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展播」仰止高山——記河北亞泰電化有限公司創始人高慶山

仰止高山

——記河北亞泰電化有限公司

創始人高慶山

耿彥欽

「故事·展播」仰止高山——记河北亚泰电化有限公司创始人高庆山

圖為高慶山(左一) 與員工在一起。

一個令人刮目相看的農民。一個有膽有識的企業家。

高慶山,河北亞泰電化有限公司創始人。他在世、在任期間,實現了為國家納稅一個億的夢想,受人尊重。他勇於拼搏、敢於爭先的創業精神,同樣被人敬慕。

艱難的起步

1978年,是一個寫進中國歷史的極其重要年份,中國的改革開放就此起步。三十而立的高慶山慶幸自己趕上了美好的時代。

也許是來自父親的經商基因,也許是對政策的敏銳感知,也許是改變生活的強烈願望,高慶山開始從外地廉價買回布頭、帆布,讓愛人做手套、口罩、帽子等勞保產品,掙些加工費。慢慢地看著這行當能掙錢,就分發給鄉親們一起做。再以後,五戶鄉親聯合起來,開始做合同產品。

與承德勞保公司簽訂的加工製作工裝業務,是高慶山有生以來簽訂的第一份加工合同。他把客戶要求講給五戶鄉親聽,要求大家按合同保質保量按時完成。但是農民在生產過程中的小農意識和心理時不時冒出來,要和規則玩玩心機。有的加工戶耍小聰明,悄悄在服裝尺寸上做手腳,餘下布料自己私用。這背後小動作的結果是,產品不合格,客戶拒絕付款。在千里之外的承德勞保公司,面對堆積的不合格工裝,高慶山內心悲憤欲絕:為貪圖小便宜卻被便宜狠狠咬了一口而憤怒,為長途奔波卻被拒收而傷心,為第一次業務就被認定不誠信而痛苦。高慶山費盡周折,磨破嘴皮子請求客戶讓自己返工重來,堅決保質保量按合同要求完成任務。承德勞保公司雖然勉強同意了,但高慶山也記下了這次深刻的教訓:搞企業必須抓管理;要發展必須講誠信。

從此,誠信,成為高慶山終生堅守的承諾。

20世紀80年代的第一個年頭,詩人顧城發表了他的成名作,全詩只有短短兩行——“黑夜給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卻用它尋找光明”。

對有的人來說,光明可以是一場美麗的邂逅,可以是一種美好的嚮往,而對高慶山來說,光明就是對理想抱負的不懈追求;這種追求,往往需要付出巨大努力甚至血的代價。

1980年,高慶山在村小學舊址,正式成立了東高服裝廠,招聘工人100餘名,這在當時鳳毛麟角。1984年秋天,東高服裝廠從邯鄲毛紡廠進了一批價值8000多元的軍大衣呢料,正趕上下大雨,道路泥濘,貨車陷入了泥坑裡,寸步難行。從衡井路到東高服裝廠有三公里。為了不弄髒呢料,高慶山帶著7個壯小夥,肩背手抱,用了整整一晚上的時間,把呢子布料搬到了廠裡。邯鄲商場的竇書記勸他說:“高廠長,咱可一定要修路呀,不然這樣會把身體累壞的。”為了這句話,高慶山修了一條從廠門口直通衡井路的礦渣路。這條路也為附近十里八鄉的百姓出行提供了便利條件。

隨著業務量的增加,工廠改為王家井服裝二廠,縫紉機、鎖邊機、釦眼機、釘釦機、熨燙機一應俱全。1986年,工廠擴建為博陵服裝廠,高慶山任廠長。為了保證產品質量,他五赴石門,懇請石家莊一家服裝廠的退休老師傅來廠擔任技術顧問。服裝製作有了技術保障,業務量不斷增加。此時小加工已經不能滿足高慶山的大理想,他要上高檔服裝,滿足人們日益豐富的物質生活需求。在選料上,高慶山不含糊,做到了優中選優,採用市場最流行的高質量名牌面料,款式上既體現民族風格,又引領時代潮流。在製作工藝上,他精益求精,每道工序都有質檢員,確保了服裝質量。

