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說巷戰是最難打的戰鬥?

蠍子萊萊愛喝酒


現在條件下城市巷戰是最複雜的作戰任務之一。要求對戰鬥行動進行精心準備,並擅於對防禦居民點的敵人展開積極的進攻戰鬥。

從二戰以來的大型巷戰,從斯大林格勒戰役,馬尼拉戰役,第3次四平戰役一直到摩加迪沙戰鬥,格羅茲尼巷戰,都造成了雙方重大傷亡。首先就是巷戰,是最有效彌補雙方訓練和武器差距的戰鬥方式。

巷戰並不是幾個特種兵打扮的人,直接以蘭博式的戰鬥就可以取勝的。現代巷戰,以摩蘇爾和格羅茲尼戰鬥為例子,進攻方一個摩步營負責1公里正面,首先要奪取目標內大型建築物,建立連支撐點。隨後先頭摩步排佔領前方150米街道,第2個排再繼續推進搜索到200米位置,以此類推完成對一個街區的控制。

所有參加巷戰的連和排都配屬有火力分隊,團和營會分配迫擊炮連,反坦克排,噴火分隊和坦克協助作戰。在殘酷的巷戰當中就是坦克前進,也必須在步兵嚴密掩護下以40-50米間隔前進,還要隨時以坦克等裝甲車輛壓制周圍建築物高層。

步兵距離坦克不能超過50米,要隨時保持通訊聯繫。遇到抵抗區域,多輛坦克分別對兩側目標進行打擊,通常使用火炮或者車載機槍從一層開始射擊,一直到到最高層。

但是一定要防止對方慢慢的將自己引入到狹窄街區,哪裡將會是防禦者準備好的地雷陣和火力打擊區。坦克射擊結束,步兵進入清場更是最危險的時候。除了殘酷的短兵相接,純粹拼反應能力以外,在摩蘇爾,武裝組織經常在樓房內困住大量人質,而且在多處埋設炸彈。

在步兵進入清場和解救人質的時候引爆整棟大樓,而且他們還善於利用地道,在炮擊的時候躲入地道。當步兵進入清場才會通過地道轉運人員和武器襲擊步兵,不要以為只是從地道出來幾個步槍手,武裝組織會從地道拉出來幾門迫擊炮,無後坐力炮和大口徑火箭筒,大口徑機槍的。


深度軍事


最近準備去法國自駕遊。

之前也自駕出去玩過,是跟朋友們一起,朋友們一般都是老司機,所以就他們開車。我負責導航,主要就指指路,他們負責更多事情,我只是個輔助人員,所以覺得還挺輕鬆的。

這次準備自己出去玩兒了,全程自駕,所以擔心自己的車技,長時間不開,可能會生疏了。尤其之前經常開高速,路況簡單,現在有可能開省道甚至市區,路況相對複雜,所以想要提前練一練。

練了幾個小時,發現不管市區還是高速,只要小心謹慎,安全第一,開起來都還是比較簡單的。但唯獨有一項確實比較困難,那就是停車。


因為不管是一頭扎進去,還是側方停車,還是倒車入庫,操作步驟其實都不難,原理也都很簡單。可是實際執行的時候總會遇到各種各樣的意外情況。

  • 首先出國開車一定是租車,車的大小可能和自己平時習慣開的並不一樣,尤其國外的SUV,前後車距並不像國內的L款那麼長。

  • 其次國外的車位大小也並不一樣,尤其是法國,很多城市甚至郊區的停車位,都是出了名的擁擠,非常小,就剛好停得進一輛車。

  • 以及實際停車的路面,前後車之間的距離,當時的光線等等因素都不可能在練習時一一窮盡。

所以停車是最難的一個項目,同時也是一個很難通過練習來熟悉的項目。

這個邏輯其實就是現代戰爭中,巷戰是最複雜的戰鬥形態之一的根本原因——因為巷戰就有點像倒車入庫。

好比你每次可能開的都是不同的車,在巷戰中,你可能每次遇到的都是不同的敵人,可能在不同的街景、不同的路面,使用不同的槍械,面對不同的打法,當時不同的光線效果,甚至遭遇巷戰時自己的身心狀態也是不同的。這些東西要怎麼在訓練時一一窮盡從而做好萬全的準備呢?這幾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務。

