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河四大名塔----臨清舍利寶塔

運河四大名塔----臨清舍利寶塔

舍利寶塔建於明萬曆三十九年(1 611年),與通州的燃燈塔、杭州的六和塔、鎮江的文峰塔並稱“運河四大名塔”。 此塔高61米,九級八面。樓閣式,通體近垂直,仿木結構。剎頂呈將軍盔形,基座八面,每面長4.9米,底面積為186平方米,其空間面積可達7000方米,外簷磚木結構。

運河四大名塔----臨清舍利寶塔

運河四大名塔----臨清舍利寶塔

運河四大名塔----臨清舍利寶塔

臨清舍利寶塔並非為“舍利”而建,而是緣於風水。明萬曆年間,臨清文人縉紳聚議,認為臨清風水不利,並告當時欽差臨清的提刊按察使鍾萬祿,最後決定,將觀音大士像移至磚城北水關下,即土城坎(北)方,並建造一座寶塔,此處正是臨清汶、衛兩河匯流北去的“天關”,可“扼塞兩河水口,弘開萬天關”。

運河四大名塔----臨清舍利寶塔

運河四大名塔----臨清舍利寶塔

運河四大名塔----臨清舍利寶塔

運河四大名塔----臨清舍利寶塔

八面體四明四暗,暗門置佛像

運河四大名塔----臨清舍利寶塔

簷角端坐著守護力士,簷下是風鈴

運河四大名塔----臨清舍利寶塔

“舍利寶塔”為明萬曆進士山西按察使王成德題

塔為磚木結構。底層設門向南,門楣石額刻有"舍利寶塔"四字,為明進士按察使、郡人王成德所題。左落款為:“大明萬曆癸丑歲仲秋吉日”。

運河四大名塔----臨清舍利寶塔

斗拱下部鑲嵌陶質“阿彌陀佛”

塔身自下而上逐層遞減,收分得體。自二層之上,每層面設門,四明四暗,均等對稱,十分美觀。每層每面有“阿彌陀佛”四個陶質字,全塔共計216套“阿彌陀佛”,獨具匠心。每層簷下有陶質花紋斗拱,每層轉角柱下以蓮花承託,各角均有雕花木椽挑出,上系銅鐘,風搖鐘鳴,聲震四野。

運河四大名塔----臨清舍利寶塔

運河四大名塔----臨清舍利寶塔

運河四大名塔----臨清舍利寶塔

塔室內部

運河四大名塔----臨清舍利寶塔

首層塔室內部,枋心間花飾

運河四大名塔----臨清舍利寶塔

轉角形石質梯道,可至頂層

運河四大名塔----臨清舍利寶塔

塔心室皆闢有門洞券,通向塔外

運河四大名塔----臨清舍利寶塔

塔心室內的刻石,畫像

運河四大名塔----臨清舍利寶塔

塔內有通天柱為中軸,壁有螺旋式轉梯,各層闢有轉角形石質梯道,可迂迴逐層攀登至頂層。各層為穹隆頂,頂上拖龍骨架,地面平面鋪青磚,各層塔心室內皆有刻石、畫像鑲嵌壁上,從二層到九層的大磚上都有確切年號。

運河四大名塔----臨清舍利寶塔

第六層塔心室,正北佛龕券洞上方則題刻作“秀聚中天“

運河四大名塔----臨清舍利寶塔

第七層塔心室為塔壁四合,上部由穹窿頂改為斗拱出跳承託的平頂

運河四大名塔----臨清舍利寶塔

磚雕“阿眾佛”、“彌陀佛”、“寶生佛”、“成就佛”

塔各層平面皆為正八邊形,第一層至第五層和第七、八層塔心室為正方形。六層和九層則為八角形,五層塔心室皆闢有門洞券,通向塔外。第六層塔心室東、西兩面券窗上方分別嵌石題刻西引太行、“東延岱嶽”,正北佛龕券洞上方則題刻作“秀聚中天”。第七層,塔心室又轉變為塔壁四合,上部由穹窿頂改為斗拱出跳承託的平頂,東、西、南、北列布磚雕字樣分別為“阿眾佛”、“彌陀佛”、“寶生佛”、“成就佛”,以應七級浮屠、四面生佛之意。

運河四大名塔----臨清舍利寶塔

八層的塔心柱

運河四大名塔----臨清舍利寶塔

佛龕

運河四大名塔----臨清舍利寶塔

第九層

運河四大名塔----臨清舍利寶塔

第九層

運河四大名塔----臨清舍利寶塔

運河四大名塔----臨清舍利寶塔

將軍盔

運河四大名塔----臨清舍利寶塔

將軍盔頂,最上面象是盛開的蓮花

第八、九層置塔心柱,直達塔頂。九層塔心室只南向闢門,其餘七面內闢佛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