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房子夠34億人居住,為什麼房價還在上漲?

劉全戰略研究


咱們先討論中國的房子到底夠不夠34億人住,我來講一個身邊發生的故事,我想更能說明房子夠住但是為什麼房價還在上漲。

白菜的天與地

記得那是2010年的時候,老亮回老家過年,發現路邊很多人家的院子外面堆滿了白菜了,整個村路兩邊簡直就是白菜牆。後來老亮問爸爸,為什麼大家都把白菜扔了,多可惜啊!爸爸跟我說,今年的白菜價格太低了,收白菜的都不來,如果自己拉到市場上去賣,每斤只能賣幾分錢,還不夠用車和人工錢,所以大家只能把白菜扔了。

老亮看到這樣的場景,猛然意識到這種情況太不正常了,所以春節以後回到城市,在去買菜時特意留意了一下白菜的價格,白菜的價格每斤達到了2元多。

資本決定價格

老亮親生體會到的這個事,讓老亮更加體會到,在資本的世界裡絕對不是簡單的供求關係決定市場的價格。資本是絕對可以影響價格、綁架價格的。老亮親身體驗的白菜價格這個事可能很多都不知道,但是蒜你狠姜你軍大家都知道吧。

我回到房子的價格,之前我就談過,現在每家多套住宅的人多的是,但是因為大家都看好樓市,所以這些房子沒用用來居住,而是用來當做商品被囤積起來了。所以,只要還有人囤積房子,那麼房子的價格就很難降下來。

但是資本也有自己內在的發展規律,房地產市場也很難擺脫這種規律,20年長線大漲終會有下跌的一天。李嘉誠逃離房地產市場,萬達出售了所以的地產項目,同時表示以後不會投資一平米的房產項目,這些都預示著房價已經在頂部了。

正式基於以上的原因,現在相關部門對2019年以及今後的房子價格政策是維穩。早上看了一個新聞,你覺得這是為哪般?


老亮說房專注房子那些事,喜歡老亮請關注老亮,有不同意見歡迎點評交流!


老亮說房


小縣城,這是前提,注意是縣城,一家兩套是常態,新舊更替。國人的居住條件是逐漸改善的。記得七幾年,八幾年,一家能分到一間或者兩間宿舍就是奢望,後來進一步改善,八九十年代換三件或四間平房。再後來九幾年後期.零幾年逐漸出現小平方的五六七八十平米的樓房,再到零幾年末期的五層一百多平,部分配車庫的樓,到現在的高層,小高層電梯房,家家帶車位,隨著老齡化與前期平房的老舊淘汰,不帶電梯的房子不適應居住,而電梯房除了舊城改造一部分,也是婚房,老年人住上的不多,新規劃的新城區,配套跟不上,也不適合居住,所以短期存在供需矛盾,房子存量不少,適合人群比例不協調,還需要慢慢消化。開發商如果動腦子,市場空間還是不小的。老年人住三樓以上的無電梯房大有人在。


清風不清89841881


中國房子空置率居高是不爭事實,但精確到夠34億人居住,應該是非官方數據,其中可能不包括農村自建房、小產權房等房源。至於有這麼多的房子,房價為什麼還在上漲,原因可能有以下幾方面:

1、夠住不代表有人住。

現在有些小區的房子屬於老破舊類型,房子的品質、結構、設施,以及小區的內部環境和外部配套設施都很差,一些經濟條件較好的人不願意居住,有改善型需求的人已經搬進了新房,老房子要麼空在那裡等拆遷,要麼出租,這部分房子就成了多出來的房子。

2、量大不等於均衡。

說房子夠34億人居住,帶有典型的平均主義色彩,如果所有房子真能夠均衡到每個家庭每個人,大家都不缺房子,房價就不是上漲而是下降的問題了,關鍵在於房子是可以自由買賣的私有商品,是不可能被平均化的,上漲和下降也不能由一方說了算,那些已經有房或持有多套房源的人,誰會願意自己的資產貶值呢?大家都盼著漲的越多越好,特別是那些炒房的人,之所以不降價出售,是對市場存在看漲預期,能扛就扛著唄。

3、計算方法不對。

說房子夠34億人居住,應該是按照人均居住面積得出來的數據,比如是按照人均40每平來計算的,這樣算對房價高、房源緊缺的一二線城市可以,但三四線以下城市的人均居住面積普遍是大於這個數據的。另外,很多有錢人住的是面積數百平的別墅,按套內面積計算可以住5~10人,而實際上可能只住了3口人,顯然被平均化了。