一方面情況無限複雜,另一方面無法提前做好準備,這時對一個士兵在複雜狀態下的實際作戰能力提出了非常高的要求,以及團隊之間的配合要求極度默契。

因此巷戰是最複雜的戰鬥形態,當然也就最難打。


科學家種太陽


常德保衛戰打到一半的時候,由於第57師死戰不退,日寇傷亡急劇上升,主攻的第116師團長巖永旺有點抗不住了,跟頂頭上司橫山勇商量,能否給餘程萬的部隊留個口子突圍。第11軍司令官忽然想起來讀過中國兵法的“圍城必闕”,亦知巖永旺師團必有難言之隱,居然就同意了,這是侵華日軍攻城作戰中破天荒的記錄。



(喋血孤城劇照)

可惜餘程萬一點都不領情,只是安排幾百名重傷員從日軍故意賣出的破綻南門撤出,第57師將士繼續血拼不止,這下巖永旺無奈了,只能督師猛攻。其實鬼子是很怕打巷戰的,他們的裝備與訓練優勢很難得到發揮,又不能完全依靠火力覆蓋。

在此之前的城市保衛戰中,雖然許多國軍將領高喊巷戰到底,然而一旦城破後便即崩潰逃出,所以每當日軍陷城之日,戰鬥實際已經結束。不過在1943年10月的常德,黃埔一期的餘程萬是來真的了,因為他接到的命令是不許撤退,面對30000多攻城日軍,8000虎賁只能堅守到底。



常德城與後來的衡陽不同,城外沒有多少可供作為防禦支撐點的山地,大部分戰鬥是在城內進行,日軍突破城垣後雙方主要打的就是巷戰。戰前,第57師將所有木製房屋抽去板壁、所有磚牆全部鑿通,條條巷子串通,每個窗口和大小門都壘上沙包。即便是黑瀨平一大佐的133聯隊從北門蜂擁而入時,中國士兵還在朝麻袋裡裝土,加固街頭上的戰鬥工事。

第57師善守,早在1941年上高戰役時就得到印證,也是“虎賁”稱號的得因。面對衝進城的鬼子,他們沒有驚慌失措,反而冷靜的令人不寒而慄。中日兩軍隨即開始對每一個街口和每一棟房屋展開反覆爭奪,由於建築被完全打通沒有防禦死角,日軍只能以逐屋佔領的方式向前推進,傷亡激增。



(巖永旺劇照)

通常情況下,日軍戰場傷亡比例為傷三死一,個別情況下達到傷五死一,而在常德這個比例達到了一比一,足見巷戰之殘酷。日軍每推進幾十米就要倒下一批,根據第11軍老兵森金千秋在《常德:幻的重慶攻略》書中的記述,日軍在巷戰中每前進10米,付出的代價是平均死亡4個、負傷3個,第57師士兵在近戰對射中幾乎人人成為狙擊手,“抗日鐵軍”的訓練水平不是蓋的。

巖永旺見狀,下達了兩個命令,第一是命令炮兵聯隊將大口徑加農炮運進城來,直接轟擊拿不下來的建築;第二是下令火燒常德街市,不給57師官兵留下藏身之所,於是常德全城火光與殺聲四起。由於中方援軍推進遲緩,能夠給餘程萬助戰的只有中美混合航空團的轟炸機,但仗打到後來,雙方部隊已糾纏在一起,炸彈也不能投了。



日軍116師團的前鋒黑瀨聯隊突入城垣是1943年11月28日凌晨,該師團完全佔領常德是12月3日上午,亦即殘酷的巷戰整整打了五天,常德城已徹底是斷壁殘垣。由於制空權易手,佔領常德城的日軍遭到肆無忌憚的轟炸,因此大部隊未及掃蕩便撤了出來,由此300多57師官兵在廢墟中得以存活,成為蔣介石戰後扣押餘程萬的重要原因。

自然,第57師同樣傷亡巨大,餘程萬不得不把所有的運輸兵、擔架兵編入戰鬥部隊,300多名沒有炮彈的炮兵也成為了步兵,師部機關的軍官全部頂到一線,戰至最後,留下來的40多名警察和師部雜役也填了進去。虎賁師軍官傷亡已達到95%,重武器損失90%以上,而當橫山勇無恥地下令使用毒氣彈的時候,第57師的最後時刻來臨了。



1943年11月30日夜,餘程萬給第六戰區代司令長官孫連仲發去決別電:“彈盡、援絕、人無、城已破,職率副師長、師附、政治部主任、參謀部主任死守中央銀行,各團長劃分區域,各扼守一屋,作最後抵抗,誓死為止,並祝勝利,74軍萬歲!”

