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農村沒電的年代,是一種什麼樣的生活?

每日新況


在農村我很小的時候也經歷過沒電的時期,準確的來說就是有電了但是家裡人都捨不得用電,沒什麼特殊情況電燈基本上是不開的。

那個時候人們的世界裡乾淨的很純粹,日起而作日落而息,儘管生活很苦但是人的內心都是踏實充實的,雖然吃的不怎麼好生活條件又不好但是大家身心都很健康。

記得那時候晚上點上燈爺爺奶奶會跟我們講他們小時候的事,他們最難的歲月裡是怎麼過來的……,爺爺奶奶覺得那個時候有白麵吃能吃飽日子幸福不過如此了。我們也會靜靜的聽著想象著他們的艱難歲月幻想著自己的未來,那時候早上起來空氣裡都充滿了幸福,簡單又美好!

是因為生活條件的原因還是是因為當時太小的原因?依稀記得那時候的感覺全世界都很純淨!




獨家啾妹


我媽小時候,是沒有電的年代。

那個時候世界上肯定有電了,不過,我們生活在偏遠的農村,就不知道電是個啥玩意兒了。

我媽說沒有電的年代裡,娛樂方式其實也很多的。最常見的就是晚上一群夥伴來到個大空場裡,將所有人馬一分為二。各站成一排,手拉手並列著,扯著喉嚨大喊:“砍楊樹,扯楊板,您的人馬任俺選。”對方就會大喊:“選誰哩?”於是被選中的人就像一頭脫韁的野馬直衝過來,如果他衝開了拉著的兩隻手,就會趾高氣揚地帶走任一個人作為戰利品。衝不開這方的陣勢,就老老實實被俘虜加入了對方的陣營。當時沒有想過那口號是啥意思,現在想想還是想不通,幹嘛要喊那樣的口號?


看看現在的晚上,大人小孩都窩在家裡看電視,玩手機。整個農村裡少有孩子在外面瘋跑。更沒有人玩這樣的遊戲了,孩子們把遊戲都忘了。

沒電的年代人們還很好看戲,農村裡也好時不時地演上幾天戲。白天演戲利用日光,晚上演戲使用汽燈,老明亮了!我記得魯迅寫過看戲的時候只聽咿咿呀呀地唱,只看白鬍子的人在打,只聽到橫笛婉轉悠揚的在吹。看戲沒有注意這些,注意力都集中在唱詞上。最早看的一場戲是演的《卷席筒》,可不是海老師來演的啊,看蒼娃在臺上抑揚頓挫地在哭訴,看金哥玉妮兒無依無靠地在悲傷,看他嫂子為蒼娃悲痛欲絕地卷屍體,我禁不住熱淚盈眶啊,太感人了。戲的內容感人,唱戲的人感人,看扮演蒼娃的演員咋會滿臉眼淚嘩嘩的呢?於是鑽到後臺一看,他正往臉上抹油呢,怪不得淚花閃閃的。 後來又看了《卷席筒》的續集,印象最深的是蒼娃嫂子囑託兩個孩子的唱詞:行路奔大道,莫走溝河旁。餓了進村去討要,殘茶剩飯多多少少姐弟相讓,二人一同充飢腸。大街之上有惡狗,提防被咬傷。夜晚破廟躺一躺,小心著寒涼。 我兒年幼小,未經風和霜,怎不叫為娘我牽肚掛腸啊!單純的寫下唱詞,沒有什麼意思。經過了演員的演唱,唱詞才會活起來。這個演員好像叫董秀娟,記不太清了。但她所演繹的對孩子依依不捨的親情卻讓我媽久久不能忘記。


以前也看過電影。現在一般都不看了。以前看電影那叫一個瘋狂啊!那個地方要是演電影了,能吸引到十幾裡外的人去看。銀幕正面坐不下了,背面也坐滿了人。初中時候我媽偷跑出去看過一場電影。下午放學後,我媽和同學商量好要去看電影,晚上準備逃課。她倆一拍即合,第二天老師也說她倆是狼狽為奸。 反正下午放學俺就跑了沒回家吃飯。電影的吸引力大過一頓晚飯啊。去的地方離學校不算遠,有4裡多路吧。等她倆到的時候,電影已經快開始了,演的是《復仇》,外國片子,沒有看出來內容,只記得打呀打的。《復仇》打的很激烈,她倆的肚子也鬧的很厲害,餓的啊。巧的是,當時這個村子裡正訓練民兵,俺村的民兵都在這裡訓練。更巧的是,看電影現場碰到了他們,於是就給她倆一人拿來了一個大白饅頭啊,硬硬的,但很好吃。饅頭下肚,電影散場,得了,回家吧,等第二天老師來修理吧。



你說,沒有電的年代是不是也很熱鬧?