4、區域分配不均衡。

說房價還在上漲不能一概而論,比方說有人口和產業支撐,掌握很多城市優質資源,對其他地區具有很強吸引力的一二線城市,大家都爭著往那跑,人多房子少房價一定是上漲的或未來具有上漲潛力,而大多數情況相反的三四線以下城市目前的房價是停漲的,未來下降的可能性很大。因此,總體情況來說,房價上漲的原因是我國整體經濟發展不均衡造成的。

5、城市化浪潮推動。

若一二線城市房價上漲屬於正常,為什麼有些三四線城市的房價也在上漲呢?這與城市化潮流有關:現在很多在大城市打拼的小城市人在大城市買不起房,很多人選擇返鄉置業;而當地的農村人出於小孩上學、結婚等原因,也在城市裡買房;以及城市棚戶區改造還沒有結束,一些地方貨幣化安置還沒有退場,城鎮化建設還在前推等等,市場還有一定的需求量,導致一些商品房庫存量不足的城市房價上漲。

6、建築成本增加。

目前土地、建材、人工等成本在不斷增加,房價自然會水漲船高,麵粉漲價麵包能不漲價嗎?另外,房價上漲的原因還有政策、市場、金融、環境等等,不再一一討論。


抽時間來看看


住房的居住屬性早已退居其次,排在第一位的是它的金融屬性。

先看個案例

據報道,深圳一位炒家,借1000萬通過高評高貸,在龍崗買了12套房,結果現在要哭了,房子不好賣,要斷供了,銀行把它收走,現在在走法院拍賣程序。據阿里拍賣網數據,深圳2019年1月法拍房突然激增,數量為3810套,而2018年全年僅1930套。

可見,一旦樓市不能大漲,或略微下跌,對槓桿炒房都是致命打擊。也由此可見,有多少人期望通過房市實現財務自由,畢竟這個市場過去十多年一直在漲。

寬信用助推房價

銀行一直是對實體謹慎,對房貸積極,2018年全年新增貸款16.17萬億中,個人住房貸款4.95萬億,住戶貸款7.36萬億,佔新增貸款的30.6%和45.51%。可以想象,2019年貨幣如果轉向寬鬆,將繼續支撐房價在高位震盪。

每次央行的寬貨幣,寬信用,大頭都是被房地產吸走,而股市只是湊在邊上有一口沒一口吃著。所以發展到現在,股市的總市值不到樓市的十分之一。

房市長牛造就巨無霸房企

長達十多年的牛市造就了無數巨無霸的房企,恆大2018年業績再增長90%,料將突破770億。目前恆大、萬科和碧桂園已經成為房企三巨頭。後面還有很多第二梯隊的,正在你追我趕,車水馬龍,好不熱鬧。

總結語

據西南財經大學最近發佈的《2018年中國城市家庭財富健康報告》中披露的數據:我國城市家庭財富配置中,金融資產佔比11%,而房產佔77%。意味著國人77%的錢堆在房地產身上。這個比例如果攤在個人頭上可能更高,因為很多家庭存款為負數。


在這種情況下,今天房價的金融屬性已經難以撼動,寬貨幣、寬信用首先得益的就是房價,居民也習慣將房子作為抵禦通貨膨脹,實現保值升值的重要手段,甚至是唯一手段。


天下會會天下


因為沒讓擁有多餘房產的家庭把多餘住宅吐出來!強烈要求人大代表提議:一戶家庭最多一套房,多餘住宅房產限期三個月內處理掉,保證自己所在以戶口簿為準的家庭最多隻有一套房!賣掉,送人,都可以!還要保障一戶家庭最少一套房,也只有一戶家庭最多一套房才能保證一戶家庭最少一套房!因為把多餘住宅房產進入市場增加供給量,二手房房價會降低,買不起新房的直接購買,從全家全國無房產家庭變成全家全國最多一套房!這樣剛需客越來越少,新房價格也一降再降,因為擁有購房資格的全家全國無房產家庭越來越少!還有一部分打死不做城裡人的農村農場主家庭已經住進新農村集中居住小別墅啦!所以中國房地產的最高綱領就是:戶戶有房!口號是:一戶家庭最多一套房,一戶家庭最少一套房!措施:限期炒房客家庭把多餘住宅房產三個月內處理完!進程:第一個月全國公務員家庭帶頭清理多餘住宅房產!第二個月黨員家庭帶頭處理多餘住宅房產!第三個月普通老百姓的炒房客家庭處理掉多餘住宅房產!否則…


高必玉太公諮詢收款碼


針對國內城市房屋的空置率,國家電網曾經做過一項調查。就是那麼每個房屋裡面的電錶的運行情況,根據運行情況,95%的住宅房屋每月至少用電10度。可以證明中國大部分城市的房屋的空置率並不高。其實每個你看不起的破房子裡面都住滿了人,電錶都在轉!