一寸山河一寸血,餘師長的電文壯懷激烈,這是8000虎賁最後的怒吼。



(餘程萬將軍)

為了給第57師留下點種子,在所有剩餘軍官的苦勸下,餘程萬率200多人於12月3日凌晨2時突圍,第169團上校團長柴新意則帶領殘兵繼續抵抗,柴團長在肉搏戰中英勇犧牲。

此戰日軍傷亡逾萬,戰死聯隊長兩名、大隊長四名以及大批戰鬥骨幹,第116師團一度失去戰鬥力,當“中國派遣軍總司令部”要求已經撤退的第11軍重佔常德的命令下達時,司令官橫山勇居然抗命不遵,充分說明日軍確是傷亡慘重強弩之末。

1943年12月7日,餘程萬率領援軍新編第11師的一個團和幾十名57師部下,光復常德。

(戰後的常德)

喜歡研究抗日戰爭史的答友可以關注我,還有很多軍史文章可供閱讀和探討。


度度狼gg


巷戰,不但難打,還是戰爭中的絞肉機,傷亡率極高。所以,沒有什麼軍隊喜歡打巷戰的。

二戰中最著名的巷戰,就有斯大林格勒保衛戰、莫斯科保衛戰等。在斯大林格勒保衛戰中,蘇德雙方在城市街道里打得天昏地黑。據前線給蘇聯紅軍統帥部的報告稱,在斯大林格勒,蘇軍的一個士兵生存不會超過一天,團長不會超過五天!這場戰役,雙方投入總兵力達350多萬人,總傷亡超過190萬人。也正是這場戰役,讓德國的MP40與蘇聯的波波莎這兩款特別適合街道作戰的衝鋒槍名揚天下。

美軍不喜歡打巷戰,是因為吃過大虧的。1968年北越發動的春節攻勢中,佔領了南方城市順化,6000多名美海軍陸戰隊反包圍這座城市。當時美軍很樂觀,並不認為這是一場激烈的戰鬥,反倒認為是一個殲滅北越軍隊的好時機。

(順化巷戰中驚恐萬狀的美軍傷兵)

在二戰中,美軍因為沒有參加攻打柏林之戰,還不知道巷戰的厲害。所以,一輪炮火之後就開始了進攻,但遭到了北越軍隊的頑強抵抗,雙方激戰了7天7夜。這7天7夜後來被侵越美軍形容為越戰中最為恐怖的7天7夜。據美軍統計,此戰美軍戰死200多人,1000多人受傷;南越陸軍戰死400多人,2000多人受傷;北越方面戰死5000多人。整個城市80%的面積化為廢墟,11萬平民無家可歸。自此,美軍患上的巷戰恐懼症。

(順化戰鬥中,躲在坦克後面避彈的美國士兵)

1993年在非洲索馬里,美軍再一次在巷戰中遭到了慘痛的教訓。1993年10月3日,號稱美軍精銳的“三角洲”特種部隊在一次行動中,竟在索馬里的摩加迪沙複雜的街道里,被打得毫無還手之力,結果兩架黑鷹直升機被擊落,3架被擊傷,數輛卡車和“悍馬”車被擊毀。美軍死19人,被俘1人,傷70餘人。事後,美軍遺留下的士兵屍體,還被百般侮辱,大大刺激了美國人的神經。這次行動的失敗,直接導致美軍結束了在索馬里的所有行動。

(被百般侮辱的美軍士兵屍體)

不過,很有諷刺意味的是,從上世紀末,到本世紀初,美軍在中東的多次戰爭,竟然大部分是以巷戰的形式出現的。特別是在伊拉克,每一座城市、每一個小鎮甚至每一個小村莊,都是巷戰的戰場,美軍時常面臨著狙擊手的射擊,或路邊炸彈的襲擊……美軍在伊拉克陣亡的士兵,有一半是在這樣的襲擊下喪生的。不知是不是應了那句俗話:怕什麼就來什麼……


50後男人


沒有親身經歷過巷戰的人很難理解它的難與危險!我在阿富汗、利比亞和敘利亞親歷過不同程度的巷戰,談談現場的感受吧!

