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來揭開容縣都嶠山飄首頭的神祕面紗!

書有記載:都嶠山“以銳而高甲於一都”,故稱容縣南山為都嶠山,“高三百餘丈,周圍一百八十里”,峰奇、洞多、谷幽、道險,氣勢磅礴,流金溢彩,風景秀麗,“南山秋色”被列為古“容州八景”之首。

誰來揭開容縣都嶠山飄首頭的神秘面紗!

都嶠山全景圖

都嶠山一遊之後,熱心驢友發來“都嶠八峰”圖,這八峰是雲蓋峰、中峰、馬鞍峰、八疊峰、兜子峰、仙人峰、香爐峰、丹灶峰,把都嶠山的最主要的山峰標註得清清楚楚(驢友可以對照參考)。雖然飄首頭不入八峰之列,但勝在險、奇、峻,值得一遊!

誰來揭開容縣都嶠山飄首頭的神秘面紗!

都嶠山八峰圖

從伏羲始祖靈堂對面,沿著一條羊腸般的泥路拾階而上,山勢較陡,對登山者的體力和耐力是一個小小的考驗,幸好有好心人把鋤成梯級,路的旁邊有農戶種植的八角,長勢不算好,應該掛果不多,還零星有些散生的馬尾松。

誰來揭開容縣都嶠山飄首頭的神秘面紗!

都嶠山屬於特殊丹霞地質結構,形成時間久遠,距今約萬年以上,丹霞地貌最突出的特點是“赤壁丹崖”廣泛發育,形態各異的山岩形成一種觀賞價值很高的風景地貌。越往上攀爬就越能清晰地看到石崖洞穴,更能清楚地看到山谷對面形成的石峰、石柱等奇險的地貌形態,果然是道教三十六洞天中的第二十洞天,可謂名符其實的。

誰來揭開容縣都嶠山飄首頭的神秘面紗!

都嶠伏羲陵

爬上一段石壁之後,我們登上了山頂。山頂之上,植被非常茂密,雖沒有了人工種植的樹木,卻散生著一些低矮的灌木,尤其是茶木,歷經風雨,久經年月,樹姿優美,頗為好看,路遇有遊客偷偷砍下拿回家,4、5公分粗、長1米多,至少重有10來斤。如此茶樹生長於此,至少幾十年光景,你的一刀下來呀!汗,如此不尊重、敬畏自然萬物,鄙視!

誰來揭開容縣都嶠山飄首頭的神秘面紗!

灌木叢生

誰來揭開容縣都嶠山飄首頭的神秘面紗!

穿過於山頂的灌木林,我們來到了飄首頭。固名思義,飄首頭山石飄出足足有30米,三邊懸崖,無遮無攔,站在上面,走出去不到一半,兩腿發軟,再也不敢行走半步了!最要緊的是上面還有一些碎石子,每走一步我們都要小心翼翼的,生怕有丁點閃失。我們實在不敢走至飄首頭的“頭”,不知道飄首頭的盡頭是什麼、有什麼,有誰來揭開飄首頭的神秘面紗?

誰來揭開容縣都嶠山飄首頭的神秘面紗!

誰來揭開容縣都嶠山飄首頭的神秘面紗!

誰來揭開容縣都嶠山飄首頭的神秘面紗!

誰來揭開容縣都嶠山飄首頭的神秘面紗!

古代都嶠山為道教聖地,但佛、道、儒三教並存,體現出一種寬容與融洽。坐賞鳥語花香,靜對清風明月,看紅日噴薄含笑,見山腰霧紗輕舞是一種境界;而坐而論道,悟出人生哲理又是另一種登山境界。

宋代大文學家蘇東坡貶海南,後遇赦回京,路過都嶠山,特邀山上的邵道士共敘,並題詞贈之:“乞得膠膠擾擾身,結茅都嶠與仙鄰。少能寡慾顏長好,老不求名語益真”充滿生活哲理。明代大旅行家、地理學家徐霞客曾專門登都嶠山考察五天,在他寫的廣西遊記中,最長那部分就是都嶠山遊記。

站在飄首頭,附近的景色盡收眼底,兩個冒尖的山峰完全沒有路竟然有勇士登上頂峰插上紅旗,我們百思不得其解,到底他們是怎麼上去的?

誰來揭開容縣都嶠山飄首頭的神秘面紗!

誰把紅旗插山頂?是你,是你,是你嗎?

都嶠遠處山上霧紗輕舞,丹霞方山時隱時現,真有一種神仙的境界。如果真能而坐而論道,悟出人生哲理又是另一種極高的境界了,只可惜我們凡夫俗體,無緣高深的人生境界!

誰來揭開容縣都嶠山飄首頭的神秘面紗!

誰來揭開容縣都嶠山飄首頭的神秘面紗!

誰來揭開容縣都嶠山飄首頭的神秘面紗!

飄首頭下面是這樣的嗎?

誰來揭開容縣都嶠山飄首頭的神秘面紗!

沿著曲曲折折的山路往回走,貪婪地吸攝著新鮮的空氣,還有偶爾傳來清脆的鳥語和登山遊客的笑語,我們特意放慢腳步,貪婪的享受這人間美景。

誰來揭開容縣都嶠山飄首頭的神秘面紗!

誰來揭開容縣都嶠山飄首頭的神秘面紗!

誰來揭開容縣都嶠山飄首頭的神秘面紗!

誰來揭開容縣都嶠山飄首頭的神秘面紗!

都嶠山南邊已初步開發,遊客如雲。我們驢行的北邊是自然景觀,更原汁原味體現自然的美麗,丹霞地貌不風化、不開裂,挺拔而雄偉,一如僑鄉容縣人民一樣頂天立地、耿直剛強,還同時容佛、道、儒三教的博大胸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