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民種地不賺錢,外出打工,農民出路在何方?

五峰果農1



豫宛小馬


農民出路在何方?


其實我也想問這樣的問題,我先說我自己的狀況吧?我家住在廣西都安縣,號稱九分石頭一分土,所謂的開門見山就是我們那邊的真實寫照,我家三口人,分到手的土地一畝五六,然後建房子去了六分,不到一畝,試問一下,一畝地可以養活一家人三口一年嗎?很顯然不能。加上去年,結婚生子,現在五口人,還是一畝地,什麼活?



沒有辦法,沒地,指望種地是沒希望了,我88年出生,在我有記憶的童年裡,每逢過年才能見到一次老爸,從我幾個月起,老爸就只能背井離鄉,一人前往深圳打工,只為了養活一家人,如今算起來整整三十年,算得起真正的農民工,安分守己,老實巴交。而年進60的老爸也無情的被深圳所拋棄,靠著在工地賣體力為生的老爸,如今風溼病嚴重,骨頭變形,所以又回到老家。





而我卻也步入老爸的後塵,沒有學問,沒有技術,沒有才華,而我們的生活在沒有生大病的情況下還是平平靜靜,每天在深圳過著朝七晚十的生活,一個月六千塊錢,加上老婆小孩,每個月除去開銷,基本也是光光,有時候我也想想,我的出路在哪裡,你難道就甘願打一輩子的工,靠著青春吃飯,然後你卻不知道有時候生活就是這麼的無奈,沒有才華,沒有技術,最重要的是這個思想已經跟不上這個時代了。有人說沒有技術可以去學呀,沒有才華不是還有勤奮嗎?然後又有誰知道,有種人的生活本身就是有種說不出來的無奈和迷茫。造成這種的因素無疑是自身的覺悟有關係。



我覺得還是知識能夠改變命運,最起碼他可以讓你跟上這個時代,而不是像我們這種靠著最原始的生活狀態,靠著體力為生,對於這種安分守己沒有創新精神的農民工,我們所有的期待都是培養下一代,讓他們多讀點書,就算幹著最累最苦的活,我們也希望我們的下一代能讀上大學,為了下一代,我們只有繼續前行。為了讓孩子們能跟別人一樣,我們這一輩只有幹到不能動的那一天,為的就是自家的孩子跟別人家的孩子一樣。


山村額赫


農民一生過著面朝黃土背朝天的日子,整日體驗著日出而做日落而息的生活規律,艱辛困苦有幾人理解?做農民,真的不容易。

靠種地為生的農民,靠著微薄的收入,養家餬口,糧食價格低,農資 成本高,生產工具落後,農民辛苦了一年,掙不到錢,賺不到錢,很多人只好選擇了外出打工。

在農村,蓋新房,彩禮三金,結婚買車,養活父母,樣樣離不開錢,農民掙的這點錢,能維持現實生活嗎?

外出打工是多數人的選擇,少部分人農閒時出去打工,打工的收入遠高於種地收入,有的寧願放棄種地,也要在城市裡買房,過上城市人的生活。

在農村有些地方,假農藥假化肥,坑農害農,讓農民心存抱怨。個別地方,在徵用土地時,一畝地補償農民幾萬元,而賣給開發商卻高達幾十萬甚至幾百萬元,農民失去土地,就失去了生活來源,土地就好比一頭牛,農民等於用一頭牛換了一隻羊的價格,值嗎?

個人認為,提高糧食價格,降低農資成本,升級生產工具,加大農村投入,提高農村待遇福利,想辦法留住人才,更多企業進入農村,吸引農民在家鄉創業就業,不斷完善改革農村制度,相信農民的生活,會一天比一天幸福,美麗的新農村,微笑著向我們招手。


LJY117


農民種地不掙錢,目前對於農村裡面這個情況是非常現實的一個情況。

那麼現在對於農村裡面的農民可以選擇的,多半都是種地或者外出打工。

首先我們得定義,農民掙錢到底掙多少才算賺錢,至於打工,這個出路到底可不可行。

每個人的情況不一樣,選擇的情況也是不一樣的

為什麼這樣說呢?比如說在農村裡面我們說創業很賺錢,但是你得有資本也得有資金投入,才能夠進行創業,所以這個時候假如沒有資金的時候,那我們怎麼可以創業呢?