1、美國軍隊是當今世界技術最先進,組織與指揮能力最強,作戰經驗最豐富的軍隊,這點應該大家沒有疑議。然而,在阿富汗戰場上,尤其是在村落作戰的時候,美軍面對著只裝備有輕武器的塔利班武裝並沒有顯示出明顯的優勢。比如說2010年8月在阿富汗南部坎大哈阿根達布地區的清剿戰中,我嵌入美軍第101空中突擊師報道戰事。在其中一個村落作戰時,當地的塔利班大約有10多人,而美軍一個連與其爭奪一座有27幢建築的村落。強大的美軍空中有武裝直升機和偵察直升機隨時增援,本土的B-52戰略轟炸機也可以隨叫隨到,無人機裝備到排級單位。然而,塔利班武裝就靠對當地村莊的熟悉,遍及全村的地道網,葡萄園與石榴園夏季極茂盛的有利地形與美軍展開游擊戰。結果我在那裡的一個月時間裡,雖然雙方每天交戰,但美軍消滅的塔利班人員坦率地說只有個把人!直至坎大哈軍事行動結束,也沒有實現對那個村莊的佔領。

2、在利比亞蘇爾特,也就是卡扎菲老家的最後戰鬥中。眼見著交戰雙方在林立的居民樓群裡作戰,每一條街區,每一幢居民樓,每個房間都可以成為戰場。在戰鬥最激烈的時候,我的同事數過傷亡率--平均每分鐘有11人被送到戰地醫院急救,但多數都死亡!在石油城的戰鬥中,雙方還算顧慮石油設施的安全,所以只用輕武器交火,雙方因此數天時間裡在車間,工廠和機器之間一寸一寸地展開爭奪,同樣是造成大量的人員死傷。而一些重武器甚至隱藏在菜市場內,試圖用反坦克武器或者其它手段消滅它們就非常不容易。

3、在敘利亞阿勒頗參加過自由軍與政府軍戰鬥的報道。最大的感受是,一條街的兩頭就是交戰雙方,為這條街雙方的戰鬥持續數年之長,而每幢房頂都成為狙擊陣地。我曾經上到一處房頂的陣地觀察,只見自由軍砸開其中一個頂層住宅,在臨街區的牆上掏一個洞,然後通過這個觀察射擊孔封鎖整個街區。與我同行的一名日本女記者就倒在狙擊手槍下,並且根本不知道是哪方狙擊手的“傑作”。由於城市巷戰之難,所以敘利亞戰爭幾乎是夷平整座城市,將城區打得如同月球表面一般很常見。


邱永崢


很簡單,巷戰拼得更多的是軍人的戰鬥意志,在這樣的環境之下,所有的武器優勢、軍隊數量優勢都會全面受到限制,因此顯得十分殘酷。

舉例說明。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日軍的單兵素質算是比較一流的了,中國國民黨軍的單兵素質差也是出了名的,但是這兩支軍隊在巷戰戰場上遭遇,日軍往往一籌莫展。

1938年3月,臺兒莊之戰開始,日軍第五師團面對的是半年前在華北戰場被他們打得丟盔棄甲、一潰千里的中國軍隊西北軍第2集團軍。而佈防在臺兒莊的僅僅只有該集團軍的1個師——第31師,與日軍相比,兵力數量有1:2的劣勢,武器裝備更是天壤之別。

日軍從3月24日開始,至25日就拿下臺兒莊外圍全部據點,並且突入臺兒莊城內。但是,日軍的噩夢卻從此開始。日軍首先從北門突入,200多名日軍士兵衝入城內,守在這裡的第31師186團奮力反擊,以傷亡400餘人的代價將日軍炸開的缺酒堵住,但還是有一部分日軍突入城內的一座城隍廟。中國軍隊將廟四周的野草點燃,將廟內的日軍全部燒死。

隨後,日軍在飛機、大炮掩護下以坦克為先導再次發起攻擊。中國軍隊沒有飛機坦克,輕重火炮加起來只有十幾門,完全靠血肉之軀與之殊死搏殺。城牆已經無法固守,31師只好退入莊內。即便如此,莊內也沒有多少可以利用的高大建築物,僅有一些用石塊築成的民居。日軍突入城內後,在逐屋逐街的巷戰中,面對31師的誓死抵抗,很難擴大戰果。在臺兒莊狹小的地域內,雙方都無法投入更大的兵力,短兵相接的作戰方式令日軍的火力優勢難以發揮。而中國軍隊完全憑藉堅強的意志與日軍寸土必爭、殊死搏殺。

