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有的員工幹一點活就要發到公司的工作群裡面?

LiDingXian


我在職場工作十餘年,如果單純討論,像這種情況的員工,肯定是個不幹真事善於做表面現象的員工。這種情況也是比較常見。

像這種員工有兩種類型:

一、單獨純表現。也就屬於胸有大志,苦無行動。以前,我跑業務的時候,有個同事片區經理A就是這樣。A家是本地的,公司老員工,他有事沒事就回家歇著,真正在市場調查的時候就那麼幾天,但是,我們基本上天天都能看到他在市場上幹活的圖片,基本上一天一張,時間長了,通過別的同事瞭解,很多都是以前照好的照片,保存到手機上,沒事往群裡發一張,證明自己幹活了。當然,月底業績數據反映,他一直倒數。到後來,公司領導也明白了,就直接把他撤下來了。

通過我個人研究,這種人性不能深交,小心眼,嫉妒心強,他看不得任何人比他強,更看不得你在公司出風頭,特別會給同事“穿小鞋”,所以,工作當中一定要小心這種人。

二、幹事有激情的人 這種人年輕有活力,有衝勁,不只是往群裡發照片,公司所有的事情,他都會衝在前邊,因為他只是個普通員工,一沒背景二沒資歷,要想出頭,就只能更快的讓領導發現你,賞識你。

這種人都是樂觀派,你和他在一塊,永遠都感覺有激情,有活力,沒有任何過不去的坎,這種人可以多多接觸,成為朋友,互相共勉。

其實,說句現實的話:你是個什麼樣的人,你的工作能力怎麼樣。我相信,你的領導會知道的,甭管你做哪些小動作。同樣,他們也是從你這個級別爬上去的,接觸的人形形色色,什麼樣的人沒有見過。

一句俗語,結束今天的討論:人在做,天在看,越努力,越幸運,其他的交給上天。





二雷說職場


現在,好多單位建立了微信工作群,建群的目的很清楚,就是用於工作、推進工作、激勵工作。

比如我們單位工作群有明確要求,要把工作的情況,以照片配文字的形式發到群裡,現在已經成為一種常態,大家相互都知道在幹什麼、在哪裡、取得的成果等。對於一些好的做法,大家會相互點贊以及發一些祝賀類言語,通過這樣的互動,大家相互鼓勵、相互交心,氣氛很是融洽和諧。

當然,也許有人會認為是個人表現,其實如果一個單位風清氣正了後,大家心裡不會有異樣的想法,對於領導來說,通過工作群,可以隨時掌握每個人的動態。從管裡角度來講,知道部屬在想什麼、做什麼、需要什麼,可以精準靠上思想政治工作,更加推進領導和部屬之間的情感和交流,增強團隊凝聚力和向心力,創造一個如家的團隊,讓每一個員工都真正成為主人翁,這樣的隊伍,是最具創造力,最能打硬仗,最能勝任各種任務。

建立了工作群,就要創造一個溫馨的“家庭”,要不斷的互動,發揮群對情感、工作、交流等平臺作用,大家都不在群裡發工作類信息情況,這樣工作群就失去了現實意義,工作群如同虛設。


不一樣的法


一是員工幹一點活就要發到公司的工作群裡面,不談論員工為什麼這麼做的想法是什麼?員工在工作時間為什麼有手機?員工有手機就有可能在工作時間看、玩一些和工作無關的東西,勢必會影響工作質量和工作效率,最可怕的是給安全留下隱患,誰的責任?是領導責任。

二是員工的直接領導者的管理水平有待於提高。

如果,領導要求員工用手機彙報當天的工作,從這一點看出,領導的官架子大,不下現場落實,拍腦袋聽彙報,處理事情脫離實踐,早點換掉這類領導。

如果,領導對手機有管理要求,但是員工還是幹一點活發到群裡面,這說明了,員工對他的直接領導的管理方法有一定看法,可能領導的分工不明,辦事不公,自以為是,官僚主義, 可能缺乏以身作則,實事求是,密切聯繫群眾,這類的領導帶不出好的隊伍。

以上回答是個人觀點,有不對不妥之處敬請諒解!謝謝!


AOD導師


這種現象很有意思和企業的管理方式和員工個人的思想態度有關:

說說工作中遇到的幾件事:有一審記公司來公司調研,他公司要求到客戶單位必須拍照發到公司群裡,而且要有文字能證明,最好還要和你拜訪的客戶一起拍照。還有一些公司的員工可能經常需要外出,也要拍照留下痕跡,證明你去



了,證明工作做了,這樣領導能清晰掌握每個員工的工作動態。

其實從企業管理的角度來說:也是完善工作流程的一種方式,員工什麼樣式的都有,自律性不強的,可能走出一天事不一定辦了,人也不回了。但從員工心裡來說可能會極度不舒服,工作還得總有人監督。

還有一些公司:公司要求員工上班時間不能玩手機、不能玩遊戲、不能隨意上外網、工作群不許發無用的東西,僅限於工作內容相關。避免員工上班時間做和工作無關的事,影響工作質量和工作效率。

員工個人喜歡將工作內容發到工作群。如果工作群不是公司規定彙報工作內容的工作群,這樣的員工可能是這樣的心裡;讓領導同事瞭解自己,獲得關注,是正常的情感訴求,以證明自己對公司的價值和貢獻,也是自卑的一種表現。


