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城市東昌府區堂邑鎮許氏家祠(建於明朝萬曆17年)

許氏家祠坐落在東昌府區堂邑中心街西200米處,座北朝南,臨東西大街,是一處標準的三舍院落。是市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聊城市東昌府區堂邑鎮許氏家祠(建於明朝萬曆17年)

正面

聊城市東昌府區堂邑鎮許氏家祠(建於明朝萬曆17年)

院內有二通石碑

許氏家祠建於明朝萬曆17年(公元1589年),是許氏八世祖許維新一手建造的。距今已有400多年。

聊城市東昌府區堂邑鎮許氏家祠(建於明朝萬曆17年)

聊城市東昌府區堂邑鎮許氏家祠(建於明朝萬曆17年)

山門

許氏宗祠小巧的宗祠有硬山頂正殿三間,山門一間,左右廂房各三間。東西寬15米,南北深18米,為北方民間建築樣式,另有石碑二通,石獅一對。正房及兩廡皆是歇山式建築,灰瓦蓋頂,拱承託流水簷,屋頂為灰瓦二面坡式;正房正脊浮雕有云龍花草圖案,兩端各有一螭吻朝天。東西山牆為青磚建築,飾有富貴牡丹花圖案,宗祠西側的衚衕裡有一株三百餘年的古槐,已列入古樹名木保護。

聊城市東昌府區堂邑鎮許氏家祠(建於明朝萬曆17年)

三百餘年的古槐

堂邑許氏為當地望族,明中後期出進士三人,舉人一人。弘治年間許廷用省試中解元,歷官保德州知州。其子許雲鵬正德辛未科進士,授戶部主事,歷兵部職方司郎中,武宗南巡受廷杖,出為山西參議轉副使,崇祀鄉賢。許雲濤字時化,隆慶辛未科進士,初授滑縣知縣,升戶部主事,出為大同僉事,又升參政,崇祀鄉賢。許維新字周瀚,萬曆己丑科進士,授澤縣知縣,入為戶部郎中,又出為寧國府知府、松江府知府,升山西河東兵備道,擢尚寶寺卿,又升右通政,光祿寺卿,崇祀鄉賢。

聊城市東昌府區堂邑鎮許氏家祠(建於明朝萬曆17年)

硬山頂

聊城市東昌府區堂邑鎮許氏家祠(建於明朝萬曆17年)

石獅一對

聊城市東昌府區堂邑鎮許氏家祠(建於明朝萬曆17年)

許氏家祠做過國民黨軍隊的倉庫、解放軍的辦公室、當過學堂……歷經戰亂和天災,幾經毀損,但這座老祠堂今天依然頑強地聳立著。

從明朝萬曆年間開始至上個世紀末,在這長達400多年的時間裡,許氏家祠歷經多次戰亂和天災,但並沒有遭到毀滅性的破壞。

許氏家祠在解放前,一直被國民黨的部隊強行佔領著當倉庫,被弄得混亂不堪。當時,族人前去理論,但被亂棍打出。

在解放戰爭中,許氏家祠被炮彈炸燬了一側的牆壁。解放軍進駐後,出資把被毀的牆壁修復好。隨後,經許氏族人同意,祠堂成為解放軍的辦公室。其間,解放軍每月都給許氏族人租賃費。

新中國成立之初,百廢待興,當地基層政府連個辦公的地方都沒有。許氏族人就把祠堂打掃好,供當時的公社工作人員辦公用。幾年後,公社工作人員陸續離開。後來,他們考慮到堂邑西街沒有孩子讀書的地方,又主動把祠堂讓出來,當了15年的學堂。直到文革結束,學堂才挪出。


分享到:


相關文章: