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顆滾圓的“露珠”,唱著最熱烈的情歌,從明朝閃亮到清朝!

一顆滾圓的“露珠”,唱著最熱烈的情歌,從明朝閃亮到清朝!

中國曆來被稱為詩的國度,上至《詩經》《楚辭》,中至漢樂府古詩,下至唐詩宋詞,無一不是中國人引以自豪的傳統文化結晶。這些詩歌或激情飛揚,猶如江河奔流;或深情綿邈,猶如溪流緩緩;或含蓄委婉,猶如花朵初綻。

例如,看到春花秋月,人們就會想到時光流逝,就會莫名的傷感;看到楊柳依依,人們就會想到春天易逝,就會感嘆人世間的離別。

正如杜甫在《春望》中說的那樣: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在詩人眼裡很多東西都能成為”寄託情感“的載體。在這些載體裡,有一顆滾圓的”露珠“從明代一直閃亮到了清朝。它在民歌的花園裡,唱著世間男女最熱烈的”情歌“!

古代民歌,不需要過多的語言修飾,不需要晦澀的典故成語,只需要藉助生活中最常見的事物就可以把人們對生活的熱愛展現出來。而關於”愛情“的民歌就是他們中最為動聽的歌唱。在這些”情歌“中,露珠得到了很多詩人的喜愛,成為愛情的象徵。

一顆滾圓的“露珠”,唱著最熱烈的情歌,從明朝閃亮到清朝!

採蓮姑娘

明代民歌《掛枝兒.荷珠》

露水荷葉珠兒現, 是奴家痴心腸把線來穿。 誰知你水性兒多更變: 這邊分散了,又向那邊圓。 沒真性的冤家也,隨著風兒轉。

不同於士大夫們”陽春白雪“的廟堂讚歌,這些民歌就是”下里巴人“的情歌小調,真摯感人。

清晨,溫柔的陽光照耀在一片碧綠的荷葉上面。一位採蓮的姑娘,款款地走向荷塘。在陽光照耀下,荷葉上的露珠一顆顆晶瑩剔透,就像一粒粒閃亮潔白的珍珠,美麗極了。看到這些露珠,這位姑娘突然想到了自己的情郎:你的心就像是這露珠,容易改變。風一吹,你就一會兒圓,一會兒散。我的一片痴心也不能把這些露珠栓!

露珠的消散和滾圓本來是人世間極其平常的事情,它與情人間的聚散離合似乎沒有必然的聯繫。但心思巧妙的作者卻把兩者結合在一起,用露珠的圓和散來比喻情人間的離合,真是新穎而巧妙。

此外,民歌來自民間,所以它們的語言常常採用生動的口語,清新活潑,就像一位生長在大山裡的女子,率真而爽朗。這首民歌用痴心姑娘想用線穿露珠來表達她對愛情的嚮往,彷彿是姑娘在面對面地向情人傾訴自己的愛意,真摯感人。

露珠滾圓,愛情又賦予了它靈魂,讓它熠熠生光,閃閃發亮!

一顆滾圓的“露珠”,唱著最熱烈的情歌,從明朝閃亮到清朝!

採蓮姑娘

清代民歌《露水珠》

露水珠兒在荷葉轉,顆顆滾圓,姐兒一見,喜上眉尖。恨不能一顆一顆穿成串,排成連環。要成串,誰知水珠也會變,不似從前。這邊散了,那邊去團圓,改變心田。悶殺奴,偏偏又被風吹散,落在河中間。後悔遲,當初錯把寶貝看,叫人心寒。

在古代,民歌因為內容的”俗和直“被很多文人士大夫所厭棄。所以,民歌也被文人們成為”俗曲“。然而,俗曲的“俗”字,並不是低俗,豔俗,而是民俗、習俗、通俗的、大眾的、廣泛流行的意思。所以,民歌的”俗“體現的是民生民意和民俗,就像一首首通俗流行歌曲,充滿了生活氣息。

與前一首”露珠歌“一樣,這首民歌也是一首借露珠來歌頌愛情的歌曲。所不同的是,這首民歌更加詼諧生動:看到荷葉上的露珠,女子欣喜異常,想把它們穿成一串。誰知,一陣風來,這些水珠就一會兒圓,一會兒散。真是讓人又氣又急!

一顆滾圓的“露珠”,唱著最熱烈的情歌,從明朝閃亮到清朝!

讀到這裡,我們腦海中不禁會浮現出一個看著露珠,連連跺腳的痴情小女子。“後悔遲,當初錯把寶貝看,叫人心寒”表面上女子是在罵露珠,實際上,她是借露珠來來傾訴自己對心上人的抱怨,我把你當寶貝,愛著你,想著你,你卻像露珠一樣三心二意,真是心寒!

這樣類似於“指桑罵槐”的小小抱怨,在情人間不是很正常嗎?露珠的圓與散再一次成了情人間打情罵俏的小道具。

愛情從古至今都是長盛不衰的話題。在文人筆下,愛情可以感天動地,可以不離不棄,可以生死相依。而在民歌的調子裡,愛情永遠都是大膽而真摯,濃烈而熱情。連一顆滾圓的“露珠”都會唱著最熱烈的情歌,從明朝一直閃亮到清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