關係!

【我是江東汪郎,帶給你不一樣的歷史視覺!堅持原創,喜歡我就請關注我吧!】


江東汪郎


根本不存在翁同酥敢不撥軍費給李鴻章,翁同酥主管國家財政十數年,開缺回鄉時競兩袖清風,囊無餘資,其道德操守、清廉作風,這樣的一個人,怎麼會因為個人恩怨玩弄國家大事,再一如果是慈禧太后下令撥的軍費,翁同酥敢因為私人恩怨不撥給李鴻章,除非他不想要腦袋,國家大事,可不是開玩笑的,說白了還是慈禧太后在後面作怪,你錢肯定是先緊慈禧太后用,皇宮用啊,你把錢都用完了,我拿什麼撥軍費,所以翁同酥不是不撥軍費給李鴻章,想撥但手下銀兩不足啊,可以說是心有力而不足。(歡迎關注我的頭條號:薩莎說史)


錢被慈禧太后用了



慈禧執政時期,海軍軍費沒歉過一分一毫,光緒秉政後,北洋的好日子算是過到頭了,皇帝成家,太后修園,都是名正言順地刮削,李鴻章心裡有氣也無處發洩,光緒十七年(一八九一),戶部又突然決定:“南北兩洋購買洋槍,炮艦,機器事,暫停兩年。



原來一八八九年三月四日光緒親政,之前的二月二十六日成婚,只結婚一項就耗費白銀五百萬兩,親政大典當然也須破費一番。而後光緒為讓退休後的“皇爸爸”安度晚年,決定把清漪園修葺一新,供慈禧居住,預計耗資三千萬兩,錢從哪來?當然是朝執掌戶部財權的恩師翁同龢要。翁乃兩朝帝師,戶部尚書,協辦大學士兼軍機大臣,權傾朝野,炙手可熱,宰相首輔,非他莫屬,翁同酥初掌戶不久即遇到財政危機,幣值改革受挫,收支調配捉襟見肘,但皇帝的用度可一分也不能少,這取捨的權力自然在翁的掌握之中。


翁同酥別說多委屈,錢都被慈禧太后修建園子用掉了,她是皇我是臣,我能有什麼辦,最後我還得落下一個因為私人恩怨,故意不撥經費給李鴻章,我翁同酥一生可以說是,兩袖清風,清廉作風,一心報國,就這樣還沒落下個好名聲。


薩莎說史


我們來看一條史料:“光緒十七年四月,戶部決定,南北兩洋購買洋槍、炮彈、機器事,暫停兩年,所有銀子解部充餉。”丁汝昌急得直跳腳:“清朝海軍戰鬥力遠遜於日本,添船換炮刻不容緩。”丁汝昌奔走呼號了一個月,這才等來了上諭:“可以撥款,你回去靜等。”丁汝昌從五月開始等,一直等到秋葉落成堆,一兩銀子也沒見到,只好請李鴻章親自出馬,但是李鴻章也碰了一鼻子灰,被光緒(名義上是他)用“餉力極絀”四個字就打發了。

就在甲午海戰的前兩年,德國工程師漢納根就建議購買開花炮彈,李鴻章也下令購買,但是卻一顆也沒買回來——主管戶部的“帝師”翁同龢不同意,拒絕的理由就兩個字:“浪費”。

中日甲午海戰,亞洲第一艦隊北洋水師一敗塗地。軍艦總噸位遠超日本海軍,單體噸位遠超日本海軍——“定遠”“鎮遠”艦都是七千三百多噸,而日軍最大的的“吉野”“松島”“橋立” “西京丸”都只有四千噸出頭, 大艦打小艦,卻被人家打了個N比0。於是李鴻章丁汝昌被罵了個狗血噴頭,但是他們也有自己的委屈:我們的炮彈打敵艦,打中了也就是一個窟窿,敵艦打我們,一炸就是一大片,而起人家打了三四炮,我們第一炮還沒裝填完呢。要不是文人扯後腿,我們也有速射炮和開花彈!

這倒怪不得李鴻章等人喊冤,北洋水師從1883年到1895年十多年時間裡,沒有購買一艘新軍艦,更別說升級現有軍艦武器系統了,“吉野”等日本軍艦裝配的是英國阿姆斯特朗公司生產的6寸40倍口徑速射炮,而“定遠”等北洋軍艦裝備的是德國克虜伯305mm後膛炮。甲午海戰中,日軍發射的炮彈數量十幾倍於北洋水師 ,炮彈威力百倍於北洋水師。

魯迅說:中國發明瞭火藥只會做鞭炮。這話雖然不全面,但是用在北洋水師上倒是很貼切:他們炮彈用的就是製造鞭炮的“黑火藥”,而且還是當年購艦時隨艦贈送的,北洋水師所配備的大部分是不能爆炸的實心彈,這種實心彈彈體內常配以沙石增重(電影中出現的炮彈倒出沙子的情節就是出自這裡,但是電影曲解了原意),是完全以自身重力和衝擊力來攻擊對方軍艦,打上去就是碗口大一個窟窿。而日軍所使用的炮彈全部為填裝新式的的開花彈,其威力是“黑火藥”的一百倍,幾炮就能幹沉一艘鉅艦。

