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巖囚室裡五星紅旗的真正創作者是誰

文章摘自:《忠誠與背叛》,作者:何建明、厲華, 重慶出版社出版。

《紅巖》裡江姐帶著姐妹繡紅旗的情節給億萬觀眾讀者留下難忘的記憶。但事實上,江姐繡紅旗的情節是虛構的,是《紅巖》作者把男囚室同志的“繡紅旗”創作“移接”到了江姐的身上。何建明、厲華合著的紀實報告文學《忠誠與背叛——告訴你一個真實的紅巖》還原了這一真實細節。

紅巖囚室裡五星紅旗的真正創作者是誰

獄中繡紅旗

當中華人民共和國在北京成立的消息傳到白公館時,第一個得到消息的羅廣斌激動得心都要跳出來了。原本每天只有十來分鐘的放風時間,今天卻感到太長太長。大家耐著性子挨完了放風時間,羅廣斌便急忙趕回房中把消息告訴大家。同獄的難友們聽到這個消息後,興奮得像孩子一樣又蹦又跳,低聲歡呼:“中華人民共和國萬歲。”隨後,大家集體向北低聲唱起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

那晚,大家激動得久久不能入睡,圍坐在一起討論國旗的樣子、形狀。羅廣斌同志提出做一面五星紅旗,到時候要扛著這面國旗衝出牢房。於是,羅廣斌扯下他的紅花被面,陳然同志拿出一件舊白布襯衫當做五星。當時大家並不知道五星的顏色以及排列方式,認為星光是白色的,五星也應該是白色,並一致認為應當把五星放在國旗中央,形成圓圈。由於牢房條件極差,大家只能靠用鐵片磨成的小雕刀當剪刀,剩飯當糨糊,經過通宵奮戰,完成了這面珍貴的五星紅旗。大家圍著紅旗又是跳又是輕聲低唱,那情景讓人無法忘卻。紅旗製作好後,大家把牢房的樓板撬開一塊,將紅旗藏在裡面。羅廣斌同志還一氣呵成了一首題為《我們也有一面五星紅旗》的詩。

羅廣斌和十多位革命志士從白公館大屠殺脫逃後,在重慶解放的第三天,羅廣斌帶領眾人,重新回到白公館,在木板裡取出了那面五星紅旗。這面紅旗至今還保存在紅巖革命歷史博物館。

 “雙槍老太婆”的原型是鄧惠中

根據《紅巖》小說改編的電影《烈火中永生》中,“雙槍老太婆”雙槍並用,擊斃叛徒甫志高的經典畫面永遠定格在一代又一代讀者的心中。她沒有進渣滓洞監獄,而是擔任華鎣山游擊隊隊長,在華鎣山開展敵後工作。《忠誠與背叛——告訴你一個真實的紅巖》通過採訪“雙槍老太婆”的生前戰友和女兒給我們還原了一位真實的、充滿傳奇色彩的女英雄人物。

“雙槍老太婆”的原型是鄧惠中。在“11·27”大屠殺中,與兒子鄧誠一起遇難。鄧誠就是《紅巖》小說中華為的原型。據鄧惠中的女兒鄧葉芸介紹,她母親原名張惠中,父親叫鄧福謙,母親懷著對共產黨員爸爸的欽佩和深情,乾脆改名鄧惠中。1938年鄧惠中為了支援丈夫去延安參加抗日救國運動,她變賣家產給丈夫湊路費。1939年鄧惠中加入共產黨,從事地下工作。帶著女兒到鄉下發動農民參加抗日鬥爭。

一個纏腳的舊式婦女,能夠成為一名中國共產黨黨員,這本身就已經有些傳奇了,可鄧惠中還是個使刀弄槍、令敵人聞聲喪膽的“雙槍老太婆”,則更傳奇了。《忠誠與背叛——告訴你一個真實的紅巖》選擇了幾個民間版本關於鄧惠中與槍的故事:

“假槍真用”:已經是幾個孩子媽媽的鄧惠中參加革命後,做夢都想得到一支槍,但就是沒有機會。她便學兒童們的辦法,用竹子做了一支假槍,學瞄準射擊。學校內每當童子軍用棒當槍操練時,她也跟著學操練槍上肩、槍放下、臥射、跪射、立射等動作。為了熟練槍法,她還經常秘密地在家後門外的巷道里練習。她練槍法時,關上後門,叫大兒子和二兒子在前門外放哨。如有人來,便用早已約定的暗號告知她,好立即停止。

“得到槍和學用槍”:1948年以後,上級黨委派她去指導嶽西地下黨支部工作時,支部給了她一支手槍,她喜出望外,愛不釋手。以後,上級黨書記蔡衣渠同志又發了一支手槍給她。她一段時間有了兩支槍,這就是“雙槍老太婆”稱號的由來。鄧惠中得了這兩支槍後,無比高興。她抓住一切機會練習使用,特別是琢磨如何做到百發百中、彈無虛發。

1948年8月,鄧惠中及其兩個兒子、女兒、兒媳都被國民黨特務抓捕。在渣滓洞獄中,敵人用削尖的竹籤子釘進鄧惠中的手指、用豬毛穿乳頭的下流毒刑企圖讓鄧惠中招供,得到的只有鄧惠中的一頓臭罵。後來,鄧惠中和二兒子鄧誠不幸遇難於“11·27”大屠殺中,其他人獲釋。

從特務眼底逃脫的“瘋老頭”華子良,原型韓子棟

《紅巖》小說中有一位在白公館監獄的庭院裡堅持跑步的“瘋老頭”,他叫華子良。《忠誠與背叛——告訴你一個真實的紅巖》披露華子良的原型是韓子棟。韓子棟,山東陽穀人,1933年入黨,1934年因叛徒出賣被捕。被捕後,韓子棟輾轉關押於北平、南京、武漢、益陽、息烽、重慶等地的國民黨秘密監獄,時間長達14年之久。為了不暴露共產黨員的身份,在白公館獄中,韓子棟整日神情呆滯,蓬頭垢面,無論颳風下雨,他總在白公館放風壩裡小跑,特務看守認為他是在監獄中關傻關瘋了,便叫他“瘋老頭”。

他的“瘋老頭”形象麻痺了敵人,國民黨特務讓他負責買菜,幹些雜活。其實,在白公館獄中,許曉軒、譚沈明、韓子棟組成臨時支部,他們一直在策劃獄中革命志士的越獄脫險計劃。因為韓子棟在獄中有一定的行動自由,也是惟一有希望逃出白公館的人,許曉軒就決定讓他逃出魔掌。韓子棟利用出去幹活的機會,秘密觀察道路、壕溝、哨崗、四周環境等,為出逃做好準備。做足了準備工夫以後,1947年8月18日,在瓷器口買菜途中,利用特務盧兆春打牌的間隙,成功脫險。為了避免警犬搜尋,機智的韓子棟跳入江水遊了好長一段,然後才找了條小船,渡過嘉陵江,歷經千辛萬苦,最終抵達延安。1992年5月19日,老人在貴陽市病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