我們可以通過每家每戶每月的電錶的運行情況來證明房屋的空置率並不高,目前中國的每個家庭的用電電錶的運轉率(月耗電量十度以上)是95%以上。

我還沒有聽說中國的房子夠34億人來住的這個消息。如果是夠34億人來住的話,也要看是什麼標準。如果每個人是十平方的話,大概是夠的,但實際上是現在每個人大概要50平方才能夠住的舒服。所以我認為如果是按人均50㎡的標準的話,中國現在的房地產的存量是遠遠不夠34億人來出的,甚至是不夠14億中國人來住的。

我對中國的房地產市場持謹慎咯樂觀態度。基於以下三點原因。

第一。城市化率的水平還很低。

現在中國的城市化只達到50%到60%。發達國家的城市裡,城市化率是百分80左右,中國現在還有六億多的農民。他們中很大一部分都急需要到城市裡來發展,來買房子來安家落戶。所以中國的城市化還有很長的一段路要走的情況下,房子仍有部分潛力。

第二,城市裡的家庭需要置換房子。

目前城市家庭對自身居住的環境和麵積等並不滿意。還有小區的位置也有不能讓城市家庭滿意的地方,所以很多城市家庭都有強烈的置換慾望,小房子要變大房子,非學區房要變學區房,非地鐵房要變地鐵房。所以城市家庭對新的住房的渴望也是非常強烈的。

第三是城市裡面四五十年以上的老房子,舊房子也很多。這些老房子舊房子已經接近了使用年限。需要被新房子來替代,所以需要建很多的新房子。所以新房的需求量還是有空間的。

基於以上三點。我認為中國的房市雖然不會像最近的二十年一樣突飛猛漲,但仍然有一定的上漲空間。剛需可以果斷入場。




土雜漫談


作為一個財經工作者,我要對題主說這是一個比較複雜的問題,不是單純一兩句話就能說清楚的。

雖然中國房子生產的數量夠多了,不僅現有人口住不完,一個家庭有幾套房子的人也大有人在,且34億人都夠住,按道理房價不會上漲,但讓人不可思議的是,房價依然在不停地漲,這到底是什麼“魔法”呢?

在我看來應該主要是 三方面原因:一是房子擁有者的結構極不合理,需要住房的人可能沒有房或買不起房子,而不需要房子的人有幾套房子、十幾套房子的人不在少數,有房子的人把房子當商品進行儲存,或提高房價或待價而沽,在人為推高房價實現自己的財富增值夢,而沒有房子的人也拼命籌錢買房,心怕房價會不停地上漲而讓自己承受更大的經濟壓力,於是在這種價格上漲恐慌下,或者說在這種需求的衝動下,不斷加劇房價的上漲。二是房地產開發商高價拿地,地價也是一年高過一年,目前沒有看到過拿地價格下跌的報道,而開發商拿地價格不斷高漲也只能是羊毛出在羊身上,通過開發商品房之後提高銷售價來消化土地價格的不斷上漲,這樣必然不斷推動房價的上漲。三是房子已走向市場化,成了商品房,商品的自然屬性由價值與使用價值構成,且受到市場的巨大影響,在資本介入房地產和樓市領域之後,就會導致商品房商品屬性的嚴重扭曲,已大大打亂了商品房本身內在的市場規律,使商品房價的價格嚴重背離它的價值 ,就是說盡管房子都是用來住的,本身的使用價值 沒有多大差距,但價格卻被資本人為的炒高了,所有隻要有資本參與的領域,價格就都會失真的,這是市場經濟內在規律使然,這與往年大蒜、姜等受到資本市場操縱而價格波動起伏是一樣的道理。目前來看要改變房價不斷上漲的趨勢還真不容易。

此外,農村人口源源不斷地湧向城市,購房剛性需求還在膨脹,所有房價也會跟著上漲,這是很自然的經濟現象,根本不足為奇。


開偉觀察


34億人,相當於世界人口排名前十國家的人口總數。

2018年世界人口排名TOP10

中國房子夠34億人居住,為什麼房價還在上漲?

