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農村老人養老問題,你怎麼看?

行走中的竹本


農村養老問題確實是一個大問題,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應了農村這些年的變遷,從兒子養老,到自己養自己,再到無人養老!確實是一件比較沉重的問題,在農村,老人的養老問題,基本上還是靠子女,而更多的人,子女卻不在身邊!



打工潮流把農村老人空巢了

外出打工如今是農村的一大問題,不打工沒錢,去打工家裡就沒人,而老人的問題就擱置了,不管是什麼年紀,從20歲到50歲都有人在外面打工,自然很多時候我們也知道,家裡的老人,也在慢慢的變老,而打工自然沒有解決根本的問題,何時是終點,什麼時候啟程回家,又是一個未知數,所以對於打工的人來說,我們也難去發現,一個巨大的問題,該如何解決。



養老不能再靠子女,得靠自己

在很多人的思想裡面,養兒防老,如今的農村,卻感覺還是防不了,沒有其他辦法,那就讓大家開始覺得,可以依靠養老金,當然從金錢的角度來說,養兒就是為了給父母一點生活費,沒有其他辦法,我們就只能用錢來彌補,但是年老的老人,拿著多少錢又有什麼用?沒有子女陪伴照顧。又談什麼養老?



這一問題想要解決,還是需要一個關鍵問題,農村人迴歸,回到家鄉,回到父母身旁,或者父母跟隨他們去到城市,去城市養老。


農村那些事


如今農村老人養老問題,你怎麼看?

近年來,隨著社會的發展,加之農村青壯勞力外出務工人員越來越多,空巢老人及農村養老問題已經成為不爭的社會現實問題,根據我多年來的農村工作經驗,我認為農村老人養老問題應該從以下幾個方面去考慮。


一是家庭養老。這是當前農村最傳統、最主要的養老方式,也就是所謂的“養兒防老”模式,但是這種模式有利也有弊。拿我們村裡的老人來說,首先如果兒孫們有孝心,老人兒孫繞膝頤養天年,一家人倒也其樂融融。

但是,部分家庭有幾個兒子的,如果兒子們生活不好過,對老人就漠不關心,你推我家,我推你家,要麼,就是幾個兒子輪著養,這個月上你家,下個月另一個兒子家,先不說贍養質量,這樣搬來搬去讓年邁的父母很沒有歸宿感。


另一種方式是把父母分開養,一個兒子養父親,一個兒子養母親,父母在一起生活了一輩子,到老了反而被迫分開,相互之間陌生了不說,還有了你家我家的說法,讓父母很是心酸但也無可奈何。

另一種情況是兒女們都外出打工了,家裡只剩下留守兒童和留守老人,老人不但不能很好地養老,反而既要承擔田地勞作之苦,還要撫育孫輩,很是辛苦,更談不上老有所養和老有所樂的。


二是養老院供養。就我們本地而言,好多在養老院集中的都是無兒無女的孤寡老人,要麼就是村裡的“五保戶”,少部分是行動不便或是長期臥床的老人。這種養老方式因為要繳納一定的費用,所以也是一種有償服務,有專門的人員來照顧老人的飲食起居,但是,由於傳統的思想觀念,農村老人一般不願意選擇這樣的養老方式。


三是購買保險或者跟隨兒女到城裡養老。農村老人目前普遍的養老保險以新農合和新農保居多,其實如果家庭經濟條件允許可以適當買點商業保險和醫療保險,以解決老人的後顧之憂。有些兒女在城市裡工作的會把老人接到城裡和自己生活,但是因為老人長期在農村生活習慣了,感覺沒有人聊天、嘮嗑,生活和衛生習慣不同反而在城裡在不住,這也讓兒女們很是為難。


四是以村組為單位進行留守老人集中供養。這種方式是近幾年來在我們地方試推行的一種養老模式,我個人認為比較好。其方式是村裡70歲以上的老人每人每月只需繳納200元生活費,(如果家庭的確困難的可以申請低保補助)就可以就近就地進入村組養老院進行集中供養,讓老人們聚在一起聊天、下棋、活動等,逐步讓農村老人從農業生產中解放出來,享受幸福的晚年生活。

農村老人養老問題關乎每一個家庭,也關乎社會的文明和進步,這就要求我們每一個做兒女的要切實擔起責任,用我們的愛心和孝心善待父母,讓每一個老人都安享晚年,你說對嗎?(圖文原創)