至26日傍晚,臺兒莊東面被日軍佔領。

但是31師本著寸土必爭的原則於當晚組織4個營的兵力發起反擊,經過一夜激戰僅僅收復3個民居院落。

27日凌晨,日軍開始攻擊西門,防守在這裡的181團3營傷亡殆盡,剩下的部隊退守街區縱深,節節抗擊。當天下午1時,日軍10餘輛坦克從西門突入,遭到中國軍隊炮兵的射擊,猝不及防的日軍坦克當場被擊毀6輛。看到起火燃燒的日軍坦克,中國軍隊不禁歡呼雀躍,乘勢發起反擊,一舉將日軍趕出了西門。

28日午夜,趁著日軍攻勢暫時停止的間歇,31師再次發起反擊,重點還是日軍佔據的莊內西北角城隍廟和碉樓。日軍佔據制高點,從28日午夜至30日凌晨,31師基本上集中了全師可戰之兵和火力,日軍也集中兵力全力突擊,巷戰達到了空前的白熱化。

29日清晨,31師接到集團軍和戰區總部下達的“不要指望增援,必須堅持下去,後退者格殺勿論”的命令,師長池峰城隨即表態:“臺兒莊是吾人光榮所在,亦為吾人之墳墓”。與此同時,日軍第5師團師團長磯谷廉介也向所屬部隊下達了“應以主力迅速擊敗臺兒莊之敵”的命令。臺兒莊之戰再次激烈!

雙方廝殺的重點還是在西北角,186團團長王冠五組織了一支由72名手持短槍和大刀的敢死隊偷襲威脅整個西城的日軍制高點——文昌閣。以14人犧牲的代價全殲了文昌閣的日軍,大部分日軍都是被敢死隊的大刀砍死的。

31日清晨,得到增援的日軍再次發起進攻,其猛烈程度前所未有,單是火力準備就超過兩個小時。隨後,大批日軍從四面八方紛湧而入,31師各部仍舊死戰不退。戰至傍晚,整個莊內幾乎每一條街道都在廝殺,日軍使用火焰噴射器挨個掃清中國軍隊設置的障礙物,單是守軍官兵從一處被焚燬的障礙物退到另一處,然後繼續同日軍激戰。至午夜時分,整個臺兒莊都在燃燒,如同一個巨大的火堆。

或許是雙方都已經筋疲力盡,在4月1日這一天,雙方都沒有發動攻勢。4月2日凌晨,第2集團軍總部組織兩個營的兵力從莊外突襲莊內東北角的日軍,日軍被莊外的突襲打了個措手不及,戰至凌晨四時,兩個營的中國軍隊成功殲滅了東北角日軍,繼續向莊內發展。驚慌失措的日軍紛紛躲進民房的碉樓中,中國軍隊則逐屋搜索,一步步將日軍壓縮至城西一角。天亮後,兩個營的中國軍隊與31師取得聯絡。但是此時的第31師也已經傷亡殆盡,短短不到10天的時間,萬餘人的步兵師打得只剩下1300餘人還有戰鬥力,仍然據守著莊內1/3的地方。而第2集團軍所屬各部在臺兒莊外圍與日軍激戰,損失慘重,根本不可能給臺兒莊有任何增援。但是臺兒莊依然需要死守,對此,集團軍總司令孫連仲於3日進入臺兒莊,親自指揮戰鬥。

而在此時,在第五戰區司令長官李宗仁的嚴令之下,各路中國軍隊迅速向日軍四周聚攏而來。苦戰多日的日軍第5師團終於招架不住,丟棄大部分武器裝備和傷病員,奪路而逃,臺兒莊之戰以中國軍隊浴血奮戰取得輝煌勝利。


大將軍威武K


為何美軍說巷戰最難打?

其實就一個原因,因為美國人覺得生命誠可貴,炮彈隨便廢。

美國是個神奇的國家,他們之所以覺得巷戰很難打,原因很多,最重要的一點是美軍根本沒有打過像樣的巷戰。

美軍從二戰時的巷戰就沒有像樣的規模,到越南阿富汗時期,就更甭提了。他們沒有接受過斯大林格勒戰役和柏林攻堅戰的洗禮,沒有用生命堆砌出來的寶貴經驗,所以他們的巷戰水平,一直不高。

