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流釣鯽魚喂窩量大點好還是少點好?

風雲夜雨


鯽魚在我們國家分佈廣泛,河流湖泊,小溝小塘,只要有淡水的地方几乎都有鯽魚的身影。這也是鯽魚是我們釣魚人的主要對象魚的原因。相比於池塘的死水不同,河流裡的水變化因素很多,不僅受地形及河流底部環境影響,還受人為等因素影響。根據具體情況的不同所要打窩的大小或者窩料的形態也有所不同。所以我們釣魚人在河流釣鯽魚時要從以下幾方面的因素考慮去打窩。有不正之處,請不吝指教!



一,根據河流水流情況來決定。只要河流水量足夠多就會有水流,只是水流的大小有所不同。如果河流水流慢的話就按正常量打窩,由於鯽魚食量並不大,所以可以考慮少打勤打的方式打窩。打窩時不要直接咚咚咚地往河裡扔,那樣不僅沒做到精準打窩,還因為聲音過大將本來有魚的窩子給驚擾了,所以說釣魚也是一項精細的運動。我們可以用打窩器一點一點地來打,不要因小失大。如果河流水流快的話,我們就要考慮我們打過的窩子可能就隨水流漂向別的地方去了,到時候不僅沒成功打窩還白忙活一場。針對這種情況,可以考慮將窩料集中為一個整體來打窩,比如用絲襪將酒米裝起來打窩,因重量的原因會很快沉入水底,可以一次多打點窩子以增加重量。另外因為鯽魚只能聞到味道但吃不到窩料只能在附近徘徊,此時我們放杆定會有所收穫。


二,根據水底地形來決定。既然是自然環境,河底就不會一馬平川全部都一樣,可能水底平也可能坑窪不平。如果水底比較平的話可以少打勤打窩,水底不平,就得看具體什麼情況。比如水底是個坑,我們就得比平時多打一點,因為凹下去的地方可能會有淤泥層,窩料打少了可能被淤泥埋起來。如果是凸出來的地形,就得少打窩料,這就是利用凸出的地形比較容易被發現這一優勢來做窩。

三,根據人為因素來決定。既然是野河誰都能來揮兩杆,所以就得提前瞭解一下平時來釣魚的人多不多。可以根據現場人為痕跡來判斷,比如經常有人釣的地方就會形成一個釣位,沒有人釣的地方就會雜草叢生。判斷完之後,首先,如果是老釣位的話那好辦,可能這裡的鯽魚就會經常來光顧這個釣點,更有可能成為它們的魚道。這時我們可以先不急著打窩,先試釣一會,沒準我們就能接上上一個釣友的窩子繼續爆護。如果發現沒什麼魚再補窩也不遲,不過要注意不能補多了,還是要少打勤打。其次,如果釣點不是老釣位,我們可以適當多打一點窩料,等發窩之後再來垂釣就會事半功倍。



大別山小農人


我們垂釣鯽魚想要獲得理想的魚獲,打窩是必不可少的環節。那如何打窩,還要根據當時的魚情,水情來做出適當的調整。

一、水流。在水流比較緩慢的水域作釣時我們可以少打窩勤補窩,原因是鯽魚體型較小,食量較低,如果大量打窩造成鯽魚吃窩料過多,導致不再吃魚鉤上的餌料。如河流的流水速度較快,我們就適當的加大窩量,因為水流會把一些窩料帶出窩點,如果打窩量較少,可能誘不到魚。

二、溫度。在溫度較低時,比如冬季和早春垂釣鯽魚,窩量應該相對較少,因為此時的魚兒攝食慾望較低,開口較小,食量也小,不適於大量打窩。夏秋兩季溫度比較適宜,鯽魚的攝食慾望增強,食量增大。此時我們可以相對的加大窩量,從而增加聚魚的數量。

三、水域面積。水域面積較小時,可以少量打窩,在小水域過量打窩,導致水裡的魚兒吃食窩料過飽,給垂釣造成困難。水域面積較大時可以大量打窩,由於水域面積大,魚兒在水中比較分散,窩量較少的話可能聚不到魚,從而影響魚獲量。

四、水深。在淺水區作釣應該少打窩勤補窩,在作釣時發現魚口變稀,再適量的補上一把,此種打窩方式可能會收到不錯的效果。如果作釣水域較深,此時的窩量要加大,因為在有流水較深的水域,少量打窩,流水可能會在窩料到底之前帶出窩點,造成窩點下沒有窩料,此時我們可以根據流水的方向在窩點進水的1米~2米處打窩,由於水流的帶動窩料,到底時正好落到窩點。

垂釣鯽魚最好選用穿透力比較高的酒米和腥味比較大的紅蟲蚯蚓顆粒等窩料來作窩。

我們在河流野釣鯽魚打窩時最好不要手拋窩,這種方法動靜太大且準確率較低,造成魚兒發窩慢和窩點偏移的可能性較大。我們可以使用打窩器進行打窩,這樣的作窩方式準確率較高,動靜較小,誘魚速度較快,為獲得理想魚獲提供了前提。