花腰妹


農民老人養老的問題,這個問題我認為是一個熱門問題,也是當前農村老人關心的問題,現在的老人我認為應該把1960年之前出生的,和1960年以後出生的,1970年到1980年出生的,分三個節段,來區別對待,我認為五十年代出生的老人,根據當年的社會現實情況,國家應該全額給養老金,以後的視情況而定,原因是農民公糧交到2006年,當年農民必須交農業稅,還有一個什麼“三提五統”,當年的小學和每個公社的社中,還有一大部分民辦教師,除去國家給補貼幾塊錢以外,這些人在村裡記滿分,也就是說他們的工資也是農民負擔。當然我們還是希望有關部門和有關專家,對這些問題認真研究,給農村老人們一個滿意的答覆,叫這些老人度過一個幸福的晚年……


孫長老10


農民要有養老,必須建立一個自己也參與其中的養老機制。9億人不可能全指望另外那4億多人養老。另外那4億多里還有9千多萬自己就是老人,這個就是最最根本的問題。國家是不生產錢的,國家所有的收入來源主要依靠納稅人。光說應該不應該有什麼用?另外的那3億多人還肩負著給自己交社保養老的擔子呢。所以,農老人必須建立一個全國統一的,全體農民自己參與的資金池子,國家在力所能及的範圍內給予支持和補充,並且年年提高,只有這樣才能實現,其他的不必空談。我們中國還遠遠沒有達到福利型社會的程度。無論什麼成績成就,被14億人口一除就什麼也不是了。我們處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並將處在這個階段很長時間,大家一定要有一個正確的認識和概念,才不會犯糊塗,說出讓國家為難甚至傷心的話來。


琪琪瑞可


每個地區的經濟情況都不會一樣,每個人的生活狀況也會有所不同,解決自己的養老問題,是我們每個人自己應該首先考慮的問題,現在城市裡大多數的市民和一些農民都是在打工維持生活,這些人需要個人考慮選擇哪種方式養老,或是選擇交保養老,或是選擇存錢養老,或是選擇兒女養老,無論是選擇哪種方式養老,在自己有勞動能力時,就要為自己有所打算,只有自己手裡有錢,到了養老時才會心裡不慌,如果早年不為自己做任何考慮,幻想老了那天由國家發錢為自己養老,把自己養老的責任全部推給國家,妄圖不勞而獲用別人的血汗錢為自己養老,自己則坐享其成,這即不現實又完全沒有任何可能性,只能是一些人的痴心妄想,無論是什麼原因造成的沒交保,就應該意識到自己與社保的養老金,註定就沒有任何關係了,這時就該考慮其它的養老方式再做打算,如果每個人等到老了這時,才開始考慮自己如何養老,無論如何也是為時己晚,走到了這步,也只能是自己想怎麼養老,就怎麼養老吧。

現在有一些農民,天天幻想向國家索要養老金,閉口不說交養老保險,天天出來說交公糧,閉口不說交公糧是給了錢,天天出來說挖河道出日工,閉口不說這些年拿了多少國家補貼,一些農民這種即自私又貪婪的行為,己經極壞的影響了農民的整體形象。


用戶198965968798


如今對於農村裡面老人養老的問題,愈益突出。農村裡面留守的問題也在逐漸的突出了。

所以面對著農村裡面兒童和老人兩大問題,我們應該如何去解決,應該如何看待這個問題?


為了生活,不得不外出忙碌和奔波

我相信大多數年輕人,特別是農村裡面的年輕人,在上有老下有小的情況之下,是非常的希望留在家裡面,能夠和父母和孩子過上天倫之樂的日子

但是由於生活所迫,經濟收入上的薄弱,不得不遠離家鄉,千里迢迢背井離鄉的,奔赴到他鄉去工作。

因為對於農村裡面而言,如果想要找到一份經濟收入比較高的工作,那是非常困難的。並且也需要一定的技術含量,或者要有其他的各方面條件的要求

很多人都是這種情況,畢竟自己讀書少,技術也不多,所以這種情況之下不符合這種要求的,還是佔大多數的。

在家庭裡面各方面的支出情況,不得不離開農村裡面,不得不離開自己的親人,千里迢迢的背井離鄉,去到他鄉打工。


如何解決養老的問題?