一天,高慶山收到一封來自石家莊的信,信中說買了一件他們廠的高檔呢子大衣,幾天以後發現衣服上有個小洞。寫信人也沒說要退貨或者調換,高慶山卻按照通信地址,帶著同款衣服找到寫信人,先是賠禮道歉,再是以新衣換舊衣。談話中,高慶山才知道寫信人是石家莊建華商場的總經理王進賢。投石問路,插柳成蔭,王經理被高慶山的厚道與誠信所感動,一次就簽訂了30萬元的服裝定製合同。

做高檔服裝,需增加設備、擴大廠區面積、購買原材料。高慶山沒有那麼多錢,銀行的款又不是輕易就能貸出來的。他騎著摩托車從王家井到深縣70多華里,一天往返三次,顧不上吃飯、顧不上休息,一門心思就是要拿到貸款、擴大經營……鐵打的人也需要喘息一下,可他把自己當成了永動機,不敢有半刻停歇。終於,疲憊不堪的他一個恍惚摔倒在火車道的路基上,脖子和腿都傷的很重。過路的人以為高慶山是喝多了、醉倒了,好半天沒有一個人理睬他。慢慢地,他醒了過來,脖子上血流不止,腿上的傷鑽心得痛,他帶著滿身的傷痛,又騎上了摩托車……

功夫不負有心人。高慶山的真誠和企業的信譽打動了銀行,一筆筆資金開始注入服裝廠。企業煥發了活力,高慶山他們生產的博陵牌高檔呢料和毛料服裝,在全國25個大中城市的商場暢銷。僅1987年,來自全國各地的服裝訂單就達400多萬元,並打入國際市場。博陵牌毛料男西裝,榮獲六省市服裝技術協作組優秀產品稱號,像當年歌曲《冬天裡的一把火》一樣,流行大江南北。《女子世界》撰稿對博陵服裝大讚特贊,其中提到了博陵服裝廠的“幸子服”。山口百惠和三浦友和主演的《血疑》,曾引得萬人空巷,劇中的女主角穿的服裝被博陵服裝廠所關注,他們稍加改造便批量生產,馬上引起廣大年輕女性的哄搶,“幸子服”紅極一時。

1988年,改革開放已經走過第一個十年。初戰告捷的高慶山又把目光投到了化工產業上。上世紀80年代末,發達地區正開始把影響子孫後代的汙染產業向欠發達地區轉移,高慶山也接到過這種希望轉移過來的化工項目。但他覺得,我們雖然缺錢,但不能把汙染企業建在家門口,不能做貽害子孫萬代的事兒!堅決拒絕了汙染化工項目。他從剛轉業回到地方的老鄉那裡,聯繫到北京化學制劑三廠廠長,開始生產試劑產品。第一批訂單工業試劑300噸,外貿訂單100噸。

化工廠建廠初期,企業技術力量薄弱,設備簡陋,產品的合格定性需要去北京試劑三廠鑑定,為了搶時間,高慶山一晝夜從北京打來回。

建廠第二年,由於國際因素影響,企業沒有自營出口權,原計劃生產的產品無法出口,產品堆積、一百萬貸款利息要還、電費要交,緊接著合作聯盟方撕毀合同撤走投資,不再與之合作……

對於合作方,有人說,有雙方簽署的合同,打官司吧。高慶山搖搖頭說:“大家都難,要走就走吧,不打官司。我們咬咬牙就過去了。實在不行我回家賣冰棍兒去。人這一輩子,無非就是赤條條來赤條條去,沒什麼大不了的。”

