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紫的雙螺髻造型好美,看電視長知識:古代女子髮髻圖解(上)


隨著滿族婦女髮式的不斷複雜化,其頭式也逐漸的多了起來。一字頭髮式便是由兩把頭髮展而來,因在髻中襯有架子取其形似,故稱“一字頭”。

唐大曆的晁採的《子夜歌十八首》第一首便寫:"儂既剪雲鬟,郎亦分絲髮。覓向無人處,綰作同心結",便是寫晁試鶯少女時與鄰生文茂私締婚姻的情形。

垂掛髻其梳編法是將發從頭頂平分兩股。結成髻或鬟,垂掛於兩側,額前飾有垂髮。據《丹鉛錄》記載:“北齊後宮之服,女官八品、偏垂髮。

本為佛頂之髻,是指頂中梳單螺髻而言。這種髮式在初唐時盛行於宮廷,後在士庶女子中也流行。當時崑崙奴亦是梳這種髻式,至宋、明時期,仍有這種髮式。

指少女頭上的兩個螺形髮髻。宋 姜夔《少年遊·戲張鬥甫》詞:“雙螺未合,雙蛾先斂,家在碧雲西。”

圓髻燕尾:“圓髻”即將頭髮集於頭頂編一長辨,盤一圓髻。“燕尾”並不是清朝的專利,在明代就有,自萬曆年後就很流行,明代晚期的版畫中就有很多梳燕尾的女子。

“隨雲髻”類似側擰之形式,其髻如隨雲捲動。據《國憲家猷》記載:“陳宮梳隨雲髻。”這種髮式生動靈轉,頗為仕女所好。

最早的記載是秦代,雙平髻的編法是將發頂平分兩大股,梳結成對稱的髻或環,相對垂掛於兩側。這種髮式多用於宮廷侍女、丫環侍婢或未成年之少女。

明神宗萬曆帝定陵出土的鳳冠共有四頂,分別是“十二龍九鳳冠”“九龍九鳳冠”、“六龍三鳳冠”和“三龍二鳳冠”。孝端、孝靖兩位皇后各2頂。

在眾多頭飾中,大扁方頭飾最為普遍。這是一根長約30釐米,寬約2、3釐米的銀簪子,橫於髮髻之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