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婦聯幫扶漳縣、西和縣紀實:貧瘠土地正結出豐碩的“果實”

全国妇联帮扶漳县、西和县纪实:贫瘠土地正结出丰硕的“果实”

甘肅隴西的層層梯田。

甘肅省中南部,黃土高原隴西臺地與秦嶺山地交匯過渡地帶,漳縣,就在群山環抱之中。這裡海拔相對高差2300多米,2100多平方公里的縣域,縱橫交錯著3700多條山谷。清代漳縣籍詩人王憲曾寫自己家鄉的山是“亂山如抱復如環,不到山中不見山”。交通不便,加上常有自然災害侵襲,這裡於1988年被中央確定為國家重點扶持貧困縣。

“地陡土薄面積小,生活貧困面貌差;大山深溝邊遠戶,交通不便難致富……”曾是漳縣很多村子的真實寫照。

1998年11月,漳縣成為全國婦聯定點扶貧縣。同年12月8日,全國婦聯成立了“定點幫扶漳縣領導小組”,制訂了第一份幫扶工作方案,吹響了“舉全會之力、助漳縣脫貧”的戰鬥號角,並許下“不脫貧,不脫鉤,脫了貧還要送一程”的莊嚴承諾。

從此,2000多平方公里的武陽大地迎來了全國婦聯“孃家人”。

“一個西瓜從坡上滾到坡下,這就是漳縣縣城了。”20年前,當全國婦聯第一批扶貧幹部來到漳縣時,發現這個位於兩山之間川道里的縣城,只有一條從上到下的街道,又窄又短,一逢趕集,人就擁成黑壓壓的一“疙瘩”。一些村子還沒有通公路,村裡都是土坯房,村民燒的是幹牛糞,趕著木軲轆牛車,很有隔世之感。

三年多前,全國婦聯定點幫扶的“朋友圈”進一步擴大,與漳縣相隔200多公里的另一貧困縣——西和縣也成為全國婦聯幫扶對象。

全国妇联帮扶漳县、西和县纪实:贫瘠土地正结出丰硕的“果实”

漳縣山莊村貧困婦女關愛行動。(資料圖)

20年,全國婦聯用心用情用力推動定點扶貧縣脫貧摘帽

承諾

確定成為全國婦聯定點扶貧縣之初,就吹響“舉全會之力、助漳縣脫貧”的戰鬥號角,許下“不脫貧,不脫鉤,脫了貧還要送一程”的莊嚴承諾

選派幫扶

全國婦聯大力開展針對婦女的職業技能、農業實用技術等培訓,從思想上、技能上增強婦女脫貧的內生動力

據統計,1999年至今,全國婦聯共選派19批74人次(含駐村第一書記)駐漳縣開展幫扶,從2017年下半年起,又選派了10批30人次接力扶貧小分隊幫扶漳縣;在西和縣,全國婦聯先後選派3名幹部掛職,派遣10批小分隊30名隊員到基層幫扶

結對幫扶

在全國婦聯的精心指導下,漳縣全面完成了13個鄉鎮135個村和5個社區基層婦聯組織改革工作,鄉村兩級婦聯執委由原來的153人增加至2632人,婦聯執委對全縣8338戶貧困戶、15989名貧困婦女實現結對幫扶全覆蓋;

在西和縣,鄉鎮婦聯工作力量由原來的20人增加到650人,村(社區)婦聯工作力量由394人增加到4595人,婦聯執委共結對幫扶13785名貧困婦女,有效增強了脫貧攻堅整體合力

脫貧攻堅

20年來,全國婦聯幫助漳縣引進各類項目170多個。在各幫扶單位的全力幫扶下,漳縣的貧困發生率由2013年的36.27%下降到2018年的8.97%;經過幾年的扶貧奮戰,西和縣累計減貧2.39萬戶10.89萬人,貧困發生率下降到11.7%