這種情況是不是隻有先打工,先存錢,先去掙到一定的資金,再回來農村裡面進行創業呢?

所以每個人的情況是不一樣的,每個農民的選擇也是不一樣的。

比如說有的農民,他本身的經濟條件還是一般的,所以這種情況之下,他也只想把日子過得平平淡淡就好了。

這種情況之下呢,要麼選擇在家裡面種田,享受田園的生活,要麼外出打工,享受一份上班的工作生活。

農民的出路在哪裡?

對於農村裡面的情況而言,經濟條件發展上快速,那麼對於農民而言,這個到底農民的出路在什麼地方?

對於農村裡面很多情況,可能大家會有所熟悉,又有所不熟悉。情況是很複雜的,每個農民的子女或者知識也是有限的,頭腦的靈活轉變也是有一定的差異的。

所以總體而言,我們認為農民的出路依然是在這個土地上面。如果想要獲得一個很好的收入或者很好的一個出路問題,那麼我們認為還是要依靠土地來為我們農民增加收益。


承包荒山荒地進行改造。

這幾年農村裡面種植水果的浪潮,一年比一年高。那麼對於農村裡面,農民在這幾年,如果真的投入到種植當中賺錢,也是有一部分人賺到了錢。

那麼農村裡面如果交通便利,我們可以選擇性的去創業中的一些現在比較熱門的水果,這樣的或許可以為我們的經濟來源增加一部分的收入。

種植不行,開始向養殖看齊。

如果在農村裡面一個種植業,在農村裡面發展已經達到了巔峰或者高潮的時候,我們就不要輕易的投入到其中了。

這種情況最好還是尋找以下養殖業是否有出口。

因為在農村裡面最容易發展的也就是種植業和養殖業兩個方面發展是比較迅速的。

因為農村裡面土地的租金還是比較便宜的,在這種情況下在農村裡面選擇農業發展的方式無非就是種植和養殖,第三方服務也在目前看來,農村裡面發展還是不太好吧。



將土地出租,然後解放勞動力外出打工。

對於農村裡面有些年輕的農民,我們深思不解。為什麼年輕?還要窩在農村裡面,剛田種地,並且也沒有什麼特殊的情況。

為什麼不願意將土地出租,然後自己去城市裡面打工進行賺錢呢?這樣出租的土地也可以收到一部分的租金。自己打工掙錢也能存下一定的工錢。

這樣如果是兩夫妻外出打工,那麼3,5年或者7,8年蓋一個房子是沒問題的或者存錢回來農村創業也是有可能的。



農民的出路到底在哪裡?就應該看看我們的方向方法在哪裡。


農人莫小道


我也是地地道道的農民。農民的路在何方。其實農民蠻幸福的。當我冷靜下來分析一下感覺農民比城裡人要幸福多了!

現在城市規模化,原先城邊緣的農民也隨著城市擴大化變成了一個合格正式的城裡人。不過這樣要付出代價的。房屋拆遷,土地被徵用。征服賠了一些錢。可是你知道在城裡消費是很高的。沒有了土地,吃的全部買。如果你守著征服給的錢花不了多少年。一部分突然成了暴發戶開始染上惡習,賭博。那時面對的困難就和我們一樣了也是打工掙錢。不打工吃都吃不上。農村還好點。不打工回家還可以種地,種地雖然不掙錢,但種的小麥可以自己磨麵粉,自己種菜,自己養雞。有些東西賣不值錢但你買就值錢了。特別是在農村消費很低,城裡消費很高。房子還要交物業費等。農村的唯一的出路就是打工農忙時回家收,比城裡還多了一條出路。還多了一條出路。

綜上所述我認為農民還是很幸福的至少比城裡人還多了一條活路。農村不打工回家種地還有吃的,城裡不打工就沒有活路。況且現在工廠招工對城裡人和農村人沒有限制。等發生經濟危機了就知道農民比城裡人好。


蕭然回農村


有句話叫360行行行出狀,自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的上上下下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每一個行業都湧現出了很多的人才,在某個領域做出了非常卓越的成績。

