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人常說正月理髮死舅舅,到底是為什麼?

農村生活的人們,千百年來一直傳承優良傳統,宗教信仰,節儉樸素生活,以及個別人對陋習的傳承與發揚,在農村正月不理髮,理髮死舅舅,這樣的說法對不對呢?其中到底包含著什麼樣的故事?

農村人常說正月理髮死舅舅,到底是為什麼?

談到農村的舅舅,親切中帶有威嚴。農村舅舅在農村有著很高的地位。

農村常說走親戚,古人把親戚分為兩種關係,親,叔叔,大伯,也就是男方關係。而戚系關係指的是,舅舅,大姨,小姨,等。竊系關係中舅舅屬於標準性的稱謂。

一號文件中提到對農村老無所依等不良風氣進行治理,而農村的過去,姥姥和姥爺的歲數年高,所以舅舅具有監督,與執行對不孝外甥的權利,母親再婚,必須由舅舅點頭通過,農村喪事中舅舅需《授頭》,也就是孝子披麻戴孝舉行完儀式,孝帽由舅舅摘掉,外甥不孝,舅舅拒絕授頭,外甥不能自己摘下,會遭村民譴責。

身體髮膚授予父母,有老農認為正月理髮是對母不孝,會剪斷舅舅之間的親戚距離。

農村人常說正月理髮死舅舅,到底是為什麼?

正月過年習俗都是由過去流傳下來的,所以農民注重發揚中華民族傳統,也有一種說法,清朝為了主張治國對漢人實現的策略,留頭不留髮,留髮不留頭,正月不剃髮也是對明王朝的思念,實為思舊後訛傳為“死舅”。

農村注重習俗,剛結婚的把頭髮栓一起叫結髮夫妻,寓言永結同心百年好合,在農村婚禮中常常會看到白頭偕老的對聯。

農村人常說正月理髮死舅舅,到底是為什麼?

正月不理髮,是傳承文明文化的習俗。這是讓後人瞭解古人對頭髮的重視,當然陋習,迷信我們都應該保有牴觸心態,死舅純屬迷信,應當正確的理解。

你們對正月不理髮有什麼樣的感觸呢?歡迎評論,轉發,你們的喜愛是笑對農哥的動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