2019年新春將至,中國婦女報·中國女網記者走進漳縣農村,看到村裡的土坯房變成了磚瓦房、小洋樓,一條條寬闊整潔的水泥路直通村民家,合作社、學校、文化活動中心、小廣場、籃球場等應有盡有,整個縣城正籠罩在迎接新年的歡愉中。

“孃家人來了”的精彩故事,正在兩個小縣城接連上演。

(一)那井、那路和那廠

全国妇联帮扶漳县、西和县纪实:贫瘠土地正结出丰硕的“果实”

漳縣三岔鎮劉家峴村母親水窖項目牌。(資料圖)

一來到漳縣,問起20年來生活的變化,漳縣人民都會從“一口井,一條路,一個廠”講起。

在漳縣三岔鎮劉家峴村,沒有“母親水窖”之前,朱玉蘭經常半夜去很遠的地方挑水,水緊張的時候,前一天傍晚就要去排隊挑水,天亮才能回來,去晚了就沒了水,沒水,一家人連飯都吃不上。

“媽,我也要和你去,我能幫忙哩!”朱玉蘭的兒子汪隨禮打小跟著母親排隊挑水,朱玉蘭一次能挑上50斤的水,當時只有七八歲的汪隨禮也能承擔兩小桶的重量,大人挑著大桶,孩子挑著小桶,母子二人便踉踉蹌蹌地往家走。

“一個背水桶、一副挑水擔,成為壓在婦女身上的一座山。”以前在漳縣,男人大多外出打工,在家的婦女常年與乾旱缺水做著艱苦的鬥爭,娶來的媳婦也被稱為“背水媳婦兒”,她們每天都跋涉在背水的路上,駝了背、彎了腰。當時更是流傳著“人一生只能洗兩次澡”的說法。

“村裡不少孩子頭髮上白花花的,當地人管那叫蟣子,長成後就是蝨子。再看脖子,泥垢堆了厚厚一層……”有扶貧幹部下村時看到過這樣的場景。因為缺水,村民的健康、生活、飼養、灌溉等都成了問題!

“母親水窖”的出現改變了這一面貌。2000年年底,在全國婦聯、中國婦女發展基金會等的幫扶下,“大地之愛·母親水窖”惠民工程正式啟動。

2001年夏季的一天,經過選址、挖坑、砌磚、抹水泥……朱玉蘭家迎來了一口“母親水窖”,從那天起,一家人再也不用喝土水窖裡不乾淨的水了,做飯、洗澡、洗衣服……再也不用擔心缺水問題了。

“好日子就是從那口‘母親水窖’開始的!”如今,汪隨禮已年近三十,“母親水窖”伴隨他的成長,是他孩童時期收到的最美好的禮物,只要想起水窖裡存滿了水,生活就有奔頭!

在漳縣,中國婦女發展基金會投入資金191.13萬元,修建“母親水窖”1250口,集中供水工程7處,有效解決了村民缺水的難題。

如今,儘管每個村子都通了自來水,但受冰凍天氣、地勢等因素的影響,自來水可能供應不上,同時出於經濟實惠上的考慮,“母親水窖”仍在發揮著重要作用。

說起漳縣的發展變化,不得不提到的,還有全國婦聯協調修建的文殪公路和祁連山水泥廠。

全国妇联帮扶漳县、西和县纪实:贫瘠土地正结出丰硕的“果实”

全國婦聯協調修建的漳縣祁連山水泥廠。(資料圖)

20年前,進出漳縣會經過一條破破爛爛的翻山路,這條路很崎嶇,路面也很窄,要翻越幾座高山才能抵達縣城內,遇到下雪天更是沒法走,出行難是當時漳縣人民普遍的感受。

那時,對於第一次來漳縣的外鄉者來說,走這條路得時刻提心吊膽。車不停地在山裡穿梭,上坡,轉彎,一彎比一彎急,一坡比一坡陡,經驗不足的司機根本不敢前行,還有車子在半山腰拋錨的。當時的路況,怎一個“險”字了得!