釣無定律,我們還要在具體垂釣過程當中,根據當時的水情,魚情,溫度等相關因素,來合理調整我們的垂釣方式,才有可能獲得比較理想的魚獲。

以上是個人觀點,如有不同看法或更好的垂釣方式,請在下方回覆,我們互相關注,互相學習,共同進步,謝謝。


悠然小釣


其次我要考慮到季節和氣溫來打窩,比如現在開春,氣溫雖然緩慢回升,但是氣溫還偏低。那麼我們最好是選擇是用酒米打窩,而且一定要注意輕打窩,因為氣溫偏低,如果打窩時驚走了周邊的魚,再要魚進窩就要等好長時間。

最後我們打窩前,一定要下竿試窩點周邊的水下情況,看是否有陡坡或者有樹枝等障礙物,或者是水深是否適合這個季節垂釣。確認好下面情況再打窩。

以前建議希望對你有所幫助。(喜歡釣的朋友可以加關注,每天分享釣魚視頻,感謝!)






狙鯽手小張


河流釣鯽魚,鯽魚的分佈最廣,生存能力強,而且鯽魚也是雜食性底層魚類。河流中要想釣獲鯽魚,想要考慮用什麼樣的窩料打窩是關鍵,野釣河流,我個人都是使用酒米或者酒味的玉米等。

1.走水小,河流水流慢打窩要適量,注意補窩

河流的水流慢,鯽魚的活性相對不高,打窩儘量以酒味和醒味為主,釣友作釣前儘量先打個稍大點的窩子,河流中的鯽魚可以採用打頻率的方式作釣,變釣邊續窩,這樣會起到很好的效果。同時釣友們要根據魚情適當補窩。

2.走水大,水流快打窩大,勤補窩

作釣的河流水流快,水中的含氧量高,魚的活性相對較高。水流快傳統的打窩方式,當窩料到底之後水流會很快衝散,這樣就難以距窩。常期野釣的我,教釣友們個打窩方法,就把窩料和河流邊泥巴,一起充分混合捏成團,這樣來打窩,打窩之後窩料的味道會誘鯽魚覓食,窩料在泥巴里面會減少水流衝散速度,同時鯽魚難以吃到窩料,卻能聞到味道,能很好的留魚在窩點,這樣打窩能收穫更多魚獲!

河流野釣鯽魚打窩,窩料的是多還是少,跟我們的作釣時間長短有關,好比我們就釣幾個小時,打個大窩就是浪費,畢竟我們不是去餵魚,如果你天天都在河流釣,打大窩就無關緊要,當然也要適量,打窩太多,魚兒不缺吃的,就會作釣帶來難度,也可能導致魚偏食!

以上是我個人對河流釣鯽魚打窩量的鯽魚看法,希望能幫到你們,我是農村釣魚人,如果你也喜歡釣魚,請關注我,有什麼釣魚的問題,我們可以一起相互探討!


農村釣魚人表哥


臺釣,可打可不打。野外河流釣鯽魚,想誘魚快,少打點酒米拌餌料。正常靠拋竿頻率誘魚,餌料散落形成窩底留魚。肥水、小水面少打或不打,流水、瘦水、大水面適當多打點。具體打窩量多少,無法回答,根據作釣水域魚種、密度決定。重點是餌料一定要比窩料具有誘惑力。



黑山Mak


野釣打窩要看水域的面積和水流的速度。

(一)如果水域面大像一些大的湖泊,打窩就要大些,不然很難誘魚。

(二)如果水流速度快的河流也要打大窩,不然被水流衝散後,窩料幾就所剩無幾了。

(三)如果水域很深,也要適當增加窩料量,不然窩料散落到底的餌料會很少。

(四)在水深,水流快,水域面積大的釣點打窩時,窩料還要以大顆粒和玉米為主,能延長留魚時間。

在一些水域面積小,水淺,水流慢的釣點就要相反了,不然適得其反。

(一)水淺的釣點少打窩料,不然窩裡就是小魚的天下了。

(二)水流緩的釣點也可以少打,但可以頻續窩,起到不斷誘魚的效果。

(三)水域面積小的釣點也應少打窩料,不然魚兒都吃飽了就不想吃餌了。





釣在北方


釣魚的時候不要認為打的重窩就可以釣更多的魚

窩子打的量大了,反而會死窩

應該先少打些酒米窩料

再頻繁拋竿

讓魚留在窩內

一段時間後在補窩

對於水庫水面很大的地方可以打重窩


尹路YL


河流釣鯽魚喂窩量主要是否有水流和是否長期垂釣。有水流可少打勤打。如果長期垂釣無水流窩量越大越好,多以小米、大米、小麥打窩。俗話說的好,魚是拿糧食換來的。


釣魚老趙


臺釣下杆前要是能稍微打點窩料效果會比單純的抽窩好許多,臺釣和傳統釣相結合,各取所長,比用某一種會有更好的收穫!


酒能否醉心2


我都是用絲襪裝上顆粒或者窩料,定點投入,有時候栓著繩子,差不多拽回來補充一下,沒有窩料魚不聚堆。個人拙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