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诗级翻盘之后,深圳队还不足以揭下伪强队的标签,他们还差啥?

深圳队和北京队的抢五大战结束了,深圳总分3比2成功晋级,但这不是终点,深圳队想要揭下身上“伪强队”的标签,仍需要再花费一番时日。

CBA不同于NBA,在NBA,弱队想要变成强队,无非两条途径,要么摆烂争高顺位选秀权,选到天之骄子后一番培养,成为队中基石;要么通过交易,零钱换整钱,交易到数名巨星,一跃而成联盟翘楚。

史诗级翻盘之后,深圳队还不足以揭下伪强队的标签,他们还差啥?

两条路,NBA球队有时候是同时进行,有时候并行不悖。

但CBA就不同了,用这两种方法都行不通,原因很简单,一是CBA的球员流动性很差,因为球员都是属于俱乐部、体育局的财产,合同到期了想改换门庭,或者出场时间不多想换个环境,都要先经过上峰的同意,但CBA俱乐部又大多秉承“烂在我手也不给对手”的宗旨,所以交易很少,能被放走的大多是老弱残兵,球队想只通过交易、球员引进来提升实力,难度太大。

新疆队算是一个成功的例子,但他们曾经的成功几乎不可能复制,一是新疆队有钱,特别有钱,二是除了引援,也不能忘了新疆队还有自己培养出的西热力江、可兰白克、阿不都沙拉木这些球员。

至于选秀,这么多年CBA选秀大会,能够给球队实力带来立竿见影变化的,到目前为止只有本赛季的状元姜宇星一人,他还是从NBL上来的,其他大学里走出来的球员,都还差点火候。

这两条路不通,CBA球队想由弱变强就只剩一条大路了:徐图缓进,一边培养新人,一边借着有限的机会零敲碎打,寻求冠军拼图。

四川队走过一条没法复制的小路,靠着三外援拿过一次冠军,但现在CBA的亚外政策越收越紧,靠着三外援冲冠已经不现实了,相反还压制了本土球员的成长,权衡之下,还是大路更稳妥。

本赛季时隔7年重返季后赛的福建队即是如此,他们有青年队上来的王哲林,逐年培养之后,今年终于有了大将之风,赵泰隆、陈林坚、黄毅超也都是福建队自己培养的子弟兵,再加上从宝岛台湾引进的胡珑贸,从山西引进的田桂森,从东莞队(现深圳队)引进的孙喆,球队一点一点提升实力,终于冲进了季后赛。

史诗级翻盘之后,深圳队还不足以揭下伪强队的标签,他们还差啥?

刚和北京队打完第五场生死战的深圳队也是如此,他们的队员几乎全都是自己的青训营培养的,经过多年成长,也逐渐成了联盟里的不可忽视的力量。

但囤积了足够优秀的国内球员、再找两个不错的外援,就能成为CBA的强队吗?

当然不是,不管是CBA还是NBA,人员储备永远都只是第一步,第二步也是非常关键的一步,就这些球队都需要洗礼,需要在高强度对抗的、残酷的比赛中进行洗礼。

先说福建,季后赛前的12进8,他们以2比0轻取吉林,让人对他们和辽宁队的大战多了几分期许,没想到福建队被对手3比0横扫出局,相当令人意外,尤其是如果你看了3场对决,你会更为福建队的早早出局而惋惜。

史诗级翻盘之后,深圳队还不足以揭下伪强队的标签,他们还差啥?

第一场比赛,福建队和辽宁队拼至加时,最终以118比124告负,第三场,福建队在主场和辽宁队缠斗到了最后,终以102比106告负,两场比赛,福建队都有取胜的机会,但都没能把握。

这么多年来,王哲林在国家队打过不少重要比赛,他的经验没问题,但他的队友还缺乏足够的历练机会,这也是他们在比赛最后时刻不如辽宁队稳的一大原因。

深圳队也是,自青年军崛起以来,他们的最好成绩就是四强,往后再难更进一步,尤其是最近三年的季后赛,深圳队连续三年都和对手打到了最后一刻,要进行抢五大战,这么多场生死时刻的锤炼,也让深圳队的气质发生了一些变化。

史诗级翻盘之后,深圳队还不足以揭下伪强队的标签,他们还差啥?

比如这个赛季的常规赛,深圳队的大外援萨林杰在赛季开始之后不久就伤了,仓促应变、使用双外援的他们还是一路冲到了常规赛第四;季后赛首轮打北京,开局就0比2落后,很多人说在CBA历史上,无论是五战三胜制还是七战四胜制的季后赛,还没有哪支球队能在总比分0比2落后的情况下实现逆转,但深圳还是没有放弃,顽强把比分追成了2比2,并且在抢五大战中笑到了最后。

这就是深圳的蜕变,换成别的队,可能0比2落后之后就放弃了,当然,这还不够,深圳队想成为真正的强队,这样的残酷比赛还得多打,并且要赢下来。

史诗级翻盘之后,深圳队还不足以揭下伪强队的标签,他们还差啥?

有深圳的经验在前,福建队,包括其他一些跃跃欲试的CBA球队,其实都应该明白这样的道理,不赢够相当数量的硬仗,球队断无可能跻身强队之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