今天我們給出我們這做法和政策。

積極鼓勵回鄉創業,給予各種幫助

積極的鼓勵回鄉創業,要給予各種政策的幫助和解決問題。

比如說鼓勵農村裡面的青年回到農村裡面創業,這樣呢,一來可以打造自己的事業而來呢,也可以拉動農村裡面的經濟發展,也可以和自己的家人團聚,享受天倫之樂。

所以對於這麼一個宏大的願望,政府呢是國家給予一定的支持和幫助,同時也對農村裡面的發展加以大力的扶持。

使得更多年輕人能夠回鄉就業,回到自己的農村建設,美麗的鄉村振興,我們農村裡面的各個行業。


給予資金的支持。

資金這個問題是非常重要的,尤其是一些年輕人有想法,但是沒有資金。 這種情況呢,就通過得到政府認可的項目,就可以通過政府擔保的無息貸款。

所以去年呢,我們農村裡面陸續的有幾批小夥伴都回到農村裡面,開展了自己的事業,並且得到了政府的支持,拿到了無息貸款,並且無息貸款的時間都是比較長的,有的到達5年之久。

給予技術的支持。

有的年輕人拿自己口袋裡面傳到了一些資金,那麼對於創業卻有沒有什麼想法,自己又沒有什麼技術。

所以這個時候想要回到農村裡面創業,我們鎮政府這裡就組織了這些創業的培訓班,指出了各種創業的道路,給予年輕的小夥子們作為參考。


積極引進外來投資。

對於這個問題呢,我們也是有所看到的,在我們這邊新縣城建設的時候。那麼引進了外來的投資,在我們縣城裡面投資建廠生產。

這個時候就需要招工了,所以很多農村裡面的年輕人,不願意千里迢迢背井離鄉的小夥伴們都回到了農村裡面開始了自己的工作應該有的適應工作的,或者工作崗位合適的,都會回到農村裡面工作。

畢竟距離家近。想回家的時候,兩個小時三個小時就已經回到家了。

所以這些是為了解決就業的問題,那麼解決了就業,自然而然養老的問題也開始慢慢的重視。


每個月發放一定的養老資金。

其實說到這個是一個讓人非常覺得寒酸的事情,現在農村裡面上了60歲的老人,每個月才發放90多塊錢的養老金。

所以這種情況之下,我們感覺到不願意再提這個事情,但是對於購買了養老金的養老保險的這些人。他們的養老保障可以說是得到了一定的保障支持的,每個月能夠拿到600~1000多的養老金。

但是對於這個養老金呢,也是在逐步逐年的增長,剛開始的時候是60歲的老人發放60塊,現在漲到了90塊。那麼每增長一年要增加10塊錢。

但是總體而言,還有這個醫療合作保險,上了年紀的老人呢,也是可以不用再交納,並且可以使用這些醫療保險。

這個就是我們農村裡面的政策,為農村老人解決看病困難的問題。因為在拿著這個醫療保險的時候去看病,那麼首先會解決看病的問題,看病呢基本上能夠報銷70~80%左右。


農村裡面的養老問題,我們相信會逐漸得到解決的。我們也相信農村的發展會越來越好的。


農人莫小道


關於農村老人養老問題,我看了很多網友的評論,裡面有個最大的誤區。就是現在的六十以後,和國家在農村買行養老保險交費的誤區,有些城市人對農村這些人不完全瞭解情況,作出不理值的評論。從國家對農村六十以後實行養老保險開始,當時己六十的人,國家就不讓買保險了,因考慮到當時這批老人一生給國家建設出過大力,現在老了沒有勞動能力了,就沒月給了六十元的補貼,而那些不夠六十歲的根居你自己自原買養老保險,所以現在有的六十歲的人領的就不是六十塊錢了,他們和城市一樣也是每年要買養老保險,國家對城市農村這些現在和以後的同齡人的待遇完全一樣,不存在城市農村。困難在那,主要在那時六十歲國家不讓買了,拿錢也不讓買了,開始就那幾十塊錢,因為這些老人一生基本是全部投入了國家建設,沒有得到社會的回報,而是現在他們每月那幾十塊錢,根本無法養老,還得靠兒女們來養老,現在有不少智明人士提出的是現在為數不多的這批老人的問題,並不是以後所有到了六十農民的養老問題,因只從城市農村實行養老保險金後,他們都買了,己經都解決了。就是現在為數不多的這些農村老人卻實困難,沒有一點辦法養老,過得還相當困難和艱苦,所以有良心的人士提出國家社會多多關心這為數不多的農村老人,讓他們也過上幸福生活是理所當然的。


純正農家蜂蜜人


現在我國農村老年人養老主要是靠自己的子女們,我國法律明確規定:兒女們沒有任何理由不贍養自已偽老人。然而,現實社會農村農民種地都不掙錢,難以養家,為了生活,農村的青壯年勞力不得不到城裡打工去!農村只留下了一些老人和孩子們。孩子們都是未成年人,需要老人們來照顧。本該享受晚年的老人們養大了兒子又照顧起了孫子,真的十分辛苦!有的老人除了照顧自己孫女外,總還願意下地乾點活,來解決自己吃飯問題。他們只要能動,都是閒不住的人!所以,我見意國家應增加農村老人們的養老金,對那些無依無靠孤寡老人進行一對一的幫助。


