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長治市武鄉縣西鄉會同村樊氏山廟會

樊氏山位於山西省長治市武鄉縣西鄉的會同村,距離榆社西川較近,因此,每年四月十八的樊氏山廟會,榆武兩縣的人們都會聚集在此燒香祀拜,原大雄寶殿、奶奶廟、龍王廟有近600多年功史,在榆、武西面很有影響。

寺廟歷經滄桑早已塌毀,但這裡仍是香火不斷,近年來百姓對寺廟又進行了部分修復,這就更吸引了周邊民眾會期前往。

山西省長治市武鄉縣西鄉會同村樊氏山廟會


山西省長治市武鄉縣西鄉會同村樊氏山廟會


山西省長治市武鄉縣西鄉會同村樊氏山廟會


山西省長治市武鄉縣西鄉會同村樊氏山廟會


以上圖片為趙莊海星文藝隊張俊文提供


山西省長治市武鄉縣西鄉會同村樊氏山廟會


神奇美麗的樊氏山

天若洋

讀過很多書,走過很多路,看過了很多美景,感受過很多奇特,可是當我們一行四人走進鍾靈毓秀的樊氏山時還是忍不住讚歎不已,這真是一座神奇美麗的大山。可以稱得上美麗的名川大山很多,可是卻沒幾座山能用神奇來形容。

在一個春日景明的上午,我們驅車來到武鄉縣會同村,神奇美麗的樊氏山就坐落在離村不遠的兩三里開外。上山之前,看過了村裡一個百年寺廟,據說和故宮同年建成,有將近六百多年的歷史了。走上一條歷經幾百年歲月的青石古道,兩邊長滿荒草,僅容一人行走。走上古道,感覺就像走向了通往歷史的通道,可以穿越到那遠古的神秘中去一探究竟。上到一個開闊平臺,便見一個方形石堆,可以看出是一個大型建築倒塌之後的遺址,存心問了下,才知道是古寺的大雄寶殿於去年轟然坍塌了。我在心裡就默默地遺憾了半天,為什麼我沒早來一年,一睹那歷經半個多世紀的古寺寶殿之風采。繞過石堆,一個古香古色的木建築古寺便映入眼簾。古寺青磚青瓦,歷久彌堅,默默地訴說著它的年代久遠和歷經滄桑。目測面闊五間,進深三間,稱不上雄壯,卻自有一番肅穆莊嚴的感覺。有著古寺應有的樣子,飛簷斗拱,簷牙高啄,脊上走獸分佈四角,更添古意。簷下雕樑。用蔚為壯觀一詞一點都不過分。九條神態各異、面目猙獰的飛空盤旋頭頂,讓人望而生畏。私下猜測是取龍生九子之意,沒有考證,只憑揣測。簷下是四根大柱巧妙支撐,一來支撐殿簷,二來避免頭重腳輕,造型美觀。方形柱礎石經歷了六百多年的風雨侵蝕卻依然巋然不動,雕飾花紋也深刻清晰,讓人感嘆物是人非。繞著古寺走了一遭,發現寺前的空地上散落著馱柱的贔屓,背上還有方形的柱洞,惟妙惟肖,工藝了得。

可能有人要說我跑題了,不是要說樊氏山的神奇和美麗嗎,為什麼要濃墨重彩描述這個古寺呢?此言差矣。據知情人透露,很多名寺古剎在選址的時候都會考慮諸多因素,特別是講究面向有靈性的大山。而如果我們細緻留心就不難發現,這座古寺的中軸線就正對著不遠處望上去蔥蔥蘢蘢的樊氏山。這本身就是樊氏山的神奇所在。我們外行人不懂風水脈相,可是六百多年一定是有高人站在這裡眯縫著智慧的雙眼,手撫鬍鬚,手指著對面的樊氏山悠悠而堅定地說:龍盤虎踞之山,鍾靈毓秀之地。

逢春不遊樂,但恐是痴人。在一個春光明媚的日子,趁著春天萬物生髮的勁頭,和三兩好友相約去爬樊氏山。順著一條土溝,踏著春泥,帶著快樂,樊氏山就在眼前以靜默的姿態迎著我們。拐幾道溝,爬幾個坡,樊氏山的雄壯就橫亙在我們眼前,讓人感嘆它的厚重。山上處處青松,山風吹過,簌簌地搖曳成姿,讓人一改青松挺且直的一貫印象,難得一見它的嫵媚和招搖。高大筆直的樹幹,四季常青的松針和已經掛果的松榛都讓片片成蔭的青松成為樊氏山的綠色堡壘,壁壘森嚴地守護著這座大山,這方淨土。如果青松旁邊恰恰還立有巨石,你會有沒有想要題字在上的慾望?可是想想題什麼字呢,又犯難了。俗了惹人哂笑,可是面對如此境界又去哪兒找符合情景的雅詞?罷了,罷了,就是在旁拍照都是俗不可耐的舉動。路兩邊已經開出了小小的黃色紫色的小花兒,不知名地在這春風中舒展著不起眼的倔強和美麗,向我們宣告著春天來了花兒開了。一株杏樹孤傲地含苞待放,星星點點地泛著潔白卻又含蓄的光彩。它在等著陽光雨露,在等著春風吹拂,在等著鳥兒啁啾,待到滿樹怒放時才招蜂引蝶,盡展歡欣爛漫之笑顏。

轉過山腰,有一大片開闊平地,視線頓時舒展開來,風清日朗,心胸也隨之開闊起來。遠遠就能望見平地中間稍微靠後的地方有兩座歷經滄桑,勉強能看到輪廓的古廟。古廟背靠數丈崖壁,前是臥龍長溝,納天氣之靈氣,取風雪之精華,在這四無人煙的寂靜大山裡,用它的靈性守護和庇佑著供養它的一方百姓。靠西一座是奶奶廟,奶奶塑像已經不知所蹤,只留拜求子嗣、驅災祛病的香火還在嫋嫋升起,在這春光中飄然遠去,給這不太知名的樊氏山增添了幾分神奇色彩。東邊稍具規模的是龍王廟。雖然已經殘破不堪,但是現存的遺蹟還是可以看到當初的規模和氣派。三條青石大道通向寺前平臺,大道兩邊豎有碑刻和石柱,風吹雨打已使其粉落的沒了字跡和稜角。據說這座寺廟是供奉龍王的,保佑人們風調雨順,五穀豐登。而寺廟的建成還頗具神話色彩呢。傳說,寺廟是在一夜之間建成的。樊氏山腳下的村民們正詫異寺廟怎麼會一夜之間蓋起來的時候才發現自己家裡養的雞啊狗的累的氣喘吁吁的,而且大汗淋漓的,才明白原來是有仙人驅使動物家禽們蓋廟的。又因為當時樊氏山還隸屬於榆社縣,所以樊氏山的龍王廟只保佑榆社縣境內風調雨順,而一山之隔的武鄉縣就享受不到任何庇佑了。傳說歸傳說,除了帶來的這份神秘感以外,更是表達了老百姓對於豐衣足食好年景的祈盼。如今,龍王廟後面還有一眼空山泉,清涼甘甜,四季不涸,仍會有虔誠的人們相信那眼清泉能消除百病,送來健康。

如果說我一支拙筆不能盡然描述樊氏山的神奇美麗,那麼你不妨親自來看看這山這廟這眼泉水,不要太愛這裡呦。

山西省長治市武鄉縣西鄉會同村樊氏山廟會

山西省長治市武鄉縣西鄉會同村樊氏山廟會

山西省長治市武鄉縣西鄉會同村樊氏山廟會

山西省長治市武鄉縣西鄉會同村樊氏山廟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