相對像樣一些的巷戰,也不過是在作為普通城市馬尼拉和順化打的兩次戰役。越南順化戰役中,美軍傷亡不到200人。而斯大林格勒一次雙方死傷將近200萬。

馬尼拉和順化的城防相對於斯大林格勒和柏林來說,就是小巫見大巫。但這兩場戰役確實是美軍最拿得出手的巷戰,不要說在世界戰史,即便在中國也拿不出手。

美軍的軍事實力一直是強悍的,相對來說,士兵對武器的依賴度會更高。這也就是現在為何各個國家都努力鑽研信息作戰的原因,人越來越貴,如果能考少一些人員傷亡就或許勝利,何樂而不為呢?美軍當時就是這個想法。所以美軍在戰爭中,彈藥的消耗是任何國家都不能比的,畢竟人家有錢。

中國的戰爭,是用血肉堆出來的勝利,而美軍的戰爭,是靠錢堆出來的勝利。這個說法雖然不太嚴謹,但是可以從側面瞭解到美軍的價值觀。簡而言之說,美國人在二戰後的戰爭中很少有如中國一樣敢死敢拼的勁頭,當然,這種勁頭指的是肉搏進展。

缺少這種勁頭的原因很多,但絕不是膽小怕死那麼簡單。美國人走資本主義較早,人均文化程度要高一些,在他們眼中,戰爭沒有絕對的正義,受苦受難的總是底層百姓,而他們只是一顆棋子,是作為士兵不得不遵守命令的約束。

所以在很多美國軍人眼中,雖然犧牲很光榮,但這種犧牲跟保家衛國不同,不會體現自身的價值。故而,無論越戰還是伊拉克阿富汗戰爭,每次都是以火力壓制為主,期望以錢去打贏整場戰爭。

美軍正經規模的巷戰沒打過,但是類似巷戰的戰役也有過實例,比如硫磺島戰役。

硫磺島是島嶼戰役,環境因素的複雜程度與巷戰相當,但是就在這場戰役中,美軍失去了武器優勢,空軍轟炸並沒有起到顯著作用,只能短兵相接打近戰,結果被日軍打的不輕,成了美軍的絞肉機。雖然日本人上網也很高,但就美軍戰鬥歷史來說,算是傷亡率非常高的一場了。

美軍打巷戰的一貫套路就是能繞就繞,繞不開就圍,圍了之後讓空軍轟炸,轟炸完之後再由坦克碾壓,這樣一來要塞守軍多少已經被折磨的夠嗆。。

總結來說一句就是,能用錢解決的事情,絕不送命,所以巷戰也就成了美軍無法言說的痛。


梁宇航


如果是美軍近期說的這句話,那多半是來自於伊拉克戰爭的痛苦回憶。

伊拉克的村鎮,建築基本是連成一片的,街巷十分狹窄,除了步兵,幾乎所有的重裝備都開不進去,勉強擠進去,也無法展開,只能在有限的街道上移動,自保都難,空中支援往往因為看不到敵人在哪兒,無法提供有效的火力打擊,反而容易誤傷自己人。

當火力優勢喪失後,步兵就要面對面與敵人進行接觸,沒有藏身之處,只好逐屋爭奪,可是白天奪回來的建築,晚上還要防備敵人不知從哪個地方跑進來偷襲,狙擊手的活躍讓美軍大白天也不敢出現在街上,只得龜縮在民房裡,可以說在最初的戰鬥中,美軍飽受煎熬。

到戰爭中後期,美軍的戰法其實與當地人並無不同,佔領一棟建築後,使用狙擊手和炮兵觀察員,進行定點清除,幾乎把城鎮打成廢墟,才勉強穩住陣腳,如果不是伊拉克反美武裝各自為戰,指揮混亂,美軍的傷亡至少是官方公佈數字的十倍以上。

即便戰爭結束一年多,美軍的巡邏隊依然每次從營地出發前,都要把遺書留下,每次在街上巡邏,都是一次與死神的較量。很多伊拉克游擊隊員用特有的長袍可以很輕鬆地藏下一支狙擊步槍,離美軍巡邏隊幾百米,開一槍或者幾槍,不管打沒打中,把槍一丟,混進平民當中,等美軍趕來,看到的除了一枝破槍,什麼都沒有,再加上路邊炸彈,地雷……

其實他們應該慶幸,自己的戰場在伊拉克,如果是在東歐的車臣,那等待他們的,將會是地獄。

在當時車臣首府格羅茲尼,為了發揮巷戰優勢,除了街壘外,每棟建築都有密密麻麻的火力點,有相當多的建築是鋼筋混凝土材質,極難摧毀,大部分城市內建築都挖通了地下室,彼此通連無礙,形成地下運兵網絡,街面工事和戰壕加裝了水泥預製板……整座城市如同一個吃人的怪獸。