可是在外國人眼裡,中國不差錢,尤其是北洋水師每年五百萬兩的軍費,更是讓日本人流口水:“定遠”那樣的七千噸亞洲第一鉅艦每艘才一百四十萬,十幾年的軍費,打造世界第一艦隊都夠了。

日本人的口水白流了,因為賬面上是有每年五百萬軍費,可是到李鴻章手裡就沒幾個了,再加上層層貪汙,能給將士們按時發餉,不至於鬧出兵變,李鴻章就燒高香了。

號稱兩代帝師、無雙才子的翁同龢是個主戰派,但是他主戰的原因卻讓人不敢恭維,還是引用史料,讓他的學生、國子監學正王伯恭出來說話吧:“甲午戰前,翁同龢一力主戰,李鴻章言不可輕開釁端……我去見翁同龢,向他力陳主戰的錯誤……翁同龢說:李鴻章治軍數十年,掃蕩了多少壞人啊!現在北洋有海軍陸軍,豈能連一仗都打不了?我正想讓他到戰場上去試一試,看看他到底是騾子是馬,將來就有整頓他的餘地了。”

甲午海戰,勝了,是“太后英明”,敗了,李鴻章難辭其咎。翁同龢擺明了是想借日本人之手搞死李鴻章。

大家都知道,在1894年(甲午年)發生了兩件大事:一件是9月17日清軍在甲午戰爭中全面失敗,另一件事是11月7日 ( 即陰曆十月初十 )慈禧六十大壽。

翁同龢千方百計剋扣下來的海軍軍費去了哪裡,大家想必心知肚明,慈禧一盤菜,夠買十枚開花彈。買一枚開花彈翁同龢都認為是“浪費”,但是慈禧“壽宴”卻“不可輕率”。不但挪用海軍軍費修建了頤和園,還準備再拿出三千萬兩白銀,在西華門至頤和園的幾十裡大道旁,沿途點綴景觀,搭建經壇、戲臺、彩殿、牌樓,組織僧道唸經,戲班演戲,夾道歡迎……


半壺老酒半支菸


其實就是這麼回事,翁同龢他哥翁同書雖然是被曾文正公彈劾,但是文書是李鴻章寫的。翁同龢他不敢和曾國藩對著幹,但是和李鴻章對著幹的膽量他是有的。

我們可以做個對比,張之洞和潘鼎新之間有私人恩怨,但是中法戰爭時候,兩人能夠捐棄前嫌,一致對外。張之洞派部下馮子材去支援潘鼎新,並叮囑張之洞要尊重潘鼎新,服從潘鼎新的部署,同時給潘鼎新寫信,表明大敵當前個人恩怨可以拋開,一切服務於大局;潘鼎新也深明大義,沒有刁難馮子材,並採取馮子材的意見,認命馮子材為鎮南關前線總指揮,最終取得了振奮人心的鎮南關大捷。所以,張之洞和潘鼎新都是謙謙君子。

但是到了翁同龢那裡,他就沒有張之洞和潘鼎新那麼高尚的私德,處處和李鴻章針鋒相對,而北洋海軍則成為了攻擊重點。同時,翁作為清流派領袖,發動清流派處處和李鴻章為難。哪怕是國難臨頭,翁師傅仍然不放棄給李鴻章下絆子。北洋海軍的覆沒,有一點原因就是裝備跟不上去,以及無法進口設備保養戰艦,這一點翁同龢要負全責。

所以,翁不是偽君子,是真小人。

全文完


北洋海軍炮手


兩個同為中央大員,都有自己的派系和根基,用單純的私人恩怨來判斷他們的行為,可能過於簡單了。

翁同酥身為兩代帝師,無論其人品和水平,在當時社會中是被公認的。同時,在晚清的政治局勢當中,以罵人為事業和榮譽的“清流”人物,總人數絕不在少數,常常還分屬不同派系,其中無論那一個派系,都是“戰功累累”,被他們參倒的人,太多了。

若翁同酥敢於公開以私廢公,扣押北洋水師的軍費,且不說給清流們提供了一個大題材,就是李鴻章本人,又會放過翁同酥嗎?答案是非常明顯的,大家都不傻。所以朝廷確實停 撥了很多北洋水師的軍費,但在輿論方面,卻是安靜得很,因為這是大局所限,套不上公報私仇。