2009年開始,為解決漳縣群眾的出行困難,全國婦聯協調修建了一條從隴西縣文峰鎮至漳縣殪虎橋的文殪二級公路,這條路成為漳縣境內連接212國道線與316國道、蘭海高速與天定高速的重要通道。公路建成後,全線里程縮短12.52公里,交通面貌大為改觀,為飽嘗閉塞之苦的漳縣打通了一條脫貧致富的康莊大道,被全縣人民親切地稱為“婦聯路”“幸福路”“致富路”。

“水泥路兒新嶄嶄,油門只需輕輕點;從此告別坎坷路,遊子歸來笑開顏。”漳縣百姓興奮地說起路的變化。路通了,交通便利了,更是推動了工業、旅遊業等產業發展。

在全國婦聯的大力支持和鼎力協調下,漳縣祁連山水泥廠啟動了年產300萬噸水泥生產線項目,自2011年3月投產以來,連續盈利無虧損,2018年年產值達到7.19億元,為當地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做出了積極貢獻。

沒有“母親水窖”就沒有生命之泉,沒有“婦聯路”就走不出貧困,沒有產業的發展就沒有經濟的增長。在漳縣人民心中,全國婦聯協調建設的“那口井,那條路,那個廠”正是美好生活的開始。

(二)產業幫扶:扶貧基地裡的奮鬥故事

全国妇联帮扶漳县、西和县纪实:贫瘠土地正结出丰硕的“果实”

張絨花一遍刺繡,一邊和丈夫嘮家常(中國婦女報·中國女網記者 田珊檑/攝)

“老頭子,這兩天我又繡了幾個頸椎枕,過兩天還得繡一些。”

“也好,屋裡的這些回頭一起拿到呂小紅那兒去賣。”

在西和縣石堡鎮包集村張絨花家,偏側的小屋裡放著大大小小一屋子的繡品,有刺繡頸椎枕、老虎枕、車枕等多種枕頭,還有鞋墊、小香包、小毛驢、坐墊等手工藝品。張絨花坐在屋裡的熱炕上,一邊刺繡一邊與丈夫嘮著家常。

張絨花和丈夫包二虎都已過花甲之年,他們有一個孫女在城裡讀高三。他們家客廳的牆壁上張貼著一排排獎狀,“優秀學生”“三好學生”等全是孫女獲得的榮譽。客廳乾淨整潔,桌上對稱擺放著的花瓶裡插滿了花朵,桌子左側的牆壁上掛著日曆,上面寫著“聽黨話,跟黨走”。在張絨花一家人心中,正是因為有黨的好政策,才有瞭如今的好生活。

“以前有點麵疙瘩、酸菜就能吃一天,下地幹活,衣服髒了都沒有換的。”十多年前,張絨花一家日子過得捉襟見肘,吃不飽、穿不暖,僅靠種點莊稼勉強餬口。因為難以忍受貧窮,兒媳丟下幾個月大的孫女改嫁,兒子也因此傷心離家出走,從此,養育孫女的擔子就壓到了兩位老人身上。

做飯、打掃衛生、照顧孫女、和老伴一起下地幹活,種土豆、油菜、冬花……靠著辛勤勞作,張絨花一家人的日子越過越好,最明顯的改善則是從2016年開始。

2016年,張絨花加入全國婦聯定點扶貧示範基地——包集繡藝專業合作社,在全國婦聯以及村裡的致富帶頭人呂小紅的幫扶帶動下,張絨花參加了刺繡、手工製作等培訓班,靠著手工技藝脫貧致富。如今,勤勞的張絨花已成為當地小有名氣的“巧娘”,每年僅靠刺繡就能增收1萬元以上,銷售好的時候能有2萬元。

張絨花家還蓋了新房,2017年年底,一家人脫了貧。張絨花還為自己買了一副精緻的黃金耳環,換上了時髦的新衣服,用她的話說,“俺也洋氣了一把!”