小崔農趣


先說說我們村吧,座標晉西北。



我記得小時候,村裡通了電,但是基本上處於斷電狀態,一停電就好幾天,算是來電2小時,停電3~5天。所以家家戶戶都會常備有蠟燭、煤油燈,那個時候打火機並不多見,點火都用的是平遙火柴廠的火柴。



沒電的生活,村裡面的娛樂活動,基本就是大人打撲克,小孩成群結隊在村裡玩。大人在一天的忙綠之後,都會相約,打打撲克,主要是以升級為主,還會玩玩捉老A;而我們村裡的小孩則是一起跳跳繩,捉迷藏,打打土疙瘩,黃土高原最不缺的就是黃土,沙土質的土塊扔起來感覺很好玩。

然後,在做飯方面,一來是村裡人捨不得用電,而來是幾千年留下來的習慣,用柴火做飯,所以有電沒電都會用柴火做飯,夏天在院子裡搭建簡易的灶臺,墊點柴進去,開始造飯,冬天的生活,家家的窯洞裡都會有土炕,土炕連接的地方都會有用黑灰水泥切成的灶臺,用柴炭燒火做飯,所謂老婆孩子熱炕頭不外如是。



上學的時候,我們每個人都會帶好幾包的蠟燭,晚上上自習的時候,就把蠟燭放在左右上角點燃,所以有事沒事都會玩蠟燭!



其實農村的人,都會無比期待有電,那時候村裡一旦停電,都會去看看是不是變壓器出故障了啥的,都會盼著早點來電,那樣一直看的電視劇不會耽誤太多級,家裡面亮亮堂堂的,也不會有點蠟燭時候的灰暗,最重要的是有點給人一中希望和踏實!

後來村裡電路改造,在村裡搭建新的電信杆和變壓器,修電工人走到哪,村裡人都會跟著,希望快點修好!

到現在呢,不缺電,也不會經常停電,但是反而有點想念那時候點蠟燭上學時的生活!

現在村子裡基本每人了,有些事一去不返了!只剩懷念了!


花未面


沒電時期,我經歷三個階段:!

①49年前我家點白油燈。白油即花生初打出來末經加工的稠白糊糊,往象小黑碗的燈臺裡一倒,然後用棉花拙成細條放在油中,點著棉花條就行了。但停一會還得把棉條往上撥撥,不撥燈就滅了。

②解放後我上學,小學三年級開始上夜自習,自帶燈。那時點的是洋油燈(即煤油燈),小學生一般用墨水瓶,加上燈芯,燈芯用黃細紙卷,點著就行了,一般有油就不會滅,比白油燈強多了。

③55年我上縣中,晚上自習一個班一個汽燈。汽燈仍燒煤油,需要打氣,很亮。學校有個校工專管,各班值日生自習前領,自習後送還。

其實那時農村唱戲,也是兩邊掛兩個汽燈。

1956年,我們這裡有個小水電發電了。初二開始我們開始用電燈。


慢悠悠190700058


我的村子大約1987年才有的電,前一年奶奶去世,奶奶一輩子沒見過電燈。之前晚上都點煤油燈,俗稱燈盞。那時我九歲,上二年級沒出過山村,惟一見過的電燈就是放電影時,電影員安裝和收拾機子時照亮的燈泡,感覺很亮。那時電影靠發電機發電,(我們都叫磨電機),全鄉有兩臺機子,每村輪流演,不收錢,只管放影員飯,大家都搶著去鄰村用架子車拉機子,附近幾個村子放電影,大家都會去,往往一部影片能看好幾遍。那時,村子裡外出打工的少,青壯年基本都在家務農,莊莊放電影都比較熱鬧,大點的小夥子撩騷大姑娘,小媳婦,有的成功摸到人家奶了,得意的四處宣講,有的在麥草垛扔菸頭被莊裡人抓住要打的,村村之間看誰不順眼要開戰的。記得有次在鄰村,我村的小夥把個姑娘約到麥場草垛背後去了,這個姑娘是該村已訂婚的另外村的,該村人發現後要捶我們村的人,我們村年齡大的得到風聲,先把我們年齡小的讓趕快回家,第二天得知,有兩個被人家用手電筒打得滿眼黑青。


手機用戶6446442379


說起農村沒電的年代,就想起了童年時期的故事,那時自已年令小,對什麼事情都感到好奇,有些事情總還想明白,到底是為什麼呢?