陳秋豔生涯規劃師


這種現象很普遍,也很無奈。存在即合理,要正確分析。

一、現行的職場責任制度過多的倚重於“留痕”,只有痕跡可驗才是真的做的是某些管理者的直觀看法。有這樣一笑談但卻能夠解釋這種狀況:“領導者大概率不會記得誰給他拍馬屁了,但大概率會記得誰沒有拍他的馬屁)。在唯上管理體制下,處處留痕是給領導看的,如果正常的管理體制沒有對其進行制止,那麼就會很快普及。

二、個人訴求的正確表達渠道。從某種意義上說,員工發送工作動態是出於個人訴求的考慮。一個職場中人,為了爭取上級或者說上上級的好印象,發送工作動態是比較可取的途徑,至少先混個臉熟。一般情況下,員工個人也會將自己認為處理的比較好的事件以動態的方式發送到工作群裡,內容代表著他的個人職場形象。

三、如果一個公司的工作群全是這種無益信息,那麼就要反思公司的績效考核機制是不是有不盡合理的地方。一個好的績效考核體系應當重實績、重激勵而不能過多的依賴於表面文章。當然,在具體的工作動態中管理者如果細心體味的話,應該會發現很多東西。評價這件事情的主要標準應該是是否促進了公司經營效率的提升,如果是,則堅持;如果否,則反對。


司法一棵松


外行管理者就喜歡玩兒這些花架子!坐在辦公室查看監控再看看微信群他們覺得就可以把員工給控制住了!下屬不參與不發群那就是不想在單位混了,除非有特牛的靠山或過人的技能,下面頭頭知道自己幾斤幾兩還得反過來迎合將就!所謂的績效、痕跡管理全是外行人對付外行人的鬼把戲!即外行看熱鬧內行看門道!這些所謂的管理者超強的本領就是查崗查人數!到底你怎麼幹、幹得對不對、對到什麼程度,他們是搞不清的!等到出事了自己人能捂的就捂,不是自己人正好乾掉他!事情捅大了觸犯刑法了那就裝可憐,說自己是外行什麼都不知道,他們師傅幹活兒怎麼能不依法按規章辦事?平時對他們教育得夠多夠嚴的了,你們看都有記錄有痕跡!哎!其實就是:那問題隱患早就存在,管理者不懂瞎折騰,被管理者必須附和讓頭頭們高興,不把心思放在鑽研業務上罷了!


w7327981926k


從職場心理角度來講,這是一種缺乏安全感的表現。通過自我展示,來表明自己是有價值的,有業績的,並不比任何人差。這是一種不成熟的表現。

另外,這和性格也有關係。有的人愛爭強好勝從不性格強勢,成功願望強。所以希望不斷的自我展示,以示自己出類拔粗,富有競爭力。

總的來說,這種表現會讓其他成員感到不適。因為過於表現自己就是壓制他人,無視隊友。不是你愛表現,就一定做的更好。大部分人只是埋頭苦幹,不張揚而已。

還有很多時候,完成一項工作,需要相互配合支持。你再優秀,得不到團隊支持也是難以成事。所以,要學會團隊協作相處,懂感謝感恩。

職場不是短跑,不是畢其功於一役。職場是長跑,考驗更多的是堅持和耐力,看誰笑到最後,才是贏家。


槳子涯


把工作結構發佈到公司的工作群裡,這是一種彙報行為,在工作過程中也是非常有必要的。不過根據題主提到的情形,這裡可能存在兩種情況:

一、主動彙報

在工作過程中很關鍵的一件事就是溝通,發生了“好事”,要讓大家知道,一是可以為整個團隊起到激勵作用,二是能將新獲得的“資源”為集體所用,讓資源的價值更大發揮。

發生了“壞事”也要讓大家知道,避免後續損失的繼續出現,也將集體的力量集合起來,用以解決問題。

所以說遇事主動彙報是一個很好的工作習慣,特別是職場新人,如果遇到問題了能及時的請教一下“老司機”會大大降低犯錯的幾率。

二、渴望表現

當然了,在工作的過程中我們也不能排除有些同事特別喜歡錶現。通過不斷的在領導面前表現來強調自己在工作上的付出。

在之前比較火爆的《釋放自我》中所披露的那樣,職場中很多時候確實如此。

在職場中生存,並非是只要埋頭苦幹即可,適當的展示自己也是有必要的。但是我們也不能本末倒置,只顧著在領導面前表現而忘記工作的根本。

小福利:
職場技能、工具,超過446GB的高價值資源(持續更新)!
獲取方式:(1)關注 + 轉發;(2)點擊頭像、發私信:福利大禮包 。

凱夕說


很多人都是從初入職場的默默做事到做點事情就讓領導看到的,因為吃過虧。領導只看結果不看過程是沒錯,但是領導不知道為了這個結果你付出了多少,還以為來的很容易,如果你做的好,結果令老闆滿意了,得到讚賞,但總有不合老闆心意的時候,沒看到滿意的結果老闆會以為你沒認真做事,花錢請你來幹嘛,對你的印象自然不好了,更別提升職加薪。你在做事時,適時讓領導知道你做事的過程,不至於讓領導覺得你沒做事,做的不好或者因為其他外在原因沒做好,但是總是有認真做的,不會歸咎於你的不用心。


cxrsyeyl


這種員工屬於表現型員工,自己平時可能沒做多少事,但是做一點事就要讓所有人知道,讓人家覺得他很忙,很負責!其實自身沒有多大能力,做事敷衍,但是覺得是個馬屁高手,在交往中,屬於善交際的。也有另外一種屬於高情商的,不僅做的好,還要讓別人知道自己做的好,因為現在很多公司領導是一個只看結果不看經過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