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老保險並軌後,工齡和我們領取養老金有哪些關係嗎?

我的社保客服


養老保險並軌後,工齡和我們領取養老金有哪些關係嗎?

既然提到養老保險並軌的話題,那麼題主應該是機關事業單位工作人員。

那麼,機關事業單位人員的工齡與養老金有什麼關係呢?

自機關事業單位養老保險制度改革後,單純的工齡與養老金沒有任何關係。但是,由於在2014年9月份前(不含試點地區)機關事業單位工作人員沒有繳納過社會保險,為承認機關事業單位工作人員的的歷史貢獻,與原來進行企業養老保險制度改革時一樣,從政策層面把此期間的工作年限轉化為視同繳費年限。

也就是說,雖然在這個期間沒繳社會保險,但相當於你繳社會保險了,由財政負責承擔了末繳費期間的社會保險費用。


改革後,機關事業單位人員的養老金核算方式與企業退休人員相同,養老金由三部分構成:即基礎養老金、個人賬戶養老金及過渡性養老金(中人專享)。在這三部分中,基礎養老金與過渡性養老金的多少都直接與視同繳費年限相關。

舉個例子說,如兩個人都是黑龍江的機關事業單位技術崗位工作人員。張三在2014年10月前有工齡15年,也就是有15年的視同繳費年限,累計工齡40年;李四是2014年10月參加工作,也就是沒有視同繳費年限,累計工齡25年。兩人繳費時基數完全相同,都與每年的社會平均工資相同,並同時於2039年1月退休,那麼我們來看一下兩者養老金的差異。

我們假定2038年黑龍江省的社會平均工資為10000元,再假定視同繳費期間的崗位指數與薪級指數合計為1,那麼,兩者的養老金差額為:

張三:

基礎養老金=10000(1+1)/2*40*1%=4000元;

過渡性養老金=10000*1*15*1.2%=1800元;

個人賬戶養老金與李四相同,就不計算了;

李四:

基礎養老金=10000(1+1)/2*25*1%=2500元;

過渡性養老金,由於李四是2014年10月參加工作的新人,沒有過渡性養老金。

您看到上面兩人的差異了麼?這個差異就是工齡(視同繳費年限)與我們領取養老金的差異。


老王觀職場


基本養老金=基礎養老金+個人賬戶養老金

基礎養老金

基礎養老金=(參保人員退休時本省上年度在崗職工月平均工資+本人指數化月平均繳費工資)÷2×繳費年限×1%;

並軌之前的工齡是可以視同繳費年限的,並軌之後只要有繳納社保,工齡就等於繳費年限,因此工齡越長基礎養老金也就越高。

個人賬戶養老金

個人賬戶養老金=退休時本人基本養老保險個人賬戶累計儲存額÷計發月數

工作的時間越久,個人賬戶累計儲存額也就越多,同時計發月數也就越少,一增一減下個人賬戶養老金自然更高。

過渡性養老金

同時,對於2014年10月1日前參加工作,2014年10月1日後退休的的機關事業單位人員,養老金每月還有一筆過渡性養老金。

過渡性養老金=參保人員退休時本省上年度在崗職工月平均工資×本人視同繳費指數×本人視同繳費年限×過渡係數

這筆錢同樣也是和繳費年限有關係的,自然也是工齡越長過渡性養老金也就越高。

所以,工齡和基本養老金的各個分項都是成正比關係的,也就是說,相同情況下工齡越長養老金肯定越高。

我是職場問答達人流雷電,關注我,分享機關單位和國企的各種知識!

如果有不同意見,歡迎下方評論留言!

流雷電


所謂養老保險並軌,就是指2014年10月份,為了企業和機關事業單位退休人員緩解養老金相差懸殊問題和減小養老金支付壓力,而實行的機關事業單位養老保險制度改革。

養老保險制度並軌後,為了使機關事業單位的廣大“中人"退休後的養老金不減少、不吃虧,設置了從2014年10月到2024年9月的10年過渡期,在過渡期內,機關事業單位退休人員釆用新老兩種辦法計發養老金。而企業單位退休人員釆用的是新辦法計發養老金。

所以,雖然養老保險制度在制度層面是巳經成功並軌,但在實際運行中,企業與機關事業單位退休人員計算養老金的方法仍然有很大的區別。

如果是企業退休人員的話,工齡直接影響著每個人領取養老金。因為企業退休人員的基本養老金都由基礎養老金、個人賬戶養老金和過渡性養老金組成,通過養老金的計算公式可以瞭解到,影響養老金高低的因素有6個,但其中的繳費年限和繳費工資是影響養老金高低的關鍵。在一般情況下,職工的工齡其實就是他的繳費年限,工齡就是視同繳費年限,視同繳費年限與實際繳費年限相加組成本人的繳費年限。繳費年限越長,個人賬戶養老金的累計儲存額就越多;工齡越長,工資額就越高,工資額就是每個職工的繳費工資。繳費工資越高,退休時計算的養老金就越高。由此可見,養老金並軌後,工齡的長短決定著繳費年限的長短,繳費年限的長短,直接影響著養老金的多少。

工齡對機關事業單位退休人員來說,也是有很大的影響,那就是,除了工作年限越長,視同繳費年限越長外,由於在過渡期內養老金的老辦法計算仍然按照2014年9月以前的工資標準來計發養老金,這種老辦法就是工作年限滿一定年限後按不同比例計發基本退休費: 即工齡達到30年按80%比例計發基本退休費; 而35年以上就是按90%的比例發放。

由此可見,工齡無論是對於機關事業單位退休人員,還是企業退休人員來說,都非常的關鍵。


葉公來幫忙


養老保險並軌後,工齡和我們領取養老金有哪些關係嗎?