面對重重困難,高慶山依靠鍥而不捨的韌勁,讓企業漸漸走出了低谷,步入發展的快車道,他自己,也在人生的裂變與聚合中得到了昇華。

實力的打造

高慶山是有遠見卓識的人。他認為:“無形大於有形,品牌成就未來。”建化工廠初期,公司註冊了“玉友”商標,產品從此擁有了屬於自己的名字。1994年,“玉友”牌高氯酸鉀被認定為河北省名牌產品。隨著事業的不斷壯大,他認為做企業,不能靠社會、國家的政策“福利”謀取生存,而是靠自身奮鬥圖發展。於是,他們把“王家井福利化工廠”更名為“王家井亞泰電化廠”。取“亞洲之泰山,巍峨聳立,千萬年而不倒”的寓義。2000年,更名為“河北省亞泰電化有限公司”。2005年,“亞泰”商標在中國工商總局註冊,憑藉著優良的產品品質,先後榮獲河北省著名商標、衡水市知名商標。2007年11月,在中國第一屆“商標節”上斬獲“全國消費者喜愛的商標十強”榮譽稱號,河北省商標首次進入全國十強,與海爾等國內、國際大牌商標並駕齊驅。2011年,“亞泰”商標被中國工商總局認定為“中國馳名商標”,成為深州市第一個獲得馳名商標的企業。

2012年3月,“亞泰”因其卓著的影響力,在3·15晚會上,被授予了“衡水市十大影響力品牌”,高慶山出席了頒獎典禮。上臺領獎那一刻,臺下的亞泰人身穿紅色西服,高舉“亞泰”中國馳名商標的大牌子歡呼雀躍。高慶山更是內心激動:“無形大於有形,品牌成就未來,我們說到也做到了……”

企業在變,時代在變,但高慶山誠信興業的初衷絲毫沒有變。剛開始做外貿的時候,澳大利亞的客戶給公司賬戶打了雙倍的貨款。財務人員向他彙報情況,高慶山讓業務人員馬上告知客戶款匯多了。當時企業也很缺錢,有人說:“是他給咱匯來的,憑什麼匯回去?等下次發貨抵頂不就行了嗎?”高慶山說:“一碼是一碼,這是人家的錢,不是自己的一分都不能要。”就這樣,在企業沒有美元賬戶的情況下,將多出的貨款兌換成美元,再匯出,這一倒騰,公司損失了1200元。這件事兒,在常人看來的確很傻,但是公司卻贏得了客戶的信任。至今,亞泰和這家澳大利亞公司仍然保持密切的業務合作關係。

企業是高慶山一手創建的,企業就像他的孩子,即便是一磚一瓦都有深深的感情。每次在廠區檢查,他都會深情地說:“儘管是一塊磚頭也是用1角8分錢買來的呀。”吃飯的時候,他也會告誡職工:“咱們都是農民,知道一粒糧食從播種到收穫再到咱們的飯桌上多麼不容易。你們吃多少我不心疼,就是不能隨便把白饅頭扔到垃圾桶。”高慶山的嘮叨,讓亞泰人始終遵守“勤儉節約,反對浪費”的光榮傳統。

為了接待客戶,公司買了一輛奧迪A8。高慶山和企業很多員工住在衡水,他卻從不因為自家的私事用這輛車,而是上下班和職工一起坐班車,他說:“和職工在一起開心快樂。”

2000年,公司通過ISO9001:2000質量體系認證,前來驗收的人士講起了企業文化、企業精神,指出企業文化在職工教育與自我教育中潛移默化的作用。於是,高慶山建議,在全公司開展誦讀“弟子規”活動。亞泰電化650餘名工人,大都是周邊農村的農民,對高慶山的倡議不感興趣,甚至有人說,不知道“弟子規”還不是一樣掙錢吃飯?

