項羽的霸王戟重達300斤,如今無人拿起,是今人不如古人嗎?

等她來牽手


其實我想過與這個問題相關的問題。

我是農村出來的,從小時候到到現在我爺爺都會給我講一些他們年輕時候的事。

那時候在農村只有做莊稼,在田裡或者土地忙過了的時候會去在周邊收一些水果或農戶產品挑到縣城去賣,那時候都是用籮筐挑,一挑下來基本都是200多斤,都是在鎮上挑到縣城去,他們當時最常走的一條路線是燕窩鎮(我家)到合川縣,當時沒有這麼好的公路,有的時候還有走小路,水果基本都是剛摘下來大的,為了趕在水果在新鮮前銷售出去,都是趕著時間走,六七十里的路程挑著擔子從早走到晚才能到,那時候他們每次去都是挑200多斤,他說那時候根本沒想過東西重不重,只想多裝點多賣一點錢。

其實並不是我們這個時代的人在體力上不如古人,重點在於我們和古人所處的環境的不同,古代的人都生活在農耕社會,百姓為了生存,日復一日勞作。而現在的人維持生計絕大多數人都是坐著工作。古代人們做飯需要砍樹劈柴,還要挑水。而現在卻用自來水和天然氣這樣的資源。古代雖然已經有馬車,但是絕大多數的出行方式都是步行。現在的社會交通便利發達。

時代的進步必然帶來的好處是必然的,當然我們也會失去一些東西,只能說我們和古人各有千秋,因為社會的需求不一樣所塑造的人就不一樣。


Chungking文學


我來講一個真實的故事。

我爺爺年輕的時候,在一塊長度大概在30左右的場地上,用一根棍子扛著8個成年人,在那場地上走了一個來回。這事在我們那裡,很多人都知道,老一輩的人,有不少人都親自在場看到了這一過程。8個成年人外加一根根棍子,保守估計,重量至少在九百到一千斤,這個重量,換成像我這樣的年輕人,那簡直是不可想象的!

我爸能扛500斤左右,而我只能扛一百多斤…從這一層面來看,我們確實沒有以前的人能扛了。但其原因並不是我們的身體扛不了那麼重(理論上),而是我們缺乏相應的體能鍛錘鍊。以前的人,從小到大,差不多每天都在從事重體力活,經年累月下來,肩上能扛的重量,自然而然的重起來了(舉重運動員和大力士就是一個很好的例證)。


竹墨清韻


這問題挺有意思的,但在進入正題前,我想先說兩句題外話,還望諸君莫要著急!

每次回到老家的時候,最喜歡坐在奶奶身旁,聽她講她們年輕時候的故事,或許是年紀大了,老人家也變得特別愛講故事,小輩們也樂意聽,所以就成為老年人最忠實的聽眾!


奶奶說,她們那時候,吃的少,但是人們力氣卻很大!在當時,哪怕是婦人家,背個兩三百斤都是很輕鬆的;那時候沒有通公路,人們常常要揹著一兩百斤的重物走幾十裡的山路!

老人家最愛說的一句話就是——今天的日子,比我們那時候好到哪裡去了!

所以說,別說今人不如古人了,少說點,從今天往前推50年,那時候的人今人都比不了!

今天還有多少人,能背的動兩百斤?很少了。

長輩們那個年代,吃的是粗糧,還只能吃個五分飽,就更別說吃肉了,但就是這樣,卻力大無比,如今的人吃的好,卻手無縛雞之力!


回到正題上,西楚霸王項羽,要是放到今天,不用比了,舉重奧運冠軍那肯定是他的,毋庸置疑的,人家力能扛鼎,青銅鼎都能給舉起來,今天的人行嗎?

要說在古代,有項羽這樣的大力士,我一點都不意外,更不會質疑!

這鼎可不止300斤吧,再一個,古人可不止項羽如此,秦武王同樣,舉重摔跤都是一等一的高手!

而據《呂氏春秋》記載,在趙國滅亡中山國的戰爭中,中山人吾丘鳩“衣鐵甲,操鐵杖以戰,而所擊無不碎,所衝無不陷,以車投車,以人投人”,可見,其也是一個忠勇的大力士!

可見,雖然今天的人們生活水平變好了,但人的身體素質,還真不一定就能比得上古人!

大家覺得呢?


喜歡的朋友請點贊評論哦,期待您的關注與支持,十分感謝!


汶與川


我18歲在毛坦廠上班,切割毛毯,一卷沒有切割的毛毯重600多斤,中間一根軸一頭先放在一個卡口上,另一頭靠人力搬起來掛在另一頭卡口上。最開始覺的這個簡直是難以完成的任務,每一次都需要兩個人才能搬上去,我也經常因為這一關半個小時一個小時也搬不上去,後來過了半年我竟然一個人就可以搬上去了!也就是說古代的人每天就是玩那些又沉又重的兵器,那是看家的玩命的東西。也許再過50年很多人覺的扛起來200斤玉米都是不可能的事情,說是遠古吹!記住你永遠不能用現代人的力量衡量古人的力量!你也不能用現代人的武術衡量古人戰場的殺人技!