很多農民工外出打工,在城市站穩了腳跟,拼出了自己的一片天地。也有很多在家務農的。也憑著自己的堅持和努力做出了一番事業。不是說種地不賺錢,其實我們沒有用心去種地,不管經營哪個行業只要我們用心,我們去堅持,沒有做不好的。90年代農村出現了很多的養殖專業戶,萬元戶,很多人發家致富。當然也有很多人失敗。改革開放初期,農民種地,是為了能夠填飽肚子。現在溫飽問題解決了,提高生活質量是我們的追求,能不能賺錢是我們要考慮的事情之一。的確我們靠傳統的種植,在經濟上是沒有什麼收入的。也掙不到什麼錢,所以說很多人不願意種地了,而選擇了出去打工。

難道種地真的不賺錢嗎?其實還有很多人在土地上做出了大文章,作出了很大的成就。土能生金,這話一點也不假。比如說種黃瓜吧,一畝黃瓜一季產兩萬斤不算多吧。如果賣一塊錢1斤,也有兩萬塊錢的收入。現在種植黃瓜,青椒,也都有很高的產量也都有很高的收入。不單是種植,在養殖方面也有很多值得我們去做的。現在的土雞,土雞蛋銷量非常的好,而且價格不菲。現在人們追求原生態,綠色,無汙染。只有我們在這方面多下功夫。我們不難發現,農村是個大的市場,只要我們有心去做。我覺得還是比打工好。您說呢?


高峰gfgwh


農民種地不賺錢,外出打工,農民的出路在何方?

自古至今,農民與土地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從分田到戶,解決了農民的溫飽問題,到現在的農民不願種地,嫌種地不賺錢。它裡面有多種原因,和不確定的因素。

隨著社會的不斷髮展,農業也發生巨大的變化。糧食價格偏低,生產資料上漲,勞動力成本偏高,一系列的問題,導至農民種地不但不賺錢,甚至虧本。並出現了一些土地撂荒的現象。這也是農村農民的一個既現實,又不可迴避的重要問題。

農民守著幾畝地不掙錢,又要買車,買樓,還要娶媳婦,沒辦法,青壯年出去打工。讓年齡大的在家種地,收成多少也就無所謂了!

說到打工,眼前又現春節前打工的摩托車大軍返鄉的景象,一切的辛苦、煩惱、此時此刻,全化作成了對親人的思念!是無奈的選擇,也是對家鄉的老年人和孩子們的負責任的表現!

其實打工背井離鄉,的確無奈;但也是農民增加收入的一個好路子。城市人幹不了的,也不願意乾的活:木工、瓦工、裝飾等等,都是城市建築建設中不可缺少的人力資源。儘管活是髒點累點,收入也算可以。儘管是農民工,但也是城市中一道靚麗的風景。

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工作會議二0一九重要任務,下大力氣抓好保障農民工工資支付工作,確保勞動關係和諧穩定……更加確定了農民工在社會中的作用。

農業、農村、農民問題,是中國的一個根本問題。隨著國家對三農工作的不斷推進,可以說現在中國農民出路多樣化,以表現的非常具體。

新型的職業農民不斷湧現,他們懂政策,以新的產業模式,整合資源,把農業做大做強。當然,農民發展水平不同,思路也不一樣。中央農村工作會議,土地確權,宅基地三權分置,集體資產股份制改革,各項政策對農民發展都是一個很大的鼓舞,和重要的因素。

所以說,農民朋友,應該多學習,充實自己,瞭解政策,通過不斷學習提高自身素質。在農村還是非常有發展前途的。

我也是一個普通農民,我感到在農村,農業領域出路有很多,只有勤勞、探索、學習美好的生活就在前方。


深水無語


我認為農民最簡單的出路就是:讓孩子讀書,走出大山,多年以後,他能說:我出生在農村,苦了父母一代人,但願以後能幸福幾代人……


楓葉知秋618


農民的出路在於國家對農業扶持政策的調整,取消對農業零打碎敲多如牛毛的補貼,把省下的錢按照當地條件的不同按排一個產業,引進人才,引進企業。讓企業找工人而不是讓農民工撇家舍業去找工作,農民有了就近賺錢的機會就徹底解決了留守兒童留守老人的問題,也解決了農村的荒費問題,也緩解了交通壓力,人們有了更賺錢的出路,他的一畝三分地也就不那麼重要了,也就可以把土地集中起來大面積耕種,土地的效益也提高了,農村就活了。


吉祥94766406


農民的出路在於集約化種植和集體化道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