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能如約而至 國六執行難在哪兒?

年末已至,還有幾天的時間就要跨進2019年的門檻了,每每以到這個時間點,就會很感慨這一年所發生的人和事。對於中國的車市來說,2018更是“難忘”的一年,狂奔了數年的中國車市似乎有些累了,稍稍放慢了自己的腳步,走的不再那麼急了。


未能如約而至 國六執行難在哪兒?


據中汽協統計,2018年1-11月,乘用車共銷售2147.84萬輛,同比下降2.77%。其中:基本型乘用車(轎車)銷售1049.91萬輛,同比下降1.40%;運動型多用途乘用車(SUV)銷售901.50萬輛,同比下降0.83%;多功能乘用車(MPV)銷售155.85萬輛,同比下降16.09%;交叉型乘用車銷售40.57萬輛,同比下降18.07%。

數據來源中國汽車協會


未能如約而至 國六執行難在哪兒?


今年的霧霾天氣比往年增多了一些,國家在有條不紊推動新能源汽車普及的同時,有著史上最嚴稱號的“國六”排放標準也在2018年初時確定了全國各地實施的時間節點。


未能如約而至 國六執行難在哪兒?


原計劃分別於2020年7月1日以及2023年7月1日兩個時間點實施的國六A和國六B標準,很多地方政府早早的便已開始推行,深圳於11月開始施行後,廣州、廣東、天津等多個地區均宣佈提前實施國六,時間基本都在2019年初,比原計劃提前了一年半!

隨著年末臨近,當各家企業及各級地方政府都在為這史上最嚴限排令做準備時,一直處在“快進模式”下的國六,卻被暫緩執行了。“排頭兵”深圳,在實施了短短一個月後暫停,並申請延遲到2019年7月1日實施,對於二手車交易流通領域執行國六標準更是給予了一年的過渡期;北京地區將實施時間延遲到了2020年1月1日;天津地區計劃2019年7月1日實行新標準。這一系列的消息,讓人非常疑惑,國六標準到底怎麼了?難道真的是步子邁的太大了?

技術實行難度上 自主壓力大於合資

一直以來,國內所用的排放標準都是沿用了歐洲的標準,歐四與國四、歐五與國五幾乎相同,而且我們還是晚於歐洲標準幾年後才使用的,所以對於這樣的排放標準來說沒有什麼難度,畢竟已經有非常成熟的技術支撐了。


未能如約而至 國六執行難在哪兒?


但是對於國內自主品牌來說,技術上的短板肯定是有的,畢竟發展還不夠成熟,而且在國五標準剛剛實行兩年的時間後,就轉型成為全球最嚴的國六,對於現階段的自主品牌來說未免有些吃不消。

當然,這並不代表所有的自主品牌都無法達標,在近期公佈的首批國六車型名單當中,我們不難發現自主品牌的車型已經有了20餘款位列其中,但是相對合資品牌來講,這樣的數量還是太少了。這也就意味著我們自主品牌要想與合資品牌在國六標準下同臺競爭,還需時日。


未能如約而至 國六執行難在哪兒?


另一方面,截止到今年11月底,備案符合“國六”標準的車型有554款,僅佔目前“國五”車型備案當中的12%,對於各家車企來說存在的壓力都不小。

庫存壓力持續上升

今年不論是合資品牌還是自主品牌,都算不上是舒服的一年,剛剛過去的11月,中國汽車經銷商庫存預警指數為75.1%,環比上升8.2%,同比暴增25.32%,超警戒線25.1%!對於經銷商來說,過多的庫存會佔用其大量的資金,從倉儲成本上講,庫存越久成本壓力越大。


未能如約而至 國六執行難在哪兒?


對於這樣大的壓力,提前實施國六標準後,消費者購買國五車型的熱情,必然會轉嫁到國六車型上,也勢必導致現在部分熱銷的車型變冷,進而成為庫存,而庫存量的進一步增加,將直接威脅經銷商的正常運營。

一旦國六車型開始大面積普及,為了去庫存,經銷商必然會採取打折這樣的快速去庫存的手段來消化國五車型,站在消費者的角度來說會獲得較大的收益。但這並不是車企想看到的結果,因為廠家和經銷商的利潤率會大幅降低。

關注環保 更注意保值率

相較於廠家的技術壓力、經銷商的庫存壓力,對於廣大消費者來說需要考慮的就是購車成本增加了多少。既然國家積極推廣國六的落地,也在側面為消費者做出選擇,購買國六車型,既滿足國家倡導的低碳環保理念,還能保證車輛的保值率,何樂而不為。

從國四和國五車型的保值率我們可以很明顯的看出,排放標準的升級,對於二手車市場來說影響還是非常大的,所以二手車的價格也是在購買新車時一個比較重要的參考值。


未能如約而至 國六執行難在哪兒?


對於二手車來說,影響保值率的因素除了有良好的車況以外,所在城市的排放標準也是很重要的。如果是自己買車,我想應該在國六與國五之間選誰,自不必多說。

這也就是為什麼深圳在延緩國六標準施行時間的同時,還要給二手車市場一年過渡期原因了,歸根結底,市場的接受度和庫存的壓力是主要因素。

賣車 買車 選擇不多

對於比較理性的消費者來說,國六車型肯定是最優的選擇。但問題是,國六車型的備案只有國五的12%,車型並不是很多,而且現在市場上能夠穩定生產國六車型又不多,絕大多數的廠商預計要到2019年第三季度產能才能跟上,這也就導致了貨源的緊缺。


未能如約而至 國六執行難在哪兒?


一方面是消費者對於國五車型的冷落,一方面是國六車型的貨源不足,繼續“強推”國六,便會導致經銷商“沒車賣”、消費者“沒車買”的窘境。尤其是像北京這樣號牌緊缺的地區,更是會出現手握指標卻沒車可選的尷尬。


未能如約而至 國六執行難在哪兒?


伴隨國內對於環境問題的重視,國六標準的實施可以說是勢在必行,畢竟金山銀山不如綠水青山,打造更加綠色的出行方式是我們的宗旨。但“欲速則不達”,如何平穩的過度還需結合實際,所以各地陸續“官宣”延緩執行國六標準,也並非壞事,給汽車企業留足時間,政策平穩過度順利落地才是我們希望看到的結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