那時的農村,還沒有通電,家家戶戶晚上照明,都是使用煤油,那可是採取供應才能購買,有時晚上還要節約。小夥伴們一到晚上,家中黑暗,於是成群集夥,在大街上玩捉迷藏,或在模仿打仗,當然還有好多項目。

有一年冬天的上午,爸爸帶我去他教書的學校,那是一個小鎮,離我的家鄉六七華里,曾經還是個縣城,後來因種種原因,縣城就變成小鎮,但遺留了一個聞名省內外的名牌學校,那就是舊日的範亭中學,父親就是其校中的教師之一。那時雖然已成小鎮,但比起我們農村來,還是有些先進,就拿通電這件事情,就比我們村早了一二年。我在父親住的宿舍,無意中拉了一下掛在牆邊的線,整個屋子一下變得通明,那種光亮,照耀在我心窩,至今還能夠體會到當時的感受。我真的好奇,怎麼拉了一根線,競然會有如此效果?我反反覆覆拉了多遍,電燈也就隨著一明一暗。整個一天,我的心情沉浸在無比激動的歡樂之中,我真怕父親送我回村,因為我真想快一點天黑,我要體驗一下黑暗中的光明。終於稱心,父親沒有將我送回村,並且在晚上和我講了很多有關電的知識,其實那時的父親也是半懂半蒙。直至我長大成人,才知道那時父親早已看懂了我的心,才留下我隨了心願,可敬的父母對兒女的情。

第二天回到村裡,我的心情仍在無比地激動,我東家出,西家進,我要把我見到的新鮮事告訴所有的好夥伴,讓他們知道世上還有這事情,並且是我最早發現,多多少少有點炫耀的成份。就在這個消息傳出的晚上,小夥伴們很多找我,說我是胡諞,世上哪有這樣事情,當時我急得也沒辦法,只好說不信我帶你們去看。幾個小夥伴一商量,就和我一同步行去了小鎮,好在看門房大爺認識我,將我們放進學校,找到父親後,父親又讓小夥伴們輪流拉了拉線,各位評論觀看了很長時間,父親怕再晚了各位家長操心,在勸說中將我們送出城,我們一路議論一路快行,要知道當時的我,有多麼的驕傲,彷彿電是我送的。

隨著社會的進步,隨著科學的發展,電的好處和用處已被普通人接受,誰也能體會,一旦停了電是何種的感受。電給人們的生活帶來多少方便,電是人民幸福生活的朋友。





李增喜3


在農村沒電的年代,人們比現在生活的更幸福更快樂。

小時候到過縣城只是見過燈泡照明,感覺有點太剌眼,那時候也沒有電器,電就是用來照明的。那時候農村晚上照明主要點柴油燈,用帶蓋的玻璃瓶或鐵盒孑,蓋上用剪孑鑽個眼,用棉線合的燈引子穿在蓋子上就是柴油燈。晚上要是有客人吃飯和舂節就用點煤油的照子燈。晚上要是出口有事還有手提的馬燈。






在那沒電的歲月,一到晚上是村子裡最熱鬧的時候,晚飯過後小夥伴們都出來了,在稻場上捉迷藏摔跤玩各種遊戲。夏天的晚上小朋友們都捉瑩火蟲裝在透露玻璃瓶當電燈照明。大人晚上還要做家務,母親在煤油燈下忙做針線活,補衣服做鞋子。父親在忙編筐扎簍。沒事的時候一家人坐在院子裡鬧家常,聽父親講故事,和母親一起數星星。









沒電的農村年代,過年磨豆腐不向現在有打漿機,要用毛驢拉磨做豆腐。用石碾子碾糯米麵做湯圓,用石碾孑碾粘米粉做蒸肉粉。大年三十除夕夜家家都燒一盆硬柴火,既取曖烤火又照明還燒開水,來客了圍在一起烤火。沒電的年代人們的日子過的非常快樂開心!


李彬v3nd


我記憶中沒電的年代,是點煤油燈的年代。那時,我家只有一盞黑乎乎、光禿禿的燈座,我很羨慕別人家有玻璃罩,儘管是被燻的烏黑。燈放在母親陪嫁的一個油漆已經斑駁的紅木箱上面。記憶中的夜晚,父親在燈前逗著弟弟,和母親有一搭沒一搭的說著話,我挨著他趴在箱子上畫畫,而母親則坐在床邊為我們納鞋底,有風從門縫裡吹進來,燈火被吹的亂晃,母親的身影就一會兒在牆上,一會兒拉長到頭頂,還有納鞋底吱吱的拉線聲,當時農村最普通的一個畫面,成了我兒時最溫暖的記憶。


半稱心961


我的童年就是一個無電的年代!

沒有電,農村的夜晚漆黑一片,只能用煤油燈照明,那時煤油叫洋油,可見物資是何等匱乏,那也是刀耕火種的年代。

鄉村的冬夜格外漫長。天一黑,為省油,加上沒有取暖設施,老少都早早上床歇息。

小學五年級時候,為了考上重點初中,晚上上自習,每人帶一盞煤油燈,挑燈夜戰,煙熏火燎,諾大的教室不長時間就充滿有些刺鼻的煤煙,回到家,大家的鼻子都是黑色的。

磨難永遠是成功的試金石!