\n

{!-- PGC_VIDEO:{"status": 0, "thumb_height": 360, "thumb_url": "472900011f26b085906d\

社保分析師


我們常說的養老保險並軌,一般是指企業養老金計算和事業單位養老金計算一種方法。

當然我們期盼,企業退休待遇和事業退休待遇一個水平,不過可能需要很多年。

2014年,我們國家實行機關事業單位養老保險制度改革後,國家推出了機關事業單位退休待遇計算新辦法。

新辦法的計算模式跟企業的幾乎完全一致。不同的地方在於過渡性養老金的起始時間。

事業單位的過渡性養老金計算時間是2014年10月之前,企業單位的過渡性養老金計算時間一般是1996年之前。

不過隨著時間的推移,過渡性養老金的時間會越來越短,未來幾十年後,過渡性養老金就會退出歷史的舞臺。

我們的工齡跟我們的養老金會有什麼樣的關係呢?

首先看基礎養老金,基礎養老金是跟我們工齡和平均繳費指數成正比的。一般來說,工齡越長,基礎養老金越高。如果我們的平均繳費指數都是一的話,每一年的工齡就可以領取1%的退休上年度社會平均工資。

如果我們考慮到,我們交費基數的活動範圍,我們每一年工齡根據繳費基數不同,可以領取0.8%到2%的退休上年度社會平均工資。

第二,我們看個人賬戶養老金。個人賬戶養老金實際上是與個人賬戶餘額掛鉤餘額和退休年齡確定的計劃月數掛鉤的。

退休年齡越大,計發越數越少,個人賬戶養老金越高。

當然,我們的工齡越長,實際上我們劃入的個人賬戶養老金就會越多,如果繳費指數不變,工齡也是跟個人賬戶養老金成正比的,不過個人賬戶養老金還會受到個人賬戶記賬利率的影響。

第三,過渡性養老金。過渡性養老金僅僅收到,我們沒有建立個人賬戶之前的工齡的影響。也就是說我們工作時間越早,這種工齡越長,退休待遇就越高。

另外,我們的工齡還跟我們以後歷年增長養老金有關係。一般來說,我們增長養老金,有一部分叫掛鉤調整,掛鉤調整,又分為按工齡掛鉤和按比例掛鉤。按工齡掛鉤,就是工齡越長漲的錢數越多。按比例掛鉤,就是以前的養老金越高,增長的就越多。



所以,我們的工齡長短,關於我們的養老金還是非常重要的。只要我們想領取較高的養老金,長時間交費就是最合算的方式。


暖心人社


樓主你好,我們國家的養老保險實際上並沒有完成並軌。目前依然還是三軌運行的一個狀態。職工養老保險,居民養老保險,還有一個事業單位養老保險。所以還是這三種養老保險獨立運行。

那麼不論是種養老保險。都與自己的繳費年限有很大的關係。這裡的繳費年限可以咱們認作是工齡!

所以你的繳費年限越長。那麼你最終領取到的養老金也就越多。所以和你的繳費年限是有很大的關係。


社保小達人


養老並軌,就是事業單位的,要實行社保制度,單位和職工,要交社保。養老並軌,並不是說,企業,事業單位的退休金,或養老金,都是一樣,沒有差別,僅能說,國家不再包發事業單位的工資了。養老保險,主要是基本生活費,這才是退休金,或養老金的實質。要計算退休金,或養老金。對企業,事業單位的人來說,工齡也很重要。這是退休金,或養老金中,有多少工齡補償。加上繳費年限,和繳費金額,組成實得退休金,或養老金。


清碧閒人


養老保險並軌後,工齡和養老金一分錢關係都沒有。既便您50年工齡可您從沒上過養老保險,到退休年齡您一分錢養老金都沒有。(這只是對以後的新人而言)。

以後就看你的養老保險的交費年限,和養老保險的交費金額。你平時養老保險的交費年限越長,交費越高。到你退休時領的養老金就會越多,反之就越少。


世通27


等等等鵝年並鬼了就公平!平等啦!等吧!差不多要百年吧!別急!慢慢來!一切都會有的!


快樂的人3678


我們六十年代參加工作拼死,拼活為國家的建設作出了應有的貢獻。退休後拿著徽章搏的退休金。公在那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