不僅僅是張絨花一家受益。基地還輻射帶動周邊15個村、210戶建檔立卡貧困戶、300多名農村婦女,利用農閒時間從事刺繡、草編等手工藝品製作,年人均純收入3000元以上,讓貧困婦女足不出戶就能增加收入、脫貧致富。

在西和縣,這樣的全國婦聯定點扶貧示範基地有23個,推進手工編織、畜牧養殖、中藥材種植、農家樂旅遊等致富產業發展壯大,帶動近2000名貧困婦女實現穩定增收。

在漳縣,全國婦聯不僅在鹽井鎮立橋山村扶持辦起了手工香醋廠和中蜂養殖基地,而且培育出了遍佈全縣的中藥材種植加工、畜牧水產養殖、高原夏菜、農家樂、手工編織、扶貧車間等26個扶貧示範基地,初步形成了龍頭企業帶動、合作社帶資入股等產業扶貧模式,積極探索婦女“居家靈活就業”模式。同時,扶持5675名婦女發展養殖、種植和加工等產業,建起了武陽養雞、大宗漁業養殖、四族羊場、新寺大棚蔬菜、馬泉牛羊養殖等種植、養殖區,極大增強了貧困婦女脫貧致富的信心。

(三)扶貧先扶智 脫貧先從心

全国妇联帮扶漳县、西和县纪实:贫瘠土地正结出丰硕的“果实”

西和縣榮益達扶貧服裝廠裡婦女們工作中(中國婦女報·中國女網記者 田珊檑/攝)

“聽說村裡開了個服裝廠,這兩天在招工培訓,要不去看看?”

“有這好事,真的能掙錢?”

2018年8月,作為全國婦聯扶貧示範基地,西和縣西峪鎮新建的“榮益達扶貧工廠”開始招收員工,西峪鎮的婦女聽說有在家門口掙錢的機會,便三五成群地商討議論,都想報名試一試。

8月2日,村幹部挨家挨戶宣傳發動,3天內有300多名婦女報名,但培訓不到兩天,婦女們幾乎都走了。

“當天又拿不到錢!”“還得培訓、考核,考不過怎麼辦呢?”因為這些原因,不少婦女打了退堂鼓。

“得從思想上引導她們,增強婦女脫貧致富的內生動力!”西和縣西峪鎮婦聯主席姚雲玲說,村裡不少婦女平時都在家帶孩子做家務,習慣了散漫的生活節奏,一下子無法適應定點上下班“職業女性”的生活方式,加上當時正是農忙時節,大家都忙農活兒去了。

為了調動婦女來服裝廠工作的積極性,姚雲玲等婦女幹部再次挨家挨戶去宣傳,詢問每家每戶遇到的困難,在嘮家常中鼓勵婦女在家門口找份工作。

“學會一門技藝,以後總能用得著。”“自己掙錢了,給家人買點禮物,也給自己買幾件漂亮衣服。”“要不先試兩個月看看?”在婦聯幹部的鼓勵勸說下,婦女們又陸續回到服裝廠參加培訓。

看到身邊的姐妹們經過培訓學會了做各式各樣的衣服,每個月還有兩三千元的薪水,越來越多的婦女加入到服裝廠培訓的隊伍中,村裡的老人也都鼓勵自己的女兒、兒媳去試一試。

如今,婦女們工作時認真負責,下班後有說有笑,學會了一門技藝後,大夥兒脫貧致富的信心更強了,就連精神氣都更足了!