當俄羅斯軍隊開進城後,主戰坦克和裝甲車受到來自各處的打擊,價格昂貴的重裝備大量被廉價的單兵反坦克武器擊中,損毀,無數的士兵和軍官喪命,就連前線指揮官都被狙擊手射殺,整座城市即便被打成廢墟,通過地下通道,車臣武裝仍然如幽靈般出現在城市各處,收割著俄軍的生命,雖然最後俄羅斯勝利,可是付出的代價也是非常慘痛的。

巷戰是所有軍人的惡夢,不管你有多強大的武力,一旦進入這種戰鬥模式,那就是一場看誰傷的最重的較量,輸家也許會失去所有,但贏家也會欲哭無淚,戰鬥雙方的損失都將是無法估量的。

珍愛和平,遠離戰爭!


視清


為什麼巷戰是最難打的戰鬥,原因非常簡單,巷戰能夠拉平一切的武器差距。如果說其他戰爭模式不能玩遊戲,做比喻的話那麼非常適合用現在層出不窮的吃雞遊戲講解

你穿著三級頭三級甲三級包,左手一個八倍鏡的狙,右手一個六倍鏡的突擊步槍。

然後跑到城市裡,非要和對面的正面鋼,這個時候你裝備再好有啥用??

不照樣被噴子幹掉,如果點兒背的,信不信用大砍刀砍死你?

畢竟你就是裝備再好,撐死了,多挨兩發子彈,(甭管是硬抗還是防彈)要知道,劣勢,軍隊面對優勢之類的時候,一般情況下可不是一個打一個,而是一群打一兩個。

並且在夏天的時候,敵人可能出現的任何角落,叫什麼陽臺呀,房頂,這兩個地方像這樣打的時候都不想去的,這些地方太簡單。

而是什麼下水道這邊可能有人也可能有地雷,你上樓梯的時候可能有人可能有地雷你開個門的時候門口可能有詭雷。

並且當你以牆為掩體向前面摸的時候,天知道對面會不會直接用你發榴彈炮給你吧,牆一塊炸掉.....


甚至如果說對面的樓房修得更好那麼想要進攻這座城市,就需要一個房間一個房間的去打,甚至於一個廁所你都得打七回.....

甚至於你都不知道你會不會在你即將攻下某座建築的時候,然後建築在一聲巨響就被炸平了......

並且在打的時候,你還不知道低音會是從哪出來的,可能從衣櫃可能從廁所,甚至可能從某個廁所的坑裡邊蹦出來了。

再加上現在普遍吊頂,所以很可能從吊頂上面給你扔下來兩顆手榴彈。

.....是個人就得瘋


嘯鷹評


題目說反了,除極個別的戰例外,巷戰不是最難打的,而是最好打的。

解放戰爭中,在攻打天津的戰役中,傷亡最多的是在攻城作戰中,一旦城牆被破,大多投降,因為沒了天然屏降,既使抵抗也抵抗不了多久,我軍只用29小時既解放天津。

在抗美援朝中,面對敵人的大炮優勢和空中優勢,我志願軍戰士都是採取夜晚偷襲的方法消滅敵人,而不是固守某個地方採取巷戰,巷戰傷亡極大。

在79年自衛反擊戰中,狡猾的越軍並沒有頑強扺,大多棄城而逃。很少有巷戰的,因我軍是萬炮齊發,敵軍陣地瞬間夷為平地,棄城而逃跑山裡保存實力是正確,如進行巷戰越軍都會成為炮灰。

胡宗南40萬大軍進攻延安時,我軍果斷撤離延安,保存實力,而不是死守延安進行巷戰。

例外的成功的戰例是斯大林格勒之戰。那是戰略要地,蘇聯有強大的工業基礎和人口做後遁。經驗豐富的朱可夫元帥,只派少量士兵固守陣地,當敵機和大炮轟炸時,只是建築物毀壞,人員傷亡很少,敵人衝鋒時蘇軍大部隊開進陣地頑強抵最終勝利。

現代戰爭中,巷戰只是最後的清理戰場,是收尾工作,如美軍佔領伊拉克首都巴格達如入無人之境,幾乎沒有交戰,所以對於大部分的巷戰不是最難打的,而是最好打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