人均=不均

根據2018年末中國人均住房面積40.8㎡計算,一個三口之家的住房面積應該是122.4平,你是不是感覺自己又被平均了?至少在一二線城市絕大部分人還達不到這個平均數,甚至還有很多人還在租房。一二線城市的房價,我等小民只能享受一下被平均的無形精神鼓勵。

不患貧患不均,有錢人十套房,有人因為房價高買不起房,平均下來人均五套房,還是和諧社會好。

上排從左到右1-5,下排從左到右6-10,你排第幾?

家庭資產

現在中國家庭的資產一半以上都在房子上,如果按照有些人說的房價下跌一半,也就相當於之前幾年還的貸款都做了無用功,還欠了銀行更多的錢,誰能受得了。如今的房子已經不是單純的居住性質了,(雖說國家一直在說房子是用來住的,但現在誰買房不考慮一下房子的升值空間,不計算一下買後能漲多少錢),房子就像股票一樣,早就成為了一種利益的炒作對象,只要有資金進來房價就起飛,誰都知道這是個大泡沫,可沒人敢捅破。

城鎮化+城市圈=發展不均

全國一半以上的省,市都在建設城市圈,推進城鎮化,這些省市基本上都是一二線城市,因為佔據太多資源,吸引力強,這些地區因為外來人口的增多,房子總是在一直蓋一直賣,不漲才怪。如果大家能在家鄉找到和一二線城市一樣的工作機會,薪資待遇,誰願意背井離鄉跑到異鄉買房,這也就導致了很多三四五線城市的房產過剩。

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現在玉門老城區房價是多少?在玉門5000元就可以買一套120平米的房子。

經濟發展

經濟發展不光能決定上層建築還能決定上層領導,雖然全國房屋空置率已經達到三成左右,但各地政府依然各自為政,畢竟GDP(政績)是向上的樓梯,房市產生的GDP是最直觀也是最快的,況且地方財務也要靠賣地交易收稅。有的貧困地區明知泡沫越吹越大,但又不得不吹,即使開發商想降價銷售也會被叫停,造成了很多地區“鬼城”頻現,還有一些直接爛尾在那幾年不動的,都是歷屆領導的“政績”。

貨幣政策

央行連年放水,大街上的老太太都知道,今年的100元相當於明年的97元,大家擔心貨幣貶值,總要給錢找個出路,看來看去買房子最保值。你買我買大家買,誰不買就好像吃了大虧一樣,這裡面丈母孃和炒房客也幫了不少忙。也有人說貨幣超發,為了穩定外匯,讓大部分的流通貨幣進入房市,股市,對於這種說法就自行理解了。錢太多了,可惜不是我的。


1983愚人


房產過剩和房價上漲我想是否與國家政策法律有關聯?為什麼農村老百姓建房又有政策來制止。甚至於少數地方只要有錢的人就可以多批多建?城市區域本來就是人口多面積少,為什麼房產開發商可以廉價買到地皮建房又要高價出售呢?現在房子修得飽和了,多餘了,開發商可以利用政府關係逼迫農村裡的人負債累累,困難重重,年輕人沒有城市房產娶不到老婆,被逼無奈只好借貸買房,才能完成自己的終身大事,可是沒想到現在的女人這麼苛刻,要求這麼高。買了房子還要買小車,買了車子還要買金子,有了金子還要生兒子,所以說現在的年輕人真的不容易呀,有了兒女就必須培養好,現在農村的村裡小學幾乎是很少人去就讀,百般求榮只想獨生而罷,否則人生一世就是苦累當頭,還好現在國家政策關注民生,愛民如愛子,但是天下民生希望國家加大力度出臺更多更好的政策和法律,


用戶1394519313767


離地面一米,可以毫髮無傷的跳下來,如果離地面一百米呢?敢跳嗎?能跳嗎?跳下去的後果誰來承擔?炒房者雖是受益者但不是問題的根本,問題的根本是雞滴屁,政績,賦稅…還有最初的薅百姓羊毛的出發點。現在弊端已經暴露在大庭廣眾之下,沒有建設的人民也就沒有了收入,而自己建設起來的住宅卻又是自己無法承擔的。只能繼續建設,繼續把羊毛送上。週而復始…策劃者們自己吹起來的氣球為了面子只能繼續吹,即使擔心爆掉或者明擺著會爆也不能讓它癟下去吧?軟著陸是有可能的,因為薅羊毛而富了起來,大不過在原來薅的基礎上再加幾把刷子。關於被薅者需要留幾根羊毛保暖禦寒那就是被薅者自己考慮的問題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