全国妇联帮扶漳县、西和县纪实:贫瘠土地正结出丰硕的“果实”

漳縣扶貧車間裡婦女正在工作。(資料圖)

“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全國婦聯大力開展針對婦女的職業技能、農業實用技術等培訓,從思想上、技能上增強婦女脫貧的內生動力。

  • 在全國婦聯的幫扶下,西和縣3年時間內舉辦家政服務、電子商務、手工編織等各類巾幗培訓項目21期,培訓婦女和婦聯幹部3425人(貧困婦女2206);

  • 漳縣通過全國婦聯協調120萬元資金建起了縣婦女兒童培訓中心,先後舉辦各類培訓班230多期,培訓婦女1.66萬人(次),促進婦女提高認識,轉變觀念,增強了脫貧致富的本領。

  • “扶貧先扶智,治窮先治愚。”在全國婦聯的協調下,2018年暑期,漳縣組織18名貧困家庭兒童代表全免費赴北京參加中國婦女兒童博物館“尋夢之旅”研學活動,對孩子們進行愛國主義教育,增長了孩子們的知識,點亮了孩子們的夢想;

  • 11月中旬,中國婦女兒童博物館給漳縣圖書館捐建了“兒童圖書角”,捐建兒童圖書4000餘冊,極大豐富了漳縣少年兒童的課餘讀物;

  • 11月底,中國兒童少年基金會等單位在漳縣鹽川小學舉辦親子共讀家庭教育巡講活動,邀請了家庭教育專家講授家庭教育課,120多位老師、家長代表現場聆聽學習……

一項項幫扶措施,足以看到教育扶貧的重要性。如今,無論是在漳縣,還是在西和縣,當地人民越來越重視對孩子的教育,大家深知“唯有思想文化上的進步,才能徹底擺脫貧困”。

(四)一次漳縣西和行,一世漳縣西和情

漳縣與西和縣,這兩個與北京相距1000多公里的西北小縣城,對全國婦聯的扶貧幹部來說,是心中一輩子的牽掛。扶貧幹部們走遍漳縣、西和縣的山山水水、溝溝壑壑,與當地群眾建立了親人般的感情。

“這一年,我是一名走訪員、調研員、聯絡員、組織員、宣傳員、推銷員……鄉親們有什麼訴求,我就努力去幫扶;全國婦聯有什麼指示,我就全力去落實!”每一位扶貧幹部,都把這樣的信念牢記心中。

因北京和漳縣海拔相差大,剛來時,“水土不服”、經常整晚睡不著覺,成為扶貧幹部們的第一道“關”。

不過,到扶貧基地看一看、到貧困家庭坐一坐、到鄉村學校走一走成為大家把“水土不服”拋在腦後的法寶,差不多每月有一半時間都在下鄉進村,成為大家普遍的工作節奏。

“馬上就辦、真抓實幹”。一次,一位扶貧幹部在下鄉調研中得知:大草灘鎮新聯村鋪裡幼兒園硬件設施不錯,但師資力量薄弱,急需引進先進的教學理念方法,提高學前教育質量。

很快,“優質學前教育資源送下鄉”活動就在當地的村子裡開展起來。送教下鄉活動結束後,孩子們希望“北京的老師”不要走。鋪裡學校馬校長告訴記者,“送來的先進教育理念和方法,已經被本校(園)老師和家長們延續了下來。”

這樣的幫扶例子不勝枚舉……

一批又一批幫扶幹部遠離首都和親人,用心血和汗水譜寫了一曲曲脫貧攻堅的動人樂章。

一個個掛職幹部的名字,已深深印在漳縣和西和縣百姓的心裡。“孃家人”的溫暖增強了當地百姓脫貧致富的決心和信心。

真心付出,深情依舊!全國婦聯一直心繫漳縣、西和縣,可謂舉全會之力、聚全會之智、盡全會之能幫扶漳縣及西和縣。在全國婦聯及其他幫扶單位的共同努力下,原本貧瘠的土地經過悉心的“施肥澆灌”,正在孕育出豐碩的“果實”。

新春佳節即將到來,兩個西北小縣城滿滿都是節日的喜慶和歡愉,當地人互道祝福:“祝新的一年,生活更加受霍!”

歡迎轉發點好看

大家都在看

來源/中國婦女報

作者/中國婦女報·中國女網記者 田珊檑

美編/李凌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