煤油燈時代雖艱辛,但也有快樂,留存在兒時的記憶裡!


泰來三哥


沒有電的年代,當然也就沒有現在如此多種多樣的電器。

那時的農民家裡,能有的電器也就是“電棒”(手電筒在我們當地的叫法),好一些的家庭,還有一個“戲匣子”,就是收音機。

收音機在那時的農村可是一個”大件”電器了。我至今仍然記得從“戲匣子”裡,傳出那鏗鏘有力的男中音:”現在是北京時間晚上十八點三十分,中國中央廣播電臺,全國各地人民廣播電臺,新聞聯播開始了”。現在想起來,還是那麼美好!

沒有電,也就不會有電燈,照明都是用蠟燭。(也有用煤油燈)我還記得家裡的蠟燭臺,是用鐵絲做的,下面像三條腿,上面的像三個手指。放在桌子上或是炕上非常穩。

一開始沒有這種蠟燭臺之前,要想把蠟燭立住,都是先點著蠟燭,燃燒一會,再往桌子上面滴幾滴蠟液,趁著蠟液沒有凝固,迅速把蠟燭粘在桌子上。

沒有電自然也就沒自來水。

那時,村子中心有一口井,上面架著一個轆轤,一年四季老鄉們都是在這裡打水吃,那時候家家戶戶都有水桶、扁擔。

春夏秋三季還好一些。到了冬天,井沿四周,由於打水時,不小心灑落的水,日積月累會結成厚厚的一層冰,打水的人們總是小心翼翼,生怕不小心滑倒。有好心的老鄉,會用爐灰灑在冰面上,打水就不那麼滑了。

後來,不知是哪家在自家院裡打了壓水井,又方便又省時省力,也有不少的人家學著打一個。但是,打井時需要找準水線,並不是打下去就能出水的。所以,村中的那口井依然用了很多年,直到通上自來水。



沒有電,那石磨就必不可少。

我還記得小時候鄰居家有一套很大的石磨。趕上忙的時候,都是要排號的。

家裡用磨面了,娘就牽著家裡的驢,叫上姐或者哥,到磨坊裡,套上驢,再給驢眼蒙上,不知道是怕驢偷懶、偷吃,還是怕驢圍著磨轉圈走暈了。

驢在前拉磨,人在後不斷地往磨眼裡推送玉米粒。磨碎玉米粒不斷地從磨之間淌出,磨完一遍不行,還得把剛剛磨下來,再磨上一兩遍,那樣玉米麵才能更細緻、更好吃。磨完面還不能算完,還得把磨完的面,再用細羅篩一遍,把面和糠分開,整個過程才算完。

走之前,把磨坊打掃乾淨,磨上一般也會放上一兩碗糠皮,以感謝磨坊主人。多少隨意,沒個定數。

少年不識愁滋味

勞累了一天的大人們,老早休息了。這時就成了孩子們撒野時刻。

夏天,一到傍黑天,我們一片的半大小子們,約好出來,一起玩”拔撅子“的遊戲。(沒有電當然也沒有電視可看了,有電視機那得到多年後的事情了)。

“拔撅子”玩法就是先畫一個圓圈 找一根棍(橛子),大傢伙手心手面分出勝敗,最後失敗的傢伙負責守“撅子”。玩的時候,站在圓圈處,把“撅子”使勁往遠處扔,撿“撅子“的人,飛快地去撿,其他人像家雀兒一樣哄地一聲散開,急忙忙找地方藏起來。撿“撅子”的人,把“撅子“放在圓圈裡,守著”撅子”找人。被找到的第一個人,就是下次守”撅子”的入。如果,趁著守護者不注意,躲藏者衝出來把圓圈裡的就”撅子”搶到手,那先前守“撅子”的,還得繼續守。

守護者也必須把藏起來的人,全都找到才行,有時候,躲起來的人,玩困了,躲在藏著的地方睡著了。讓守“撅子”的怎麼也找不到,大家就一鬨而散,回家睡大覺去了。當然,藏起來睡著的傢伙,少不了被半夜起來的大人找到揍一頓。

冬天的夜裡,地面上的積雪反射著月光,比夏天還要明亮。冬夜裡有零下二十多度,就玩擠“拉拉油”(應該和(拉拉尿)的“拉拉”是一個意思)。一群人分成兩夥,後背靠牆上,互相向中間使勁擠,總是有沒佔好的人給擠出來,直到最後,另外一夥的撐不住擠出去為止。即使在寒冷的冬夜裡,每個人依然玩的滿頭大汗,熱火朝天。

沒有電的日子,有沒有覺得有什麼不好的,也許是年少無知吧!正如有一首歌唱的:

小小少年

很少煩惱

眼望四周陽光照

小小少年很少煩惱

但願永遠這樣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