高慶山自有他的辦法來調動員工的學習積極性。當時流行DVD,工廠就買來一批DVD,誰背過了,就獎勵一臺。年輕人一看背過一千多字的《弟子規》能獎勵DVD,都來了精神。一個一個把《弟子規》抄到小本子上,白天黑夜地背。為方便職工背誦,有的車間、班組還把《弟子規》抄錄在廠區牆上,編印小冊子、刻錄光盤發給人們。很快有人報告說背過了。只是嘴上說背過不行,高慶山還要親自檢查,不但要順著背過,還要對其中的段落可以信手拈來。背過的,廠裡信守承諾,立馬把一臺時尚流行的DVD發到職工手裡。這一招真見效,前來報名背誦《弟子規》的人一天比一天多,很快就有上百人背熟了,漸漸全公司的職工全都背過了。接下來,公司又發放各類傳統文化資料2000多冊,光盤1500多張,說不能自己背過,還要帶動全家、鄰居一起來背誦,不但要背誦,還要學以致用。

文化的長期浸染是可以教化人的,優秀傳統文化的種子已經播入全體幹部職工的心中,並物化於身。慢慢地,職工的是非標準發生了變化,職工之間、鄰里之間、家庭成員之間的關係發生了微妙的變化,大家生活有了目標,是非有標準了,道德素養提高了,家庭和睦了,企業效益提高了,職工收益增多了,參與社會公益事業的人越來越多了。

有形的言行變成了無形的精神力量,形成了頗具特質的企業精神。這一年,高慶山被授予衡水市“九州儒商”榮譽稱號。

分享的情懷

位卑未敢忘憂國。雖然當了“老闆”,企業日益發展壯大,但高慶山始終牢記自己是一名共產黨員,始終記著剛剛創業時要造福眾鄉親的諾言,始終想著要讓這一方土地的父老鄉親過上好日子。

2007年,亞泰電化有限公司已經步入正軌。高慶山深知:想要企業長期生存下去,就必須有一個安心工作的穩定團隊。現在團隊有了,如何才能讓團隊安心呢?企業員工的平安是第一位的,在員工心中,家人的平安也必然是第一位,只有家人平安健康了,員工才能安心地工作。思來想去,高慶山想到了新型農村合作醫療。想到就做,這是高慶山一貫的作風。他聯繫周邊村幹部商討為員工及員工家庭繳納新型農村合作醫療費用的問題。村幹部聽到高慶山的想法後無不拍手稱讚:“這老闆當得太到位了,員工能有你這深明大義的老闆真是他們的福氣啊……”

有位村幹部說:“老高,別光交在你公司上班的人的費用,要交還不如把一個村子的都交了呢,說不準以後還有別人去你廠上班呢。”話一出口,其他人馬上投來譴責的目光:“你別不知足了。”這位提要求的村幹部自嘲地低下頭說:“我也就隨口一說,開玩笑的。”高慶山面對這尷尬局面,心想:“我是一名共產黨員,建廠目的不就是為了給這一方百姓造福嗎?”於是,他毫不猶豫地對在場的各村幹部們說:“沒問題,村裡這部分費用我包了。”所有人都由衷地欽佩:你高慶山好大的氣魄、好大的胸懷。

從此,周邊村村民的新型農村合作醫療費用就都被高慶山攬了過來,十年來,公司代繳費用130萬元。

2012年,高慶山倡議成立了“亞泰愛心基金”,利用這個愛心平臺,他們積極開展多種形式的愛心活動,僅在春節期間慰問75週歲以上老人就達300餘人次。

位於衡井路北段、亞泰電化有限公司東面的一條公路,因年久失修,道路坑窪不平,村民出行晴天一身土,雨天兩腳泥,路人摔跟頭,車輛刮蹭、託底事故頻發。高慶山通過個人墊付、員工捐款、“亞泰愛心基金”出資等方式,籌集資金150餘萬元,歷時兩個月,趕在村民麥收前,建成了一條長3500米、寬4米的高標準水泥路。

……

2016年初,高慶山因病與世長辭,帶去人們不捨的眷戀和深深的懷念。

亞泰公司大門口有幾棵白楊樹,枝葉茂盛,很多鳥雀在上面做窩,白天裡唱著歡樂的歌聲。高慶山在世時非常喜歡這樹這鳥,不讓任何人去打擾它們。

如今,白楊樹還在,鳥兒還在,而那位愛護它們的長者呢?

其實他從未走遠,其實他就在身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