這個現代人看來奇怪的東西,在當時人們的眼中去看,卻一點也不奇怪。

因為有個大局!在當時的大背景,是慈禧太后已經宣佈要歸政光緒,一場政治上的重新洗牌,已經拉開序幕,全大清上下的重點工作,都是圍繞慈禧太后的權力交接展開工作。按照慈禧太后的要求,得要修好頤和園,給自己有個養老的地方,以當時家國天下的視角,是很正常的要求。

問題就是頤和園的標準太高,耗費太厲害。翁同酥轉移一些北洋水師的軍費,算個什麼事情。當時的李鴻章為了籌措修院子的經費,還打著為北洋籌款的名義(也知道為修院子弄錢不好看),公開主持了買官籌款的“海防捐”,以及對海外銀行的海軍借款等,通過這些渠道弄到的錢,全部用來修頤和園。

在朝野上下,都知道北洋水師沒錢,可就連當事人李鴻章自己都不叫喚,別人還在叫喚個啥,北洋水師後來敗了,其中固然有裝備的因素。可是李鴻章該負的責任,也不能輕輕帶過。當時的人都紛紛臭罵李鴻章,不是沒有道理的,為了給領導拍馬屁,李鴻章實在拍的有點過分了。可是慈禧心裡頭明白啊,所以沒過幾天,李鴻章又重新神氣了。

北洋水師,畢竟是愛新覺羅家的海軍,人家愛新覺羅家族喜歡怎麼整,就怎麼整。至於是修頤和園,還是買軍艦,當然是愛新覺羅的家裡人說了算。

兩人都是面上的擋箭牌而已。


圓窗觀點


這個有點彆扭。

翁同龢是光緒的老師,一日為師終生為父,這個感情是有的,而彼端,袁世凱亦是李鴻章的愛徒,沒有李鴻章的提攜信用,袁世凱也不會有此時之成就。

這個從道理,從情理上都言之成理。

然而從行政管理角度分析,就差強人意。

首先,北洋海軍的經費是專款專用,翁同龢作為戶部尚書,雖然能掌管財務,但對於自成體系的北洋海軍衙門卻是沒轍。就算坊間傳言李鴻章的愛徒袁世凱陰了譚嗣同進而導致光緒失勢被囚禁於瀛臺,然而戶部對北洋海軍衙門真的是無法掌控!

因為北洋海軍衙門是專門的辦事機構,類似於今天的中央扶貧辦,財政部會有脅從的功能,但卻不能左右其政策,因為精準扶貧的前提就是不受干擾。

再者說,北洋海軍衙門創立於1885年,負責人是醇親王奕譞,光緒帝的親爹,就是把蒼井空約出來陪翁同龢喝嗨了,他也不敢太歲頭上動土,畢竟亦譞在辛酉政變的時候幫慈禧逮捕了肅順,有這層關係在,誰敢招惹亦譞?

再次,翁同龢從來都是以清流的姿態做人做事,他對北洋海軍只有支持,沒有阻礙,

事實上,他不但沒有剋扣,還很積極的支持北洋海軍的建設發展。

例如,甲午戰爭即將爆發之前,慈禧緊鑼密鼓的備戰,要求籌集300萬兩銀子,其中海軍衙門拿150萬兩,戶部拿150萬兩。

翁同龢的戶部在2個月內,就拿出了150萬兩,一分不少的用於備戰。相反,海軍衙門卻根本拿不出來。為嘛,因為海軍衙門的錢拿出來給老佛爺過生日用了。

李鴻章確實是個人物,然而作為大清的裱糊匠,他心力交瘁的為國發憤圖強,師夷長技以制夷,然而在官場,又不得不和光同塵,以保證維護自身地位利益為前提,有些時候,不得已而為之是萬全之策,也是必當如此。

另類君言盡於此,告辭!


另類文史


確實有私怨,翁同龢的哥哥翁同書擔任安徽巡撫的時候鎮壓太平軍時出了岔子,曾國藩彈劾他,彈劾的奏章是李鴻章寫的,結果是翁同書被朝廷判了死緩而後又發配新疆。翁同書雖有過失但主要是因為反覆無常的苗沛霖替朝廷和勝保當了替罪羊,而朝廷為了拉攏曾國藩犧牲了翁同書 。翁家和李鴻章就此結下了私怨,甚至是死怨。翁同龢擔任戶部尚書時不顧李鴻章丁汝昌等人多次為北洋海軍增撥軍費的報告,有私人恩怨的因素,也有大臣官員派系之間爭權奪利的因素,更重要的是不少人當然還有朝廷把北洋海軍看成是“李家軍”,限制北洋海軍的建設就是遏制了李鴻章的勢力,所以甲午戰爭前幾年,北洋海軍再沒有添置一艦一炮


立志成蟲


李鴻章把軍費都裝到自己私人腰包了,還怪翁同龢不撥軍費,國賊貪得無厭


用戶221868589


假命題,翁同龢從來沒有管過李鴻章的軍費!是“走向共和”的杜撰,虛構,道是李鴻章貪汙軍費幾千萬兩白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