抱著你讓我溼透了襯衫175847322


九六年遊山東,參觀泰山地下的岱廟,兩旁放有古時的兵器,鑄鐵的砍刀,鐵槍等。那時管的不嚴,好奇之下拎起來揮舞一下,有六七十斤那時我二十出頭,但感覺不能自如揮舞,更不用說上戰場用來戰鬥了,感覺太重了,那個東西揮過去、真不知道怎麼擋。後來遊汕頭的南澳島,衙署門口有一塊鄭成功留下的試兵石150斤左右,我拎起來了,古時能拎起來的可以入伍,我看現場拎起的人沒幾個。可見古人的身體素質、特別是力氣應該是比現在的人更好。


手機用戶6685064551


別看現在“肌肉男”身腿一秀很嚇人,到鄉下到山裡熬一天就不如了瘦小娘們。朝夕相處不是表演的吃飯家伙弄不順手會送命的,至少吃不成飯。

我爺爺說民國十九年他約了鄰村共十六乘土推車結伴去福建推鹽,一車裝兩擔米作鹽款和盤纏(三百市斤),推著獨輪重車來回兩千多里,翻山越嶺什麼累啊都不是事,就怕路上毛賊不講“理”,不得已要動手。再一件就是病.那次還真就病死一位鄰村老表,就地掩埋,以後兒孫去遷回,行前立過文書。我大伯也講,年輕時推幾百斤自家蘿蔔去景德鎮換瓷器,百餘里一天來回,這事村裡各家兩三年就得幹一回,兔崽子們打破碗是常有的事,男人借醉酒掃光桌上碗盆發飈時有發生,總比打老婆好使,女人心痛碗啊。

年輕時我總覺得老輩有些吹牛,但也沒法反駁。如今我也老了,對比今天,那時的廣大農民不拼命掙扎,咋養活一大家人?

古今比較?哈,現今的我們除了“資深特種兵”,論力氣論耐力與父輩祖輩都不在一個層面...我自景德鎮坐車回趟老家都累得不行不行的😂.

一個電話十噸鹽就可堆在老家曬穀場上...三萬斤讓個娘們輕鬆吊來吊去...,我也不知道我們是進化了還是退化了🤓.



枯木齋


個人觀點,不喜勿噴。

許多文史作品,過於誇張,不切實際。

我家老爺子以前,見過扛大包的四川人。那個四川人,扛了200多斤的貨物,300斤也能勉強扛起。

但是,還是有點吃力。想舉著貨物轉圈,豈不要吐血?何況,那個四川人孔武有力,特別強壯。每頓飯,頂我至少一天的。

或許,真的有更猛的人吧。我沒見過聽過,不代表不存在。


易安讀史


舉實例說明,我小時候我那些七老八十的爺爺輩們普遍要比他們年輕幾十歲的人力氣大,那時候交通閉塞,鄉鎮沒有合併,進鄉進縣城全靠走,他們能揹著三四百斤走幾天幾夜的山路不停歇,年輕的那些身高和身板要比爺爺輩們優勝很多,但是幹活就是比不了那些老年人,力氣比不過,手速也不在一個層次,吃飯就更比不過。就不說老一輩的飯量大成什麼樣,他們的一頓能吃幾斤肉,專吃半生不熟的肥肉,頓頓吃肉,頓頓有那個肉量,到死都好像肉從沒吃好過,也沒聽說吃出高脂高血壓之類的病,我小時候沒有飼料豬肉,都是一養幾年的糧草豬肉,那種肉讓現在人吃一口都會被藥著,炒那種肉不需要放油,炒一盤肉要炒一大碗油出來,出來那麼多油,肉還是挺闊的沒有縮水,一盤肉炒出一碗油夠嚇人了,那些老人吃肉喝油跟沒事似的,幾筷子就沒了,他們更喜歡用大砂罐煨出來吃肉湯喝光,幾斤肉吃下去,湯其實也是濃濃的油。


大熟30


小時候我爺爺每天腳穿5O斤的石鎖走路。我看了好神奇。後來我用手也可以提起來。到18歲的時候也可以穿著走幾步。那時候家裡很窮。到工地幹活的時候,一人坑四包水泥。後來做點生意,上點班。現在的體質沒有當年一半好。人都是在艱苦的環境中鍛煉出來的。所以古時代的人力大加上各種武學的段練。過去靠力大吃飯,現在靠腦袋吃飯。現代人的體制一代不如一代。社會的進步,人類的悲哀。每天就知道玩著手機看著電腦。不知道人何時有先人的體質??????


一生無憂105270920


現在的體力不如過去的人,過去主要靠力氣。

我在20歲的時候,就曾經扛過6袋溼的沙子上六樓。那個時候也不是個事!

現在天津大刀王家還有一個100多斤的大刀,很多人都能舞幾下。

我用的九節鞭是3斤多的,平時鍛鍊審題用的刀是27斤左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