壯美涉縣 將軍大道“九千將士進涉縣 三十萬大軍出太行”主題雕塑

投資1000餘萬元,歷時四年,面積24000多平米的“九千將士進涉縣 三十萬大軍出太行”大型紅色抗戰主題雕塑牆,成為涉縣紅色文化一道亮麗的風景線。

壯美涉縣 將軍大道“九千將士進涉縣 三十萬大軍出太行”主題雕塑

從涉縣一二九師紀念館參觀完,經赤水灣景區,上將軍大道,“九千將士進涉縣三十萬大軍出太行”的大型紅色主題雕塑牆便從這裡開始,綿延4200米。雕塑牆分為“序、九千將士進涉縣、崢嶸歲月、響堂鋪伏擊戰、參軍參戰支援前線、十字嶺突圍、邊區烽火、捷報頻傳、三十萬大軍出太行”等九部分。採用浮雕與圓雕相結合的雕塑手法,生動再現了當年軍民齊心、共同抗日的場景,將人們帶回難忘的崢嶸歲月。

壯美涉縣 將軍大道“九千將士進涉縣 三十萬大軍出太行”主題雕塑

抗戰時期,涉縣是晉冀魯豫邊區的腹心地、首府縣,地處華北抗戰前哨。1937年7月抗日戰爭全面爆發後,一二九師奉命東渡黃河,挺進華北,創建以太行山為依託的敵後抗日根據地。該師在師長劉伯承、政委鄧小平等率領下,進行大小戰役、戰鬥31000多次。其中響堂鋪伏擊戰是一二九師挺進太行以來,繼長生口、神頭嶺戰役後連續奪取的第三次大捷。當地群眾為抗戰勝利做出了巨大的貢獻和犧牲。“哪怕剩下最後一粒糧食,也要拿給共產黨;哪怕剩下最後一個男兒,也要送上戰場打東洋。”據統計,涉縣當時全縣人口14萬人,參軍就達16000人,犧牲的有1735人。為了支援前線,全縣每年拿出1000多萬斤公糧,做10萬多雙軍鞋,騰出三分之一的房子供給部隊和機關。

壯美涉縣 將軍大道“九千將士進涉縣 三十萬大軍出太行”主題雕塑

據悉,“九千將士進涉縣三十萬大軍出太行”大型紅色主題雕塑牆從2012年春天就開始創作。經過公開招投標,涉縣籍人士李玉魁中標。李玉魁是河北省美協會員、涉縣民間藝人,從小熱愛繪畫、雕塑,在地方小有名氣。他接到任務後,潛心研究涉縣紅色歷史,並邀請他的好友張森林(《太行山上》執筆編劇)共同出謀劃策。在翻閱了大量史料、並現場勘測多次後,李玉魁開始動筆畫草圖,將沿路牆體分為九部分來設計。

壯美涉縣 將軍大道“九千將士進涉縣 三十萬大軍出太行”主題雕塑

壯美涉縣 將軍大道“九千將士進涉縣 三十萬大軍出太行”主題雕塑

壯美涉縣 將軍大道“九千將士進涉縣 三十萬大軍出太行”主題雕塑

其中,內容涵蓋最多,人物最多,最難創作的是“崢嶸歲月”。整個雕塑牆體大部分是15米左右高,只有這部分牆體雕刻範圍高38米、長380米,其中劉伯承、鄧小平的塑像就高18到19米左右,並且為圓雕。“圓雕比浮雕難一些,但視覺效果更突出,更立體。”李玉魁介紹。

“邊區烽火”,裡面更多融入了在抗戰中湧現出來的八路軍母親李才清、殺敵英雄樊四的等涉縣當地的英雄模範人物事蹟。

壯美涉縣 將軍大道“九千將士進涉縣 三十萬大軍出太行”主題雕塑

壯美涉縣 將軍大道“九千將士進涉縣 三十萬大軍出太行”主題雕塑

壯美涉縣 將軍大道“九千將士進涉縣 三十萬大軍出太行”主題雕塑

河北邯鄲涉縣將軍大道旁上的山體雕塑,體現了當年劉鄧領導的八路軍29師和抗日根據地的抗戰精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