另外一點是農村養老設施建設問題。這幾年,國家大利開展鄉村建設,大多農村都建起了老年人活動中心,老年人健康娛樂中心。雖然國家實實在在給咱農民辦了一件大好事,但是卻有很多老年人不領情,不到中心去活動鍛鍊!在我們村,就有老年人活動娛樂中心,然而,每天都是冷冷靜靜無人在,純碎成了一種擺設。偶爾發現幾位老人在健身器材上玩兩下,那也是個奇蹟!為什麼沒有過多的老人們來玩呢?他們說出的原因只有一個:為了子孫後代,他們也在忙!


以上所說,只是個人觀點,如有不妥,還請大家提出寶貴意見!神語兮兮在比歡迎大家閱讀點評!!


神語兮兮


老人養老,無論城市或者農村,都是沉重的話題。涉及到每個家庭中有獨立的民事行為能力的人,涉及到道德倫理法律,涉及到經濟分擔,財產繼承諸多事務。

尤其是農村裡的老人,在年輕的時候,用自己脊樑撐起了一個家,為老人,為兒女,耗盡了自已力量,到老落下一身的病痛。

兒女成家,為了各自的小家庭,對老人的照顧是分身泛術,更有不孝子女,對老人贍養費醫藥費也是藉故推託。更不要說對老人的照顧護理。更有甚者,對老人還要打罵。

現在國家對老人的養老事業也非常重視,出臺了一系列養老政策,在城鄉組建了很多的養老機構和設施,解決了部分老人養老問題,解決了他(她)們的子女後顧之憂。

在農村,目前只有少數經濟條件好的鄉鎮建有農村養老機構。但裡面住的都是五保老人,而鄉村大多數老人都不願意住進去。究其原因,有以下幾點。

1受養兒防老的傳統思想的影響,老人自己不願意住進養老機構。老人認為自己有兒有女,就應該住在家中養老,儘管有時候還要受點氣,但看在孫輩上,也就忍了。

2兒女怕擔不孝的名聲,不敢把自家的老人送到養老機構。這些老人的兒女長年在外打拚,有一定的經濟基礎,他(她)們是可以多給些贍養費,但忘記了老人的孤單和生活中鎖事,需要兒孫的溫情和幫助。

3經濟條件不允許。在農村,還有許多家庭剛解決溫飽,沒有富裕的經濟條件,不敢讓自已老人住進養老機構,因為養老機構不是慈善機構,它們是需要付費的。

4養老機構的服務質量問題,這也是使得很多老人不願住進養老機構的關健問題。服務員的文明修養以及對老人的服務態度,是決定老人願不願意住進養老機構的關健。

5養老院址與老人居住地址相距較遠,交通不便,老人子女及親屬探視不便,這也使得部分老人不願住進養老機構的原`因之一。

即原農村集體養老機構有諸多不便,那麼還有其它辦法沒有?不妨試試老年家政服務公司。在老人不出家門的情況下,即可亨受諸多服務。利用村或小區物業服務公司的服務站,用現代科技手段,建設一座本轄區家庭老年呼叫平臺,可吸收為老服務志願人士和傭工參加,為居家老人提供各種有償服務,解決他(她)們的子女後顧之憂,為老人安度晚年提供可靠保障。


農民進城務工專業


我不知道別的地方什麼情況,我把我們這裡的農村的老人生活向你們介紹一下:

我們這裡的農村,青年人大部分進城打工了,留下的四十歲往上居多,我們這裡土地肥沃,大部分人家都有蔬菜大棚,年收入還可以,一般六十歲以上的老人,在有體力的情況下,都要參加田間勞動,或者給兒子帶孩子,六十歲以上的老人,每個人每個月發一百八十元的基礎養老金,獨生子女的,還有(一八年以前)960元獨生子女費,條件好的,壹零年還投了保(叄萬元),兒子,女兒每年還給糧,給錢養老,具體多少,自己定,總之一句話,老人的晚年生活,有一定的保證!

我有個兒時密友,今年74歲,老伴十年前去世,她兩個女兒都已出嫁,現在自己生活,農村兩個女兒的也發錢,多少我不太清楚,七七八八加起來,一個月六百多,加上女兒給點,一個人過的還不錯,可以說是豐衣足食!

我們這邊的農村老人,養老都不是問題,當然攤上不孝子孫,那要另當別論了!這種現象,現在也很少見到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